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博物馆位于
河南省开封市开封新区五大街与六大街之间的
郑开大道北侧,中意湖东临,是一座集文物收藏、文物保护、科学研究、陈列展览、宣传教育为一体的地方
综合性博物馆,为
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属单位。开封市博物馆于1962年3月3日成立,原址位于三胜街,是在河南省博物馆迁往郑州后的原址上筹建起来的。1986年在风景秀丽的包公湖畔扩建新馆,1988年9月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2014年3月,开封市博物馆中意湖馆区正式开工建设,2018年3月对外开放。建筑总面积54286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11855平方米,文物库房面积约4400平方米。
历史沿革
三胜街馆区时期
1958年7月1日,开封市展览馆建立,馆址设在
相国寺河南省博物馆迁往
郑州后,开封市文教局决定将三圣庙街(今开封市三胜街)省博物馆旧址一部分交市展览馆,作筹建市博物馆之用。1962年3月3日,开封市博物馆正式成立。
作为新中国建立后开封市第一家本级文博机构,成立之初便汇聚了一批省内优秀文博专家,为广大市民奉献了高质量展览。1962年4月5日至27日,开封市博物馆首个展览“古字画陈列”开展,之后“历史文物展览”“工艺美术展览”“宋代文物展览”“五史连环画展览”等相继开幕。1963年,先后举办了中国历代货币陈列、历史文物展览、开封名胜古迹展览、工艺美术展览、宋代文物展览、开封现代书画家作品展览、反美漫画展览等。1966年2月举办过大型“阶级教育展览”。“文化大革命”初期,开封市红卫兵抄家所获物品集中在几个中学和派出所,市博物馆为保护文物,组织人员到第一高中、女子高中、二中等10所中学,及卧龙、午朝门等10个派出所挑选保存文物1923件予以保存。1970年1月,馆内部分工作人员下放农村劳动,全馆工作停顿。1973年恢复市博物馆工作,其后与
铁塔公园联合办起了
铁塔文物展览,与相国寺联合举办了相国寺文物展览和宋代历史文物陈展。1975年10月1日,与
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的“明清工艺品展览”在开封相国寺开展,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与讨论,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封市博物馆开始将展览输送出去与其他博物馆进行交流互鉴。此外,开封市博物馆还举办过中国历代货币展览、开封解放战役展览等。在文物征集收藏与保管工作中,除在每次组织展览时征集社会上的文物外,还通过文物宣传工作,进行征集或奔赴外地采购,或从文物商店购入。加上省博物馆移交的文物,到1985年共收藏文物13915件,其中一级品23件。
在这一时期,开封市博物馆除收藏、陈展、科研任务外,还兼管全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1962年开封市文物组成立后,曾一度与市博物馆合署办公。1963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简称文管会)成立后,也曾设博物馆内。“文化大革命”期间,市文管会停止工作。1973年市博物馆恢复后,于馆内设文管组,兼管全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1981年开展考古发掘工作,成立了宋城考古队,探明了北宋东京外城、皇城、明周王府萧墙和紫禁城,并试掘了外城的新郑门和周王府大殿及廊庑等遗址。1984年,考古队试掘了宋皇城、州桥遗址,并对宋内城进行了钻探,初步掌握了内城的位置和部分南城墙的走向,为进一步探明宋内城提供了可靠的资料,考古队还编写了《宋外城的钻探与试掘》等发掘简报。
包公湖馆区时期
因馆址原有建筑残破,不适应各方面业务的开展,1985年3月,经上级批准,将
包公湖南岸原市人民武装部旧址交博物馆筹建新馆使用。1986年在开封市
鼓楼区迎宾路26号扩建,1988年9月建成,1988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全馆总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主体楼7000余平方米,系呈“山”字形仿古建筑,单檐歇山顶,黄琉璃瓦覆盖。一楼大厅保存有黄杨木雕《
清明上河图》中虹桥部分,木雕表现了北宋东京的繁荣景象,显示了博物馆特色。二楼大厅正面装饰有巨型瓷画《火的生命》,反映了中原历史文化和开封名胜古迹的壮丽情景。到1992年馆藏文物达二万三千多件,设有“馆藏石刻精品展览”、“宋代历史陈列”、“佛像艺术展”、“明清宫廷用品展”、“馆藏文物展览”、“开封革命史展览”等展览。
1992年9月18日,一楼北厅“明清宫廷用品展”厅内,发生“9·18”特大馆藏文物被盗案,被盗文物69件,其中一级文物5件(明宣德青花缠枝莲纹盘、明德化窑回纹三足炉、清青玉山子、清双猴捧桃摆件、清碧玉双耳环炉),二级文物55件、三级文物8件、未定级文物1件。该案于1993年1月被侦破、案犯刘农军、文西山、刘进、李军等被缉拿归案,被盗文物除白玉雕渔翁垂钓搬指外,68件文物重新回到了人民手中。
