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山
古代北岳恒山
恒山,五岳之一,从春秋战国到明代中期一直在河北境内,即今天河北省保定市的大茂山明末清初时才被定为山西浑源天峰岭(玄武山)。古籍记载一般为曲阳恒山(后行政区域变更,位于阜平县唐县涞源三县交界处),曲阳恒山改称大茂山,又称神尖山,阜平人、涞源人称之为神仙山。
历史记载
中华文明信史以来,春秋战国至明代,北岳恒山一直在曲阳(后来行政区划有所变更),直到如今曲阳县还保留有北岳庙,历朝也都在此祭祀北岳。我国名山五岳之中的北岳是明末清初时才被定为山西浑源天峰岭的,而古北岳恒山则从春秋战国到明代中期一直在河北境内,也就是河北省保定市的阜平县大茂山。从秦代到清初1700多年的历史中,历朝皇帝祭祀的恒山都在河北省的大茂山,这些都有史书记载。自秦代至明代,北岳恒山一直在曲阳(后来行政区划有所变更),直到如今曲阳县还保留有北岳庙,历朝也都在此祭祀北岳。直到明朝后期才把北岳恒山“易地安置”到山西浑源,清代才开始在山西的恒山祭祀北岳。
典籍记载
北魏郦道元所作《水经注》载“又东南过中山上曲阳县北,恒水从西来注。之滱水自倒马关南流与大岭水合,水出山西南大岭下,东北流出峡,峡右山侧,有祗洹精庐,飞陆陵山,丹盘虹梁,长津泛澜,萦带其下。东北流注于滱”。通过滱水和恒水可以确定古恒山位置。(滱水即今唐河,恒水即今横河)
大唐开元礼》之《吉礼》载:“祭五岳四镇,诸岳镇每年一祭,各以五郊迎气日祭之,东岳岱山祭于兖州界,东镇沂山祭于沂州界;南岳衡山祭于衡州界,南镇会稽山祭于越州界;中岳嵩山祭于河南府;西岳华山祭于华州界,西镇吴山祭于陇州界;北岳恒山祭于定州界,北镇医无闾山祭于营州界。”
北宋沈括所作《梦溪笔谈》载“北岳恒山,今谓之大茂山者是也。半属契丹,以大茂山分脊为界。岳祠旧在山下,石晋之后,稍迁近里”。
中国历史地图集》载明,自春秋时期起到明朝早期,北岳恒山一直在河北曲阳和涞源之间,也曾称常山、大茂山;明朝后期和清朝,恒山才标注在山西浑源
辞海》、《辞源》、《中国大百科全书》等指出,北岳恒山在曲阳西北,也名常山,自虞舜帝以下历代王朝皆祀北岳于曲阳,明代始以山西浑源的玄岳为北岳恒山,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移祀北岳于浑源。
古恒山佐证
定州奏,大风雹,北岳庙殿宇树木悉摧败之。因山立庙,即今天曲阳北岳庙
恒水从西来注(《水经注》),是以山名来命名河流名,即今天横河
代郡,秦置。莽曰厌狄。有五原关、常山关。(《汉书 地理志》),是以山命名关隘,即今天倒马关古代也称作鸿上关,是明朝长城内三关之一,在恒山北麓。
太后欲王吕氏,乃先立所名孝惠子强为淮阳王,不疑为恒山王;其中以地名册封王位。年六十二卒,后以德裕贵,追赠中书左丞,封恒山郡公,谥正毅(《元史 列传》),以地名封公爵。
常山由来,为避汉文帝刘恒讳,把恒山改名常山。
赵王遂立二十六年,孝景时晁错以过削赵常山郡,诸侯怨,吴、楚反,遂与合谋起兵。(《汉书 列传》)己亥,恒山郡太守颜杲卿败何千年,执之,克赵、钜 鹿、广平、清河、河间、景城、乐安、博平、博陵、上谷、文安、信都、魏、邺十 四郡(《新唐书 本纪》)。皆是以山名而定郡县名。即现在河北省会石家庄市及周边正定元氏等地,正定即是常山郡治所。正定县的一些地名和企业名中还可以经常见到“恒山”。
曲阳县因地处古北岳恒山弯曲的阳面而得名。
《五岳真形图》其中北岳真形图有载北岳恒山,在定州曲阳县,是长桑公真人得道之处,天涯、崆峒二山为副。岳神姓晨讳咢,封号“安天元圣帝”。北岳者,主世界江河淮济,兼四足负荷之类,管此事也。五岳真形图石碑在泰山和嵩山均有相同记载,据传日本根据泰山真形图和泰山等高线对比,得出中国古代发达的地理勘测技术,那么若是研究北岳真形图恐怕要在河北而不是山西浑源了。
孙子兵法》中载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常山蛇阵中国古代著名军阵。
北岳“改祀”
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兵部尚书马文升,议祀北岳于曲阳改为浑源,理由是:一是曲阳在京都之南;二是曲阳北岳庙距北岳恒山140里;三是宋失云州,始祭恒山于曲阳。这第三个理由纯属编造,时任礼部尚书的倪岳予以反驳,奏议没有生效。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户科陈公奏罢曲阳庙祀改祀浑源获准,但仍祭于曲阳。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帝允刑部给事中粘本盛之请,始改祀浑源,改祀之争历时150余年。
