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豫
位于开封北书店街的百年老店
晋阳豫是一家坐落于开封北书店街的百年老店,晋阳豫民国时期曾因经营名贵补品、山珍海味、鱼翅银耳红极一时。如今,往昔的辉煌已如过眼云烟。
起源和变迁
三易其地
晋阳豫南货庄是南方人开设的,追溯至初,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大约在清咸丰三年(公元一八五三年)太平天国起义军挥师东进苏州城时,一个名叫唐禹平的生意人,为避战争,携带大量的南方名贵物品,跑到山西省晋城落脚,开张营业后生意颇为可观,嗣后又到晋城以西的阳城,披星戴月,无问寒暑,又赚了不少钱,唐姓自觉有了资本,想把生意做大,便看中了中原的东京汴梁城(河南开封)。于是就将全部财物迁往开封。选择徐府街地址定居下来,整理店铺,挂牌营业。取名《晋阳禹南货庄》。
因为南方人有个习惯,到外地经商起字号,大多数都要带本人的姓或名字中的一个字,以示专有。所以当时唐禹平定名是经过再三斟酌的,“晋阳”二字是为了纪念在山西晋城和阳城二地立足创业,“禹”字便是他本人名字的中间一个字,故用“晋阳禹”之名。
由于开封是中原地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有水、陆交通之便,况晋阳禹所经营的南货品种新颖,款式多样,又是前所未有独此一家,所以开张后,上至官府,下至平民百姓,无不登门选购,一时名声大振,晋阳禹便在开封闯开了门面。
五易其主
相传,开封四大财主之一王渭春,一次到“晋阳禹”买东西,看中了一套精制瓷器,画面是“张生戏莺莺”。但“晋阳禹”以样品陈设为由不卖,王渭春很生气。不久,便在河道街开设了“云桂芳南货庄”,与“晋阳禹”唱起了对台戏。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前后,唐禹平迫于压力,遂以“年迈体弱,思念故土”为名,将整个商号“兑给”了王渭春,携眷属返回原籍苏州。
王渭春是当时开封的名流,遂聘请马云衢为领东,主管商号。又将字号晋阳禹的“禹”字改为“豫”字。一是含有河南之意,二是让外界知其商号已改为王某所有。于是,“晋阳豫”老号便在鼓楼广场北侧叫响,并沿袭至今。
民国20年(1931年)前后,王渭春开的汇通银号倒闭,债台高筑,不得不将各商号店铺兑出还账,便将晋阳豫兑给了马云衢。
民国22年(1933年)前后,连年军阀混战,经济萧条,加上官府勒索,无心经营的马云衢又将晋阳豫交给侄儿马幼衢继承。
红极一时
晋阳豫经营的南货大体上有名贵补品,山珍海味、鱼翅银耳、时令商品、笔墨纸砚、铜器瓷器、化妆用品等15大类约500个品种。民国21年(1932年)7月,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来汴演出,晋阳豫专门派人送石斛润喉清嗓。老号不仅做好做活了生意,而且使商号声誉大振。
民国26年(1937年),晋阳豫租赁书店街路东冯姓门面房5间和后院,经过一年筹备,在门额左右精工镌刻“江浙特产、云贵名药、山珍海味、鱼翅银耳”16个大字,又派专人赴沪请书法家康坨书写“晋阳豫”金字横匾,悬挂前厅大水银镜上方,将门面整葺一新,并增设糕点作坊,增加罐头名酒、干鲜水果,扩大经营。
遗踪何在
七七事变,日寇大举进犯,1938年6月,日军侵占开封。刚刚复苏的晋阳豫连遭日军抢掠,财物损失殆尽,伙计们冒着生命危险看守店铺,待局面稍稳定后,重新整理残存商品维持营业,勉强度日。
1945年马幼衢一病不起,王静波接任经理。1945年日寇投降后,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物价飞涨,社会动乱。晋阳豫也像其他店一样难逃厄运。1948年开封解放,晋阳豫才又开始正常经营。
开封解放后,晋阳豫得以恢复。1956年,晋阳豫参加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全店当时总共折合1700余元资金。公私合营后,在人民政府的支持和扶植下,晋阳豫开始发展起来。
1962年7月,晋阳豫与毗邻的包耀记共同恢复了一个糕点作坊,除生产经营各式名产糕点外,还部分恢复了南北特产的经营。“文革”期间,其“后作”被迫停产,特色品种几乎绝迹。
现在的晋阳豫在北书店街一间几平方米的小店里维持经营,与一般的副食品小店并无二致,只有门头上镌刻着“晋阳豫”三个大字还昭示着当年的辉煌。然而,古城人民对老店的感情没有变,中秋节前夕,店中的老式月饼和咸厚馍很受欢迎。
政府保护
政府非常重视宣传七朝古都的历史文化。2011年政府出资维护并精装修整条书店街街两边的上百家店铺,恢复古时原貌,统一更换门窗,门头及招牌重新刷漆,老店门前都悬挂大旗,家家安装射灯。装修后的书店街真是焕然一新,现在走在这条老街上的感觉真是犹如步入宋代盛世的繁华大街上一样,全新的仿古建筑,统一的红陶色双开木门,黑底的金字招牌,悬挂在店铺门前的大旗飘飘尽显着宋代繁华盛世的气势,书店街的南北两头路口醒目位置树立着“书店街老字号名店”的标志牌,榜单第一位就是“晋阳豫”老字号的店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28 18:45
目录
概述
起源和变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