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
哪吒(nézhā),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仙,梵名译作“那拏天”,在各古书中又写作那吒、那叱、那咤、哪咤、哪叱等,民俗信仰尊称其为太子爷,号中坛元帅,属五营神将,佛道儒并尊的降魔天神。小时候曾闹海杀龙,因此流传有哪吒闹海的传说,为托塔天王李靖殷夫人(名素知)的第三太子,兄为金吒木吒,妹为李贞英半截观音,师为太乙真人与如来佛祖(释迦牟尼)。
历史渊源
佛所行赞经·第一生品》记载:“毗沙门天王,生那罗鸠婆,一切诸天众,皆悉大欢喜,王今生太子,迦毗罗卫国,一切诸人民,欢喜亦如是。”(北方之神毗沙门天王夫妇,生下了第三子取名那罗鸠婆(又作“那拏天”、“那吒俱伐罗”等,意指可爱),一切所有天地间的诸位大众们,得知此事后各个都是皆大欢喜,当今天王夫妇生下这个太子,住在迦毗罗卫国中的一切所有的黎民百姓亦是满心欢喜。哪吒在佛教最早的文字记载中是一位深受大众欢迎的正义战神,一出生就让天地间的一切天众神佛及百姓为之欢颂)
开天传信记》记载:“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王之子那吒太子也。’”《首楞严经义海》记载:“天王太子即那吒之类,辅政统摄,跨握鬼物,护世益人。”《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记载:“尔时那吒太子,手捧戟……尔时毗沙门孙那吒……那吒天王。”《大正藏·图像部》记载:“于白毡上画一毗沙门神,其孙那吒天神。”《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记载:“即拥遣第三子那吒捧行莫离其侧。”《毗沙门仪轨》记载:“令第三子那吒捧塔随天王。”(在佛经中托塔的是那吒,而不是毗沙门天王托塔,且此塔不是用来对付那吒之物);《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记载:“四天太子,即那吒之类,能驱鬼神。”《大吉义经》记载:“护世四王,各有九十一子,姿貌端正,有大势力,即那吒之类。”《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崇圣寺佛牙,是那吒太子从天上将来。”《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记载:“‘我灭度一百年后,有么士罗兄弟二人,一名那吒,二名婆吒,而于彼处建立寺舍,当号名那吒婆吒。’”《汾阳无德禅师语录》记载:“金刚透匣谁能用,惟有那吒第一机。”《毗沙门最胜太子那吒拘代罗甘露如意王神咒经》记载称那吒为“那吒童子”,是财宝天王五太子之一的第三太子,是甘露太子和独建太子之弟。《图像集》卷5引《天王念诵法》记载:“那吒为十一面观音变现,左手持宝棒,右手与愿印”(这里记载的那吒童子是观音的化身)。
嘉泰普灯录》记载:“那吒十面十眸动,无相灵光翳日轮。”《太平广记》记载:“太子(那吒)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以作佛事者,愿太子致之。”《首楞严义疏注经》记载:“天王太子即那吒之类,辅政统摄,跨握鬼物,护世益人。”《禅宗颂古联珠通集》记载:“摩天鸩鸟九头毒,护世那吒八臂长……八臂那吒三只眼,双槌擂鼓转船头。”《佛说最上秘密那拏天经》记载:“是时有天名曰那拏,色相殊妙,面现微笑,手持日月及诸器杖,众宝严饰……即现大身如须弥山,面忿怒相复大笑相,而有千臂。”《宋高僧传》记载: “贫道修行无事烦太子(那吒)。”《景德传灯录》记载:“三头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扑帝钟。”