造成北岳改祀于山西省浑源县天峰岭直接原因:一、河北在元代、明代初期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减少,同时建于大茂山上的原有庙宇损毁严重,明朝从洪洞县向河北大移民可作旁证。而进入恒山交通阻塞,只能到曲阳祭祀,不能亲临登山之乐。同时山西在元末明初战争中损失相对较少,人口及历史文化保留较多,于是朝中逐渐产生了改祀派,想把保定的恒山正位改祀于浑源的天峰岭。直到清初顺治年间满清入关不久并不了解实际情况,朝中改祀派占了上风,终于改祀北岳恒山于山西浑源。二、浑源人注重名山文化的宣传、挖掘、培养,特别是在天峰岭脚下修了悬空寺(北魏后期公元490年始修),天峰岭上建了不少的庙宇、神殿,这也增加了改祀于此的分量。
不过,对于“改祀”一事,明清两代都有不少人反对。如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在对曲阳、浑源考察后,作《北岳辨》就认为北岳在京都之南的理由不能成立,“都邑无常,而五岳有定”,历代的制度是“改都不改岳”。至于“宋失云州始祭曲阳”一说,更是错误,还用大量史实碑文驳斥马文升之说。如果单从自然景观来讲,论山的雄、奇、险、秀,保定的古恒山皆在浑源的天峰岭之上;要论人文景观和交通便利,古恒山就逊色了。清帝之所以“改祀”,据推测可能与崇尚佛教,注重人文景观和交通便利有较大关系。
仙山福地
第五洞天
东晋《道迹经》云:“五岳及名山皆有洞室。”所列十大山洞名与十大洞天一一对应。《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为五代道士杜光庭编录。一卷。 杜在自序中称:“太史公云:大荒之内,名山五千,其间五岳作镇,十山为佐。又 《龟山玉经》云:十天之内,有洞天三十六,别有日月星辰灵仙宫阙,主御罪福,典录 死生有高真所居,仙王所理。又有海外五岳,三岛十洲三十六靖庐七十二福地,二 十四化,四镇诸山。今总一卷,用传好事之士。 其有宫城处所,得道姓名,洞府主张,仙曹品秩,事条繁广,不可备书,聊记所管 郡县及仙坛宫观大数而已。”末署“天复辛酉八月四日癸未华顶羽人杜光庭于成都玉局 编录”。
其中第五洞天为北岳常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惣玄洞天,在恒州常山曲阳县,真人郑子真治之。
仙人隐士
于吉(?-200年,一作干吉、干室),史书《后汉书·襄楷传》:“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干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青领书》。
《太元真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传》记其少时修道于恒山,有异操,后隐于句曲山(今称茅山,在江苏西南部),创立道教茅山派。修炼服气、辟谷术,并以医术救治世人。后其弟茅固茅衷从其修道,时人称大、中、小茅君。后世称茅氏三兄弟为“三茅真君”。《道教神仙》载,茅盈于西汉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至恒山修道,时年18岁。遇王君拜为师,授“至真上道”,行“服饵调神”之法,边修道边采药,为民治病。曾访名山洞府,川于龟山遇西王母,授其“玉佩金铛”之道,“太极虚真”之经,遂归恒山北谷。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返家,时年49岁。南朝梁陶弘景创道教茅山派,以茅盈兄弟三人道成后,至茅山掌教而命名,奉茅盈兄弟为茅山派祖师爷。 《大唐新语》载,张果老先生者,隐于恒州枝条山,往来汾晋。时人传其长年秘术,耆老咸云:“有儿童时见之,自言数百岁。”则天召之,佯尸于妒女庙前,后有人复于恒山中见。八仙之一张果老在河北还有很多仙迹,其中较为著名的还有过赵州桥的故事。《旧唐书》载,张果(八仙之一张果老)者,不知何许人也,(武)则天遣使召之,果佯死不赴。后人复见之,往来恒州山中。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恒州刺史韦济以状闻,又遣中书舍人徐峤赉玺书以邀迎之,果随峤至东都(洛阳)。后恳辞归山,赐银青光禄大夫,号通玄先生,乃入恒山。
畿辅通志》载,北魏北天师道祖师寇谦之的弟子李皎,至恒山修道,年90颜如少童。
相关典籍
舜典》:岁十一月朔,巡狩至于北岳。
北岳恒山早之名最就见于〈尚书·禹贡〉《禹贡》:太行,恒山。
