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
希腊共和国
希腊共和国(The Hellenic Republic),简称希腊(Greece),首都雅典,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最南端。北邻保加利亚北马其顿阿尔巴尼亚,东北与土耳其接壤,西南濒爱奥尼亚海,东临爱琴海,南濒地中海。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狭小,矿产资源丰富。总面积131957平方千米,海岸线长约15021千米,全国分为13个行政省(大区)和325个行政市。截至2023年,总人口1053.2万人,98%以上为希腊人,其余为穆斯林及其他少数民族。官方语言为希腊语东正教为国教。
历史沿革
史前文明
公元前7000年左右,新石器时代革命开始影响到当时的巴尔干半岛与希腊地区。来自于北欧的印欧民族,爱奥尼亚人亚该亚人多利安人等等,这些民族自称为希伦人,他们进入爱琴海一带,并且移居此地,向爱琴海沿岸的民族,学习与吸收他们的文化与知识,希伦人因此逐渐文明化,并且赶走原居于爱琴海沿岸的民族,成为希腊人的祖先。
公元前3000年至前1100年,克里特岛曾出现米诺斯文明,公元前1600年至前1050年,伯罗奔尼撒半岛出现迈锡尼文明。希腊人逐步向爱琴海(包括克里特岛)的诸岛扩张。
公元前1200年左右,多利亚人的入侵毁灭了迈锡尼文明。一些生活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讲希腊语的部落从北方进入希腊半岛,引起了塞萨利亚及其以南的许多希腊部落向不同方向的迁徙。迈锡尼文明消失后继之而来的是原始社会末期的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在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以及小亚细亚希腊人居住的地区占统治地位的“荷马时代”。
城邦时期
从公元前8世纪初至前6世纪末,古代希腊世界的大部分地区处于和平环境之中,没有受到外族的严重威胁。由于与古代世界其他一些文明中心的联系日益密切,希腊人从埃及和西亚学到了不少有益的东西。
在农业和手工业中,铁制工具已经普遍使用。尽管所有地区主要的经济部门都是农业,但在一些地理条件优越的地区,如科林斯、埃吉纳、米利都雅典哈尔基斯、埃雷特里亚、希俄斯等地,商业和榨油、酿酒、金属加工、制陶、武器制造等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造船技术和航海业也有长足进步,出现了三列桨战舰。
公元前8世纪,希腊人在改造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重新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在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以及小亚细亚沿岸的希腊人中,又开始形成国家。一二百年内,陆续出现了一批史家称为“城邦”的小国。但也有一些部落仍然停留在原始社会后期。
公元前6世纪中叶,在埃吉纳、科林斯、雅典等地开始铸造货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公元前6世纪末,希腊人的广泛移民活动,是社会经济变革的一个重要因素。商人外出贸易,破产者到海外谋生,政治斗争的失败者陆续在海外占据一些殖民点。随着希腊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殖民范围扩大,在东起黑海东岸,西至今法国的马赛,包括意大利半岛南部和西西里岛的一部分,南达尼罗河口和利比亚,北抵今阿尔巴尼亚亚得里亚海沿岸地区的广大地域内,几十个希腊城邦(远非所有城邦都参加了移民)先后建立了总数逾百的移民区。其中最著名的有林斯人建立的叙拉古,斯巴达人建立的塔连同,迈加拉人建立的拜占庭,米利都人建立的奥尔比亚等。大多数城邦移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耕地不足。这个时期移民的主要特点是绝大多数移民区都成了独立的城邦。它们与母邦的关系,主要限于奉祀共同的神。在广大地域内众多移民区的建立密切,也有的兵戎相见。同时不少地区出现了移民奴役、剥削原有居民的现象。
