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汉韶(884年-955年8月30日),字享天,
振武(今山西
代县)人,一作
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末五代时期
晋国(
后唐)、
后蜀军事将领,振武节度使
李存进长子。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孙汉韶是唐末晋国将领孙重进(后被晋王
李克用收为养子,改姓名为李存进)的长子,幼年随父改姓李氏,称李汉韶。他自幼便很有器量,被李存进推荐给了李克用,十余岁便在晋国军中充任随使军将,后任定海军副兵马使。
天祐四年(907年),
唐朝为
后梁所取代。但李克用与其子
李存勖拒不承认后梁政权,以复兴唐朝的名义继续与后梁相对抗。当时,李汉韶被署为定安军使,加授
银青光禄大夫、检校
国子祭酒兼
御史中丞。他此后又相继担任第五院军使、第二院军使兼
都知兵马使,至天祐十五年(918年)时已官至河东牢城都指挥使,加授
金紫光禄大夫、检校
兵部尚书。
效力后唐
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史称
后唐庄宗,随后灭亡了后梁。当时,
麟州(治今陕西
神木北)有
蕃落叛乱(《旧五代史》称是契丹犯境)。李汉韶在北京留守
孟知祥的推荐下被委以征讨之任,率军讨平了叛乱。他因此功,于同光三年(925年)十二月,被加授检校
右仆射、
蔡州刺史。
天成元年(926年),李存勖在洛阳
兴教门之变中被杀,明宗
李嗣源即位。当时,武宁节度使李绍真(即
霍彦威)、齐州防御使李绍虔(即
王晏球)、河阳节度使李绍奇(即
夏鲁奇)等皆奏请朝廷,恢复原有姓名。李汉韶亦于此时恢复本姓,称为孙汉韶。他于次年(927年)又获授竭忠建策兴复功臣称号,超授检校
司空,仍旧镇守蔡州(治今河南
汝南)。
天成三年(928年),孙汉韶又授检校
司徒,并由蔡州移镇
应州(治今山西
应县东),担任
彰国军节度观察留后,封乐安
县男。应州是李嗣源的家乡,建有供奉其父祖四代皇帝的宗庙。孙汉韶奉诏修庙有功,于次年(929年)三月得授
光禄大夫、检校
太保。他不久因母亲去世,回太原奔丧,并依礼离职守孝,直至长兴二年(931年)秋方才期满
除服。
长兴三年(932年),孙汉韶又遥领
昭武军节度使,进封乐安
县子,仍授检校太保。他于次年(933年)改任
武定军节度使,镇
洋州(治今陕西
洋县),并改赐耀忠匡定保节功臣,进封乐安
县伯。后来,李嗣源病逝。闵帝
李从厚即位,又加授孙汉韶为
特进。但孙汉韶因“特进”之名犯了其父李存进的名讳,推辞不受,又被改授为检校
左仆射。
兵败投蜀
应顺元年(934年),孙汉韶又改授检校太傅,进爵乐安
县侯。当时,
凤翔节度使潞王
李从珂起兵叛乱。唐廷乃命孙汉韶与西京
王思同、护国
安彦威、山南西道
张虔钊、彰义
张从宾、静难
康福等六镇节度使一同出兵,共讨李从珂。孙汉韶随即进抵
兴元(
山南西道治所,在今陕西
汉中),与张虔钊同议进军。张虔钊让孙汉韶留守兴元,自率所部赶赴
凤翔前线。但各路唐军却大败于凤翔城下。李从珂乘胜反攻,很快便攻入
洛阳,废杀李从厚,夺取了帝位,史称
后唐末帝。
张虔钊在凤翔之败后,逃归兴元,与孙汉韶会合。他们因心怀不安,于是向已在蜀地称帝的孟知祥请降,举族迁往
成都。后蜀趁机夺取了后唐的山南之地,并于当年(934年)七月于
雅州(治今四川
雅安)置永平军,以孙汉韶为永平军节度使。当时,孙汉韶不但被保留了在后唐时的光禄大夫、检校太傅等官衔,还获赐安时顺国全节功臣称号,封乐安
郡公。不久,孟知祥病逝。后主
孟昶即位,又于次年(935年)正月进拜孙汉韶为
使相,加授
开府仪同三司、
同平章事,改赐匡国奉圣叶力功臣。
明德四年(937年),孙汉韶由雅州入朝,充任右匡圣马步军都指挥使。次年(938年),又被拜为昭武军节度使,出镇
利州(治今四川
广元)。
广政二年(939年),孙汉韶又改任
山南西道节度使,镇兴元。
拓土有功
孙汉韶在山南西道任满后卸任归朝,后于广政七年(944年)时被加授为检校太尉兼中书令。但他在当年六月又被拜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再次出镇兴元。
中原之地此时早已由
后晋统治。但后晋却在广政十年(947年)初为
契丹所灭。后晋的雄武军节度使
何重建不愿臣服于契丹,遂以秦(治今甘肃
秦安西北)、成(治今甘肃
成县)、阶(治今甘肃
武都东)三州之地归附后蜀。而
后汉亦于同时立国,并趁契丹北撤而入主中原,但无暇顾及
关中。后蜀趁机进图关中,先遣军攻占固镇(在今甘肃
徽县),继而又调孙汉韶的山南西道兵北上,会同何重建攻打
凤州(治今陕西
