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继尧
滇军创始人与领导者
唐继尧(1883年8月14日-1927年5月23日),又名荣昌,别号东大陆主人,又称唐会泽,字蓂赓,云南会泽人,清末秀才,中华民国时期滇系军阀首领、军事家、政治家。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主词条:重九起义
光绪九年七月十二日(1883年8月14日),唐继尧出生于云南会泽一个家境虽不富裕、但重视子女教育的地主家庭。父唐学曾是庠生,叔唐学敏为丁酉科举人。唐继尧六岁入私塾,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唐继尧十五岁的时候,应童子试,中秀才。旧学很有基础,为人器宇恢弘,倜傥有大志。
光绪三十年(1904年)到昆明,考取官费留日生,得以留学日本。就读东京振武学校,初拟学工科,后改军事,和赵恒惕孔庚阎锡山等人同期。次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了中国同盟会,唐继尧受资产阶级革命思潮影响,不久加入中国同盟会。并参与同盟会云南支部机关刊物《云南杂志》的组织工作。同时又秘密组织了陆军团、武学社。11月,因日本政府公布取缔中国留学生的规则,在日的中国留学生奋起抗议,并纷纷准备回国。唐继尧不同意学生们进行抗议活动,反而号召他们安心学习。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唐继尧以第一名的成绩从振武学校毕业,到金泽的日军第九师团炮兵联队见习,一年期满后又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进入日本士官学校第六期炮科学习。
宣统元年(1909年)毕业后返国,遍游东北,凭吊日俄战场,又至北京,在保定秋操。唐继尧返云南任督练公所提调、云南讲武堂教官之后加入新军,在新军任职,从事革命活动。宣统三年(1911年),唐继尧任陆军第十九镇卅七协七十四标第一营管带(即营长),当时卅七协协统是蔡锷,七十四标标统是罗佩金,唐继尧是第一营管带,刘存厚是第二营管带,雷飚是第三营管带。11月与陈其美等筹划并领导上海起义。沪军都督府成立后,在吴淞设立军政分府,自称吴淞都督。
总督云南
民国元年(1912年),云南光复后,蔡锷就任云南都督,出兵北伐,派雷飚、彭新民护送前云贵总督李经羲离滇。派谢汝翼李鸿祥率师出四川,迫四川总督赵尔丰独立。派罗佩金庾恩旸率一军赴滇南。派李根源率一军赴滇西。这时候贵州也起义,贵州士绅任可澄、刘显世、戴戡等吁请蔡锷派唐继尧率军援黔。讨平黔乱。唐继尧率滇军占领贵阳,即被推为贵州都督。
民国二年(1913年)秋,唐继尧继蔡锷出任云南都督。11月唐继尧正式接替蔡锷担任云南都督兼云南民政长。在当年底唐继尧继蔡锷督滇前后,恰逢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以武力荡平国民党的二次革命、抹掉“临时”二字成为正式大总统之时,袁世凯的军队就此推进到了南方各省,仅余的云、贵、桂、粤诸省,袁世凯以爵位金钱拉拢了粤督龙济光,对广西构成了牵制,又以陈宧督川,有进一步收拾云贵之势。
民国三年(1914年)2月,袁世凯下令停办地方自治,并以民政长官进一步分削军事都督之权。唐继尧以军事长官的都督,只能勉强推荐并接受袁世凯任命任可澄为云南巡按使掌理民政。民国三年(1914年)秋他在应蔡锷邀即将赴京时,唐继尧就秘密让他转告蔡锷:“袁氏自平宁、赣后(指二次革命),予智自雄,蹂躏国会,蔑弃约法,停止自治,扑灭民党。窥其举动,将不安居于总统,必有盗国之日。蔡公在京,宁能伈伈俔俔,屈伏其下,将来为袁所忌,必遭危险。不如脱身南来,共图大事”。