希腊人在向外扩张的同时,也不断发展内部各地区间的交往。以宗教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许多“近邻同盟”的建立,奥林匹亚德尔斐等逐渐具有全希腊意义的宗教中心和竞技中心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希腊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经济、文化交流。城邦之间也发生过不同性质的战争,包括斯巴达征服美塞尼亚那样的希腊人奴役希腊人的战争。
公元前546年,波斯帝国消灭了吕底亚,并乘机进攻位于小亚细亚希腊城邦。其首个目标为依阿尼亚地区的各个希腊城邦,依阿尼亚地区的经济甚为发达,其政治亦为较先进的民主制。波斯国王便向依阿尼亚地区各希腊城邦提出要其改民主制为君主制的不合理要求,以找借口向其宣战。依阿尼亚诸城邦无法接受,于是便以米利都为首,进行抵抗波斯的运动。米利都因为自知不能抵抗波斯,因此便向斯巴达求援,但斯巴达却拒不出兵,反而是雅典及埃维厄两城邦出兵援救。两城邦虽然派出大批士兵及军舰援救,但在坚持数年后,仍然不敌波斯大军。
公元前494年,波斯完全征服了依阿尼亚区。在这一时期中,依阿尼亚的许多优秀人物逃到希腊的其他地方,将直迄当时局限在依阿尼亚的文明转播到希腊世界的其他地方。
公元前492和480年,波斯帝国对希腊世界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入侵,均遭到挫败,史称希波战争,古希腊文明进入了它的高峰。
古典时代
雅典的民主改革在伯里克利时代正式完成,商业,工艺,哲学,科学和艺术空前发展。著名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德谟克利特、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阿里斯托芬、索福克勒斯均为这一时期的人物。
公元前431~前404年,雅典领导的提洛同盟和斯巴达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之间再次爆发战争,史称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民主制结束,取而代之的是斯巴达人支持的寡头政府。但斯巴达人的霸权没能持续太久,希腊数百个城邦卷入了规模空前的“希腊世界大战”,战火几乎波及当时整个地中海文明世界。
公元前335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夷平底比斯,除斯巴达外的希腊众城邦降伏,古典时代结束,希腊化时代开始。
托勒密王朝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的开始远征,实质是以马其顿人为主的马其顿、希腊军队对亚洲和北非广大地区的侵略。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希腊历史进入“希腊化时代”。经过数十年的战乱,在欧亚非三洲的广大地域内出现了以托勒密王国塞琉西王国马其顿王国为主的一批“希腊化国家”。希腊化时代的希腊城邦多数程度不同地成了国王或僭主统治下的保有一定自治权利的地方自治单位。在希腊大陆,只有埃托利亚同盟和阿哈伊亚同盟以及斯巴达比较长期地保持了政治独立。
公元前299年,罗马势力开始侵入巴尔干半岛。随着希腊化诸王国陆续灭亡,罗马人逐渐成为希腊人命运的主宰。
公元前30年,罗马灭亡了最后一个希腊化国家——统治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古代希腊的历史随之告终。
古罗马帝国
希腊军事力量的下降使得罗马人在征服了这片土地,尽管成为罗马的领土,不过却拥有一段前所未有的和平时光,很多希腊人认为罗马人结束希腊化时代的动乱,罗马人的统治则带来和平,而希腊文化反过来征服了罗马人的生活。
395年,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去世,他把帝国一分为二,东部分给长子阿卡狄乌斯,西部分给幼子霍诺里乌斯。从此希腊归东罗马帝国管辖。
拜占庭时期
拜占庭帝国的历史由学者August Heisenberg总结为“皈依基督教的希腊人的罗马国”的历史。自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及后西罗马帝国的覆灭,而原本由东罗马帝国统治的埃及、巴勒斯坦及叙利亚等地又在七世纪被阿拉伯入侵及占领,希腊于是成为了帝国的主要部分,希腊人也成为帝国的主要公民,并最终将这两种身份等同起来。君士坦丁大帝将拜占庭建筑成为帝国的首都(从此称为君士坦丁堡),将其置于帝国中心,并在之后的历史长河中一直作为灯塔狼烟指引着希腊人的民族归属感,直到近代。
