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志虹
原昆明边防检查站执勤业务二科教导员、烈士
和志虹(1975年3月一2010年1月13日),女,纳西族,云南丽江人,大学本科文化,烈士,1998年7月入伍,1996年12月入党,原任昆明边防检查站执勤业务二科教导员,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联络官,武警少校警衔。
壮丽箴言
“于历史长河,我也许只是一滴水珠,但我也要以水珠的执着,追寻生命的浪花;于苍穹社会,我也许只是一棵小草,但我也要以小草的方式,向春天展现生命的绿色;于大千世界,我也许只是一根羽毛,但我也要以羽毛的方式,承载和平的心愿。”——和志虹
主席缅怀
联合国维和峰会发言的最后,习近平特别提到,作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主要出兵国,已有18位中国军人和警察在维和行动中牺牲。他专门提到了2010年在海地维和行动中殉职的女警察和志虹的“一根羽毛”的故事,以此寄寓中国以和为贵的和平观,习主席的发言引发峰会领导人的共鸣。
习近平说:“5年前,中国维和女警察和志虹在海地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时不幸殉职,留下年仅4岁的幼子和年逾花甲的父母。她曾经写到,大千世界,我也许只是一根羽毛,但我也要以羽毛的方式承载和平的心愿。这是她生前的愿望,也是中国对和平的承诺。”
“一根羽毛”感动英美领导人
发言结束时,上演了特殊一幕:美国总统奥巴马专门起身向习主席长时间握手致意,英国首相卡梅伦在紧随其后的演讲中也特别对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贡献表达感谢。卡梅伦说:“就像刚才习主席的重要讲话中所提到的,我们应该记住,那些在近70年的维和行动中付出生命的维和人员。”
人生履历
1994.09 云南师范大学英语教育专业学习;
1998.07 昆明边防指挥学校轮训大队正排职学员;
1998.12 瑞丽边防检查站边检一科见习学员;
1999.07 瑞丽边防检查站边检一科副连职检查员;
1999.12 昆明边防检查站边检一科副连职检查员;
1999.12 昆明边防检查站边检一科技术13级助理翻译;
2002.05 昆明边防检查站执勤业务二科技术13级助理翻译;
2002.12 昆明边防检查站执勤业务二科技术12级助理翻译;
2003.02 昆明边防检查站执勤业务三科技术12级助理翻译;
2005.12 昆明边防检查站执勤业务三科技术11级助理翻译;
2007.01 昆明边防检查站执勤业务一科副科长;
2008.12 昆明边防检查站执勤业务一科教导员;
2009.10 昆明边防检查站执勤业务二科教导员;
2007年12月(至2008年8月)、2009年6月分别入选中国第六支、第八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担任我驻海地维和警队联络官。
立功受奖
入伍11年来,先后荣获联合国和平勋章”、公安部“维和勋章”、“全国三八红旗手”、一等功等荣誉。
2005.03,被云南边防总队、云南省妇女联合会评为“优秀边防女警官”;
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被云南昆明边防检查站授予“优秀基层干部”;
2008.07,被公安部边防管理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2008.08,因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工作成绩突出,被公安部荣记一等功1次。
光荣牺牲
海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0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海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总部大楼坍塌,中国8名维和人员被埋。地震发生时,公安部赴海地维和工作组成员与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一行8人正在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总部大楼的四层(平街一楼)与联合国秘书长海地问题特别代表商谈维和工作。海地时间16日11时58分,第五具中方失踪人员遗体被找到,根据胸牌确认为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员和志虹。海地时间1月17日9时36分(北京时间17日22时36分),搭载中国8名海地地震遇难人员遗体的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包机从海地首都太子港起飞,飞机经停美国迈阿密机场安克雷奇机场,于19日上午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魂归故里
昨日,“维和英烈纪念雕像”暨“忠诚卫士英烈广场”揭幕仪式在金宝山生命文化园隆重举行,海地地震中牺牲的3位维和英烈终于魂归故里。
上午10时,随着《人民警察之歌》响彻金宝山“忠诚卫士英烈广场”,揭幕仪式正式开始。现场,800余人围在“忠诚卫士”纪念碑前,神情肃穆。一旁,古铜色的“维和英烈纪念雕像”雕刻出了李钦钟荐勤、和志虹3位英烈的轮廓,上面写着“维和英雄永垂不朽”。揭幕仪式后,云南省边防总队、共青团少先队、诺仕达集团,以及云南省26个民族的代表向纪念碑和“维和英烈纪念雕像”敬献花圈鲜花。
金宝山负责人介绍,为了铭记李钦钟荐勤、和志虹3位维和英烈,悼念省公安边防总队牺牲的革命烈士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省文明办、昆明市文明办、团市委和诺仕达集团在金宝山生命文化园共建纪念广场,目的是加强国际主义爱国主义教育,讴歌英烈们的英雄事迹,激励人们更加珍惜和维护和谐安宁的社会环境,从英烈们的事迹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
英烈生平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人民公安卫士,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昆明边防检查站执勤业务二科政治教导员、中国第八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联络官和志虹同志,肩负国家使命,在海地执行国际维和任务时,突遇强烈地震,于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壮烈牺牲,终年35岁。