讨袁护国
袁世凯显露出称帝的野心之后,唐继尧在云南暗地准备反袁。民国四年(1915年)2月,唐继尧分别向粤、湘、桂、川等六省将军及巡按使发出密电,明确表示反对“二十一条”,建议西南各省“秣马厉兵,有备无患”。“内则调整本省人事”,暗中庇护并启用曾经在江西参加二次革命的被袁世凯敌视的叶荃黄毓成、赵复祥等人,召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而闲居在家的罗佩金顾品珍等复出,用“在外散处之刘云峰李雁宾吕志伊李曰垓李宗黄等”。“外则与各方同志密通声息,派人邀约,如蔡锷、李烈钧、程潜、陈强、戴戡、方声涛、熊克武、韩凤楼、但懋辛、王伯群诸公,亦皆久相默契,次第来滇。凡起义前后之军事、政治、饷械、宣抚、游说、联络等,皆赖内外同人分任合作,乃收云龙凤虎集贤成事之效。”;整军方面,当时云南省陆军只有两师,一旦有事不足应付,故除将现有部队加以整顿训练外,自行编警卫两团,以唐继禹、赵世铭分任团长。而借补充之名,招募退伍及新征之兵,以待编组。复选赋闲军官及测量班学员,命于讲武堂补习,以备任使。并以治安为名,密令各县整饬地方团队,以等待时机。
民国四年(1915年)12月20日,蔡锷到达昆明。唐继尧与蔡锷、任可澄等反复商议反袁大计,决定先以唐继尧、任可澄的名义致电袁世凯,令其取消帝制;若无圆满答复,则以武力解决。22日晚,唐继尧、蔡锷等召集部下宣誓,表示要拥护共和,“兴师起义,誓灭国贼”。23日晚,唐继尧、任可澄发出反帝制电报,要求袁世凯惩办帝制祸首。12月25日,唐继尧与蔡锷、李烈钧等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唐继尧等正式宣布云南独立,率先在西南边陲打响了护国讨袁的第一枪。护国战争结束后,任云南督军兼省长。
民国五年(1916年)5月8日,护国军中央机构军务院宣告成立,以代行北京国务院的职权,推唐继尧为抚军长,以岑春煊为副抚军长。军务院设于肇庆,唐远在昆明,乃由岑以副抚军长代理抚军长。并推刘显世、陆荣廷龙济光梁启超、蔡锷、李烈钧、陈炳焜抚军
护法运动
主词条:护法运动
民国六年(1917年)夏天起,孙中山发起了反对段祺瑞军事独裁,反对假共和,维护真共和为主要内容的护法运动,然而缺少实力的孙中山,把护法的希望寄托于南方,他尤其寄希望于桂系和滇系为首的西南地方实力派,这是他长期以来“依南讨北”思想的继续。
民国六年(1917年)7月初,张勋复辟过程中,唐继尧控制的滇黔宣称“靖国”。连发数电表示誓死拥护共和讨逆,并组织靖国军说:“本督军义愤填膺,匡扶有责。为此躬率三军,克日由滇省出发,誓将会师武汉,立马幽燕,廓彼妖氛,式靖区宇,族旗卷地而来,霹雳从天而下。“集中所部,编成靖国军,克日出发。”唐继尧对“靖国军”的取名,没有作出必要的解释。而文公直的解释则是:靖国“含有别种在外滇军之意,非仅因护法之故。”孙中山于民国六年(1917年)7月中旬,率领舰队来到广州,宣布护法,并于8月25日至9月1日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宣布成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国会选举孙中山为军政府大元帅,唐继尧、陆荣廷为元帅,并推举了军政府各部总长。
民国六年(1917年)8月以后,唐继尧即以靖国军总司令的名义,发布了《入川讨贼通电》《为滇人入川告四川各界布部》《为护法入川告滇省文武官绅父老子弟电》等。为掩人耳目,唐继尧于8月11日也发布了拥护约法的通电,并提出四点要求。与此同时,唐继尧即组织了靖国军,再组织靖国联军,自任总司令,将所部编为六个军,以顾品珍、赵又新、庾恩暘、黄毓成张开儒方声涛分任靖国第一、二、三、四、五、六军总司令,大举入川。并致电孙中山,多次拒绝广州政府给出的元帅一职。