孔子编定的《尚书》中“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月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
战国成书的《周礼》中首次提到五岳周礼·职方》中,并州,其山镇曰常山(恒山)。
司马迁著《史记·封禅书》中也提到五岳。汉武帝时正式创立五岳制度。
汉书·郊祀志》载,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颁诏,确定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大茂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
尔雅》:恒山为北岳祠典,五岳之一也。
山岳崇拜
北岳大帝
北岳大帝的形象。《云笈七签》说:“北岳神君服元流之袍,戴太真冥冥之冠,佩长津悟真之印,乘黑龙,领仙人玉女七千人”。今天,人们所见到的北岳神,河北曲阳北岳庙壁画上的样子:身穿衮服,头顶王冠,胡须飘然,丹凤眼炯炯发光,挺胸正坐,帝王作派,一付威严,与文献记载相差无几。
《古今图书集成·北岳恒山之神外部编》记载:“北岳恒山君领仙人玉女七千人,北岳君服元流之袍,戴太真冥灵之冠,佩长津悟真之印乘黑龙”。
还有,河北省怀安明代建筑昭化寺壁画中的五岳神祗群像。《五岳大帝江河淮济四渎王众》组图中前排位置可以看到“五位岳神均头戴朝天幞头圆领中袖朝服,腰束玉带,足蹬黑履,均挺胸叠肚,三缕短髯。或作禀事状,或作静听装,或回首状,态度安详自然,一幅幅王公形象”。
北岳初称“北岳神”执掌一方,周礼视五岳三公,以公侯待之。
初唐时北岳被称为 “北岳府君”,中唐起五岳始加封号。天宝六年(公元784年),唐玄宗李隆基下诏封“北岳神为安天王”;
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公元1016年)加封北岳安天王为“北岳安天元圣帝”并封帝后之号;
元代在前几代基础上复又对北岳安天大贞元圣帝加封“北岳为安天大贞元(玄)圣帝”;
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北岳又改封为“北岳恒山之神”。
北岳祀典
汉之前,五岳的祭祀之制因势而异,各有不同。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设专职祭祀人员,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颁发诏书,确定了具体的五岳地望,五岳之祀日益完善并制度化,五岳祭祀形成制度,并随着祭祀活动渐成规模。
《古今图书集成·后汉》条:“后汉,章帝元和三年春二月,遣使者祀恒山。按后汉书章帝本,纪元和三年二月戊辰进幸中山,遣使者祀北岳。按恒岳志,时帝北巡至中山遣使以太牢祀北岳于上曲阳,见黄白气,有神鱼跃出十数”。
三国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魏文帝祀北岳。晋泰始六年(公元270年)修北岳山神祠堂。
北魏泰常四年(公元419年),明元帝东巡至雁门关“望祭恒岳”,遣使祀恒岳。
北魏泰常七年(公元422年),明元帝南巡,(从平城往南)四方官员及随从以“太牢”祀北岳。
北魏太平真君四年(公元443年),太武帝拓拔焘巡视中山达曲阳,并刊石勒名。
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太武帝南征,经(古)恒山,用牛、羊、猪祭祀。
北魏和平元年(公元460年),文成帝东巡,北至古恒山祭祀。
《北魏·本纪》载,太和八年(公元496年),孝文帝亲自制《祭岳文》,“孝文帝亲为文遣使祭恒岳,荐牲玉”。
《古今图书集成·北魏》载:“太宗泰长四年秋八月遣使祀恒山。按魏书太宗本纪载,北史魏明元帝本纪泰常八年辛未东巡遣使祀恒岳。
资治通鉴》载:隋炀帝大业五年(公元610年)八月,辛酉,帝亲祀恒岳赦天下,河北道郡守毕集,裴炬所致西域十余国皆来助祭。
《隋书·礼仪志》也载:隋炀帝“行幸所过名山大川,则有司致祭。以岳渎太牢,山川以少牢”。隋炀帝杨广曾亲临曲阳北岳庙致祭北岳,西域十余国皆遣使赶来助祭。当时的河北道所属郡守均齐集曲阳前来拜见。
唐武德贞观(公元618—627年)年间规定,年各一祭,祭牲用太牢。主祭祀官由历届任都督、剌史充当,庙设置庙令一人,斋郎三十人,祝吏三人。
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高丽(今朝鲜)经定州,遣使祭祀北岳。
唐僖宗时,晋王李克用也曾亲临北岳庙祷谢,留有题名碑一通。