和志虹同志1975年3月出生于云南丽江市,1994年9月考入云南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教育专业。在大学期间,和志虹同志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刻苦钻研,积极向上,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8年7月毕业后,入伍到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先后担任瑞丽边防检查站边检一科见习学员、检查员,昆明边防检查站边检一科助理翻译、副科长、政治教导员,2009年10月任昆明边防检查站执勤业务二科政治教导员。11年来,凭着对边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凭借扎实的英语功底,她多次参与边防检查工作的会谈会晤、外语资料汇编、外国证照研究等工作,成长为边防检查工作的业务骨干和行家里手,成为边检战线的一名“尖兵”。先后参与查获偷渡案件50余起,抓获偷渡嫌疑人80余名,查获毒品案1起,抓获贩毒嫌疑人2名,有力地打击了非法出入境活动,为维护出入境口岸的安全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因工作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1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检查员、优秀女警官、优秀基层干部,当选全国和云南三八红旗手
和志虹同志从小就热爱和平,向往和平,追求和平。
2007年3月,当得知中国第六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由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组队出征的消息后,她不顾只有1岁多的孩子,毅然报名参加防暴队出征海地执行维和任务。2009年6月,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再次报名出征,第二次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在两次执行维和任务期间,作为维和防暴队外交联络官,她始终牢记祖国和人民的重托,牢记各级领导的嘱托,大力发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协作、特别能团结的精神,牢固树立大局观念,认真领悟国家外交方针政策以及中国公安在海地维和的基本职能,将理论知识与现场翻译有机结合,圆满完成了各项会晤、会谈的联络、翻译工作,充分展示了中国维和警察过硬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在中外维和同仁中赢得了较高声誉。先后受到海地总统普雷瓦尔联合国秘书长副代表卡罗斯、联海团防暴办主任何凌海地太阳城市市长威尔逊等高层政要的肯定和好评。2008年8月第一次维和任务结束后,因成绩突出,和志虹同志被联合国授予“和平勋章”,被公安部授予“中国维和警察荣誉勋章”,并荣立一等功
和志虹同志是公安边防部队的优秀战士,她为了世界和平和国际维和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她的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和志虹烈士永垂不朽
维和使命
献身和平
2007年5月,和志虹以优异的外语成绩和综合成绩入选中国第六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随即前往武警学院进行集训,并担任联络官兼女兵小队小队长、党总支委员。她始终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工作责任感全身心投入到军事、体能、外语等科目的学习、训练和各项工作中。体能训练时,和志虹膝盖严重受伤,病情稍微好转后就又以顽强的毅力投入到训练中。集训期间,作为防暴队党总支委员、安委会成员,和志虹更是从一言一行做起,大胆管理,使全体女队员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口译能力,在较短时间内以优异成绩通过了联合国官员的甄选评估。
2007年12月3日,和志虹作为赴海地维和先遣队员到达海地任务区。为了尽快给大部队抵达海地顺利开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和志虹争分夺秒了解任务区联海团框架、运作方式等,尽快适应新环境,熟悉新情况,与第五支防暴队做好各项交接工作。大部队到达后,在她积极联系下,防暴队迅速完成了联海团总部、友邻防暴队、维和部队和驻海地中国维和警队、贸易发展处,以及中兴公司的走访及会谈,使对外联络工作得以迅速展开,为共同合理分担维和勤务,增进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加深相互间的友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海地,一支防暴队就是一个国家形象的缩影,一名防暴队员展现的就是一个国家的风采,每个队员的一言一行,不再只是单纯地代表自己。和志虹牢固树立大局观念,认真领悟国家外交方针政策和中国警察在海地维和的基本职能,在每一项工作中都严格要求自己。作为联络官,和志虹时刻不忘学习我国外交政策及外事原则,在与其他防暴队接触及担任翻译期间,她坚持原则,善于将理论知识与现场翻译有机结合,并注意及时总结、完善,在每一次外事活动中都充分展示了中国维和警察的专业素质,在维和同行中赢得了较高声誉。仅在海地执行第一次维和任务期间,她先后为联合国负责法律事务的蒂托夫先生、巴西政府高官代表团、约旦政府高官代表团及联海团的秘书长特别代表等官员担任英语翻译,得到一致认可。
防暴队八名女兵一直是队里的亮点,女同志们活泼开朗、团结向上、顽强拼搏,被男队员们称为“八朵金花”。作为女兵班的班长,老大姐,队员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和班”。她带领全体女同志在炎炎的烈日下,身着25公斤重的防弹衣、头盔及相关装具,在训练场上与男队员一道摸爬滚打,刻苦训练,汗水一遍遍打湿了衣裳,身上经常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确毫无怨言,因为她们心中随时都在唱响“不辱使命、为国争光”。身边的人看了都会忍不住感叹,“真是铿锵玫瑰别样红,巾帼不让须眉!”
