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是安徽省首家公办外国语学校,是全国外语特色学校会员学校。
机构职能
芜湖市第十一中学(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学校前身为广益学堂,后易名圣雅各中学,1897年由美藉瑞典人卢义德创办。学校几经迁移,数度易名,1972年复名芜湖市第十一中学,2002年,经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批准,增挂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校牌。 校园内古木林立,绿树成荫,人才辈出,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李克农,著名文学家阿英的母校,校园南侧圣雅各楼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校内北侧的“王稼祥纪念园”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学校占地面积65200㎡,建筑面积近27575㎡,学校现有6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730余人;拥有教职工近210人,其中高级教师60人,中级教师71人,硕士学位以上46人,拥有全国、省、市优秀教师52人,市劳动模范1人,省市骨干教师26人,市学科带头人10人,市卓越名师2人,市教坛新星3人,市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1人,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1人,芜湖市学科大组指导组成员3人,芜湖市学科大组组长(副组长)6人,芜湖市中学学科大组工作组成员4人。 2015年4月,在市政府、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学校成立了教育集团,现包括本部(狮子山)校区、城东校区、云天路校区、西湾校区四个校区。 学校始终秉承“爱国、修身、博学、行天下”的校训,在合适教育的理念的指导下,围绕“红色基因、绿色发展、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育人目标,推进以“博雅课程、博雅课堂、博雅教师、博雅学生、博雅环境”为核心的“博雅”校园文化建设,塑造“博学、品正”的校风,“敬业、博学、合作、创新”的教风和“乐学、勤思、博闻、笃行”的学风,以不断创新的精神,开拓未来,力求让每一个学子都能找到合适其自身发展的人生舞台,在四季花样的风景里茁壮成长,尽写辉煌! 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效益显著,办学水平逐年提高,办学成绩硕果累累,先后获得“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全国首批‘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试点单位”“首批安徽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连续被评为“芜湖市办学水平优秀等级学校”。
芜湖概貌
浩荡长江,孕育千秋英杰伟业;
在我们伟大祖国的东部、安徽省长江南岸,有一座古老而秀丽的城市——
芜湖。它山环
水抱、风光绚丽。芜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古以来为江南重镇,近代乃安徽省东南部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曾与
无锡、
九江、长沙并列为全国
四大米市,并以商业和
手工业发达著称。被国务院辟为安徽省第一个对外贸易
开放港口,被列为全国中等明星城市,日前又被命名为全国优秀
旅游城市。随着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和
芜湖长江大桥的建成,这颗镶嵌在“
黄金水道”长江岸畔的明珠,更加光彩夺目。
历史沿革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又名芜湖市第
十一中学,学校前身为广益学堂,后易名圣雅阁中学。这是一所
教会学校,1899年由美藉瑞典人卢义德创办。1903年由美藉英国人李爱伦任校长,1923年由美国人蓝斐然任校长。在
课程设置上增设圣经课、神学课,重视英语课,学生高中毕业后,大多数被送进
湖北省华文
书院(后改名为
华中大学)、上海
圣约翰大学、
福建协和大学深造,有的留学美国,有的被安置到海关、邮政等部门工作。从1927年起由中国人担任校长,学校几经迁移,数度易名,先后为
广益中学,广益茂林分校,
培德女中,
安徽大学附中,
安徽师范学院附中,1959年定名为芜湖市第十一中学。“文革”期间改名延安中学,1972年复名芜湖市第十一中学。1999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一光辉文件精神的指引下,经学校申报,并经省市教育部门审批,于2002年6月增挂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校牌。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城东校区初中部已建成,并在2023年9月正式启用。
校内建筑
绿树掩映丛中的一幢五层西式楼房,是该校百年沧桑标志。伫立楼上,居高临下,可以看到滔滔
长江和校园美景。这座楼房是1910年建造的“圣雅阁学堂”,现为学校办公大楼,被列为
芜湖市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楼的两侧分别是“义德楼”和“经方堂”。“经方堂”又名“一九三六堂”,于1936年由
李鸿章之子
李经方捐资建造,现为学校
多媒体教室。“义德楼”是为纪念“广益学堂”创办者——美藉瑞典人卢义德而建造的。王稼祥曾于1924年~1925年读书于此,亦称“王稼祥
读书处”。学校共有教学楼五座,理化生实验楼和
微电脑活动
中心楼各一座。校园有
新颖别致、古色古香的“好雨亭”,并开辟了多处“园林式景区”,铺设了碎大理石地面,铺盖了草坪,新建了