《碧岩录》记载:“忽若忿怒那吒,现三头六臂。”《五灯会元》记载:“赤脚波斯入大唐,八臂那吒行正令。”《颂古六首》记载:“出得气,有巴鼻,昨夜那吒生八臂。”《圆悟佛果禅师语录》记载:“忿怒那吒把须弥,一擘百杂碎。”《沧浪诗话·附答吴景仙书》记载:“若那吒太子析骨还父,析肉还母。”《心史》记载:“岁岁四月佛诞日,二月那吒太子诞日。”《栾城集·那吒诗》记载:“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夷坚志·程法师事》记载:“程知为石精,遂持那吒火毬咒。”《宋元南戏》记载:“八臂哪吒浑不怕。”《无门关》记载:“八臂那吒拦他不住。”《大慧普觉禅师语录》记载:“骨肉都还父母了,不知那个是那吒。”《颂古联珠》记载:“那吒太子本来身,卓卓无依不受尘。”
瀛奎律髓·卷四十七》记载:“毗沙门天王,那吒太子护法神也。”《三教搜神大全·那叱太子》记载:“那叱本是玉皇驾下大罗仙,身长六丈,首带金轮,三头九眼八臂,口吐青云,足踏盘石,手持法律,大噉一声,云降雨从,乾坤烁动。”《盆儿鬼》记载:“俺会天心法、地心法、那吒法,书符咒水,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摄。”《郑孔目风雪酷寒亭》记载:“则你这无端弟子恰便似恶那吒。”《昊天塔孟良盗骨》记载:“问什么恶菩萨,狠那吒。”《诸宫调风月紫云庭》记载:“也难奈何俺那六臂那吒般狠柳青。”《西游记杂剧》记载:“第三个保官那吒三太子……某乃毗沙天王第三子那叱是也。”《辇下曲》记载:“大都周遭十一门,草苫土筑那吒城。”《大明铙歌鼓吹曲十三篇》记载:“国运倾,六师驻,那吒城。”《三太子大闹黑风山》记载:“有那吒三太子镇守此处……小圣乃那吒神是也。”《法海遗珠》记载:“北方那吒神。”《道法会元》记载:“感应统摄都太子哪吒。”《水浒传》记载:“我只道他三头六臂,有哪吒的本事。”
《三教搜神大全》卷7原文《那叱太子》的记载与画像:
永乐大典》记载:“那吒太子本来身,卓卓无依不受尘。”《永乐大典残卷》记载:“十头罗刹不相饶,八臂那吒浑不怕。”《唐朝开国演义》记载:“哪吒八臂降诸怪,七耀星官混紫宸。”《秦王传奇》记载:“天王下世伏群魔,哪吒临凡降百怪。 ”《三刻拍案惊奇》记载:“威风凛凛似哪吒,怪物见时惊怕。”《三遂平妖传》记载:“那吒太子是不动尊王佛,以善恶化人。”《南海观世音菩萨出身修行传·二十六回》记载:“却说如来锁得狮象到殿,心中大怒,骂不绝口,吩咐哪吒:‘解入召版地狱,压他粉碎,永不赦除。’”《残唐五代史演义》记载:“真如八臂哪咤离天阙,开山小鬼下坡来。”《唐三藏西游释厄传》记载:“天王就听其言,令那吒总兵出阵。”《靖江宝卷·圣卷·东岳宝卷》记载:“他师兄是谁?就是托塔李天王李靖之子,名叫哪吒。”《南游记》记载:“乃是昆沙宫天王李靖之子,名叫哪吒,此人神通广大,法力无边。”《西游记》记载:“那哪吒乃三坛海会大神,他出身时,曾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广大。”《封神演义》记载:“这位神圣下世,出在陈塘关,乃姜子牙先行官是也;灵珠子化身。”《猛烈哪吒三变化》记载:“吾神乃善胜童子是也,千百亿化身,实乃哪吒三太子。”《识余》记载:“二月那咤太子诞日。”《农田馀话》记载:“燕城,系刘太保定制,凡十一门,作那吒神三头六臂两足。”《续传灯录》记载:“如何是那吒本来身。”