生活中,已为人母的和志虹关心身边的每一位姐妹,在共同的学习训练中结下深厚的情谊。
2008年1月份,有一名女队员初到任务区身体不适,住进了阿根廷医院。她主动请缨前去照料,每天除了日常工作,来回四次奔波于医院与营区,为生病的姐妹洗衣送饭,并鼓励她战胜病痛。
两周以后,和志虹也感染上同样的疾病,持续发高烧,眼球肿胀得像小桃。躺在防暴队医务室的病床上,和班急得难以入眠。她担心的并不是染上那无法确诊的热带病毒感染,而是想到办公室任务重,自己又因病全休,给其它同志增加了负担。
病情稍有好转,和班就不断请求政委让自己重回岗位;每天输完液,她都在病床上坚持学习,收集联合国新闻及温习专业词汇。
当时更让她担心的是国内家人的情况:爱人患上了肾结石,老公公因骨质增生行动不便而无人照顾;她刚满两岁的儿子在丽江老家父母身边也是小病不断。面对这些,和班长默默给自己鼓气,无论发生什么一定要坚强。每天在电话的另一头,和班总是高高兴兴地说话,让家人放心,自己在海地一切都好。
她母亲提出想念女儿,想跟往常那样在电脑上视频,和志虹哪里敢让患高血压糖尿病的母亲看到自己肿胀的眼睛,所以笑着跟母亲说我们这里网络有问题,等恢复正常再与家里联系。每当想到儿子、爱人和老人们的病情,自己作为母亲、妻子与儿媳尽不了责任,和班总会急得默默流泪。
在防暴队医生的精心治疗下,通过自己的锻炼,和志虹很快恢复了健康,又重新投入到紧张的维和工作中,以自己的行动为身边的战友树立了榜样,成为防暴队女队员中的楷模和典范。
作为防暴队联络官,在与友邻防暴队与维和部队、与当地群众交往中,和志虹以谦逊的为人及亲和力赢得大家的一致好评。
刚到任务区,就有10名海地学生多次来到中国防暴队营地,请求防暴队员教授汉语。在防暴队党总支的支持下,由和班长负责,办公室5名执勤官担任教员,在我营区办起了汉语学习班。为保证学习班的顺利开展,和志虹与每位学生认真交流,提前掌握每位学生的详细情况;同时精心拟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由各位执勤官教授汉语言感性认识课、汉语拼音课、笔画学习等7门课程。
每周日下午,防暴队营地总能听到海地学生朗朗的读书声。海地学生的勤奋好学与中国老师的耐心教授,很快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每次课程结束,学生们都与老师们依依不舍,下午四点半结束的课程经常都会延长到五点或五点半。
记得4月份海地暴乱期以后学生们来上课,他们是那样地专注,当和志虹像往常那样为学生们递上酸奶消渴时,作为班长的海地大学生乔依含着热泪说到,“尊敬的和老师,我们国家刚刚又经历了动乱,我们见到了太多的罪恶。今天在中国防暴队,我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真情,是这段时间里最快乐的一天。谢谢中国老师,我们每个人都坚定了学习汉语的决心。”离开中国防暴队营地时,学生们再次齐声唱响了当地传统民歌以表谢意。
中国防暴队营地的整洁有序,队员们的专业素质与敬业精神一直以来深受联海团各个部门及每支部队高度赞誉,因此来我营地参观学习的代表团很多。作为联络官及政委的翻译,每次外宾或友邻部队来访我中国防暴队是和志虹最忙碌得时候。除了确定来访的时间人数,制定接待方案请领导审核。
和志虹还负责接待室的物资供应与管理,来宾到达前必须准备好相关茶水与物品。为了保证客人来访时做好相关翻译工作,和志虹每天坚持学习,特别加强英语口译能力,收集相关材料,较好地完成每一项翻译任务,得到外宾们一致好评。
尖兵英雄
怀着对边防警营的向往和憧憬,和志虹以优异的成绩从云南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后,毅然入伍到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成为一名边防女警官。