绿化带、花圃……。位于学校小篮球场东南方的新颖别致并有操场、古色古香的“好雨亭”是供师生们学习、休憩的好场所。
附外英才
王稼祥(1906—1974)安徽
泾县人。1924—1925年就读圣雅阁中学高中部。后被党中央派往
苏联深造,在
莫斯科中山大学和
红色教授学院毕业回国。1931年任中央军委副主席、总
政治部主任。1935年为中央三人
军事指挥小组成员。1943年首次提出“毛泽东思想”的概念,并阐述了它的科学涵义。建国后任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并任外交部副部长,1951年回国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此后,他一直负责党中央国际活动方面的工作。他参与了中共中央有关
国际政治活动方面的一些重大决策,促成我国与世界60多个兄弟党建立了友好关系,是我党著名的国际活动家。1956年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1959年任政协全国常委等职务。他被中共中央列为建党以来38位优秀领导人之一。
李克农(1898—1962)安徽巢县人。1914—1917年就读于圣雅阁中学。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誉为“党的秘密工作四杰”。红军长征中,他任中共中央联络局局长,负责对外统战工作。1936年,“西安事变”后,随同周恩来去西安与蒋介石谈判,任中共代表团秘书长。抗战期间,历任八路军总部秘书长、
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等职。建国后,历任外交部副部长、中央军委情报部部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并被授予
上将军衔。
阿英(1900—1977)安徽
芜湖人。现代著名文学家、
戏剧家、文史学家。1912年就读于圣雅阁中学。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任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常委,并与
夏衍等人积极投身电影事业。抗战爆发后,他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与郭沫若、夏衍共同创办《
救亡日报》。并主编抗战杂志《文献》。建国后,历任华北
文联主席、全国文联副秘书长等职。在五十多年中,著作颇丰,他创作、编著的文学研究论文、小说、散文、诗歌及剧本等七十余部一千多万字。
宫乔岩(1892—1954)安徽芜湖人。早年留学日本,1913年归国,在圣雅阁中学任教。从1928年起,他与李克农一道从事党的秘密工作,组织抗日运动。曾为中国
西南地区的解放,作出过重大的贡献。建国后,他担任
中央人民政府情报总署副署长等职。
教育
为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发扬老一辈们的
革命传统,1986年经中共中央有关部门批准,在十一中校园内建立了“王稼祥纪念园”。园内由王稼祥铜像、纪念碑、事迹陈列室、藏书室、接待厅等组成。四周苍松翠柏,鳞次栉比,浑然一体。王稼祥生前喜爱的
茶花、香
樟、
竹子、百日红点缀其间,更是花团锦簇,气象万千,优美的环境,尤其是纪念园丰富的内涵,使前来参观、瞻仰的人逐年增多,建园以来共接待参观者40多万人次。先后被确定为“
安徽省青少年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为纪念王稼祥诞辰100周年,对纪念园进行了一次改扩建工程,使纪念园更加宏伟壮观,史料更加丰富翔实,园内景致更加肃穆幽静,因此被
国家旅游局验收确定为AAAA级
旅游景区,成为全国独无仅有的占地规模较小、档次较高的4A级
旅游点。
所获荣誉
在一个世纪的雕琢与磨砺中,学校成为扬子江畔、狮子山头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曾涌现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王稼祥;老一辈革命家和志士仁人李克农、
阿英、
宫乔岩、任重;党的优秀儿女
任佩芬(“八女投江”中的一名革命烈士)、梅光英、吴保萼、张图漠;知名学者许原玉、蔡
孝高、陈玉祥、娄洪、张明尧、卜英勇、
柏龙华……。党和国家领导人来校视察时,对该校在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工作,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前来该校视察的有原国家副主席王震、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贵鲜、全国政协常委卢荣景、驻法国大使黄镇等同志亲临学校视察,王稼祥夫人朱仲丽曾多次来
王稼祥纪念园瞻仰、指导工作。
学校
办学规模逐年扩大,
办学模式不断拓宽,
教学设备日臻完善,
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社会信誉日益增加,逐步形成了自己的
办学特色,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来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先后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有用的人才,有的任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有的任大学校长、教授,有的走上各级领导岗位,有的留学国外,获得博士学位,有的成为
博士生导师,同时还有多名学生在全国
学科竞赛中获奖。1982年学校被评为全国勤工俭学先进集体。1983年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活动先进集体,并被省体委、省教委命名为安徽省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翟迎建同学荣获
亚运会十项全能亚军。1988年被省教委评为省
中小学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先进单位。1991年校“王稼祥中队”荣获全国少先队红旗中队光荣称号,并在全国少先队
