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
三十六郡,上谷郡(治
沮阳县,今河北怀来东南
怀来县大古城北7里)亦名列其中。郡设郡守,也称郡将,本为武官,后渐为地方
行政长官。
汉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改称太守,太守之下设
郡丞和
郡尉,分管民事和军事。汉代飞将军
李广就曾任上谷太守。秦汉时期,上谷郡下辖十六个县(汉弃斗辟县后为十五个)。属
幽州刺史部。
王莽夺取皇位,改上谷郡为朔调郡。三国曹魏时郡治曾移至居庸,大古城仍为沮阳县治所;
西晋时上谷郡治又迁回沮阳。
后又属于五胡
十六国中的
后赵、
前燕、前秦、
后燕诸朝,上谷郡辖地范围虽几经变化,但郡治城却一直沿用。南北朝时期,北魏改上谷郡为平原郡,仍与沮阳县同治。北魏以后上谷郡与沮阳县从记载中消失。据史料记载:北魏末年,北方
六镇爆发了声势浩大的边民起义,特别是孝明帝
正光六年(525年),
柔玄镇人
杜洛周发动的上谷郡农民起义,以“真王”为年号,攻克燕州(今
涿鹿),并一路南下,先后占领
涿州、
定州。
上谷郡城很有可能毁于这次农民起义的战火,以致废弃。由此推算,上谷郡城自战国
燕昭王时始设,一直到
北齐末居遭受
突厥多次摧残,无复人迹。共经七个大的历史时期,10个
封建王朝,历860年。
张衮:(338~410)上谷沮阳人,北魏道武帝开国功臣,追赠太保。
新中国成立后,文物考古工作者多次对大古城村北
沮阳古城遗址进行调查,发现上谷郡遗址由大小相连的两个土城组成,这种结构与
易县燕下都十分相近。说明两者是属于同一时代、同一
文化类型的遗址。由于
官厅水库的修建,如今的大城北墙和西墙已没入水中,只有东城墙与南城墙断断续续地部分保留,城址残存面积45万平方米。小城位于大城东南隅外侧,与大城合墙并立,残存着五段城垣,土质结实,平面近梯形,城址面积约14.2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