高丽王朝统一
朝鲜半岛三国后,
道教更趋兴盛。
高丽十一月十五日举行的
八关会,已从原来纯粹的
佛教祭祀活动,而加入了道教的祭天灵和
五岳的内容,八关会成为高丽盛大的祭祀活动。高丽的
上元灯会,也加入了颇具道教色彩的唐乐、歌舞戏。
高丽仁宗九年(1131 年)八月,遣
内侍李仲孚在
西京( 今平壤)林原宫建八圣堂,安置
八仙画像,高丽的八仙融合山岳信仰、道、佛于一体,如第一仙名为:护国白头岳太白仙人实德文殊师利菩萨。高丽时代的
道教受国家保护,其形式、内容、机能已趋完备。
高丽王朝
918年王建(897—943年)建立高丽王朝。王氏高丽统治474年间,历代国王崇信道教,是因为他们受到了道教十分繁荣的
北宋的很大影响,道教的
斋醮由国家举行,主要目的是为了
祈祝国泰民安、
时和岁丰、国王自身长寿安宁,也为了祈解灾害。醮祭处除设
福源宫(院),还有大清观等。
宋
宣和徐兢奉使高丽,对高丽道教有过如下描述:“高丽地滨东海,尝与道山仙岛相距不远,其民非不知向慕
长生久视之教,第中原前此多事征讨,无以
清静无为之道化之者。唐祚之兴,尊事混元始祖,故
武德间,高丽遣使匀请道士,至彼讲五千文,开释玄微。高祖神尧奇之,悉以其请,自是之后,始崇道教,瑜于释典矣。
大观庚寅,
天子眷彼遐方,愿闻妙道,因遣信使,以
羽流二人从行,遴择通达教法者,以训导之。
王俣笃于信仰,
政和中,始立福源观,以奉高真道士十余人。然昼处斋宫,夜归私室,后因
言官论列,稍加法禁。或闻俣享国日,常有意授
道家之篆,期以易胡教,其志未遂,若有所待然”。
高丽王朝历代国王中,以
高丽睿宗和
高丽毅宗最崇尚斋醮。据《
高丽史》记载,睿宗共举行二十七次斋醮,毅宗共举行二十六次斋醮。睿宗(1106 -1122年在位)笃信道教,在京城建福源宫,置道士十余人,史称福源宫常集众讲经,求道者门前若市。福源宫是高丽最著名的道教宫观,
中国史籍《宋史·高丽传》、《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皆有记载。睿宗二年(1107 年)十月,在玉烛亭置
元始天尊像,按时举行月醮,为国祈祷,睿宗还不时亲赴
坛场,恭行醮祭。
宋徽宗闻睿宗笃信道教,还遣使携高道二人赴高丽弘道。睿宗还亲受
道箓,使道教代替
佛教,升格为
国家宗教。睿宗对道教的崇信,直接或间接受到中国
道君皇帝宋徽宗的影响。睿宗还派李仲若赴宋,得法师黄大忠、周与灵传授道要,得道教真传奥妙之理而归国。毅宗(1147 -117。年在位)时期,常大规模、频繁地举行斋醮。毅宗三年六月,在宣庆殿醮祭三界神,以祈禳驱除
蝗虫,为国消灾招福。毅宗举行斋醮,多为祈求自身长寿和福利,故常举行以星神为对象的醮祭,仅在二十三年(1169 年)正月己卯日,就醮祭
二十八宿和
北斗,二月乙未日醮祭十一暇、二十八宿,己酉日醮祭
十一曜、南北斗、二十八宿、
十二宫神,三月辛酉日醮祭
太一、十一曜、南北斗、十二宫神。二十四年(1170 年),南极
老人星出现,老人星即南斗主神,称
南极长生大帝。毅宗令三月己巳日全国祭老人星,四月辛巳又亲祭老人星,后又命太子在福源宫醮祭老人星,并兴建老人堂,专门醮祭老人星。高丽王朝斋醮使用的道场文、
斋词、
青词等,《
东文选》及诸家文集多有收录。
高丽时代的道教受国家保护,其形式、内容、机能已趋完备。高丽王朝斋醮盛行,历代国王举行的国家醮祭,有太一醮、上帝五帝禳、老人星祭、本命星宿醮、星变祈禳醮祭、百神醮、三界神醮、五瘟神醮、毯城祭天、别贡斋醮、摩利山堑城醮等。斋醮目的,多为禳除水旱、风雪、蝗虫、瘟疫等灾厄,祈求
国泰民安。据《高丽史》记载:
高丽显宗九年(1018 年)七月乙亥,在球庭举行大醮,是高丽按
道教科仪举行的镶灾祈福的祭礼活动。
高丽德宗和
高丽靖宗时期,多次举行祷雨醮。
高丽文宗即位元年(1046年)六月己亥,在宫中举行本命醮,在位三十七年间,每年举行年中祭祀,还举行祷雨醮和太一九宫醮。