自入伍以来,和志虹先后担任昆明边防检查站检查员、执勤组长、执勤业务科副科长,多次在边防工作中查获伪假护照,成功制止了多起偷越国边境的行为。2004年因工作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一次,2007年初,在入境旅客携带行李中查获毒品,连续四年被评为“优秀检查员”,“优秀共产党员”。
云南边防总队介绍,入伍后,和志虹一直在边防检查执勤一线工作,凭借其通过国家英语八级考试的深厚英语功底,多次参与边防检查工作的会谈会晤、外语资料汇编、外籍证照研究等工作。
和志虹成长为边防检查工作的业务骨干和行家里手,成为打击利用国际空港进行贩毒偷渡等非法出入境活动的“尖兵”
云南边防总队介绍,2006年2月15日,和志虹所在的执勤业务科对缅甸仰光昆明的航班进行例行入境检查时,细心的她发现两名持某国护照的外籍旅客眼神慌乱,神色可疑。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志虹断定两名旅客一定有问题,于是及时将可疑情况报告给带班站领导。
经带班站领导同意后,和志虹在战友的配合下,将两名可疑旅客带入边检询问室。和志虹用英语与两名旅客进行“闲聊”,得知其一周前从北京机场口岸入境,转机昆明,再到缅甸,本次欲从昆明口岸过境转机北京,但两人回答的出行目的不一,举止慌张。
在总队案侦队的指导帮助下,通过缉毒犬现场判断,两人有携带毒品嫌疑,但通过初步的行李及人身检查后并未发现可疑情况,后进一步通过X光透视发现两人体内有可疑物。在证据面前,两人不得不承认了体内携带有毒品的犯罪事实,并分别从体内排出了经过密封的精制海洛因680克、670克,共计1350克。
还有一次,和志虹在对达卡至昆明航班进行入境检查时,发现有10名持马来西亚护照的旅客并没有马来西亚人的特征,反而孟加拉国人的特征比较明显。于是,和志虹及时对其所持护照进行仔细查验,发现所持护照也有疑点。
和志虹及时将这10本护照送往该站证照研究中心进行进一步检测,经过认真比对,确认了9名人员所持的马来西亚签证系属伪造,1人具有组织偷渡活动嫌疑。
驻守在昆明国际机场的昆明边防检查站,除了履行边防检查、出入境管控和打击贩毒、偷渡等非法出入境活动外,还要为出入境的各国贵宾、商贾、旅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自调入昆明边防检查站工作以来,和志虹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边检服务水平,与战友们一起出色完成了1999年的花博会GMS会议、东盟论坛昆交会、旅交会等大型国际会议的边防检查及安全保卫任务。工作中,和志虹始终坚持把服务对象的需求作为第一信号,像一枝绿色的橄榄,挥洒着淡淡的清香,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宾客展示着国门卫士的良好形象。
10年来,和志虹共查获偷渡案件50余起,抓获偷渡嫌疑人80余名,查获毒品案1起,抓获贩毒嫌疑人2名,查获在控案26起。
文化使者
和志虹两度参加海地维和行动,担任联络官。曾是第6支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医疗队员的万艳梅在云南边防总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和志虹英语能力非常强,善于外联交流,是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
万艳梅回忆说,和志虹到海地以后,跟当地民众广泛接触,发现海地民众跟我国维和防暴队队员感情非常深厚。为了加深防暴队与当地民众的交往,也为了让队员们更好地融入新环境,在和志虹提议下,防暴队举办了一个中文学习班,海地各个学校的学生踊跃报名。每周四下午,他们就会来到防暴队营地,参加警营文化活动。和志虹和其他会外语的队员教孩子们学习中文,唱中国儿歌。后来队员在街头巡逻时会发现,有些海地的孩子看到中国国旗,会竖起大拇指说:“中国,很棒!”还会用汉语说:“中国你好!”
