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扇,又称宫扇、
纨扇,是中国汉族传统工艺品及
艺术品,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它代表着团圆友善、吉祥如意。
简介
圆形或近似圆形,柄不长,多为唐代女性随身佩带,在中国商代的记载以及
古埃及的壁画中都可以看到最古老的团扇,商代的团扇以羽毛制成。 在日本
室町时代末期,团扇由
竹子和纸制成。中国团扇一般在
扇面画上
仕女图。团扇系中国的发明,又名
纨扇,而后传入日本。团扇在
奈良时代由唐朝传入日本。在日本最初使用团扇的是宫廷贵族。到平安时代末期,才允许一般庶民百姓使用。
扇子历史
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
文化底蕴,是
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
竹文化、儒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历来中国被誉为制扇王国之称。扇子主要材料是:竹、木、纸、扇、象牙、
玳瑁、翡翠、
飞禽翎毛、其它
棕榈叶、
槟榔叶、麦杆、
蒲草等也能编强或制成各种千姿百态的日用
工艺扇、造型优美,构造精制,经能工巧匠精心镂、雕、烫、钻或名人挥毫题诗作画,使扇子艺术身价百倍。
中国扇文化起源于
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烈晶炎炎夏季,随手猎取植物叶或禽羽,进行
简单加工,用以障日引风,故扇子有障日之称,这便是扇子的初源。扇子在我国已有三、四千年历史,经数千年沿革演变善改进已发展成为几百种的扇子家族,战国
秦汉便面门扇在扇子上题诗作画第一次出现于三国。据唐代
张彦远的《
历代名画记》载有
曹孟德的主簿
杨修与
魏太祖“画扇误点成蝇”的故事。《
晋书·王羲之传》有一则王羲之为老妇题扇的佳话。当时有位“老母”,“持六角
竹扇,求书于王羲之”,“羲之为书五字”,她售出时便由十二文涨至“百文”。今浙江
绍兴蕺山南边有“
题扇桥”,相传便是王羲之题扇处。
扇子起源于中国, 已有3000多年历史。
最早出现在
殷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称之为“
障扇”,故“扇”字里有个“羽”字。当时,扇子不是用来扇风取凉,而是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
沙之用。西汉以后,扇子开始用来取凉。
三国时
诸葛亮轻摇鹅毛扇,妙计横生,运筹帷幄。
羽扇出风缓软,不入
腠理。东汉时,大都改羽扇为丝、绢、
绫罗之类织品,以便点缀
绣画。一轮明月形的扇子称之为“纨扇”或“团扇”,也叫“合欢扇”。当时扇子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匾圆之形;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还有
扇坠、流苏、玉器之饰。扇面上常绣以
山水花卉,款式争奇斗艳,闺阁仕女手摇团扇,清风徐来,不但可以平添主人娴雅文静的仪态,又能体现女性天真活泼的个性。
团扇的形状
古代团扇的形状各种各样,完全根据自己的喜欢设计样式形状,但是还是有比较流行的主题样式的,样子
收藏网介绍一下古代团扇的主要形状
1.圆形团扇
白绢地绣孔雀漆柄团扇,通长44cm,扇面径16.5cm。
扇圆形,
黑漆边框,中以白绢为地,运用
双面绣技法,以红、粉、橙、赭、绿、蓝、紫、黑等色,并加入多种
间色丝线,绣松树下,
牡丹花丛间,一
孔雀昂首垂翼,徐行于坡上。物象造型较为程式化,用色大胆而浓重,效果强烈,富于视觉
冲击力。针法疏犷而熟练,画面生机盎然。此扇黑漆柄镂空,并
阴刻卷叶、松针纹,制作相当精巧。
2.花瓣形团扇
黑绸绣花蝶竹柄团扇,通长48.2cm,扇宽31cm。