希腊为罗马帝国及其继承国拜占庭帝国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中后者为希腊语言及文化所主导。公元1世纪希腊正教会建立起来,塑造了现代希腊的文化认同,并将希腊传统传播至正教世界。
1204年,发生帝国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标志拜占庭晚期的开始。希腊人的君士坦丁堡在历史上第一次失守,帝国被拉丁十字军征服并由拉丁帝国所取代57年。此外,拉丁占领时期极大地影响帝国的内部发展,因为封建分封制度被引入拜占庭生活。
1261年,希腊帝国被分割至前希腊拜占庭科穆宁王朝的成员(Epirus)手中以及巴列奥略王朝(君士坦丁堡沦陷时的最后一任王朝)手中。希腊拜占庭帝国内部的衰弱以及奥斯曼帝国的入侵逐渐导致帝国的衰亡。
1453年,拜占庭帝国落入奥斯曼人手中,希腊的拜占庭时期宣告结束。
1453年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
奥斯曼帝国
1460年,希腊遭到兴起于亚洲西部的伊斯兰教封建军事帝国奥斯曼帝国统治。奥斯曼帝国采用阿尔巴尼亚族省督来统治希腊,用希腊官僚统治罗马尼亚人斯拉夫人
1821年3月25日,希腊爆发反侵略军的独立战争,同时宣布独立。英国诗人拜伦投身于希腊独立运动。一直持续到1829年。
希腊第一共和国
奥斯曼帝国在镇压了阿里的反叛之后,回头进攻希腊,英法俄三国联军击溃土埃联军。希腊独立之后,出现了地方派系斗争的局面。
1828年,由爱奥尼斯·卡波季斯第亚斯带领希腊迈向独立,同时当选为第一共和国的首任总统。然而他却在1831年遭到暗杀身亡。此后全国陷入了一片混乱;列强决定介入并计划成立一个王国。
希腊王国
1832年,在伦敦会议中,英、法、俄三国指派统治巴伐利亚维特尔斯巴赫王朝、年仅十七岁的奥托王子为希腊的第一位君主。由于当时奥托尚未成年,于是就由一个摄政团辅政。1835年,奥托王子亲政。
1862年,奥托一世被罢黜后,由来自丹麦的威廉亲王即位,是为乔治一世。他一共在位五十年。在这段期间,希腊的版图大为扩张(在他加冕后不久,英国便把爱奥尼亚岛割给希腊);同时,在经济方面也有大幅成长。
1913年,就在希腊即将于第一次巴尔干战争获胜之际,乔治一世在塞萨洛尼基遇刺身亡。乔治一世死后,由其子康斯坦丁一世继位。他在德国受过教育,并且还娶了德皇的女儿索菲亚。因此也算是德国人,而拒绝首相埃莱夫塞里奥斯·韦尼泽洛斯参与三国协约的建议。使希腊一开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然而,此举引起部分人士的反对,双方意见相左。各自在雅典与塞萨洛尼基成立政府,造成分裂的局面。
1917年,希腊还是加入了三国协约阵营;而康斯坦丁一世则被迫让位给他的儿子亚历山大。战后,希腊获得小亚细亚的一些土地作为补偿。
1920年,亚历山大国王被猴子咬伤而逝世,由康斯坦丁一世重新继承王位。但稍后发生的第二次希土战争中希腊军队惨败,致使他又被罢黜下台。不久于西西里岛的流放地逝世。其后,乔治二世继位。
1924年,乔治二世因希腊第二共和国的成立而离位。
1935年,Georgios Kondylis将军发动政变,将共和政府推翻;并举办公民投票恢复君主制,乔治二世复辟。
1941年,德军入侵希腊后他与全体王室成员流亡到埃及
1946年,乔治二世回国复位,直到1947年去世,其继承人为保罗一世,在位至1964年。
1967年12月,其子康斯坦丁二世为上校团驱逐,并由上校团所指派的摄政王取而代之。同年4月,建立了军人独裁政权。
1973年,在军政府所主导的公投下,王室被废除,确立共和制。同年6月,乔治·帕帕多普洛斯出任总统。
希腊第三共和国
1974年7月,希腊军政府垮台,康斯坦丁二世返国,但是他并未恢复王位。同年11月举行议会选举,新民主党获胜并执政;同年12月举行公民投票,有69%的民众赞成终止君主制度,确立国家政体为共和制,希腊王国至此宣告灭亡,走入历史。此后由新民主党和泛希腊社会主义运动(简称泛希社运)轮流执政。
2023年12月1日,国际海事组织第33届大会在英国伦敦举行新一届理事国选举,希腊当选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当地时间2024年2月15日,希腊成为首个将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东正教国家。
当地时间2024年6月6日,联合国大会各成员国在联合国纽约总部进行投票,希腊当选2025年至2026年度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2025年1月2日,希腊开始担任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地理环境
