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是一种行为举动,喝酒会致癌 ,亚洲人尤其危险。酒的有效成份是酒精,化学名叫
乙醇。乙醇进入人体,能产生多方面的破坏作用。
技巧
酒前
1.由于脱水会使盐分丢失,可适量饮些
淡盐水或
补液盐。
酒中
1.不要和
碳酸饮料如
可乐等一起喝,这类饮料中的成分会加快身体吸收酒精的速度。
2.喝白酒,不可一饮而尽。喝
啤酒,应待啤酒沫落下以后再喝。否则,轻则
腹涨难受,重则“现场直播”。
3.宜慢不宜快。
4.食饮结合。但一般说来,所有动物的肝脏都含有很高的
胆固醇。
5.不要混饮。酒因品种不一样,其各种成分也不一样。
6.小口喝。
7.喝酒时多吃蔬菜。蔬菜中的
抗氧化剂和维生素可保护肝脏。
8.不要空腹喝酒。
酒后
1.酒醉后最好不喝
浓茶,可喝点
淡茶。茶叶中的
茶多酚有一定保肝作用。如果身不由己喝得太多,可吃些水果,或喝些果汁。
2.甜点加水果。
4.酒后如发生呕吐不止,应立即找瓶矿泉水喝,以免胃里已没有东西呕出血来。
5.呕吐完后,不可立即进食,尤其是烧烤类食物。
6.酒后第二天,若感
胃酸,服用胃舒平等胃酸缓解后再喝水。
7.惹感
胃痛,可适情况服用其他胃药,切记不可服用止疼药,因为止疼药对于
胃疼疗效甚微。
8.酒后不要洗澡。酒后洗澡会导致体内血糖降低,阻碍肝脏正常功能,严重甚至导致死亡。
主要危害
1.血液中的
乙醇浓度达到0.05%时,酒精的作用开始显露,出现兴奋和欣快感;当血中
乙醇浓度达到0.1%时,人就会失去自制能力。如达到0.2%时,人已到了酩酊大醉的地步;达到0.4%时,人就可失去知觉,昏迷不醒,甚至有生命危险。
2.酒精对人的损害,最重要的是
中枢神经系统。它使
神经系统从兴奋到高度的抑制,严重地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过量的饮酒还会损害肝脏,
慢性酒精中毒则可导致
酒精性肝硬化。
慢性酒精中毒,对身体有多方面的损害。可导致
多发性神经炎、心肌病变、脑病变、造血
功能障碍、
胰腺炎、
胃炎和
溃疡病等,还可使
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升高。长期大量饮酒,还危及
生殖细胞,导致后代
智力低下,且常饮酒的人
喉癌及消化道癌发病率明显增加。
3.对精子造成影响
长期饮酒也是
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 长期饮酒者容易导致慢性酒精中毒,一旦出现慢性酒精中毒,患者会出现
睾丸萎缩,导致
精液质量下降。研究发现喝
醉酒一次最少需要三个月的调理才能恢复到醉酒前的状态,专家认为,有生育计划的男子,起码要在醉酒以后三个月才可受孕,这样才能保证胎儿健康。
应该说,极少量的饮酒不影响精子的质量,但过量会对精子存活有影响。因酒的主要成分是
乙醇,起
麻醉作用,通过血液循环能很快进入人体各
组织细胞,从而影响精子的质量。如女方当日受孕,产生
畸形儿的可能性非常大,对后代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据史料记载,诗仙李白因太爱喝酒,生的儿子都是白痴。所以,为了后代的健康成长,切莫酒后受孕。大量饮酒不但会损伤精子,导致男性生殖能力下降,还会伤害人体肝脏。
适量喝酒,有益健康,相信不少小伙伴都听过这种说法。但2018年8月,世界顶级
医学期刊《
柳叶刀》
刊文指出:喝酒直接导致了全球280万人的死亡,最安全的饮酒量为0,即不饮酒才对健康有益。由于人口众多,中国是全球饮酒致死人数最多的国家,每年有70万国人把命喝没了(65万是男性)。
健康提示
提示1:按
理想速度喝,以不超过肝脏处理能力的速度饮酒
肝脏分解酒精的速度是每小时约10毫升,酒中所含的纯酒精(
乙醇)的量,可通过
酒瓶标签上标示的度数计算。如酒精度数为16%的250毫升酒,用250毫升×0.16=40毫升,那么酒精的量就是40毫升。
如果一个人花4小时喝完,那么平均每小时摄入的酒精量是10毫升,刚刚符合肝脏的
处理速度。按这一速度喝,能最大程度降低酒精对肝脏的负担。
酒精有改变肌体细胞内外水分平衡的作用。通常,体内水分的2/3都在细胞,但酒精增加后,细胞内的水分会移动到血管中,所以虽然整个身体的水分不变,但因细胞内的水分减少了,也会觉得干渴。