创造性活动竞赛中获得“创造杯奖”。1995年被省绿化委和省教委授予“
花园式学校”称号。1996年
王稼祥纪念园被安徽省命名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中央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被评为芜湖市对外开放旅游景点。2000年学校承担国家“九五”重点课题:“《几何画板》与高中数学整合”的实验工作,并荣获国家级优秀实验学校的称号。2001年该校又被省教育厅授予“安徽省学校
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2003年承担了国家“
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的子课题“中等学校与家庭、
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深化研究”。
自从创建
外国语学校以来,学校教育教学
工作效益显著,办学水平逐年提高,办学成绩硕果累累: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德育先进实验室学校”、“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安徽省家教名校”“全国优秀(示范)
家长学校”、“全国外国语特色
教育研究理事学校”、“安徽省
绿色学校”、“国家级绿色学校”、 “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花园式学校”“芜湖市
文明单位标兵”;此外,学校党支部被评为“市
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团委被评为“省红旗团委”、“芜湖市A级团组织”,学校多次被
市教育局评为“市级办学水平优秀等级学校”,并荣耀地跻身于芜湖市“群众满意的学校”行列。
2020年6月17日,获得2020年度“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称号。
2020年6月,被授予“第十二届安徽省文明单位”称号。
2021年9月,被评选为2021年度“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
2025年1月1日,在全国NEC(现CNEC)竞赛中,芜湖市第十一中学(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高二学生罗雪霏获PRE组—全国个人总分荣誉—铜级荣誉,毕文心、罗雪霏、汪莹、黄锦悦四人组队获华中—PRE组—区域团队单科优胜荣誉(微观),毕文心、黄锦悦获华中—PRE组—区域个人单科优胜荣誉(微观)。
师资
学校领导一班人团结进取,开拓创新,始终坚持以德育人的宗旨,把德育渗透到
课堂教学之中,并做到五个到位:即组织到位、内容到位、途径到位、方法到位、考评到位,为教育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涌现出一批忠诚党的
教育事业的骨干队伍。学校教师获市级优秀园丁、先进工作者24人次,获省级12人次,获国家级5人次。学校实施科教兴校的
发展战略,启动青年教师“园丁工程”,通过“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系列活动优化课堂教学,将
素质教育贯穿整个
教学过程之中,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
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数学教师李洁在2001年全国第二届初中计算机辅助教学观摩会上的说课《梯形的中位线》荣获一等奖。数学教师张文杰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教师、市优秀园丁和省级教坛新星。英语教师孙凤在全国英语大奖赛中获得二等奖,被公派赴
加拿大进修。英语教师吴有义在省级教学大奖赛荣获一等奖,并被评为省教坛新星。语文教师邓柏林被评为
全国优秀教师。在职的教师中,获得大学本科学历的达90%以上,另有12人为硕士。
特色教育
鉴于该校在艺术教育、
英语教育和师资方面的潜在优势以及与
安徽师范大学之间深厚的渊源关系(1954年,为“
安徽师范学院附属中学”)。1997年和2001年分别与安徽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办了高中音乐、美术特色班和高中英语特色班,联办双方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优秀的教师参与教学与管理工作,确保了办学质量。学校坚持“小班化、高质量、创特色、建名校”的精品发展战略,培养“合格+特长”的具有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复合型人才。2002年该校在
安徽省教育厅和
芜湖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创办了安徽省第一家
公办外国语学校。
为了实现“规范加特色,合格加特长”的办学目标,学校在德育上以全面育人为中心,在教学上以整体质量为核心,在科研上以课题攻关为轴心。以“文理并重,强化外语”为手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使全体学生“
全面发展,外语见长”,决胜于高考,为各类高等院校输送生人才。有200多人次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崭露头角,赢得殊荣。以艺术班为主体的校
管乐队、
合唱团、舞蹈队屡屡在全国、省、市
文艺汇演中获得特等奖、一等奖。这不仅检验了艺术班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而且也为学校整体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强化美育,突出特色,起到了推动和
催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