区域位置
希腊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最南端,国土面积131957平方千米。希腊北同保加利亚北马其顿阿尔巴尼亚相邻,东北与土耳其的欧洲部分接壤,西南濒爱奥尼亚海,东临爱琴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大陆相望。海岸线长约15021千米。
地形地貌
希腊境内多山,四分之三均为山地,沿海有低地平原。国土三面临海,河流短小而急促,海岸多曲折港湾。岛屿众多,最大半岛是伯罗奔尼撒半岛,最大岛屿为克里特岛。希腊最高峰是奥林匹斯山,海拔2917米。希腊最低点海平面为0米。品都斯山脉纵贯希腊西部,中部为色萨利盆地。
气候
希腊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冬季阴冷潮湿,气温0~13℃,夏季较长,干燥炎热,气温23~41℃。希腊年平均降水量400~1000毫米。东部地区年降水量约400~700毫米,西部地区年降水量约900~1200毫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希腊主要矿产有铝矾土(储藏量约10亿吨)、褐煤(储藏量58亿吨)、镍、铬、镁、石棉、铜、铀、金、石油、大理石等。褐煤主要产自西马其顿Ptolemais-Amynteo和伯罗奔尼撒Megalopolis的七个煤矿,其中西马其顿矿区产量占75%,希腊褐煤产量位居欧盟第一,世界第六。希腊铝土矿储量较大,但属于中低品位的水软铝石和水硬铝石。
油气资源
希腊国产原油主要来自北爱琴海萨索斯岛的普利诺斯(Prinos)油田,该油田于1981年开始投产,已累计实际生产逾1.1亿桶,2019年平均日产量约3300桶,平均生产成本约21.5美元每桶。Energean油气公司是目前唯一一家在希腊生产石油的公司。希腊还有两处开发油田,其中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西北海域的卡塔科隆(Katakolo)油田2P储量约1000万桶,位于普利诺斯油田西北的艾普西隆(Epsilon)油田2P储量约1500万桶。此外,目前希腊还有13处石油勘探区块,其中9处为海上区块,主要位于爱奥尼亚海和西克里特海域。
太阳能风能资源
希腊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新能源发展潜力巨大。风能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发展迅速,2017年希腊风力发电首次超过水力发电量,2019年风力发电量为6.6太瓦时,风力电站装机容量为3283兆瓦,占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的52.5%。希腊太阳能产业自2006年有明确法律框架鼓励太阳能发电后开始较快发展,但受欧盟电价补贴大幅降低和希腊债务危机影响,希腊太阳能发展在2014-2018年经历了一段降温期。2019年希腊太阳能装机容量2288兆瓦(不包括屋顶分布式光伏),占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的36.6%。
行政区划
区划详情
希腊全国分为13个行政省(大区)和325个行政市。13个行政省名称如下:阿提卡、中马其顿、东马其顿和色雷斯、伊庇鲁斯、西马其顿、色萨利、中希腊、西希腊、伯罗奔尼撒、爱奥尼亚群岛、北爱琴、南爱琴、克里特。
主要城市
雅典是希腊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著名世界历史名城,城内的雅典卫城中的帕特农神庙是西方文化的象征。雅典位于阿提卡盆地的南部,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是萨洛尼科斯海湾。城市面积为39平方千米,加上郊区为412平方千米,2023年人口为315.4万人。雅典所在的阿提卡省常住人口约为374万,占全国人口约1/3。
雅典是希腊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53%的工业集中于此。雅典是希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铁路和航空枢纽,也是欧盟商业中心之一,支柱产业有旅游业、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
