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
垄断企业经营的业务是独门生意,别无它店,某些产品和服务仍然是紧缺的、供不应求的市场状态;
垄断价格有五种形式,包括
价格联盟、垄断高价、倾销价格、
价格差别、限定经销价。目前.社会反映最为突出的是垄断高价,分为三类:
一是
价格联盟,也称
价格卡特尔“”,是指同种商品的经营者以防止价格恶性竞争为名,制订出行业“
自律价”.要求成员共同遵守,对违规者采取扣留押金、罚款、停止供货和其他手段进行威胁和处罚的定价形式 这种
价格垄断形成主要发生在
寡头或
垄断竞争行业.在我国的家电、药店、航空等行业时有发生。
二是
自然垄断高价:在一些
自然垄断行业.垄断者凭借独占地位.不断强制提高价格,牟取暴利。这在我国的水、电、路、气等行业表现突出。
三是
行政性垄断高价:一些单位和企业凭借行政权力或授权,进行排它性经营。通过制定垄断高价来为小团体牟利。
1、危害
供给,导致
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高利润有两个基础:高价格、低成本。如果利润建立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则技术水平高、管理先进、质量好的企业在
竞争中就能获胜。如果利润建立在高额
垄断价格基础上,则会导致
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我国的汽车行业曾经希望通过合并中小相关企业来组建大企业集团,但效果并不理想.一个重要原因是组合起来的都是一些依靠高
价格保护而不是靠
市场竞争生存的企业,这些企业通过合并找到保护伞后会更缺乏动力。我国的一些药店和医院联合后,使药品
零售价长期居高不下,结果养活了一大批技术水平不高、
服务态度不好的医院和药店,而那些靠提高市场竞争力生存的“平价药店”往往受到打击报复。我国的一些家电企业曾经组织过多次
价格联盟,然而难以达到
纳什均衡的价格联盟很容易流产。在
自然垄断行业,往往由于一家企业独占市场.它非常容易通过制定垄断高价来获取
垄断利润,因此,创新技术、改进质量、降低成本的动力减弱了。我国的铁路、城市自来水、电力供应、煤气和过去的电信、航空、银行等行业,在本质上都有不断提高价格的冲动,但缺乏改进服务、提高质量、扩大规模、创新技术的热情。
2、危害效益,导致部分企业总收入减少。我国的机票仍然较高,话费也是国际水平的7倍,上网费是美国的几十倍,很多农村居民用电一块多钱一度,小汽车价格占居民年收入的比重是美国的许多倍,买房甚至要花掉一生的积蓄。旅游、电信、供电、住房都是
价格弹性很大的行业,这些
自然垄断行业产品的边际成本都很低.根据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应该还有较大的降价空间。
3、危害需求,导致有效需求不足。价格过高会刺激供给、抑制需求。机票价格过去不准打折、铁路不断提高票价,客观上影响了人们的旅游
消费需求;电价超过承受能力,农民用不起电器.影响了农村市场对家电的需求:小汽车价格虽然有所下降但幅度不大,再加上各种费用,使得我国人均小汽车占有量低于应有的水平:
房地产价格长期居高不下,导致大量的房屋
空置。企业的产量、规模、收入、就业都取决于
市场需求,只有消除垄断高价.不断降低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才能提高效益、增加收入、带动就业,最终启动市场
有效需求,促进
国民经济增长。
4、危害
消费者,导致消费者利益损失。
消费者剩余是用
消费者在
垄断条件下的高
支出与
自由竞争条件下的低支出之间的差额来衡量的,但在我国当前的垄断高价条件下,消费者却为此付出了更多的费用.如在出国旅游上,政府主管部门将出国旅游
经营权只下放到几家指定的大旅行社,获得授权的旅行社又把
经营权转授给小旅行社,旅行社代办手续的费用竞比出入境管理部门的收费高出十倍,甚至几十倍。不到3000元的泰国游,竞高达8000多元,甚至近万元。又如政府把药材
经营权只授权给少数企业.这些少数企业对药厂实行
买方垄断,对
消费者实行卖方垄断,造成药价虚高。电信价格高,仍高于国际水平。
消费者为了消费这些产品和服务多出了很多钱.这些钱成了
垄断行业高额
利润的来源。
5、危害分配,导致
收入分配不公。
垄断产生
寻租设租,
寻租设租产生腐败。由于政府把有的产品
经营权只给少数企业,这些企业为了得到授权则会
寻租。寻租的实质是分配
垄断利润为了地方和部门利益,权力部门自然乐于设租,即把
经营权只授权给少数几个企业,其后果是造成行业收入分配不公。我国收入比较高的行业主要是
自然垄断行业和特许行业,这些行业想方设法隐瞒利润、高估成本、逃避利税.尽量把垄断得来的收入在内部的各个环节上消化掉,以至出现了一些企业亏损同高工资、高开支并存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