身为联络官,和志虹担负着对外联络工作,队员们都称她是“形象大使”、“和平大使”。就是闲暇时间,她也会想法联络其他国家的维和部队举行一些活动,比如和阿根廷医疗队举行足球赛等等,增进友谊。她也会带领队员去拜访其他国家的警队,联络感情。万艳梅说,这次国际救援队搜救中方人员时,其他国家的维和警队都慷慨地伸出援手,提供各种帮助,这跟她平日的外联工作是分不开的。
舍家奉献
像一片绿色的橄榄叶,透着淡淡清香
中国第六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将由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组队出征。2007年3月,从得知消息的那一刻起,和志虹的心绪就再也无法平静了:家事、国事,同时摆在面前,让人如此难以取舍。
当时,和志虹的儿子才1岁多,正是离不开母亲呵护的时候,在银行工作的丈夫基本没时间照顾孩子,远在丽江的父母由于家里还有老人需要照顾,也脱不开身。经过一番慎重而又艰难的思考,和志虹下定决心:国大家小。在家只能照顾一个孩子,如果参加防暴队执行国际维和任务,可能会有更多的孩子得到安宁,甚至保住生命。
出征海地,这是和志虹生命中的一次重大决策,也是一名边防女警官的一次心灵历炼。
因为没有时间照顾,和志虹只好把儿子托付给远在丽江的父母。转眼儿子已经4岁了,亲友们曾开玩笑地跟和志虹说:“你儿子只会讲丽江方言了。”每每听闻此言,和志虹只能报以苦涩而无奈的一笑。熟悉和志虹的人都知道,舍弃小家的她,心中装的是大爱。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正在海地执行维和任务的和志虹通过互联网得知消息后,立即向领导报告,积极协调开展向祖国灾区捐款活动,她自己带头向灾区捐献了100美元津帖,并通过互联网发动国内的家人捐款。在她的号召下,丈夫及家人共向灾区捐款10000余元人民币,为灾区人民送上了一份爱心。
和平心愿
35岁的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昆明边防检查站教导员和志虹,是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联络官,也是遇难者中唯一的一位女性和妈妈。
2007年11月,担任第六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联络官兼女兵小队小队长的和志虹,作为第一批先遣队员赶赴海地任务区。忍痛离开年幼的孩子,和志虹到达任务区后争分夺秒了解任务区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框架、运作方式等,尽快适应新环境。
“刚到海地的一个多月,我们住的是临时营地,睡地铺、条件非常差,一直吃野战食品,到后来吃得人一看见那些东西就想吐。在临时营地,洗澡、上厕所也是个大问题。”回国后,和志虹曾经这样对同事介绍。
第一次刚到不久,海地就发生了一次大规模暴力骚乱。“海地时间2007年12月7日13时36分,游行人群开始往营区里冲,扔石块,营区3个哨位同时遭枪击,由于有防弹玻璃掩护,哨兵才幸免于难。”和志虹曾这样回忆。
在经历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后,和志虹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没有这段难忘的经历,真的不知道和平有多么可贵!”“我早就把自己托付给了祖国,即便是第二次、第三次维和,只要祖国召唤我义无反顾……”
2009年6月,和志虹和战友们第二次来到海地。防暴队8名女兵一直是队里的亮点,被称为“八朵金花”。作为女兵班班长,队员们亲切地称她“和班”。训练场上,炎炎烈日下,她带领全体女同志身着25公斤重的防弹衣、头盔及相关装具,与男队员一道摸爬滚打,汗水一遍遍打湿了衣裳,身上经常摔得青一块、紫一块,也毫无怨言。
2009年12月,有一名女队员初到任务区身体不适,住进了医院。和志虹主动前去照料,每天除了日常工作,来回四次奔波于医院与营区,洗衣送饭,鼓励女队员战胜病痛。两周以后,她感染上同样的疾病,持续发高烧,眼睛肿胀得像小桃。病情稍有好转,她就不断请求政委让自己重回岗位。
当时,更让和志虹担心的是家人的情况:爱人患上了肾结石,老公公因骨质增生行动不便却无人照顾,天真可爱的幼子在丽江老家父母身边也是小病不断。面对这些,和志虹默默给自己鼓气,无论发生什么一定要坚强。