凤县东北),但未能破城。孙汉韶随后又亲自领兵二万北上,屯于固镇,进攻凤州,并分兵扼守
散关(在今陕西
宝鸡西南)以阻援军。凤州
防御使石奉頵最终举城投降。后蜀由此尽有秦、凤四州之地,达到了此前
前蜀的疆域。孙汉韶随后入凤州宣慰,号令严肃,秋毫无犯,驻兵数日后归镇兴元。
孙汉韶后来又调任武信军节度使,但次年(948年)便由
遂州(治今四川
遂宁)入朝,担任左匡圣马步军都指挥使。
晚年及病逝
广政十三年(950年),孟昶加尊号,并授孙汉韶为守太保,改赐匡时翊圣推忠保大功臣称号,次年(951年)又改任其为捧圣控鹤都指挥使。
广政十七年(954年),孙汉韶因病请辞军职。孟昶遂解除了孙汉韶担任的禁军军职,再次任命他为武信军节度使,加守太傅,仍兼中书令,进封乐安郡王。当时,孙汉韶还享有乘
肩舆出入的待遇。
广政十八年(955年),孙汉韶在武信军节度使任上,病逝于成都私邸,终年七十二岁。孟昶辍朝七日,追赠他为太尉、梁
州牧,赐谥号忠简。
主要影响
后唐时期:孙汉韶很早便在晋国军中效力,在后唐建立领兵平定了麟州的蕃落叛乱,先后镇守蔡州、应州、洋州等地,后又与张虔钊等一同征讨凤翔叛乱。
后蜀时期:孙汉韶和张虔钊在凤翔兵败后,投奔后蜀,使得后蜀得到了山南、武定两镇之地。他在广政十年(947年)时又领兵攻取凤州,使后蜀达到了此前前蜀的疆域。此外,孙汉韶还协助孟昶铲除了权臣张业。
历史评价
吕梦奇:久读兵书,颇精师律。谦恭接下,廉谨立身。战胜而口不言功,任重而心益为惧。仁孝既闻於乡里,忠勤复表於常。蕴兹全才,以固都邑。
孟昶:
汉高帝以
三杰定海内,朕今得
赵季良、
赵廷隐、
张业、
李昊、张虔钊、孙汉韶,是六杰也;
虞舜举
八元而天下治,朕有
王处回、
毋昭裔、
张公铎、
范仁恕,是四元也。
王乂:大昴传精,洪□降气,早亲弓箭,素蕴机谋。……向国输忠,临民布惠,土丰襦袴,境绝凶荒,千里无虞,一郡大理。……更峻军权,显持龙节,帅戎集睦,黎庶安康。举申令以严明,致封疆而肃静。……公历仕数朝,久登贵位,□戎有截,事主无回,以至位正公台,爵分王土。将觊长施宏略,永奉明时,何期忽染微疴,□成美疹,顾短长而有数,谅药石以无徵。(《孙汉韶墓志》)
路振:汉韶忠勇有父风,而重厚过之。居藩间皆有治迹。始以去危即安,委质于我,颇竭股肱之力,终保富贵,识者多其淳悫。
吴任臣:① 后主得尽有秦、凤、阶、成之地者,汉韶与有功焉。② 孙汉韶、张虔钊皆后唐忠荩之臣,兵溃来归,一则赐爵安乐,一则忿懑丧躯,成与不成,命也。
轶事典故
孙汉韶和张虔钊投降后蜀时,孟知祥欣喜若狂,认为得此二人“若生两翼”,并将他们的来投之举与
陈平归汉、
许攸投曹相提并论。孙汉韶因早年与孟知祥有旧,尤得善待,被比作
汉高祖的丰沛故人。他们谈起当年在太原时的旧事,又提到李存勖身死的兴教门之变,不禁相对感泣。孟知祥道:“丰沛故人,相遇于此,何乐如之!”他赏赐孙汉韶宅第、金帛,所用供帐、什物悉数都由官府供应。
孟知祥还设宴款待孙汉韶、张虔钊,但在席间突然发病,到了“手缓不能举觞”的程度,不到一个月便去世了。
人际关系
根据孙汉韶与其父李存进、其弟孙汉筠的碑文、墓志(后唐·吕梦奇《后唐招讨使李存进墓碑》、后蜀·王乂《孙汉韶墓志》、北宋·张贺《孙汉筠墓志》),以及《旧五代史》、《九国志》等相关史料记载,孙汉韶的主要亲属见下表:
孙汉威,后唐同光二年(924年)时为河东节度押衙、安国军马步军副指挥使兼都牢城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上柱国。
孙汉殷,《旧五代史》作
孙汉英,后唐同光二年(924年)时为前振武节度押衙、沿河五镇都知兵马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因受孙汉韶降蜀一事牵连,长期不得调任。后历仕后晋、后汉、后周三朝,随郭威讨平三镇叛乱,官至绛州刺史、检校司徒。
孙汉郇,后唐同光二年(924年)时为河东节度随使兵马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
孙汉筠,后唐同光二年(924年)时为前振武节度单于安北都护府司马。因受孙汉韶降蜀一事牵连,长期不得调任。后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四朝,官至和州团练使。
史料索引
后世纪念
墓葬
孙汉韶墓于1984年在四川成都市北郊
驷马桥附近被发现,原为一座大型
砖室墓,由前、中、后三个墓室组成。墓中出土有
墓志一方,志石为正方形,边长82厘米,厚10厘米。志盖刻有篆文“大蜀故守太傅乐安郡王赠太尉梁州牧赐谥忠简孙公内志”,共6行24字;志文楷书,共45行,满行44字。该墓曾被盗,发掘时已遭破坏,随葬器物保存完整的很少,但墓志基本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