雅典以其悠久历史、独特文化和众多文物古迹闻名于世,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自古就有“西方文明的摇篮”之美誉。作为现代奥运会起源地,雅典分别于1896年和2004年举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十八届夏季奥运会。雅典还是全国科研、文化中心,著名学府如雅典大学、雅典工学院等均坐落于此。
塞萨洛尼基市是希腊北部第一大港,全国第二大城市,北方工业重镇,整座城市沿海湾呈马蹄形展开,其所在的中马其顿省人口约185万。是希腊北方重镇,马其顿大区及塞萨洛尼基州首府。也是希腊第二大经济、文化中心,以及东南欧主要的交通枢纽。萨洛尼卡是整个巴尔干地区的经济贸易中心,其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30%。
塞萨洛尼基市属于亚热带地中海气候,位于希腊北部哈尔基季基半岛西侧,北倚海拔1201米的霍尔蒂阿蒂斯山,濒临塞萨洛尼基湾,与希腊神话中的神山,全国最高峰奥林匹斯山(2917米)隔海相望。 
塞萨洛尼基的工业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步入先进工业城市的行列。主要工业部门有炼油、石化、钢铁、冶金、机械、纺织、皮革、地毯、陶瓷、水泥、医药,面粉、酿酒、食品等。早在拜占庭时期,这里就是巴尔干半岛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现在塞萨洛尼基作为希腊北方最大的商业都市,继承了这一历史传统。
塞萨洛尼基市作为欧洲历史文化名城,因大量古希腊遗迹和拜占庭建筑杰作以及一些重要的奥斯曼帝国、犹太人建筑而知名。其中包括4世纪砖——大理石结构拱门,以及城市和要塞的围墙。市内著名的建筑有建于1430年的高33米的白塔、希腊东正教大教堂、希腊军分区司令部。1988年,塞萨洛尼基的早期基督教和拜占庭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1997年,塞萨洛尼基成为欧洲文化城市。
塞萨洛尼基拥有2所国立大学,学生人数居希腊首位。有建于1925年的亚里士多德大学,其哲学、神学和考古专业在世界上均颇负盛名。还有马其顿大学以及塞萨洛尼基技术学院、私立大学以及美国、德国、法国、马其顿、巴尔干和拜占庭等研究机构。
比雷埃夫斯市位于希腊雅典西南8公里萨罗尼科斯湾畔,临萨罗尼克湾,面积10.865平方公里,人口19.6万,是阿提卡大区比雷埃夫斯州的首府,希腊重要的港口和海军基地。比雷埃夫斯市是仅次于雅典和萨洛尼卡市的希腊第三大城市。该市工业主要有机器制造、化学、造船、冶金和纺织等。
比雷埃夫斯自古就是雅典的港口,也是全球50大集装箱港及地中海东部地区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2006年,比雷埃夫斯港排名欧洲十大集装箱码头。2016年4月,中远海运集团成功收购该港口67%的股权,成为其实际管理者。2016年该港集装箱运输量在全球排名第38位。此外,希腊颇负盛名的奥林匹亚科斯体育俱乐部总部位于比雷埃夫斯市,其下属的奥林匹亚科斯足球俱乐部为希腊劲旅,是希腊国内成绩最好的足球队,已第44次获得希腊超级联赛冠军。
国家象征
国名
希腊共和国(英文:The Hellenic Republic;希腊文:Ελληνική Δημοκρατία)。汉语“希腊”源于古希腊语“λλ”(Hellás,源自神话中希腊人的始祖,丢卡利翁皮拉之子赫楞Hellen),这一称呼逐渐变为“Ελλάς”(Ellás)并最终成为现代希腊语中的“Ελλάδα”(Elláda)。英文“Greece”源于希腊语“Γραικός”(Graikos,古希腊语意为“Graecus神”或“Graecian人(一维奥蒂亚国部落)”,现代希腊语中为希腊的别称),并成为其国际代码GR的来源。
国歌
希腊的国歌是《自由颂》,为世界歌词最长的国歌。
国旗
希腊国旗由四道白条和五道蓝条相间组成。靠旗杆套一边的上方有一蓝色正方形,其中绘有白色十字。蓝白九条宽表示希腊一句格言:“不自由宁死”。这句格言希腊文共有九个音节。旗面上蓝色象征对基督教的信仰。
国徽
希腊国徽线条简朴流畅,充分体现了人民对基督的忠诚以及对和平的热爱,希腊国徽的图案是绿色橄榄枝环绕着一枚蓝底白的十字盾徽,蓝白两色是代表希腊国家的色彩,象征着天水之间的这块净土,希腊人把橄榄视为和平与智慧的象征,传说橄榄是希腊人最崇拜的女神雅典娜所种植,而根据《圣经·旧约全书》记载,橄榄枝、鸽子是平安、友好和平的使者。
国花
油橄榄又名齐墩果,为木犀科、齐墩果属常绿乔木。栽培品种有较高食用价值,含丰富优质食用植物油——油橄榄油,为著名亚热带果树和重要经济林木
国石