2004年,成立朱仙镇木版年画研究中心;2006年,申报的
朱仙镇木版年画列入首批国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开封市投资900余万元,对开封市博物馆进行了室内外环境改造。6月14日启动,10月8日竣工;对门窗、电梯进行了重新更换,展厅和库房全部安装了中央空调,展厅内所有展柜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更新,并增添了古书画专用的恒温恒湿展柜。一楼大厅的黄杨木雕《清明上河图》清洗一新,二楼中厅南北两壁分别镶嵌了大型红木雕塑《制瓷》和《开封历史大事记年表》。陈展大楼外观和前院广场重新粘贴和铺设了石材,并进行了透绿和广场绿化。
2008年5月,开封市博物馆对外免费开放。开封市博物馆以免费开放为契机,发挥自身优势着力打造“梁园古韵——馆藏精品文物展”、“东京梦华——北宋东京城历史文化陈列”和“七朝华章——开封古代历史文明展”等一批精品展览。2010年,开封市博物馆启动“夜游博物馆”活动,并连续举办三届。此后,开封市博物馆年均举办各类展览30余个,还与外馆合作办展,将馆内珍藏文物送往国内外各大展览中,极大扩展了开封市博物馆的文物交流互鉴能力与对外影响力。
中意湖馆区时期
2014年,为让市民游客更全面地了解开封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开封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中意湖畔建设一座大型现代化博物馆。2014年3月,开封市博物馆新馆开工建设。2016年4月21日,开封市博物馆旧馆闭馆。2018年3月5日,开封市博物馆中意湖新馆正式对外开放。开封市博物馆新馆位于开封新区五大街与六大街之间的郑开大道北侧,中意湖东临,总建筑面积54286平方米。建筑总体平面设计突出
北宋东京城三重城格局特点,由外围、环形内院和中心主体三部分组成,造型遵循“外在古典,内在时尚”原则,四周以较低的建筑拥簇中央高耸的殿阁,体现出宋代建筑组群的建筑特征。
建筑布局
馆内设施
中意湖馆区一楼由公共服务区、陈展区、文物修复区组成。其中公共服务区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学术报告厅、教育体验区、文创展示中心、4D影院、贵宾接待室等。陈展区包括“画韵年丰——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展”、“翰墨丹青——馆藏书画精品展”、“千年印记——馆藏石刻精品展”、“祥开紫禁——明清皇家用品展”、“梵影佛光——馆藏明清佛像展”和“宋代科技展”6个专题展厅以及两个临展厅,总面积为5000平方米。
中意湖馆区二楼由基本陈列区、会议室、办公区组成。二楼陈展区展厅总面积为7355平方米,共有8个展厅,包括“八朝古都千载京华——开封古代历史文化展”和“开封记忆——近现代社会生活展”两个常设展览,以及大晟乐舞演出厅。其中“八朝古都 千载京华——开封古代历史文化展”所占面积为4840平方米,为突出展示
北宋的建都历史,在其范围内辟出约700平方米的清明上河图专题展厅,展示各时期不同版本、不同创作形式、不同材质的有关《
清明上河图》的文物及史料。
基本陈列
开封是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的都城
老丘,就在开封近郊,另外,开封历史上还有
战国魏、
后梁、
后晋、
后汉、
后周、
北宋、
金等七个王朝建都于此。尤其是北宋时期的开封,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全世界最为繁华的贸易大都市之一。除此之外,汉代是梁孝王的封地,隋唐时期是一国之重镇
汴州城,明代是藩王
周王的封地,以后一直是河南的首府,在中国历史上拥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八朝华章 千载京华——开封古代历史文化展》作为开封市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在陈展内容设计方面以时间为顺序,从
新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
元、
明、
清时期,力求准确、全面、形象地展示灿烂悠久的开封古代文明发展史。
清末至新中国成立之初,开封一直是河南的省会。清末
太平军北伐、
捻军战争均与开封息息相关。
中华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开封起义、
北洋政府领导下的河南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二次革命、
五四运动、革命军北伐、
冯玉祥主政河南、
中原大战、
蒋介石诱捕
韩复榘、中原人民的
抗日战争,以及近现代中共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宣传与党组织的建设等近现代政治大事,也均与开封有着紧密联系。