亲人思念
丈夫郑涛
我才真正理解什么叫生命的另一半。一下我就觉得什么都没有了。我觉得最大的责任就是教育好儿子。这是她最大的愿望。她经常就说儿子,她怕儿子把她忘掉。我说不会,肯定不会。儿子说起她来都是非常自豪的,在他们班里面他也说我妈妈是维和警察。她在那边帮助黑人小朋友。
和志虹和丈夫有个约定,就是在这次维和任务结束后,他们要补上一直都没有时间实现的蜜月。这个约定永远都不可能实现了。
丈夫郑涛:她经常和我说,要带儿子到世界各个地方都去走走,她给我们做翻译。然后最想不到是她说的等到老了以后,她一定要在我前面去,因为她说她受不了。她受不了我在她前面去。她去世了,她实在太早了。
儿子郑啸云
“维和英雄”和志虹牺牲后,儿子郑啸云读她生前留给家人的信的视频,曾看哭无数网友。如今郑啸云已长成男子汉,他不仅与和志虹有着极为相似的面容,也决心和母亲一样做一名人民警察。“妈妈,如果有来生,你一定要陪我久一点……”
2024年8月25日,维和牺牲女警和志虹的儿子郑啸云来到云南警官学院报到。报到当天,啸云在父亲的陪同下完成了大一新生报到流程。随着他在签字墙上写下“郑啸云”,意味着自己正式成为一名预备警官。“成为一名警察不仅是我妈妈的遗愿,也是我的理想。作为英烈子女,我将继承母亲的使命,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完成妈妈未竟的事业。”啸云说。
表妹杨顺祥
1月21日清晨,我们来到了北京八宝山,取回阿虹姐姐的骨灰。姐夫抱着姐姐的骨灰盒,阿乾姐抱着她的遗像,大姨妈一声声地呼喊:“阿虹,类物部塞(纳西语,意为回家了)。”她的声音在寒风中听起来撕心裂肺。我终于像个孩子般嚎啕大哭,压抑了多天的情绪终于在此时爆发。在苦苦等待姐姐被发现的那3天里,我抱着希望期盼着,最终确定下来时,不知道是已经料到还是不敢相信,整个人都懵了,没有流泪,没有说话。在追悼会上,我扶好姨妈,拉着阿乾姐,又照顾外甥阿云,从灵堂里绕了一圈出来,感觉像是梦游,被震天撼地的哭声和哀伤推着向前,连哪个是姐姐的灵柩也没有看清。一个下午我都耿耿于怀,为什么我那么亲的姐姐,就这样走了。
北京的清晨,北风凛冽,这是属于我们一家人的寂静和悲痛。从八宝山开往机场的路上,我和阿乾姐姐把从云南丽江带来的米粒和茶叶洒了一路,轻轻地呼唤着:“阿虹姐姐回家吧,大家都来接你了,你的儿子阿云也来接你了……”天亮起来,我也慢慢地找到了平静,那是前所未有的平静。我相信我们的祖先都在玉龙雪山那片美丽祥和的地方快乐地生活,我相信姐姐最终也会到那里去和他们一起,将来有一天我和我爱的人也会到那里去。
我与姐姐已经3年多没有见面了。我在北京上学的那几年,每次回家在昆明中转,都是住在姐姐家。她总是给我买衣服、鞋子,念叨着让我回昆明工作,若是我也回去,我妈和她妈两姐妹就可以一起来昆明常住了。记得最后一次见到她,我陪她去街口的报刊亭买了一本很小很老旧的英语杂志,像是给高中生看的。当时我还嘲笑说姐姐英语那么好,还看这种书。她说这本杂志她看了很多年了,总是看不完,英语要不断地学,不然就生疏了。她鼓励我好好珍惜在北京读书的机会,不管在北京还是回云南,都要自立自强,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
想起这最后一次见面,五味杂陈,充满了遗憾。没想到我们就这样诀别了,我们总以为大家都还有走不完的路,尽管不能经常见面,但还要一起经历那些重要的时刻,还要一起走过每个人都要走过的路。她还能来参加我的婚礼,还能抱我的孩子;还可以带着阿云到处去玩,照顾他长大,做一个最好的妈妈,给他最好的教育。阿云总是骄傲地说:“妈妈在帮助黑人小朋友。”他还说长大要当将军,他却成了没有妈妈的孩子。
姐姐是我们家的第一个大学生,她一直是一个很优秀的人,努力、勤奋、要强、执着。她的所有成绩都是她一点一滴刻苦努力得来的,读书要读得最好,工作也要表现得最好。当年她抱着当老师的心愿考入云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那些年我们总是听到她的好消息,考试总是考得最好,还是为数不多的过了英语专业八级的毕业生。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英语是一道很难逾越的坎,而姐姐却能学得很好。在昆明读了四年大学,姐姐却并不熟悉昆明城,每天除了读书,她总是喜欢去找外国同学交流。术业有专攻,姐姐真正做到了这一点。