后唐庄宗(李克用之子李存勖)与义武节度使(治定州)王处直曾同谒北岳庙。
宋太祖赵匡胤,曾下诏令以曲阳县令兼任庙令,县尉兼任庙丞,专管北岳的有关祀事。
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时,加封北岳为安天元圣帝,派遣冯起、裴庄捧玉册、皇服抵北岳庙。大中祥符九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赵恒亲撰《北岳醮告文》,刻石柱上。
金代《金史·礼志》载:大定四年(公元1164年),礼官言“岳镇海渎,当以五郊英气日祭之”。 命礼部尚书王竞祈雨北岳。金按宋代典故沿革,于立冬祭祀北岳恒山于定州,郡邑长贰官行事,礼用三献。
金章宗承安元年(公元1196年),礼部尚书张玮祈雨北岳元代的祭祀活动愈加明细。
《元史·祭祀志》载: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春二月,封北岳为安天大贞玄圣帝。“元之五礼,皆以国俗行之,惟祭祀稍稽诸古。命丞相选勋旧臣子、望朝士为五岳四渎四海五镇致祠使”。
明代朱元璋颁发除旧布新政令,将诸神封号“悉改从本称”,设“礼乐局”指定春秋季节专祀。
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十年(公元1377年),太祖朱元璋曾委派魏国公徐达代表其来曲阳北岳庙致祭。
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清世祖下诏,改北岳祭祀于山西浑源州曲阳县北岳庙之祭不再列为国家祀典。“迨明嘉靖丙午,移祀北岳于浑源,我朝因之,而曲阳之庙遂废”。
据《曲阳县志》记载,此次重修已经不是国家拨款。国祭虽罢,但春秋二仲之祭仍由本县官主持,祭以少牢,祭祀的规模也趋于半官方半民间了。
曲阳北岳庙
北岳庙始建于北魏宣武帝年间(500~512),为祭祀北岳之所,历代沿袭成制,至清顺治十七年(1660),均在此遥祭北岳恒山。
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曾重建北岳庙,嗣后历代均有程度不同的修补与扩建。北岳庙主要建筑排列在南北中轴线上,现存建筑有御香亭、凌霄门、三山门、飞台殿遗址和德宁之殿。两侧还有一些碑亭。
清初以后,改祀山西浑源。
现存北岳庙始建于南北朝北魏宣武帝景明、永平年间(500-512年)。
北岳庙是皇家贵族为祭祀“北岳恒山之神”而建立的,故名“北岳庙”。北岳庙,坐落在曲阳县城内西侧。庙内建筑精巧,雕梁画栋,气势雄伟,蔚为壮观,并建有碑廊、石刻馆、博物馆等,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北魏宣武帝景明正始年间(公元500-512年),而后,唐、宋、元、明、清诸代屡加修葺。北岳庙占地长542米,东西宽321米,总面积为17.4万平方米。其建筑格局,采用的是以中轴线为主,西厢对称的与古典建筑形式。庙内主体建筑“德宁之殿”在中轴线北端,往南依次建有飞石殿、三山门、凌霄门、御香亭、朝岳门、午门等。正殿两侧为东、西昭福门。还有碑楼等其它建筑8座,散建在中轴线两厢。
北岳庙最为壮观的是“德宁之殿”内的壁画,殿内东、西两壁有高大的壁画,高6.5米,长17.6米,有唐代画圣·吴道子所画的《天宫图》,北山墙背后绘有巨幅彩色壁画《北岳恒山神出巡图》,壁画高8米,长27米,东西两侧壁画各高8米,长18米,壁画总面积为504平方米。
壁画内容:东壁画为《云行雨施》,绘有众多天神、地祗,兴云布雨,普降甘霖,为民造福的形象,最大的人物高达3.3米;
西壁画为《万国咸宁》,画的是众天神胜利完成兴云布雨的任务后偃旗息鼓、得胜回宫的情景。西壁的天神(钟馗)是全幅壁画之精华所在,肌肉粗健、相貌狰狞、横枪倒戈、腾空飞奔。
两壁画共有人物73人,众多任务形象无一雷同,个个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北山墙壁画是《北岳恒山神出巡图》。相传曲阳北岳庙壁画人物与赵县柏林寺壁画上的水皆是唐代大画家吴道子所绘,所以有“曲阳鬼赵州水”的传说。
曲阳的“飞天神”和当年赵州(赵县)柏林寺大殿壁画上的“水”均为唐代吴道子所画,故有是说。
北岳庙内存有碑、碣、经幢200多通,并建有碑廊、碑楼,是河北省最大的碑群之一。
从时代上说,自南北朝北魏、北齐、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和民国各代碑刻俱全,跨越1500多年。碑刻内容多为历代重修北岳庙的记载和祭祀北岳之神的祭文,也有的用诗、词、歌、赋记的观后感。从书法艺术上讲,真、草、隶、篆和行书等字体均有。