河南的民族工业首先在开封兴起,为中原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河南兵工局(
河南机器局)、普临电灯公司、天丰面粉公司、耀华火柴厂、大昌烟厂等一批近代企业应运而生。开封旧有的工业生产方式,至近现代开始发生显著变化,有了新型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工业的发展,带动了金融业和商业的逐渐繁荣。开封旧有的私营票号钱庄,被豫泉官钱局、
交通银行开封分行、中央银行开封分行等近代银行所取代。近现代开封的商业以开封鼓楼为中心最为繁荣,如“王大昌”、“
又一新”、“马豫兴”、“长春轩”、“
晋阳豫”、“包耀记”、“五福”、“老宝泰”等老字号店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另外,开封地处中原,交通便利,历来都是巨商大贾云集之地,近现代的开封兴建会馆蔚然成风,有70余处之多,最为著名的有
山陕甘会馆、直奉八旗会馆、江西会馆、两广会馆等。开封是
河南梆子(
豫剧)
祥符调、
二夹弦、
梨花大鼓、
道情等曲艺的发源地,戏曲文艺荟萃、名角辈出。
朱仙镇木版年画、
开封盘鼓、
汴京灯笼张、
开封汴绣、开封
官瓷烧制技艺、
麒麟舞等传统技艺也得到长足发展,为后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打下了基础。开封市博物馆新馆举办此展,可以让广大观众全方位了解近现代开封的历史与风貌。
专题展览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
古印度,
西汉末期正式传入中国,在两千余年的历史变迁中,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多个宗派。佛像产生了建筑、雕塑和绘画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与精美作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
佛像艺术是属于文化艺术领域的造像艺术。它通过金、铜、瓷、木、石等不同材质,以具体的艺术形象来宣传宗教、感动信徒。早期的佛教寺院和石雕都是印度西域风格,佛像面相丰盈,肢体肥壮,表现庄严。自
东晋以来,中国式的佛像才出现雏形。经历
南北朝、
隋、
唐、
五代、
两宋的发展,至
元明清时期,佛像艺术进一步走近生活,进入了装饰工艺与民间戏曲中。佛像艺术不仅蕴藏着丰实的历史文化内涵,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审美观念。本展览主要展出的是馆藏的明清时期的的汉、藏佛像精品,以金铜质地为主.展品内容丰富、造型各异、风格多样,对研究和鉴赏中国汉、藏佛像艺术提供了鲜活的实证。
祥开紫禁——
明清皇家用品展,文物系明清宫廷旧藏,有瓷、玉、珐琅、织绣、竹木牙雕,共240余件(套)。展览展出形式有别于传统按器物质地分类的方法,而是按其功用分为“皇家风范 钟鸣鼎盛”、“古砚藏珍 笔墨春秋”、“博采众长 精美绝伦”、“纤手弄巧 锦绣未央”四个部分,旨在阐释明清宫廷的饮食、文房、陈设和服饰配饰等文化内涵。“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迆”,这是人们对帝王嫔妃钟鸣鼎食的描摹。对皇家奢华生活的想象。希望通过本展览唤醒那些沉睡的文物,一览明清皇家风范。
开封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
木版年画的源头,也是中国民间艺术的“活化石”,已被列为“首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据《
东京梦华录》等书记载,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在一千年前的北宋时期诞生。后于明、清两代,在朱仙镇兴盛起来,作坊最多时达三百余家。清末民初,朱仙镇衰落,大多数作坊又迁回开封城内,涌现出一批像“云记”、“天成”、“汇川”等名震四方的老字号。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用色讲究,历史上以矿物、植物作原料,使用传统工艺精心熬制而成,印制出的年画,色彩鲜艳,其构图饱满匀称,线条粗犷简炼,造型古朴夸张,艺术风格独特,充分体现了中原劳动人民憨厚纯朴、热情豪放的性格和审美情趣。它选择的题材和塑造的人物多是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戏曲人物和人们所喜爱与敬仰的英雄豪杰。
年画是手工劳动的艺术结晶,是中原地区的优秀民间艺术文化,它以独有的特色在中国年画史上独树一帜。
开封市博物馆藏有多套明清时期的朱仙镇木版年画老版,近年来,又开发出“包公”形象的木版年画。此展以年画展品为主,年画知识介绍为辅。展览中以四合院的形式复原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作坊,在年画作坊中展示年画的印制和生产过程,让参观者亲自动手参与年画的印制。同时,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年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宣传片,以增强广大参观者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知识的了解,丰富广大市民的民俗文化生活。