孙中山频频给唐继尧电报劝说就元帅职的同时,还对唐继尧作了若干让步和迁就。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承认他自称的靖国军司令,并且提出“设川、滇、黔三省靖国军总司令,由唐公担任,统率既归于一,庶指臂之效可期。”直到1918年5月,由桂系的主使,滇系的呼应,政学系的表演,终于使广州军政府的改组成为事实,排斥孙中山,与北方军阀妥协,使军政府成为议和机关。孙中山十分气愤,乃于1918年5月4日发表了《辞大元帅通电》,指出“南与北如一丘之貉”,愤然离职。
军阀混战
护法运动之后,唐继尧又利用“靖国”的名义,扩大军阀势力。他在重庆召开了川、滇、黔、鄂、豫五省联军会议,组织“靖国联军”,担任总司令。不久,又有陕西、湖南、福建三省加入,唐继尧乃以八省靖国联军司令而自命。在这期间,他还与北洋军阀互相勾结.支持直系军阀吴佩孚。
民国九年(1920年)爆发了川滇战争。驻川滇军第二军军长赵又新被打死,驻川滇军第一军军长顾品珍率部返滇,在川军的支持下进逼昆明。唐继尧内部不稳,遂通电辞职。
民国十年(1921年)2月8日,唐继尧离昆赴港。顾品珍于2月9日进驻昆明,以滇军总司令名义统治云南。
民国十一年(1922年)被驻川靖国滇军第一军军长顾品珍驱逐。次年不听孙中山先生的劝阻,率先回滇复职。
民国十四年(1925年)10月10日,华侨社团美洲致公堂发起,在美国旧金山成立中国致公党,推举陈炯明为首任总理,唐继尧为副总理。五洲洪门第四次恳亲大会在旧金山召开,来自美洲各地、香港、澳门和上海等地的洪门组织代表参加了会议,这一次恳亲大会实际上也就是中国致公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
下野逝世
民国十五年(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军)从广州出师北伐,掀起了大革命的高潮。唐继尧加紧与孙传芳吴佩孚勾结,在云南高唱“反共”、“讨赤”的调子,标榜国家主义,对抗革命。
同年11月,中共云南地下组织成立,立即组建了以“倒唐”为目的的云南政治斗争委员会,领导云南人民进行倒唐斗争。
民国十六年(1927年)2月6日,胡若愚龙云张汝骥李选廷镇守使联合起来,对唐继尧实行兵谏,威逼去职。同年5月23日,唐继尧病逝,享年44岁,云南当局举行公葬。
抗战初期,感念唐护国之功,国民政府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明令褒扬,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改公葬为国葬,补行国葬仪式,唐继尧铜像也在昆明大观楼落成。
主要影响
政治
唐继尧是一个比较理想主义的政治人物。在他留学日本期间,唐继尧的理想是“不速使中国富强,凌驾欧美,俯视列强,枉为二十世纪之中华男儿,生何如死!”他在民国二年(1913年)执掌云南军政后不断推出新政。在政治上积极地裁兵撤督,制定了省宪
护法运动中,唐继尧拥护孙中山早年在欧洲提出的政治理想,认为中国幅员太大,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不能也不应该建成中央集权的国家,应当借鉴北美的模式,建立联邦式的共和国。民国七年(1918年)时唐继尧曾搞过“联省自治”,担任八省联军司令,有过建立联邦式共和国的尝试。
唐继尧继承了蔡锷时期“汉、满、蒙、藏、夷、苗各族,结合一体,维持共和”的思想,对少数民族土司采取“渐进主义”,推行以存土置流为目的“不改之改”政策,普遍确立了土流并治的统治形式。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弹压委员、行政委员、殖边督办、设治局等行政机构,并派参谋长庾恩为巡阅使,出巡普思沿边防务。