蓝宝石以其晶莹剔透的美丽颜色,被古代人们蒙上神秘的超自然的色彩,被视为吉祥之物。早在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被用来装饰清真寺、教堂和寺院,并作为宗教仪式的贡品。
人口
截至2022年,希腊总人口为1043.2万人。98%以上为希腊人,其余为穆斯林及其他少数民族。希腊人口主要集中在雅典和萨洛尼卡两大城市,雅典所在的阿提卡省和萨洛尼卡所在的中马其顿省人口合计占全国总人口的53%。旅居希腊的华侨华人总数将近2万,主要集中在雅典和萨洛尼卡,华侨华人主要来自浙江和福建等地。
政治
政体
希腊政体为总统议会共和制,实为议会共和制。总统为国家名义元首,任期5年,可连任一次;立法权属议会和总统,行政权属总理,司法权由法院行使。1986年,宪法修正案通过使总统的权力缩小,更多为象征意义。
宪法
希腊现行宪法于1975年6月11日生效,后于1986、2001、2008、2019年修订。宪法规定国家体制为“总统议会共和制”,总统为国家元首,立法权属议会和总统,行政权属总理,司法权由法院行使。1986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取消了1975年宪法赋予总统的重大权力,总统不再有权解散议会,只有在政府建议之下并征得议会大多数成员同意才能举行全民公投,实际权力缩小。2019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总统选举与议会大选脱钩。
议会
希腊议会一院制。议会的主要职能是立法和监督政府工作。议会由全国56个选区普选产生,共有300名议员。本届议会于2023年6月选举产生,任期4年。康斯坦丁诺斯·塔苏拉斯(Constantine An. Tassoulas)连任议长。议会议席分配如下:新民主党156席,左联党35席,泛希社运—变革运动党31席,希腊共产党21席,希腊解决方案党11席,新左翼党11席,希腊胜利党10席,自由航线党6席,斯巴达人党5席,独立议员14席。
政府
2023年6月25日希腊举行议会选举,新民主党以40.6%的得票率赢得选举,获得300个议席中的158个,实现蝉联执政。总理基里亚科斯·米佐塔基斯(Kyriakos Mitsotakis)、国民经济和财政部长科斯蒂斯·哈齐扎基斯(Kostis Chatzidakis)、外交部长乔治·耶拉彼得里蒂斯(Giorgos Gerapetritis)、国防部长尼科斯·登迪亚斯(Nikos Dendias)、内政部长索佐里斯·利瓦尼奥斯(Thodoris Livanios)、教育宗教和体育部长基里亚科斯·皮埃拉卡基斯(Kyriakos Pierrakakis)、卫生部长阿佐尼斯·乔治亚季斯(Adonis Georgiadis)、基础设施和交通部长赫里斯托斯·斯泰库拉斯 (Christos Staikouras)、环境和能源部长塞奥佐罗斯·斯基拉卡基斯(Theodoros Skylakakis)、发展部长塔基斯·塞奥佐里卡科斯(Takis Theodorikakos)、劳工和社会福利部长妮基·凯拉梅奥斯(Niki Kerameos)、公民保护部长米哈利斯·赫里索希季斯(Michalis Chrysochoidis)、司法部长乔治·弗洛里季斯(Giorgos Floridis)、文化部长莉娜·门佐尼(Lina Mendoni)、移民和庇护部长尼科斯·帕纳吉奥托普洛斯 (Nikos Panagiotopoulos)、社会凝聚和家庭部长索菲亚·扎哈拉基(Sophia Zacharaki)、农业发展和食品部长科斯塔斯·齐阿拉斯( Kostas Tsiaras)、海运和岛屿政策部长赫里斯托斯·史蒂里安尼迪斯(Christos Stylianidis)、旅游部长奥尔加·基法洛扬尼(Olga Kefalogianni)、数字治理部长迪米特里斯·帕帕斯泰尤(Dimitris Papastergiou)、气候危机和民防部长瓦西利斯·基基利亚斯(Vassilis Kikilias)、国务部长玛基斯·沃里季斯(Makis Voridis)、国务部长阿季斯·斯凯尔佐斯(Akis Skertsos)、国务副部长兼总理办公室主任萨纳西斯·孔托耶奥尔伊斯(Thanassis Kontogeorgis)、国务副部长兼政府发言人帕弗洛斯·马里纳基斯(Pavlos Marinakis)、国务副部长兼总理办公室主任乔治·米洛纳基斯(George Mylonakis)。
2024年1月3日,希腊政府宣布,总理米佐塔基斯决定对内阁成员进行部分调整,现任卫生部长米哈利斯·赫里索希季斯被任命为公民保护部长,安德烈亚斯·尼古拉科普洛斯出任公民保护部副部长,现任劳工和社会福利部长阿佐尼斯·乔治亚季斯被任命为卫生部长,现任教育、宗教事务和体育部副部长多姆娜·米哈伊利祖被任命为劳工和社会福利部长,约安娜·利特里维被任命为教育、宗教事务和体育部副部长。