碑刻中最早的北魏和平三年(公元462年)刻制,是全国现存碑刻中极为宝贵的稀世珍品。
有“大唐定州北岳恒山灵庙之碑”、“大唐北岳祠碑”、“大唐北岳神之碑”、“大宋重修北岳安天王庙之碑”、“大宋重修北岳庙之碑”、“苏轼诗词碑”、“大元封加北岳手诏碑”等,堪称书法艺术的宝库,为我们研究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书法艺术的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北岳庙内建有雕刻艺术馆,保存古雕刻100多件。其作品有人物、动物、佛像、经幢等,尤以“西汉石虎”、“北魏石狮”、“北魏背光千佛像”、“唐代石灯”、“唐代大佛”、“石佛笑和尚”、“金代经幢”为最佳。作品造型优美,刀工细腻,线条清晰流畅,充分展示了我国北方石雕艺术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风格和特点[1]。
大茂山庙宇
东晋名道士葛洪《枕中记》称,恒山为太恒山,亦称恒宗,命岳茂丘。巅名天峰,岭下建北岳观,峰上建后土祠镇之。北岳观前风似虎吼,名虎风口,得一庵在虎风口上。
道教《福地记》载,有太元云泉,上建龙泉观,观东有果老岭(张果老修道处),观北峰之顶,有琴棋台,会仙府在琴棋台下,又东北有白云堂。初入山有道名步云路,行数里有翠云亭,上亭坡名望仙岭,东半崖有集仙洞,西面有德真洞、还元洞、白龙洞等,西北有金龙洞(龙王庙,称总真观),洞外有寺。
《枕中记》所记北岳观,郦道元水经注》称恒山下庙,此处旧有下阶神殿,汉末丧乱,山道不通,晋、魏改有东西二庙(东庙即今曲阳城之北岳庙,西庙即阜平台峪之北岳观),庙前碑阙、坛场相列。
东汉光和四年(181年)恒山下庙碑刻有常山相冯巡之讳名。
畿辅通志·金石》称古恒山北岳观为西汉所建。
金大定时期(1161—1189年),陈真人,字道益,住持葛公山清虚观。大定九年(1169年)于恒山建渊静观。建于金元碑刻者,有恒山各宫观提点道士多人。
如蒙古宪宗时任真君观提点的杜志寥,于宪宗二年(1252年)至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建真君观。
元英宗(1321——1323年)、泰定帝(1324——1328年)间,孙道微、赵道祥、彭正忠任北岳庙住持、提点。
古恒山还是一座释家名山,东晋中国十大名僧之一的释道安,于永和十年(354年)率500信众至太行恒山建寺塔,传教说法,各地慕名而来听道安经论,后成为一代佛坛宗师的慧远及其弟慧持,即于此时来恒山学道受戒者,形成以道安为核心的恒山佛教僧团。由于少数民族在河北的战争,政治动乱,天灾频繁,道安师徒无法立足于河北,于东晋隆和元年(362年)率数百人的僧团至河南王屋女林山。
传古恒山有72座庙宇,现在山阳褶皱处,寺观遗迹随处可见。由于战乱,遭到破坏。该山曾有万余铜神像,其中一尊耳朵眼里能容4人打牌的铜像,均被毁。金龙洞口的圣母五龙庙,一进两殿,依山傍水。旧县志和庙中13块残碑载,该洞旧称总真观。碑载,传汉末于吉得神符与此,宋守臣薛安抚三诣洞祈雨,敕封利泽侯,复加爵明惠公。旧县志载总真观建于金泰和四年(1204年)。
古恒山现有北岳庙、玉皇庙、三宵圣母庙、药王庙、眼光庙、关帝庙等10余座,唐县和涞源分别在古恒山东侧、北侧建有北岳行宫。阜平县祭北岳为农历二月初二至三月十五日,涞源为三月十八日。
大话恒山
毋恤台传说
古恒山上有座山峰名为毋恤台,据传是赵简子诸子登山临代的山峰。
赵襄子名毋恤,其父赵简子赵鞅是晋国上卿,赵鞅选择接班人,召见儿子们说:“我将一宝符藏于常山之上,你们去寻找吧,先得者有赏。”
于是,诸子乘骑前往,寻宝符于常山。然而,他们谁也没有找到宝符,空手而归。
只有毋恤说:“我得到了宝符。” 赵简子闻听便让他将情况道来。
毋恤说:“凭常山之险攻代,代国即可归赵所有。”
这话说到赵简子心上,遂废太子伯鲁,立毋恤为太子。
传说,赵襄子曾登常山顶峰,观察代国形势,其登临之处被称为毋恤台。
晋出公十七年(前458),赵简子病逝。毋恤继位,没等脱去孝服便北登夏屋山宴请代王,乘代王酒酣无备,命厨师用食器铜斗击杀代王,接着兴兵灭代。代国土地遂进入赵国版图
孟良借粮
杨家将与北国交战数月,兵困粮绝。特派大将孟良去筹借粮草。
一日,孟良来到阜平县神仙山西侧的城石庵,不由得一声长叹:“这荒山野岭中哪有粮草。”
单说这城石庵的师太,胸怀宽广又老谋深算。每年春天她都要尼姑们在山上种蔓菁(注:一种蔬菜,似萝卜),秋天吃不完的蔓菁擦成干,磨成粉,抹成一个个的坯,又用这种坯垒成又高又大的庵墙。
师太闻听孟良想借粮,便笑着说:“借粮没有,实在要借,你就把这庵墙搬去吧!”
孟良惊忙说:“这庵墙如何能吃?”