军事
民国四年(1915年)12月23日夜11时,由唐继尧、任可澄署名的反帝制电报正式发出。要求立将杨度严复刘师培段芝贵周自齐梁士诒等12人“即日明正典刑,以谢天下;涣发明誓,拥护共和”,并以云南军民“痛愤久积,非得有中央永除帝制之实据,万难镇劝”为词。同日,唐继尧、任可澄、蔡愕、戴戡等人并联名照录此电通告全国,请“一致进行”。
民国四年(1915年)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联名宣布云南独立,发布讨袁檄文,组成护国军政府,以唐继尧为都督。随即组织讨袁护国军,分三路向四川、贵州、广西进军。护国战争全面爆发。第一军总司令蔡锷,进军四川;第二军总司令李烈钧,出兵两广;兼第三军总司令唐继尧,坐镇云南,坐镇后方,负责后勤和指挥。12月27日发动护国战争。民国五年(1916年)元旦,护国军誓师出征。护国军在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等地与袁军交战,攻势甚猛。5月8日,滇、黔、粤、桂四省在广东肇庆共组军务院,以唐继尧、岑春煊为正副抚军长,梁启超为政务委员长,蔡锷、李烈钧等为抚军。
民国六年(1917年)7月,针对张勋复辟,段祺瑞解散国会,孙中山南下广州领导反对北洋军阀的护法运动。唐继尧认为有机可乘,决定利用护法,把滇系势力重新深入四川,于是唐继尧与孙中山修好,并支持孙中山发动的护法运动。任护法运动靖国联军总司令、元帅。
民国七年(1918年)被推为护法军总裁之一,并任滇川黔鄂豫陕湘闽八省靖国联军总司令。把滇黔所部八军编成靖国军,号称“滇黔靖国联军”,以杨蓁为总参谋长,以顾品珍赵又新、瘐恩旸、黄毓成、张开儒方声涛、张熙、叶荃分任八个军总司令,加上黔军王文华第一师,共七十多营约四万人。11月14日,唐继尧以川军刘存厚阻碍滇军为名,率滇黔联军誓师出发,发动了四川靖国战争。表面上支持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皖系段祺瑞的护法战争,却又以“靖国”为名,暗中拆台,孙中山甚为气愤,曾发表通电指出“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唐继尧利用孙中山护法这块招牌,打着靖国的旗号,以滇、川、黔、鄂、豫、陕、湘、闽八省联军总司令自命,使他的声威达到顶峰。
民国三年(1914年),唐继尧在云南首开西南兵器工业先河,在昆明海口建兵工厂,该厂能生产步枪、轻重机枪。之后这一兵工厂在护国、护法和靖国战争中都派上了大用场。
经济
市政
在市政建设方面,唐继尧主持了昆明市的改造工程,整修街道,疏浚下水道,开辟公园,例如在翠湖由东至西筑了道长堤,与阮堤在湖心岛相交,名“唐堤”。这些市政工程使省城面貌为之一新。
唐继尧仿效省外一些省城设市管理的经验,将原本归警察厅管辖的昆明县划出来,实行民治,正式划定省会区域,昆明也正式定名为昆明市政公所,市区仍以“原省会警察区域为范围”,总面积为17.96平方公里。
文教
唐继尧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在云南创建了第一所大学——东陆大学(现云南大学)。据云南大学方面介绍,二十世纪初,全国各地开设大学之风渐盛。宣统三年(1911年)云南光复后,急需发展教育,培养人才。10年期间,海内外各界人士屡次提出在云南“创办大学”的各种动议和建言。身为云南督军兼省长的唐继尧外观世运,内审国情,慨人才之消乏,文化之颓废,毅然废督裁兵,振兴文治,作救国之远图,以“经邦建国,教育为先”为其治滇方略。在唐继尧和云南首批留美学生董泽(后任东陆大学首任校长)等人的合力推动下,终于在民国十一年(1922年)12月成立了中国西南第二所大学东陆大学。