恭愍王十九年(1370 年)四月,明太祖
朱元璋遣
朝天宫道士徐师昊赴高丽,醮祭高丽山川,并于王城会宾门外阳陵井立石碑纪念。
朝鲜王朝
朝鲜王朝时代,王室对道教的尊崇,大体继承高丽遗制,但规模已渐趋缩小。
朝鲜太祖李成桂(1392-1398年在位)即位元年,将高丽时代的福源宫、神格殿、九暇堂、烧钱色、大清观、清溪拜星所等斋醮场所废止,仅保留松都(
开城)昭格殿,以为斋醮之所。太祖三年,从松都迁都
汉阳(
汉城)。太祖五年(1396 年),在汉阳营建昭格殿。
朝鲜世祖十二年(1466 年)改称昭格署。昭格署掌管道士的考课和
度牒的发放,设提调一名、令一名、
别提二名、
参奉二名、尚道一名、志道一名,署员以外置道学生徒十名。
昭格署设道教神殿和祭坛。
三清殿祀玉皇上帝、
太上老君、普化天尊、
梓潼帝君等十余神位,太一殿祀
七星诸宿,内外诸坛祀
四海龙王神、冥府十王、水府诸神等,共计数百神位。昭格署举行的国家斋醮,有祭星斗的星宿醮、火星醮、北斗醮、金星醮、太阳醮、真武醮、
直星醮,荧惑祈醮、慧星祈醮,此外还有开福神醮、请命醮、祷病醮、祈雨醮、本命醮斋、镇兵醮、三
元醮、三界醮等。
朝鲜太宗
太宗(1400 -1418 年在位)对
斋醮亦感兴趣。太宗四年二月,命金瞻详细调查星宿醮礼,金瞻熟悉道教宫观设施和蘸祭仪礼、是
朝鲜王朝初期倡行国家道教的重要人物。太宗八年(1408年),又遣兼昭格殿提调的孔俯为书状官,赴中国习道教醮祀之法。
朝鲜王朝时期,国家分春秋两次举行老人星祭,成为定制。
江华岛摩利山的
祭天活动,本来是
朝鲜固有的信仰,相传摩利山是
檀君祭天的场所,有檀君命其三子所筑的祭坛,但至迟在高丽时代,摩利山顶的祭坛已称为堑星坛,已与道教的星宿醮祭相结合。朝鲜王朝时期,摩利山仍常举行堑星醮,祭坛设玉皇上帝牌位,朝鲜文士栗谷
李珥的《摩利山
青词》、卞季良的《摩利山堑城醮礼青词》,即是摩利山堑星醮属道教祭礼仪式的证明。
入朝鲜典籍
道教在传入朝鲜后影响至
高丽王朝中期,《道藏》已在朝鲜社会流布。高丽仁宗朝文士林椿撰《逸斋记》 ,说李仲若自幼即读《道藏》,羡慕神仙。《道藏》的流布,大约是
新罗末期的留唐学人带入的。据《海东传道录》记载,
钟离权向留唐的崔承佑、金可纪、僧慈惠传授道法,所授经书有《青华秘文》、《
灵宝毕法》、《人头五岳诀》、《金浩》、《内观玉文宝箓》、《天遁炼魔法》、《
参同契》、《黄庭经》、《
龙虎经》、《清净心印经》,说明这些
道经当时已传入朝鲜后朝鲜王朝太宗十七年(1427 年),得明成祖赠送《善阴骘书》六百部,如《玉皇宝训》、《注生延嗣妙应真经》、《敬信录》、《感应篇图说》、《三圣训经》、《
过化存神》、《功过格纂要》,就是当时刊行的主要
善书。其中《三圣训经》是崇拜
关圣帝君、
文昌帝君、孚佑帝君的道经,《过化存神》是有关关圣帝君的《觉世真经》、《救劫文》、《灵验记》的合编本。
壬辰倭乱(1592-2597 年)时,援朝明军将
关圣帝君信仰传入朝鲜,朝鲜都城
汉阳东大门、
南大门外修建关庙,尊关圣帝君为城镇守护神,而商人则敬为
财神,关圣帝君信仰颇为盛行。道教的
守庚申,在
高丽元宗时代即已传入,并成为风俗而普及。高丽、朝鲜王朝时代,宫中每年举行守庚申活动,至
朝鲜英祖(1725 -1776 年)初期始废止,但民间岁末的守庚申习俗仍然风行不辍。
高丽王朝后期,由于政治不稳定,内乱迭起,许多士人遁迹山野,崇尚仙风。如
高丽明宗(1171-1197 年在位)时代的韩湜,以家门遭惨祸,遂隐居入山,号柏林居士,学道成仙。丁皓、韩惟汉、权敬仲,亦是弃官学仙的著名人物。明宗时期的名士
崔说,与弟崔诜、张自牧、高莹中、白先臣、李俊昌、玄德秀、李世长、赵通等人,弃官组成耆老会,谈仙论道,时人称为地上仙。
进入朝鲜王朝时期,信奉修炼道教,从事修炼实践的人愈益增多。赵汝籍撰《青鹤集》,专门记载从事道术修炼,逍遥于山水之间,谈论丹法,超然于世俗之外的丹道之士。赵汝籍于
朝鲜宣祖八年(1575 年),在
五台山(