扇作十二葵瓣形,扇面黑绸地上双面绣
折枝蛱蝶菊花。绣幅宛若图画,讲究虚实
向背,层次分明,构图因扇骨而划分为左右二部分。其设色淡雅凝重,不用大红大紫,只在蝶翼稍加较鲜艳的红色,以点亮画面。绣面匀薄,
针脚细密,针法相当纯熟。扇面下部有如意形护托,护托正背面分别镶有染牙镂空花片及刺绣桃蝠装饰。扇柄竹制,首
尾牙头茜色,柄身留青花卉湖石,工艺亦有可观。
3.长方形团扇
4.芭蕉式团扇
丝花鸟牙柄刻八仙团扇,通长45cm,扇面最宽31.5cm。
扇作上广下狭的
芭蕉式,扇面中央于桃红色地上缂织
折枝牡丹、
梅花及
绶带鸟,其铺排全依画理,花枝偃仰有致,小鸟尤其生动。值得注意的是,物象形体边缘以丝线缂出,其内则为添笔彩绘,这样既降低了工艺难度,又使局部更为精致和写实,反映出清代缂丝的新风格。扇幅正背面花纹相同,线条清晰平整,系使用了新兴的透缂技术的结果。扇面下部配四出
柿蒂形护托,一面饰缂丝加绘
宝相花,一面刺绣卷草纹。扇面整体以红、蓝二色为主调,牡丹及梅花亦分别用二种丝线滚边。配色和谐,恰到好处的蓝色稳定了画面,使其不显甜腻。扇柄牙制,嵌犀角顶头,柄身阴刻
填漆八仙纹,黑白分明,写形传神。
黄色缂丝凤栖梧桐图团扇,长49cm,宽33.5cm。
宫扇作桐叶式。扇面于黄色地上缂织一棵
梧桐树,一只
凤凰独立于
树干,湖石旁牡丹绽放。扇配四方
紫檀木柄,通体刻“寿”字描金,两端镶象牙,系黄丝穗。此扇为双面缂,配色自然柔和,缂工细致入微。
缂丝是中国传统
丝织工艺品种之一,历史悠久,起源不晚于唐代,繁盛于宋代。在清代,缂织御制诗文书画、梵经佛像、服装等大为流行,且工艺较
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之一就是创造了双面“透缂”技术,使织物两面的花纹相同,线条清晰平整,特别适合装饰
插屏、扇子的使用要求,宫中有大量的团扇都使用了“透缂”的技术。
6.椭圆形宫扇
7.方形团扇
8.六角团扇
种类
中国团扇
当时无论中国或日本,就团扇形状而言,只有圆形和方形,圆形使用量大,所以称其为团扇。折扇最早出现于我国公元五世纪的南北朝时代。作为宋元著名的史学家,胡三省在《音注》中所作的解释看来是有一定依凭的。参考胡注及有关史料,我们大致可以勾勒出中国折扇这样的一个发生发展史,即:折扇,初名腰扇,滥觞于汉末,曾是王公大人的宠物。晋代,腰扇又称为叠扇,已成为
上流社会男女通用的驱暑器具。南北朝时期,南方的南朝都城建康(今 南京)的士流贵族等大家们(大士家们) 出门皆以常持此物(团扇)和
蒲扇及折扇等种类的扇子以纳凉遮阴。隋唐两朝,折扇大概没什么发展(但也许正是在这个
国际交往频繁的时期,折扇开始传播到日本等邻国)。折扇并非来自
外邦,而是发源于中国。自贡民间传统
竹编工艺品。因自贡一
龚姓人四代世袭编制,故名。清
光绪年间,竹编匠人龚爵五寓成都“篾
火笼”技法于“竹篾扇”,独创一种线条清新流畅、竹丝晶
莹光亮、造型高雅的工艺扇。
日本团扇
日本进入
室町时代,出现用铁和皮革制作的
军配团扇,战争时武将们作为阵地指挥的工具。这种
军配团扇扇面上使用红漆或金银粉, 画上星辰、日月,团扇柄端缀有穗头。相扑比赛时行司裁判用的军配留有战场用团扇的形状。江户时代后期,日本的
城市居民使用团扇扇风取凉日益见多。随着日本夏季祭祀、
盂兰盆节的兴盛,团扇大为普及。日本东北三大祭祀之一“
随猪祭”就是扇形灯笼。据说来自中国的
三国志,扇面上绘有勇士图像。团扇的种类也因此增多。如出现大型灭火团扇、涂漆防水团扇,也又送风调节火势的团扇。和人们信仰有关的团扇也应运而生。最先在中国南部和日本
冲绳,有一种
蒲葵叶子做的团扇,主要供巫婆使用。还有
宗教信仰用的法贵扇和
天狗团扇。众所周知,“江户之华”有火灾一项,为避免火灾的发生,过去人们迷信,在门口挂起一把团扇,便可免除火灾。元禄时代,团扇成了日本女子晚间乘凉时不可缺少的配带物。团扇与居民的关系愈来愈密切, 商人开始以团扇为商品在市场出售。这就更加促进了团扇的发展,相继出现了银制团扇,用丝绸制的团扇,团扇变得极为讲究。从而团扇从实用又发展到鉴赏和装饰用。