民国三年(1914年)8月,唐继尧倡导并拨款万元,聘请以赵藩为总纂的一批云南知名学者编纂了大型丛书《云南丛书》1212卷。这对云南地方文献的系统整理、保存与传播具有深远意义和巨大影响。
民国三年(1914年)至民国四年(1915年),唐继尧以官费半官费派出的留学生人数,超过了以往派遣留学生人数的总和。继上海、北平之后,民国十四年(1925年),唐继尧在昆明五谷庙内创办了全国第三所无线电专业学校。1923年,唐继尧为纪念云南首先起义、发动“护国讨袁”战争,在昆明投资拍摄了第一部云南题材故事片《洪宪之战》,并在片中饰演本人-男主角唐继尧将军。
历史评价
主要作品
著述
诗歌
人际关系
父亲:唐学曾,清末庠生。
叔叔,唐学敏,清末丁酉科举人。
原配夫人,袁氏(1883年-1919年)。
儿子,唐筱蓂,曾发起组织“昆明学术界宪政研究会”,是云南民盟初创者之一。
二妹,唐菀赓,1943年因心脏病去世。
三妹,唐惠赓,丈夫为东陆大学首任校长董泽,1932年去世。
四妹,唐芸赓,首任丈夫为滇军高级将领孙渡,1950年云南解放后,唐芸赓被推选为昆明市的政协委员。孙渡去世后,1979年,唐芸赓与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德家结婚,1984年因脑出血病逝。
后世纪念
铜像
在唐继尧铜像被“这离人类文明的野蛮行为”拆毁48周年的今天,在“护国三杰”中这两杰——蔡锷、李烈钧的铜像已在各自家乡建成之后,该不该恢复重建“护国三杰”之一的唐继尧的铜像,重现其“立马华山,推翻专制;挥戈燕京,重建共和”的光辉形象,这是摆在云南人面前的一个应该回答的问题。
唐继尧之子唐绍骧1925年(民国十四年)至1928年(民国十七年)留学日本时,请日本雕塑大师朝仓文夫塑造,运回昆明北门街唐公馆书房安放,后因时局变化运至香港保存,1953年迁放台湾省台中市。两年前经唐氏家族商议,愿意将这一铜像捐赠桑梓。唐氏后人说:“此尊铜像赠与先祖所创之云南大学,不仅属云大所有,更属于云南广大乡亲所有。”2011年辛亥革命百年之际,昆明重九起义重要领导人唐继尧的一座半身铜像,由其后人赠予云南大学
故居
唐继尧故居位于会泽县城北钟屏镇二道巷转三道巷中段处14号,占地面积850.1平方米,建筑面积410.1平方米,属清代中晚期传统民居,封闭式四合院建筑群,系硬山顶穿斗式结构,置正堂,书房、对厅、耳房、粮仓、养马房等,前后院共14间。正房面阔3间11.87米,进深3.85米,檐高3.45米。东西书房对称,与对厅屋面平行,面阔之间长7米,进深2.85米,檐高2.8米。原两院相通,后为居民住宅,被隔为两个院落。故居于1995年被公布为县级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与会泽众多精美宏伟的民宅相比,唐继尧故居略显简陋,这是因为唐继尧的家境在当时的会泽属中等人家。在这里,你可以一边感慨他一生传奇经历和他故居的普通平凡,一边寻觅他遗留会泽的痕迹。
墓地
参见:唐继尧墓
唐继尧墓位于昆明圆通公园西后门的上方。是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修建,墓为石砌圆丘形,高6米,直径为16米,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在国内为较大的陵墓。墓前建有廊柱式石牌坊,面阔16.70米,镶嵌着8个石碑,这8个石碑,刻着1916年(民国五年)护国战争期间被推举为护国军务院抚军长,大总统黎元洪的授勋令;孙中山大元帅1924年(民国十三年)关于推举唐继尧为广州军政府副元帅的文件,以及周忠岳为唐继尧写下的长篇墓表。把这些内容合起来,就是唐继尧一生中最精彩、最辉煌的人生岁月。