荡寇志》记载:“好一似降魔的哪叱太子……这两个便都算了三头六臂的哪叱。”《宋太祖三下南唐》记载:“此位猛烈尊神是哪吒太子。”《狐狸缘全传》记载:“只见那三太子(哪吒)的威风果是超群。”《三宝太监西洋记》记载:“玉帝看见是个哪吒三太子,心中大喜。”《锋剑春秋》记载:“第四位头梳丫髻,脚踏风火轮,乃是哪吒三太子。”《车王府曲本封神榜》记载:“令郎与我有前缘,又拜我为师,实乃三生有幸,就与他起名哪吒。”《续济公传》记载:“请教那吒可能受这冤枉,催动风火轮,舞动火尖枪,在半空中同吕岳的摄魂剑杀将起来。”《绿牡丹》记载:“那怕是临潼斗宝,伍子胥过关,闹海李哪吒,舍着老性命也要陪他玩玩。”《楞伽经宝镜疏》记载:“救护世界者也,国太子者即那吒之类。”《双凤奇缘》记载:“一边好似哪吒降石女,一边好似元帝斩妖精。”《后西游记》记载:“因降敕命托塔李天王、哪吒三太子,与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带领十万天兵,去擒拿孙小圣。”《说唐三传》记载:“抖擞神威,现出三头六臂,像哪吒三太子一般。”《说唐全传》记载:“今日巡天都太保、八臂膊哪叱临凡,第三条好汉杀来了,瓦岗城内这些大小将官不经打起。”《红楼梦》记载:“他是哪吒,我也要见见。”《雷峰塔》记载:“哪吒令愿焚修念牢,感优昙梦绕,把邪魔顿消。”《何仙姑宝卷》记载:“哼哈二将前来到,三头六臂哪吒身……哪吒太子也来变,变了万千哪吒身。”
1957年,金受申所著的书籍《北京的传说》中讲述了“八臂哪吒城”的由来,书中称老北京民间传说中的八臂哪吒城就是为了镇压恶龙而建造的象征性地标,由此将八臂哪吒作为北京城的保护神。
1998年,袁珂所著的神话学书籍《中国神话大词典》第145页至146页中,介绍了哪吒(书中写为“那吒”)的记载,该书引用了《三教搜神大全》与《封神演义》等古书的描述,并在第226页中,作者袁珂表示《封神演义》一书中写得最好的故事是哪吒闹海,书中原话:“其中哪吒闹海一段,为全书精华所萃。”(即哪吒的故事出类拔萃)
2003年,张庆与朱家珑所著的教科书: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的上册中,收录了《哪吒闹海》的神话故事作为课文,出现于第53页的第10课里,并附有哪吒手拿乾坤圈、脚踏海浪的彩色配图;这篇课文讲述了哪吒为了惩治兴风作浪的东海龙王,打败了巡海夜叉和龙三太子,该课文为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是第五册第三单元里的一篇。
2009年,周庆安所著书籍《探秘诸神背后的真相》解释了哪吒的名字含义,书中称“哪吒”这一词汇是汉语复合词,并引用《康熙字典》《辞海》的记载说“”指“”,本意是扶正祛邪,“”即“叱咤”,意叱怒也。
2010年,王新禧所著书籍《中国神话:尘封下的幻想之翼》文中也说:“‘哪’为‘傩’,‘吒’为‘咤’,‘哪吒’意即傩咤驱赶鬼神”。
2020年,梁兴扬所著书籍《中国神话真好看》书中亦提及哪吒意为驱邪消灾及正义。
《宝诰大全·哪吒宝诰·開經偈》记载:太上宝光灵珠儿。谕旨三年余降世。太乙临渡练金光。乾元山上学玄机。《中坛元帅宝诰·志心皈命礼》记载:玉皇上帝。灵珠降世。位镇先天。中营主宰。统辖神将。法力无边。通广广大。本领非凡。《宝诰大全·志心皈命礼·中坛元帅真经》记载:兴周圣将。灭纣前锋。金光洞裹炼灵珠。玉虚奉命降陈塘。《中坛元帅降魔真经》记载:吾乃乾元山上灵珠神,降下凡间救万民,三年六月始出世,神仙气魄异常人,手套降魔镯,腰围混天绫,异香遍地。
文化特色
文物
神迹刻画
辽宁朝阳北塔藏石函四壁石刻:辽代《那吒追杀龙王和修吉图》(916~1125年),为中国所见最早关于哪吒杀龙的文物,这件地宫古物呈现着那吒屠龙的场景及记载,集结文史与画史展现出那吒护卫佛法的勇猛军神形象。函盖侧面刻有六飞天,内部也刻飞天,函体四面刻饰着一组“那吒指挥夜叉部众追杀兴风作浪的龙王”图案,盖上雕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最右旁的那吒边角上书刻有“大圣郍吒太子”字迹(郍吒即那吒),也是为数不多全身披挂穿铠甲、头戴火焰冠的古代哪吒造型。
石函“那吒追杀龙王”拓片与线图:
唐代典籍《开天传信记》的记载中,有一则“长安寺哪吒显灵”的故事,此书称哪吒是一位少年天神,他救了一个半夜差点摔倒的老和尚。老和尚“道宣”(宣律)是唐代高僧,住在终南山与云室山,有天童随侍在身旁,常在“长安西明寺”中修行;这个老和尚时常走夜路,一天夜里不小心在寺庙的台阶上失足踩空,但是他没有摔下去,老和尚竟然感觉到身后有人扶住了自己的脚,于是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位身穿战甲的少年神将捧足救了他,老和尚询问身旁的少年是何方神圣,此少年自称自己是毗沙门天王之子“哪吒太子”,因为他的职责为护法,是负责保护寺庙人事物的天童,守护老和尚已经很久了,所以现身救了道宣和尚,并在赐给道宣一颗释迦牟尼的佛牙后原地消失。唐书《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的记载中则说这颗佛牙是哪吒太子从“天上”带来送给道宣的宝物,存放于圣寺中;唐代和尚夜遇哪吒的这件事,也记载于宋代古书《太平广记》和《高僧传》中,道宣和尚自己也不会想到这个救了自己的佛教护法少年后来会变成一个道家仙童。
文化遗址
曾任供奉哪吒的台湾省嘉义市南天门太子宫主持黄樟,于20世纪90年代来到宜宾,发现了一个名为“哪吒洞”的洞窟,此后,在当地重建“哪吒行宫”。
论文《施爱东:北京“八臂哪吒城”传说演进考》写道:八臂哪吒城被认为是北京最重要的传说之一,历史学家陈学霖认为哪吒城之说肇始于清末民初之际,但实际上元末已有北京城是哪吒城的说法,即元代诗人张昱在《辇下曲》中提到的“草苫土筑那吒城”一言,清代出现姚广孝与刘伯温建北京城(哪吒城)的传说后,完整的哪吒城传说出自曲艺说唱,于1957年经由作家金受申整理而扩散。
民俗活动
《台湾庙宇文化大系》记载,清代康熙二年(1663年),泉州府晋江先民许培元等五人,奉哪吒太子神像、明代宣德年间制造的香炉,在台湾嘉义登陆于新营拓垦,后创草庵奉祀,这个草庵便是现代被称为“全台太子庙之首”的新营太子宫的前身,台湾所有太子庙均由此地分灵而出,哪吒信仰在台湾已将近有350年历史,整个台湾的哪吒庙有370多座。
新营太子行宫主祀哪吒太子,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哪吒太子宝诞,台湾各地宫庙返回哪吒祖庙谒祖朝圣,大陆和台湾均有哪吒信仰,主要传承于海峡两岸和东南亚地区,哪吒被台湾道教列为主要神祇祭祀。
以三太子哪吒为原型,早年台湾庙会流行民俗艺阵三太子表演,即以传统锣鼓为背景音乐,由巨型的木偶哪吒进行艺阵巡演游街,台湾哪吒庙会活动主要以哪吒信仰与电子乐组合呈现。
电音三太子是结合电音和台湾传统的民俗艺阵三太子的表演,电音三太子会咬着奶嘴,随着电音跳舞,骑着改装摩托车行进,是台湾本土特有文化,也是新兴次文化代表,电音三太子的原型是台湾传统艺阵的“大仙尪仔”。
哪吒鼓乐作为漳州民间信仰遗存的古老吟唱表演,明代从道教圣地山西闾山传入漳州,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吟唱哪吒鼓乐及踏火是闽越族原生态巫术仪式与山西闾山道教音乐相互融合的民间信仰音乐文化产物之一。哪吒鼓乐因唱词中有“觐请哪吒三太子”而俗称“哪吒鼓乐”。2009年,在漳州市芗城区文衡殿、台湾云林县斗南镇大东泰安官等6家闽台庙宇联合申报下,漳州哪吒鼓乐被列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天津市河西区哪吒体育节设置了3v3街头篮球、大众沙滩排球系列赛、沙滩小足球比赛、小篮球比赛以及街舞大赛等五大比赛项目,安排了潮流文化展示等活动,打造“商体娱”联动的升级版“夜市”。体育节开幕当天除了文艺演出,还将上演天津女排明星联队和沙滩排球明星联队、天津本土篮球明星和中国知名街球手的表演赛。