团扇诗
怨歌行
裁为合欢扇, 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 动摇微风发。
弃捐箧笥中, 恩情中道绝。
注释
裂:截断。“新裂”,是说刚从织机上扯下来。
素:生绢,精细的素叫做纨。齐地所产的纨素最著名。
鲜:一作“皎”。
飙:急风。
箧笥:箱子。
扇子分类
总的归纳为二大类:
一平扇(即是团扇、
葵扇、麦草扇、
玉版扇等)不能折叠;
扇子发展
北宋时,出现了携带极为方便的
折扇。折扇,亦叫“聚头扇”、“
撒扇”或称“聚
骨扇”。其
扇骨有用牛角、
玳瑁、象牙、翡翠、
湘妃竹、
檀香木等珍贵材料制成;形式有琴式、如意头、竹节式、
蚱蜢眼等;扇骨分七、九、十二、十四、十六、十八股之多。
到了
南宋,画扇、卖扇、藏扇之风盛行,并出现了扇铺和画商。明清文人墨客题
扇画扇成为一种时尚。近现代的
恽寿平、
郑板桥、
金农、
石涛、任伯年以及
吴昌硕、
齐白石、
张大千、
徐悲鸿、
傅抱石、
李可染等都是题扇画扇的艺术大师。眼下,这些名家的翰墨丹青扇子,每柄价值都高达数万,乃至数十万元。
扇子
史传上最初称为“
五明扇”。相传舜为广开视听求贤自辅,曾制作五明扇。
殷周时期已出现了一种“翟扇”,那是用五光十色的
野鸡尾羽做成的,故有“
羽扇”之说。早期的扇子可能是长方形的苇编物。早期的扇子并非用来纳凉,而是用作统治者礼仪之具,所以又叫“
仪仗扇”。我国
秦汉以后,扇子的形制主要有方、圆、六角等形,扇子的面料采用丝织的绢素,由于宫中用得多,故又称“宫扇”,隋唐两代,盛行于世的主要是
纨扇和羽扇,以及少量的
纸扇。宋以后,折扇渐渐流行。明清时期,浙江、苏州、四川等地盛产折扇,题字作画亦兴于此。这一精湛的技艺从明代开始传入欧洲,然后风行世界。
扇面入字入画,使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欣赏扇面书画务须细细品味,慢慢咀嚼其中的
艺术意蕴。
老舍先生平生热衷于收藏书画扇,几十年来,他集得扇子有数百把,其中有明、清和现代书画家
题诗作画的扇子,亦有戏剧界名流的书画扇。
郑逸梅先生爱扇成癖,视扇为“书画皆绝的珍品”。他最珍爱
章太炎的篆书扇和
吴湖帆所绘
绿梅的书画扇。当代女作家
叶文玲有藏古玩的雅好,书画扇
亦在她的收藏之列。她书房的书橱中有把扇面,上有
刘海粟题写的“清风”二字;
冯友兰题写的“明月”二字;
裴艳玲书写的“乱石崩云”四字;
华君武所绘的幽默画,
曹禺的题诗等等,叶文玲非常珍爱。
折扇由来
折扇最早出现于公元五世纪的中国南北朝时代
南朝梁的
建康(今
南京市),《
南齐书》上说:“
褚渊以
腰扇障日。”,“腰扇”据《通鉴注》上的解释“即
折叠扇。说南北朝时期的腰扇即折扇,所据者为
胡三省《
资治通鉴音注》:“(南
齐高帝时)腰扇,佩之于腰,今谓之折叠扇”,并据《南齐书·刘祥传》中有腰扇的记载,断定南朝已存在折扇了。折扇至明清就相当兴盛,它易于携带,又有舒合之妙,成为
文人雅士掌中物。折扇扇面呈半圆弧形上宽下窄向四处呈辐射状,因而在构
图章法笔墨形象上都别具风韵,北宋始在折扇上题诗作画。明清以来文化人都喜欢在扇上舞文弄墨,使扇面
书画艺术在中国大放异彩,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书面扇面虽幅不盈尺,花鸟虫鱼、山水仕女、人物故事、千姿百态,成为
中国绘画中的一个专门艺术品种。
扇骨有用象牙、玳瑁、
檀香等名贵材料制成,扇面则分
洒金、混金、捶金、
涂香数种,有的还请能工巧匠在扇骨的面上精雕细刻,成为一件珍贵艺术品,一扇之价,值以百金。
艺术名家
高贺琪
高贺琪从艺20余年,早期画风追踪宋元之风,专意摹古临古、尚
北宗,以后参西洋技法,兼以写生,不泥成法,粉图
黄纸,能出新意,笔墨精致,所画精严,枯润合度。作品皆臆写古贤名笔、水墨晕章、
气韵生动、渲染入微。其代表作《兰》等,可谓收藏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