唐坟正中刻写着“会泽唐公冥墓”,两边对联是:“功业须当垂永久,风云常为护储胥。”唐坟前神道两旁立有石狮、华表,唐坟之上还有许多石雕,气势壮观。这个墓把建筑上的希腊式、威尼斯式、哥德式与中国传统融为一体。此外,还采用了拉丁式的铭刻,墓顶树木葱郁,形成了一个绿色墓。
荣誉
民国三年(1914年)8月他的学生出任韩国国务总理兼国防部长的李范奭;在大韩民国政府成立文告中对已故唐继尧将军列名致谢以示永志不忘,他也是88位大韩民国建国勋章受赏者中的外国人之一,但是这种尊敬长期不为中国人所知。
铜像下落
人们若对一件事情印象深刻,即便它失踪了,已经不见了几十年,也会抱着“宁可信其在,不愿信其无”的心态,相信一个“还在”的传闻,相信有一天会回来,会重见天日。老昆明人对失踪近半个世纪的大观楼公园内唐继尧铜像的“追念”情结,就是一例。
关于唐继尧铜像下落的三种说法
唐继尧铜像的下落有三种说法,说得最多的有以下两种版本:一说是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期被毁了,但没谁真见过;另一说是当前还放在物资局的仓库里,但也是听说无人亲睹。还有一说是被白马庙的村民埋在村子里(保护起来)了,持这种说法的是云南摄影界的一位知名人士。
不愿透露姓名者目睹了吊运铜像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昆明老人说,大约在1959年1月的一个上午,天气晴朗,两辆吊车开进了大观楼公园起吊铜像。其吊取过程是:两辆吊车的吊臂同时伸向铜像,工人上去捆好铜像与吊钩连接的钢索后,另一批工人则动手使铜像脱离石质基座,然后两辆吊车同时启动……就这样,一座屹立了22年、千年古城建城以来最好的一座室外铜像就这样被“绑架”走了。这位老人是一位参与者还是旁观者无从知晓,因为老人不愿意说。试想,当时铜像被作为“废旧物资”放到物资局仓库是可能的,所以才有了后来“铜像放在物资局仓库”的传闻,但事实上铜像很快又有了新去处。
初一学生金属堆中发现铜马
”老昆明“李翔荣讲述了其亲历所见,他回忆说:大约在1959年的一二月份,他所在的在废旧昆四中按上级指示全面停课以投入到“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中去。他们初一年级的同学每天一早便步行5公里,赶到位于马街的昆明冶炼厂料场劳动。他们的任务是把堆积如山的废旧金属分类。在料场仓库里劳动时,他们看到各种稀奇古怪的金属制品。若干年后他们才意识到,当年经他们手分拣过的这些“废品”有很多是凝聚着人类智慧有价值的生活用品和艺术品,甚至是文物收藏品(包括金银硬币)等等。这些“废品”中有故意砸坏的铜管乐器,有完好的铁锅铜碗、古铜佛像等。
在仓库里墙边还站着一个铜人,“他”来自圆通街连云巷一个可能叫“忠烈祠”的地方。旁边是用一块破布盖着的一匹大铜马。好奇的同学们很快就认出来这两件东西竟是被人们称为“昆明三件宝”(古幢、铜人和唐继尧铜像)中的两件宝。铜人是一个比真人小的将军,双手握着的指挥刀插在两腿正中的地面。铜人旁边就是唐继尧铜像上的大铜马。可能是有人觉得这匹来自意大利的“名骑”太刺眼,干脆给它盖上块破布遮掩其光芒。
同学们把大铜马身上的破布扯去后发现,原在马背上的唐继尧塑像的上半身已不见了,但两条腿还附在马肚上,马背上有一个圆洞,估计是用来连接上半身的榫口。大铜马为空心铜铸,一只马脚提起,其余三只马脚与一块厚实的铜板连接为一个稳定的整体。午休时,同学们轮流骑到铜马上并挥舞着一把旧军刀作骑兵冲杀状,玩得不亦乐乎。一个多月的劳动很快就结束了,当同学们离开料场仓库时,看见那匹盖着破布的大铜马还在原地站着,但它被投进熔炉化成铜水只是迟早的事。
艺术形象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28 17:38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