郍吒(那吒)太子舍利石函,为辽宁朝阳北塔辽代文物,曾由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展出,内容为那吒率众夜叉追杀和修吉龙王的护法故事,其头侧均有题名。这幅那吒闹海故事的石函图像中,那吒的形象做将军状打扮,是一位头戴天王冠、顶冒火焰、身着甲衣的神将,凸目挺鼻,环口方面,不怒自威,盘坐祥云中,左手托举舍利宝塔,右手前伸作指挥之势。那吒前面为五夜叉,或摇旗呐喊,或击鼓助威,或挥剑前劈,或张弓欲射,龙王长躯而飞,回首张口,八只露出头的小龙跟在身下,仓皇逃窜的龙王腿部显示后脚已中一箭,夜叉又将另一支箭正射向龙王腹部。
艺术形象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关系说明
史料索引
参考资料
形象评价
“哪吒——托塔李天王李靖的儿子,也是年轻人,他的本领可不小嘛,南北朝的兰陵王也是年轻人,他很会打仗。现在许多的优秀的乡干部,社干部都是年轻人。……举这么多例子,目的就是要说明,年轻人要胜过老年人的,学问少的可以打倒学问多的人。不要被权威、名人吓倒,不要被大学问家吓倒。要敢想、敢说、敢作,不要不敢想、不敢说、不敢作。这种束手束脚的现象不好,要从这种现象里解放出来。”(中共革命家毛泽东评)
“传说中的哪吒曾割肉还母,剔骨还父,今日红军以数以十万计人的性命为牺牲,摆脱了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人不再欠苏联什么了。 ”(中国作家任志刚评)
“常常羡慕哪吒三太子能够削骨还父,割肉还母,了却了血肉之躯,从此自由自在,再也不必受父母所生肉体的束缚。莲花化身之后,便进入了生命的高级形态,以灵魂为主的生命形式,摒弃了百无一是的臭皮囊。”(中国香港作家倪匡(卫斯理)评)
“哪吒,是中国和世界华人圈中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省,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一带都有众多的信仰者和崇拜者,人们尊崇这位少年神圣,除了他疾恶如仇、除暴安良的善举,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符合了广大群众的心愿这一社会因素。”(四川省文史研究馆主任邓卫中评)
“哪吒信仰在福建很流行,特别是在闽南地区。当地老百姓多称哪吒为“三太子”“太子爷”,视其为地方守护神。当地供奉三太子的庙宇很多,其中不少三太子庙供奉哪吒为主神,以其兄长金吒太子和木吒太子为配祀神。”(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林国平、福建作家邱季端评)
“陆续有不少台湾信众到晋江池店东山的太子宫敬拜,哪吒信仰已经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一道桥梁。”(泉州历史文化中心理事长林胜利评)
“哪吒是一个光彩夺目的叛逆者形象,他的反叛具有深远的思想意义,他的反叛并非一般世俗功利的反叛,而是由性格本身决定的,是一种本质意义上的反叛,是争取生命权利的反叛;哪吒的反叛同时表现出人的独立的人格和生命意志,这在整个封建文学中是难能可贵的。”(商丘师范学院教师赵安民评)
“哪吒是中国古典小说文化长廊中特色鲜明的人物,更是中国民间信仰中家喻户晓的神明。”(长沙理工大学辅导员付方彦评)
“哪吒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少年英雄,他的形象经历了数个朝代的改编和创作,明代是其定型的一个时期。”(陕西师范大学辅导员兼支部书记蔡婉怡评)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2 09:09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