不论哪种原因,充分摄入水分都是没错的。醒酒水自古以来就是缓解酒后不适的方法之一。在满满一杯水中混入三小撮盐并一口喝下去,会刺激胃使食物易吐出。
酒后不宜
酒后饮茶不是
好习惯。因为喝酒后,80%的酒精由肝脏将其逐渐分解成水和
二氧化碳并排出体外,从而起到解酒作用,这种分解一般需2~4小时。如果酒后立即饮茶,会使酒中的
乙醛通过肾脏迅速排出体外,使肾脏受到损伤,从而降低肾脏功能。同时,过多饮茶,入水量过多,也会增加心脏和肾脏负担,对于患有
高血压、
心绞痛的
冠心病人更为不利。所以,酒后最好吃点梨、
西瓜之类的水果为宜。
感冒者喝酒会加重病情。感冒尤其是严重者大多伴有
发热症状,此时通常
要服退烧药,一般多是
扑热息痛。一旦饮用白酒、
烈性酒,两者产生的
代谢物对肝脏将产生严重损害,直到完全坏死。
急性肝炎、
脂肪肝、
肝硬化、肝病伴有
糖尿病的人应绝对禁酒,包括啤酒。
肝炎恢复期和
慢性迁延性肝炎,在
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情况下,可酌量饮用啤酒,但一般一天不要超过半升。
酒精伤身,咖啡有兴奋、提神和健胃作用,过量可造成中毒。若酒精与咖啡同饮,犹如火上浇油,可加重对大脑的伤害,并刺激
血管扩张,加快
血液循环,增加
心血管负担,造成的危害超过单纯喝酒许多倍,甚至更容易危及生命。
酒类都含有不同程度的酒精,药物在酒后服用,可增加毒副作用。如酒后服
痢特灵、优降灵等药,会出现
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反应;酒后服
镇静药、
催眠药、
抗癫痫药、
抗过敏药、
降压药等,一方面可增加对大脑的
抑制效应,而另一方面又使药力陡增,超过人体正常耐受量,致使发生危险。
饮酒使
眼睛充血,若饮酒过多,酒中的有害成分对眼睛有较重损伤,能使
视神经萎缩,严重的甚至可导致失明。看电视可使视力衰退,而饮酒又损害
视神经,二者同时进行,等于火上浇油,对视力大有损伤。因此,酒后一定不能急于看电视,老年人尤应注意。
醉酒解酒
醉酒
人是否醉酒,取决于血液中乙醇的浓度。当血液中乙醇浓度在0.05-0.1%时,人开始朦胧、畅快地微醉;而达到0.3%时,就会口齿不清,步态蹒跚,这就是常说的酒醉了;如果达到 0.7%,人就会死亡。对于
乙醇的承受力,个人差异很大。这是由于胃肠
吸收能力和肝脏的代谢处理能力不同所致,也就造成了人之间的酒量不同。
解酒原理
酒精在人体的
分解代谢有三条途径:肝脏、皮肤和
呼吸系统; 其中约95%通过肝脏的
酶系统进行氧化代谢。
CH3CH2OH————C2H4O————C2H4O2
酒精在人体内的分解代谢主要靠肝脏的酶系统中的两种酶:
乙醇脱氢酶、
乙醛脱氢酶。
乙醇脱氢酶能把酒精分子中的两个
氢原子脱掉,使
乙醇分解变成
乙醛。而
乙醛脱氢酶能把
乙醛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醛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
二氧化碳和水。
人体内若是具备这两种酶,就能较快地分解酒精,
中枢神经就较少受到酒精的作用。在人体中,都存在
乙醇脱氢酶,而且数量基本相等。但缺少
乙醛脱氢酶的人就比较多,这种
乙醛脱氢酶的缺少,使酒精不能被完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而是以乙醛继续留在体内,使人喝酒后产生恶心欲吐、昏迷不适等醉酒症状。因此,不善饮酒,酒量在合理标准以下的人,即属于
乙醛脱氢酶数量不足或完全缺乏的人。对于善饮酒的人,如果饮酒过多、过快,超过了两种酶的分解能力,也会发生醉酒。
喝酒禁忌歌
忌异酒混饮:喝酒一定要专一,异酒混饮伤身体;
忌饮酒吸烟:饮酒时候再吸烟,屋漏再遭连夜雨;
忌睡前饮酒:睡前若是把酒饮,辗转反侧难入眠;
忌带病饮酒:身体有病再饮酒,雪上加霜祸根留;
交通安全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22条规定: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
考虑到每个人体内代谢能力的不同,如果是一次大量饮酒,至少应等到24小时以后再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