当地时间2024年6月14日,希腊政府发言人马里纳基斯宣布,希腊内阁改组。撤换内政部、发展部、劳工和社会福利部部长,包括外交部、国防部在内的多数部长留任。
司法
希腊最高司法机构包括最高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及检察机构。民事和刑事法院系统包括地方法庭、初审法院、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行政法院系统包括初审法院、上诉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各层级设有相应的检察院。
政党
政要
经济
综述
希腊是欧盟内中等发达国家,经济对外依存度高,以海运、旅游、商贸为支柱的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2009年底以来希腊深陷主权债务危机。欧盟、欧洲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先后向希提供救助贷款2390亿欧元。2015年7月,希腊与欧盟达成总额820亿欧元的第三轮救助协议。2018年8月,希腊正式退出救助计划。2019年9月,希腊取消所有资本管制。2021年6月,欧盟批准“希腊2.0复苏计划”,向希腊提供305亿欧元欧盟复苏基金。2022年4月,希腊提前还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救助贷款。8月,希腊退出欧盟强化监管机制。近年来,希腊政府积极推行经济和社会改革,大力吸引投资,正逐渐摆脱希债危机负面影响。2023年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1945亿欧元。
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
货币:欧元(Euro)。
财政盈余:36.9亿欧元,财政盈余率1.4%。
公共债务:4065.2亿欧元,相当于GDP的168%。
通货膨胀率:3.2%
失业率:11%。
农业
希腊属丘陵地区,可耕种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0%,其中灌溉农业面积占37%。64%的耕地面积种植粮食作物,其他为果树、橄榄树和蔬菜等。农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希主要农产品能自给自足,水果蔬菜可批量出口欧洲等地,只进口少量肉、奶及调剂类农产品。希出口的农产品还有烟草、棉花、橄榄油、水果和甜菜等。
截至2020年底,希腊共有115项食品类产品注册为欧盟地理标志产品,另有147项葡萄酒和15项酒精饮料注册为欧盟地理标志产品,使得希腊拥有的欧盟地理标志产品数量达277项,占欧盟地理标志产品总数的8.3%。近年希腊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虽然不高(不到5%),但农业对就业(比重约11%)和出口(比重近五分之一)仍有较大影响。2020年希腊农业产值约118亿欧元,在欧盟名列第八。希腊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农产品主要有橄榄油、乳制品、水果、烟草香料、棉花、畜牧及水产品等。
工业
希腊工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3%,规模较小,主要工业有采矿、冶金、食品加工、纺织、造船、建筑等。
服务业
服务业是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
金融
希腊共有各类金融机构约60家,其中当地银行22家,外国银行或分行21家,15家合资银行等。四大商业银行有:国家银行(ETHNIKI)、欧元银行(EUROBANK)、阿尔法银行(ALPHA)、比雷埃夫斯银行(PIRAEUS)等。
主要银行
希腊的中央银行为希腊银行(Bank of Greece)。截至2020年底,希腊共有36家信贷机构,其中15家总部位于希腊,19家为欧盟境内银行在希腊设立的分支机构,2家为欧盟外银行在希腊设立的分支机构。上述银行机构在希腊境内共开设了1702个营业网点,从业人员约3.3万人。其中,希腊国民银行(National Bank of Greece)、比雷埃夫斯银行(Piraeus Bank)、阿尔法银行(Alpha Bank)和欧元银行(Eurobank Ergasias)是希腊四大系统性银行,受欧洲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