江原道)麒麟台遇七神仙,即金蝉子、彩霞子、翠窟子、鹅蕊子、桂叶子、花坞子、碧落子,七人皆怀才不遇之士,故韬晦江湖之中。赵汝籍亦为丹道之士,其师李思渊师事青鹤山人魏汉祚,青鹤山人曾赴中国遇杨云客,共学道术,周游中国各名山宫观后回国,栖居青鹤洞,以洞名为号。青鹤山人于宣祖三十六年(1603年),谢绝世事,
正月十五日夜步入烂山
雾中,一去不回,其弟子亦各奔东西。李思渊、金蝉子(李彦休)、曹玄志在茂州德裕山(
全罗北道长水郡)建茅舍,栖居修炼。曹玄志本为
中国人,是杨云客弟子,善卜未来,预见
明朝将亡,遂与李思渊、彩霞子避居朝鲜
汉拿山。此修炼派别中,杨云客道术最高,已达通神变化之天遁境地,号
天遁,李思渊号
神遁,曹玄志号
人遁。
仙风兴盛,方术亦随之产生。据《青鹤集》载 :
瓠公从东海飘海而来,后成为新罗名宰相,瓠公方术高妙,衣食异于常人,能呼风唤雨,驱使禽兽。《
三国遗事》载
金庾信背有七星纹样,系受七暇精气而成,十七岁时,曾单身入
中岳石窟,斋戒,告天,祈祷上天赋予统一三国的力量,于是有一神异老人显现,传其秘法,后
金庾信数得神人护佑,终于成就统一三国大志。金庾信嫡孙金岩也好方术,曾赴唐学习
阴阳家法,因其聪明敏捷,其师传以
遁甲立成之法。
朝鲜各宗教
在朝鲜的道教及时发展中,出现过不少融合佛,道,儒,朝鲜本土民间宗教的宗教,影响最大的是
东学道,即今所谓天师道。朝鲜
天道教第一任教主
崔济愚,号水云,朝鲜
庆尚南道庆州人。出身于没落士族地主阶级。1860年为对抗
西学即
天主教、
基督教,在
民间信仰的基础上,吸取儒、佛、仙三教,创立东学,周游各地,宣传东学思想。1863年被捕,次年被
李朝政府以“传播邪教”罪处死。著作有《东经大全》、《龙潭词》、《道德词》等。东学思想是19世纪60年代,在
李朝封建社会危机加深,正统的朱子学更加腐朽,作为欧美
帝国主义侵略工具的天主教开始传播的情况下,为了反对正统的
朱子学和天主教而提出来的具有反封建、反侵略内容的进步思想。 东学的根本出发点是“人乃天”思想。崔济愚认为,“
天神”(
上帝)离不开人而存在,神存在于人的心之中;人同宇宙万物一样具有“至气”,支配世界万事万物的是“至气”,而不是“神”(上帝)。所谓至气,“虚灵苍苍,无事不涉,无事不命,然而如形而难状,如闻而难见,是亦浑元之一气也”。崔济愚主张 人与人应当绝对平等,不应有“人上人”或“人下人”,反对封建门阀制度和封建等级观念。
“人乃天”思想的哲学意义,在于降低神的地位,抬高人的作用,以否定神的支配作用,从而把人从儒教和天主教的正统神学观念中解脱出来。但是,他没有彻底否定神的存在,而把“气”看作是“神”的另一种形态,认为天地乃是鬼神,鬼神乃是阴阳,人之手足动静乃是鬼神所作。这样就把自然现象的无穷变化到人的动作都归为鬼神的造化。
在政治思想上,崔济愚提出了“辅国安民”、“救济苍生”的口号,痛斥封建社会的腐败和西洋入侵者的罪行,憧憬“地上天国”的到来。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主张必须使人们具备“
天心”,懂得“天道”,成为“神仙”。在他看来,社会腐败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道德的堕落。要改变它,就要学习东学,把自己的心与“
天神”的心一致起来,并把自己的行动与“天神”的行动一致起来,这样,人人都会成为“神仙”,社会就会变成“地上天国”。
崔济愚提出的东学思想,虽然以“唯气论”为基础,但就其内容来说,是
泛神论。尽管“东学”带有较浓厚的宗教
神秘主义的色彩,但它对农民的反封建、反侵略起了一定的动员作用,为
启蒙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打下了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