大学毕业刚当兵的时候,姐姐被分在了云南瑞丽市,虽然工作并不需要,但她也没有把英语扔掉,一直保持了极高的学习热情。她的书架上、枕头边,总是放着大大小小的英语辞典和英语书,姐夫给她买过的辞典都有几十本了。她凭借勤奋和对事业的热爱,从一个平凡的边检战士,成长为走出国门的维和战士。她的翻译水平,在联合国也是受到赞许的。但姐姐并没有满足,还在一直努力地学习法语,姨妈告诉我,就在出事前不久,她还欣喜地告诉姨妈说,对自己的法语也很有自信了。“她学那么多都没有地方去用了!”姨妈哭诉道。我只能劝慰她,人的一生也许没有一个真正的结局存在,姐姐走过的这段路非常精彩,她一直都在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她走的时候也是轰轰烈烈的,我们应该为她感到骄傲。
话虽然那么说,可是我的内心却和姨妈一样不甘心。姐姐正是风华正茂,前途无量,却要与我们诀别。军人荣光背后的苦与泪有谁能知道。小时候读语文课本上那篇《谁是最可爱的人》,我并不能理解,却一次次地感受到,没有人比他们更需要勇气,更值得敬佩。
我一直觉得,姐姐放弃一直憧憬的教师职业而最终选择去当兵,是因为纳西人身上都具有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情怀,还有她胜似男儿的勇气和坚韧的品格。刚进军营的训练是非常辛苦的,她和所有的武警一样,没有因为学历或者因为女儿身而受到特殊对待。为了练习直立卧倒的动作,她还落下了病根。可是她从来不叫苦、不掉队,一直以优异的成绩坚持下来。第一次她申请去海地维和之前,家里也掀起过一阵波澜,那时候她刚生下阿云才一年,正是阿云嗷嗷待哺需要妈妈的时候,而且海地的局势混乱,危险丛生。可是对于姐姐而言,这是一个更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机遇,多年在边检一线工作的她抓过毒贩,立过三等功,而这次能够入选维和警察,对于她是一个更高的平台,更大的挑战,也更能发挥特长。家人最终支持了她的决定,作为她最坚固的后盾,姨爹姨妈把阿云领到丽江照顾,姨爹要每晚3次起床给阿云喂奶粉,并在阿云成宿哭闹的时候起来哄他。每天两次接到姐姐的电话,大家都告诉她阿云多聪明,又做了什么趣事,却绝口不提那些难处。她第二次去海地维和时,阿云已经上幼儿园了。姐夫在银行的工作也很辛苦,她的公公身体也并不是太好,但是仍然承担起了照顾孩子的责任,让姐姐放心去远方战斗。家人的支持和无私的爱是她在前方安心工作的最大动力。
姐姐其实是一个很顾家的人,除了努力工作,她不喜欢到处去玩,她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和家人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她总是给妈妈和姐妹们买漂亮的衣服,而自己却长年穿着军装。她总念叨着要用攒的钱给妈妈请最好的医生治病,还说要带着阿云去海南玩。她跟姐夫商量过,阿云上学之前,她就从一线退下来,全心全意带阿云,给他最好的教育。她愧疚地跟父亲说,让她再奋斗几年,她就来弥补这一切。
姐姐是带着奋斗的激情走的,是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走的。姐姐是一个平凡的人,她一步一个脚印地在为自己的事业而奋斗,为生活而奋斗,为爱而奋斗。同时姐姐又是一个伟大的人,她的勤奋,她的坚毅,她的情怀,将永远是我最珍贵的财富。
战友追忆
地震前一天清晨,和志虹远在昆明的战友尹文静和往常一样打开电脑,登录邮箱后,收到一封来自遥远海地的邮件,这是和志虹写给他的信,信的内容很短,只有寥寥几个字:“我还不想和你们说再见!”完全出乎尹文静意料的是,这句话竟成为和志虹与云南战友们最后的永别留言……昨日的整个云南边防总队被悲痛的气氛所笼罩,默哀,搭灵堂……3个战友的噩耗传开之后,战友们用各种方式回忆悼念着他们的亲密战友。
低调、谦虚、真诚!这是昆明边检站站长尹亚菊对和志虹的评价。直到昨天早上通报了和志虹遇难的消息,尹亚菊依然无法相信,和她一起共事了10年的和志虹就这样离他们而去,从前日深夜至昨日凌晨,尹亚菊彻夜未眠,但最终等来的依然是噩耗。昨日一早,尹亚菊赶紧再去寻找和志虹是否遗留下来一些照片时,竟发现低调的和志虹一张工作照都没留下来。尹亚菊是看着和志虹从一名边检战士成长为一名干部的,她说,如果不出意外,和志虹的前途无量。边检站的工作日复一日异常单调,但就是在这样单调的工作,和志虹兢兢业业,在昆明机场这个国际窗口,给旅客留下了一个个美好的记忆。