师太笑而不答。孟良取过墙坯一咬,顿觉香味扑鼻,又好吃又解饥,连连拜谢师太,并急令随行军士搬这蔓菁坯回营。杨家将吃了这蔓菁坯,精神倍增,一举杀退辽兵。
肖将军融子弹
抗日战争时期,古恒山是保护一方的深山,日军轻易不敢进犯。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和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曾分别驻古恒山下的台峪和连地、柏崖。东晋时期,全国十大名僧排行第一的释道安,带五百僧众在此山修行。后来由于战乱,释道安率四百和尚南下四川峨嵋山,留下一百名和尚,并在神仙山下的炭灰铺村建起了和尚寺。相传,炭灰铺村和尚寺的大铜佛像异常高大,一只耳朵上能站立十个成年人。同时,从神仙山顶到山下,漫山遍野都布满了大小不一的铜佛像。抗日战争时期,肖克将军令军工厂人员将这些铜佛像打碎,造了枪炮子弹,这些好像从东晋时期就给八路军准备好了造枪炮的材料。
三宵圣母传说
神仙山,有着美丽的神话传说。相传,八仙在山顶的一个石盘上下棋,但“三奶奶”说此山是属她所有,可八仙称他们先占的。神仙们发生了争执,正好碰上岳王爷,岳王爷作为中人,从中调解。八仙说他们下棋的棋盘石是证据。
“三奶奶”大笑称:“八仙下棋的棋盘下压着我的金簪子可以为凭。”
岳王爷翻过棋盘石,一看果然金簪子就要下面。八仙说此山可以不据,但“恒山”的名字要带走,说完飘逸而去,到了山西浑源。“恒山”也就到那里去了。
“三奶奶”急了。
“把名字带走了,我这山叫什么呢?”
岳王爷说:“都是神仙,就叫神仙山吧!”
“三奶奶”为感谢岳王爷,让他占了最高的山头。最高峰上的岳王庙、奶奶庙什么年代所建至今无据可考。岳王庙附近的草,包治百病的传说也不知何人所传。
杨六郎驯马
万丈崖之上有个跑马梁,更增加了山的豁达和险远之后的安详。这数百亩的山顶大草原相传是杨六郎驯马的地方。北宋年间大茂山是宋国和辽国的分界线,辽国占领了北边的常山关,而宋国则牢牢守住了大茂山,期间杨六郎在此与辽国打仗,在跑马梁上驯马。
黑白妖石
传说北岳移祀是因为黑白妖石作怪。清代被剥夺北岳称号,原因是因为一场地震后神仙山发生多处崩塌,从中出现了一种黑色巨石和一块白色巨石,被称为黑白妖石(黑石为泥岩,白石大理岩),古人认为就是这两块石头造成了灾难,拥有黑白妖石的神仙山不吉利,不能作为皇家祭祀的场所,所以神仙山被剥夺了北岳称号
忠义两常山
历史上有两个以常山为名的忠义之士。
一是常山赵子龙单骑救主单枪匹马救出刘备的儿子刘禅的事情。历史上一共发生了两次,一次是长坂坡之战,一次是截江救阿斗,分别发生在建安十三年与建安十六年。赵云的单骑救主的情节常被艺术加工出现在小说、评书、戏曲等文艺作品里。
另一个是颜杲卿。颜杲卿初任范阳户曹参军,曾是安禄山的部下。安史之乱时,与其子颜季明守常山,从弟颜真卿平原,设计杀安禄山部将李钦凑,擒高邈、何千年。河北有十七郡响应,受唐玄宗嘉许。天宝十五载(756年),叛军围攻常山,擒杀颜季明。不久城破,颜杲卿被押到洛阳。安责问颜背叛他。
颜说:“我世为唐臣,常守忠义,怎么会跟一个牧羊羯奴叛乱。”
安大怒,命令割掉颜的舌头,颜仍大骂不止,直至气绝。他受着断舌的剧痛,仍然追求着忠义的信念。
自然风光
北宋大画家《早春图》作者郭熙有精妙的点评:“泰山如坐,华山如立,恒山如行,衡山如飞,嵩山如卧。”
宋辽时期大茂山在宋,浑源玄武山在辽国,想来一个文人不会跑到辽军的边界线上观赏风景区,况且当时恒山位置并无争议。“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中岳嵩山之峻,北岳恒山之幽,南岳衡山之秀”如果有历史的话也该是古北岳的特点,不排除是现代人评价现在山西恒山。古恒山是一处植物园、动物园、休闲娱乐、避暑疗养、考察动植物、探秘石窟溶洞的理想场所,在这里您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生机,领略其醉人的风光。古人能够选择古恒山为北岳,必然是因为古北岳符合华夏民族审美观,古人诚不欺我也。
雄浑伟奇