“馆藏石刻精品展”是开封市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览内容上按时间顺序,分为
北魏、
隋、
唐、
宋、
明清五个大部分,展览以
石刻陈列为主,以知识图版文字说明为辅,突出展示精品石刻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此展中的石刻造像和墓志是开封灿烂文化的一部分,它突出展现了开封文物遗存极其丰富的特点。开封市博物馆现藏历代碑刻、墓志、造像等3000余件,以墓志最多。上自北魏,下迄明清,琳琅满目的石刻以其史料价值、造型艺术和书法技巧,为国内外学者、艺术家和广大书法爱好者所重视,其中不少是国内石刻中的珍品,此展从中遴选出117件石刻精品进行展示。
开封作为八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书画艺术有着丰厚的历史沃土。开封市博物馆馆藏书画丰富,共收藏自宋至现代名家书画作品1200余件,山水、花鸟、人物画作均有,书法各体皆备。
绘画方面,馆藏年代最早的为元代
颜辉《山水中堂》,是河南省各博物馆所藏最早的画作,曾为明代著名收藏家
项元汴收藏,内容以山水为主,间有庭院,人物姿态各异,山石多用披麻和斧劈皴法,构图幽奇,意境清新,布局交错有致,层次远近清晰。明代绘画流派纷繁,题材广泛,绘画以山水、花鸟画成就著称,除颜辉的《山水中堂》外,馆藏还有
松江画派代表
董其昌《山水中堂》及武林画派
蓝瑛《山水条幅》等,皆笔法精妙,令人神往。
书法方面,馆藏数量更为丰富。馆藏宋拓本
王羲之《
十七帖》为一组书信,该帖前有汪中题签,后有
冯铨、吴宜常、
陈善同、
周震麟等题跋,以及
翁廉的释文,流传有序;且为宋刻初拓,字口清晰,拓工精良,纸墨黝古,神韵俱备,是国内现存较好的《十七帖》中的冯铨快雪堂本。馆藏
张弼《草书千字文手卷》也是书法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该作运笔遒劲,书写轻重有法,乃其书法之精品;卷后还附有开封书法家李子培先生的题跋,“说者谓其书学怀素而多自得,狂书醉墨流落人间,在海内外争购之,以为颠张复出也”。
除书画作品,馆藏还有一批集绘画和书法于一身的扇面,如《楷书花卉团扇》,该团扇正面绘有两朵芙蓉花,寓意高洁,背面书写文天祥《正气歌》内容,二者相互映衬,体现制作者的高洁品格。
该专题展览共从中遴选出以宋拓本王羲之《十七帖》为代表的经典书画作品六十余件,希望能够让观众朋友们在略饱眼福后,也能更好的了解开封书画发展的辉煌历史,领略书画中的人文趣事和艺术魅力。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高度发展的时期。
火药、
指南针、
活字印刷术于此时得到发明、应用和推广,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形成了广泛的影响。陶瓷、矿冶、建筑、水利、造船、医学等方面的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天文观测、天文仪器制造也走上了历史高峰。这一时期是科技火花竞相绽放,菁英荟萃的时期,是中国科技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本展览以三大发明为中心,从天文、军事、航海、印刷、医学以及矿冶六个方面介绍了宋代辉煌灿烂的科技成就。
馆藏文物
馆藏综述
开封市博物馆从建馆之初藏品仅有省馆迁郑后遗留下来的800余件石刻墓志和几百件汉代陶器,至2022年共收藏有青铜器、陶瓷器、书画、碑帖、石刻墓志、历代货币、近现代革命文物等20余类87251件。经历了初创阶段的艰难摸索,波折阶段的工作暂停,恢复重建后的创新发展,开封市博物馆始终站在文化传承的高度构筑馆藏资源体系,形成了馆藏文物丰富、特色鲜明,文物数量和品级都名列河南省前茅的发展格局。北宋开封府题名记碑、宋嘉祐二体石经碑、金女真进士题名记碑等弥足珍贵;宋拓王羲之《十七帖》、元颜辉《山水楼阁人物图》、明宣德青花缠枝莲纹瓷盘、清王铎《草书轴》以及明清宫廷用品等,皆为文物中的珍品。
精选文物
馆标介绍
馆标以象征开封的汉字“开”以及博物馆的英文首字母“M”巧妙构成开封博物馆馆藏的国宝级珍品——
宋徽宗时期于汴梁(开封)所铸造的
大晟钟的外形特征。体现了博物馆特色,也凸显了深厚的历史韵味。钟体部分是代表开封的篆体“开”的艺术化变形,传达出了博物馆的地域特征及鲜明的行业特征,字形与钟形,与青铜器上的传统图案结合,古朴厚重,突出体现开封博物馆的文化内涵。钟顶部的龙形提梁钮为字母“M”的变形,代表博物馆(MUSEUM);具有很强的形式感。
文化活动
所获荣誉
参观信息
地址
开封市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郑开大道第六大街。
门票价格
免费。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