说起“和姐”,和志虹的部下吴弘彦已经是泪流满面,初见和志虹时,吴弘彦还以为她是一位孤傲、清高的上司,从来不敢主动打招呼,没想到,一次上岗前,“和姐”看到她在化妆,竟微笑着主动向自己请教“减肥秘招”。从那天开始,“和姐”在她心目中完全变了样,随和、真诚……说着说着,吴弘彦已经忍不住轻轻地啜泣,她哽咽着说:“我都不敢进和姐的房间,看到她每一样东西,我都觉得她的一言一笑都在我眼前,我不敢相信她离开我们的事实。”
和志虹经过几年的努力,为自己赢得了很多荣誉,一等功臣、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平勋章等等,就在前几天,在站上搞宣传的尹文静还忙着收集她的资料,准备写和志虹的专题,因为资料不够,在地震前两天,她还通过电子邮件向和志虹索要图片和相关资料。就在收到资料后,尹文静习惯性地在回信的末尾加了一句:“再见”!没想到,第二天当尹文静打开邮箱时,和志虹回过来一封简洁的信,这封信只有一个笑脸和一句话:“我还不想和你们说再见!”尹文静说,在和志虹发完这封信后的第二天就发生了地震,这封信也成为和志虹和国内亲人朋友们最后一次永别留言。
师生哀悼
1月20日,和志虹的大学老师和同学共聚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悼念这位在海地地震中遇难的中国维和警察,回忆当年读书时的种种情景。
云南师范大学是和志虹的母校。1998年7月,和志虹从这所高校的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专业毕业,入伍到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工作。
1996年4月15日,当年的和志虹身着一袭碎花长裙,微笑着和同学们在云南安宁市玉龙湾留下合影。看着这张照片,和志虹当年的室友郭丽忍不住落了泪:“‘老和’睡我上铺,我们亲如姐妹。看到她遇难的消息,我的心都要碎了。”
读书时,和志虹一直被室友叫做“老和”,尽管她按年龄并非在室友中最老。“因为她特别会照顾人,性格又沉稳大气。不管班里哪个同学生病,她都主动关心,比如说帮着打开水。”郭丽说,和志虹为此经常把4瓶开水拎到7楼的宿舍。
同学们说,和志虹大方大度,经常从丽江的家里带来大包小包的雪茶海棠干给大家尝鲜,班里25名同学几乎人人都吃过她带来的家乡特产。
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联络官工作重、难度大,和志虹却做得相当出色。她的老师和同学认为,这与和志虹在读书时的刻苦努力分不开。
“读大学时,她每天6点半就蹑手蹑脚起床去校园早读,4年来基本上没间断过。”和志虹的室友秦霞说,她们有几次还听到和志虹用英语说梦话。
看着报纸上的烈士遗照,和志虹当年的班主任浦虹也欲语泪先流。“她的笑容如同当年,嘴唇微微抿起像一道彩虹,露出浅浅的两个小酒窝。这是和志虹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笑容纯粹恬静,能将人心融化。”
和志虹遇难后,她尚年幼的儿子云云揪着同窗们的心。“这些老同学今后个个都是云云的‘妈妈’,我们一定让云云的成长不缺少母爱!”和志虹当年的班长陈英说。
继承传承
2024年8月25日,维和牺牲女警和志虹的儿子郑啸云来到云南警官学院报到。报到当天,啸云在父亲的陪同下完成了大一新生报到流程。随着他在签字墙上写下“郑啸云”,意味着自己正式成为一名预备警官。
“考上警校只是开始,未来啸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他好好努力吧。志虹你放心,我会做好儿子的坚强后盾。”啸云的父亲如是说。“成为一名警察不仅是我妈妈的遗愿,也是我的理想。作为英烈子女,我将继承母亲的使命,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完成妈妈未竟的事业。”啸云说。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6 19:13
目录
概述
壮丽箴言
主席缅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