古恒山是华北平原北部与太行山交接处,距保定120公里范围内最高的一座山,由20多座山峰组成,站在崖顶,就可看到那峰连峰,峰拥峰,峰压峰,峰峰争先的壮观景象。有民俗“神仙山40里,山顶有一米,一天滚一寸,几年滚到底”之说,形容山势之高。它陡峭、巍峨、挺拔;最高处太乙峰1890米,上有奶奶庙(即三霄圣母庙),香火不断。横亘的数百亩的开阔地就叫跑马梁,顾名思义,平坦开阔。这里林涛云海,翠峰耸立,树密草丰,响泉飞瀑。有南方山林的秀姿,有北方草原的野趣,再加云山雾海,是一个入伏不见署的清凉世界。大茂山原始森林郁郁葱葱,遮天蔽日,脚下蜿蜒小路被横生的灌木挤得模糊不清。越往上爬,山势越险,山林越密,脚下云来如雾,林海生烟。颇有“凌恒山其若陋兮,聊愉娱以忘忧”(东方朔《七戒 自悲》)之感。山中有数不尽的自然景观;尤以石窟、溶洞为最甚。南端四面悬崖绝壁上有无数神秘的洞窟,仅有神话传说的就有黄龙洞、黑龙洞、无底洞、老君洞、白虎洞、野马洞等。黄龙洞内碧水常年不断,盛夏冰凉刺骨,洞深无底,流出的水中伴有菜叶、菜根等杂物,不知源发何处。西麓幽深金龙洞,洞中有河,河中有洞,是华北地区较大的暗河,平均水深一丈有余。洞内钟乳倒挂,形态各异。在金龙洞下侧还有一天然温泉,水温适宜,是沐浴的好场所。
变化莫测
古恒山山上林木苍翠,鲜花遍野。在宽阔的跑马梁上,芳草萋萋,莺飞草长,百花争艳,将山的雄奇与草原的辽阔和谐地融为一体。狭谷和峭壁之上,横空着古老的松柏和那飞流直下的瀑布,特别是那万丈崖之上的跑马梁,更增加了山的豁达和险远之后的安详。
春天,阳光明媚,数不尽的山花斗艳争芳,品不够的花香在空气中迂回弥散。由山泉形成的小瀑布一个接一个顺着山沟往下跳。端午节时,山上仍有冰棍倒挂。夏日,云雾缭绕,半山中的小山村时隐时现,堪称“白云生处有人家”。山下赤日炎炎,山上凉风习习,一日之内冷暖不均。山上草木茂密苍翠,十分旺盛,盘根错节,行人只好披荆斩棘方可行走。登上跑马梁,穿过松树林,攀到奶奶尖上,举目远眺,连绵不断的山峦、葱葱郁郁的树林、星罗棋布的村庄、定州塔、窦王殿、西大洋水库王快水库等尽收眼底。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天空的云彩千变万化,气象万千,身临其境好似腾云驾雾一般。秋天,天高云淡,如有兴致可在山顶小住几日。晚上,观周围各县夜景,万家灯火,美妙绝伦,有登峰造极之感;白天,望秀丽山川,层峦叠嶂,连绵起伏,怪石嶙峋,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冬季,奇形怪状的冰瀑,搔首弄姿,绝美呈现,迎接登山的客人;狍子、野兔则跑步上山为游人领路;若是大雪纷飞,漫山遍野,银装素裹,崇山峻岭更让人赏心悦目。
仙雾缭绕
古恒山是东南暖湿气流横跨华北平原通向西北山地的第一座屏障,由于海拔的猛然抬高,暖湿气流释热而降雨,又由于西北部太行环绕,海拔2000米以上的大山从涞源阜平成半环状排列,形成天然屏障,阻挡了冬季来自西北的寒流,所以在山周围形成了一个夏天多雨湿凉,冬季出现逆温,空气流动滞迟,温度相对较高的特殊山地小气侯。在山中凭空生云,有云即雨,这就是民间为什么将神仙山跑马梁说成是王母娘娘的后花园,一年72场浇花雨的真正原因。这里的空气是被雾霭过滤过的,清新、湿润、没有尘埃。
鸟语花香
神仙山东侧是唐县林场,北侧是涞源林场,西南侧是阜平东风林场,在这两万五千多亩的林场上,它针叶林阔叶林混交;灌木丛生、花草遍布;林草丰茂,比如栌、白桦油松翠柏枫树山榆白杨山杏、核桃、山神木葡萄人参、灵芝、黄芹党参;满山遍野飞禽走兽、野雉、山鹰、青羊、狍子、土豹、狼、狐狸野鸡野兔小松鼠红嘴鸟、鸦等野生动物随处可见。它集太行山所有动植物资源于一体,呈现了生物的多样性,是生物链保护较好的一个生物王国。
古北岳
大茂山森林公园
2005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唐县西北部,是通天河的发源地,距县城75公里,距北京、天津、石家庄分别为250公里、300公里、150公里,公路直通山脚下。兴建中的石张高速在县城留有出口,大茂山距保阜高速引线40公里,交通便利,水、电、通讯条件良好。总面积1353.33公顷。这里林涛云海,翠峰耸立,树密草丰,响泉飞瀑,山顶草原环抱道观,崖上溶洞秘藏林间,冬春积雪皑皑,夏秋紫气升腾,胜似人间仙境
目前这里电信手机无信号,爬山应穿旅游鞋,气温低、灌木多,携带长袖衣裤。
北岳诗词
北岳庙
唐代贾岛
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
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
人来不敢入,祠宇白日黑。
有时起霖雨,一洒天地德。
神兮安在哉,永康我王国。
恒岳晨望有怀
唐代李夐
二仪均四序,五岳分九州。灵造良难测,神功匪易酬。
恒山北临岱,秀崿东跨幽。澒洞镇河朔,嵯峨冠嵩丘。
禋祠彰旧典,坛庙列平畴。古树侵云密,飞泉界道流。
从官叨佐理,衔命奉珍羞。荐玉申诚效,锵金谅有由。
郊原照初日,林薄委徂秋。塞近风声厉,川长雾气收。
他乡饶感激,归望切祈求。景福如光愿,私门当复侯。
登恒山
金·元好问
大茂维岳古帝孙,太朴未散真巧存。
乾坤自有灵境在,奠位岂合他山尊
椒原旌旗白日跃,山界楼观苍烟屯。
谁能借我两黄鹄,长袖一拂元都门。
南北朝王褒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
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
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
送郭乂杂
唐代 岑参
地上青草出,经冬今始归。
博陵无近信,犹未换春衣。
怜汝不忍别,送汝上酒楼。
初行莫早发,且宿霸桥头。
功名须及早,岁月莫虚掷。
早年已工诗,近日兼注易。
何时过东洛,早晚度盟津。
朝歌城边柳亸地,邯郸道上花扑人。
去年四月初,我正在河朔。
曾上君家县北楼,楼上分明见恒岳。
中山明府待君来,须计行程及早回。
到家速觅长安使,待汝书封我自开。
经望湖驿
唐代 韦镒
大漠无屯云,孤峰出乱柳。
前驱白登道,顾失飞狐口。
遥忆代王城,俯临恒山后。
累累多古墓,寂寞为墟久。
岂不固金汤,终闻击铜斗。
交欢初仗信,接宴翻贻咎。
埋宝贼夫人,磨笄伤彼妇。
成行且薄,义立名不朽。
莫慎纤微端,其何社稷守。
身殁国遂亡,此立人君丑。
真定怀古
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
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西来闻雁声。
主父故宫秋草合,尉陀荒冢暮烟平。
开元寺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
过曲阳谒岳庙
【明】尹耕
恒山结秀自吾乡,祠殿千秋起曲阳。
飞石不传秦岁月,断碑曾勒汉文章。
望连牟那三关近,势压滹沱九曲长。
天子只今忧北伐,愿封玄塞作金汤。
送杨侍御按真定
【明】谢榛
君从淮海动威声,燕赵乘春复此行。
世事忧深持白简,天骄乱后惜苍生。
马经滹水鱼龙避,霜下恒山道路清。
遥夜乌啼何限思,坐看孤月度严城。
送陈永和钧改官之真定学曩府君教处
厌事尝疑抛县印,之官又见向儒宫
城临沱水新桥在,路绕恒山旧驿通。
乍到士人应认姓,试询父客几成翁。
经中更废蓼莪讲,坐处青毡恨颇同。
燕京篇
万年天府国,佳气满燕州。
锦绣三千里,金银十二楼。
医闾作镇连恒岳,太行苍苍尽幽朔。
环流瀛海入扶桑,襟带滹沱出新漷。
海岳效灵符帝历,象纬分明拱辰极。
缥缈天中玉殿高,岧峣汉表金茎直。
千官朝谒建章宫,燎火光中望六龙
词客麒麟争献颂,山人芝草亦输供。
春日鸡鸣宫钥启,春花吹入千门里。
垂柳清波涨御沟,疏槐夹道通官市。
列署周庐若散星,九衢走马如流水。
朱轮翠幰过何穷,绣户雕栊对相起。
观灯斗草竞繁华,芍药开时万树霞。
银缸入夜金张宅,宝槛移春许史家。
尘逐妖童九华扇,迎倡女七香车
百壶芳醑欢新曲,千转娇莺度落花。
娇莺啼向歌屏上,平乐新丰惯来往。
夸胡未诏长杨游,承恩曾谒甘泉仗。
此时至尊在西苑,阆水蓬丘开别馆。
禁特出青烟晓色浓,宫池黄鹄春波暖。
通天台峻出层城,五色玄都绛节迎。
仙官法箓随舆度,侍女香炉傍辇行。
鸾舆玉辇万灵朝,西望明庭亦不遥。
九霄青鸟年年至,八骏瑶池日日邀。
苍龙愿捧轩辕驭,昆仑更接崆峒路。
一闻八伯《白云歌》,不羡相如《大人赋》。
真定府路兵马都钤辖刘公
体裁:四古
将军死绥,古人所长。
有如刘公,与城俱亡。
兵拿常山,公以身当。
生竭其勇,力挫戎行。
天未悔祸,敌势益张。
公虽瞑目,万古传芳。
南巡八首
(世庙幸承天作)
明【尹耕
传闻大驾渡滹沱,圣德当天水不波。
曲逆晓烟迷朔岳,常山春雨见阳和。
万家鸡犬荆门近,千里莺花辇路和。
无奈腐儒忧伏枕,只缘卑湿楚中多。
真定寄内
明【李蓘
旅食恒阳木叶稀,家人相念寄寒衣。
会稽好去无由去,斜日空堂秋雨飞。
明朝以前关于恒山描写较多,可惜多为残诗,不载。恒山(常山、大茂、恒岳)常和滹沱河、河朔、代郡、太行、幽燕、真定等放一起使用,描写多为为河北地方。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8 15:14
目录
概述
历史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