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传播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前身
大夏大学、
光华大学分别于1924年和1925年开办的报学专业教育。大夏大学1928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
广告学系。大夏和光华还联合兄弟院校的学生成立了
上海第一个新闻学研究组织——上海报学社。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的新闻传播教育英才辈出,文华璀璨。
戈公振、汪英宾、
谢六逸、
张东荪、
王造时、
罗隆基、
曹聚仁、陆梅僧等著名新闻传播学者先后在此执教和任职,培养出
邓拓、
储安平、张稚琴、
戈宝权、
陈鲤庭、
洪遒等著名新闻记者、电影导演和编辑出版人才。
学院详情
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传播教育源远流长。1920年上海
圣约翰大学新闻系成立,亚洲新闻高等教育由此发端。1925年,圣约翰大学部分师生分离出来,成立光华大学,光华新闻系承继圣约翰新闻系注重实践的教育理念,并注入了强烈的
爱国主义精神。与此同时,大夏大学开办新闻教育,并于1928年创办我国最早的广告学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的新闻传播教育英才辈出文华璀璨。戈公振、汪英宾、谢六逸、陆梅僧等名师先后于此执教,培养出邓拓、储安平、张稚琴等一大批杰出新闻工作者。1952年,光华大学、大夏大学等合并组建华东师范大学。1992年华东师范大学兴办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04年传播学院成立。经历时间和时代的淬炼,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传播教育爱国家、重实践的教学特色风标高举,与时俱进。
传播学院下设新闻学系、广告学系、出版与文化系、广播电视学系4个系,设有
新闻学、
广告学、
编辑出版学、
广播电视编导、
播音与主持艺术5个本科专业;设有
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新闻学、传播学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设有新闻传播学、
戏剧与影视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戏剧与影视学、新闻学、传播学3个学术硕士点,
新闻与传播硕士、
出版硕士、艺术(
广播电视)硕士3个专业硕士点。
2020年招生的本科专业有新闻学传播学类(新闻学、编辑出版学)、新闻学(双学位)、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4个专业。新闻学、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按大类招生,本科二年级进行专业分流。新闻学(双学位)专业是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联合培养的双学位项目。研究生专业可招收
新闻学、
传播学、戏剧影视学、新闻与传播(专硕)、出版(专硕)、广播电视(MFA)硕士研究生及新闻学、传播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本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组织严谨,形成了专业综合性强、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并重的培养特色,教学成效良好。其中新闻传播学在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排名B+,2019年新闻学专业入选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研究中心”、“纪录片研究中心”、“影视创编研究中心”和“视觉艺术与行为研究中心”挂靠传播学院。
人才培养
新媒体的高速发展不仅对传统媒体产业、国家社会治理带来机遇与挑战,也对传统新闻教育带来危机与转机,传统媒体教育转型迫在眉睫。为此传播学院凭借政府部门、主流媒体、高等院校三方协同联动的持续创新模式,在上海市教委、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以互联网思维为主导、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跨学科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国际资源为抓手、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致力于建设国际一流传播学院,助力上海建成全球科创中心。学院目前已经与
新华社上海分社、
上海报业集团、
上海广播电视台、
上海人民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奥贝纳广告公司等20多家媒体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一流的实习实践平台。2017年12月起上海市委宣传部与华东师范大学开展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工作,学院与上海广播电视台对接,加快全媒型后备人才培养。
在海外合作交流方面,学院先后与美国
密苏里大学、
佩斯大学,澳大利亚
昆士兰大学、英国
伦敦大学、
利兹大学、
威斯敏斯特大学、
拉夫堡大学、
诺丁汉特伦特大学、以色列
海法大学等20多所世界著名新闻传播学院建立教师互访、互认学分学生交流项目等全面深入的长期合作关系。在境外合作方面,学院与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
澳门大学、
台湾政治大学、
台湾师范大学等签订了科研合作和师生互访交流协议,每年互派互免学费学生短期或学期交流项目。
在联合培养方面,学院与美国密苏里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开展本科双学位合作项目,与美国
佩斯大学建立本硕士联合培养项目,与英国利兹大学传播学院、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媒体学院、拉夫堡大学社会科学系、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建立1+1+1硕士双学位项目,国内已修课程可认证境外高校学分,境外学费优惠等政策保障学生顺利毕业转型成为国际传媒人才。
课程设置
本科主要通识课程:传播学概论、新闻学概论、法学导论、社会学概论、政治学概论、艺术概论、中国人文经典、外国人文经典、中国文化通论、西方文化通论等。
新闻学专业主要课程设置:新闻学概论、摄影报道、摄像与非编技术、新闻采访和写作、创意新闻报道、新闻评论、新闻编辑、中国新闻传播史、外国新闻传播史、新闻伦理与法规、融合新闻报道、电视节目编导、纪录片制作、新媒体研究、传播研究方法。主要选修课程: 批判传播理论导论、新媒体与社会、媒体社会学、媒体奇观与媒体事件、纪实电视与真人秀节目研究、新媒体素养、新媒体与社会、国际传播与外交礼仪、日本亚文化与传播、消费者行为学等。
新闻学(双学位)主要课程设置:高等数学A、线性代数A、离散数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导论、设计思维、设计实践、程序设计、数据机构、概率论、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传播史、外国新闻传播史、新闻伦理与法规、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视听语言、摄像与非编技术、新闻传播学经典选读、 传播研究方法、数学科学与工程的数学基础、数学科学与工程的算法基础、当代数据管理系统、应用统计与机器学习、当代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数据可视化、数据新闻工作坊实训、新闻实务前沿、暑期国情调查等。
编辑出版学专业主要课程设置:编辑学概论、出版学概论、中外编辑出版比较史、书报校勘学、数字出版导论、版权贸易理论与实务、出版业法律法规、出版企业经营管理、现代编辑出版前沿专题、选题设计与宣传策划、书刊装帧与设计、图书编辑出版实务、报刊编辑出版实务、网络与电子出版实务、出版物市场营销、新媒体技术基础、艺术概论、实用现代汉语、大众文化研究等。主要选修课程:市场调查、品牌理论与案例分析、非线性编辑、动画设计制作、电脑排版技术、数字有声读物制作、阅读史研究、城市、媒介与文化、舆论研究、消费者行为学、媒介社会学等。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主要课程设置:传播学概论、社会学概论、新闻学概论、艺术概论、中国人文经典、外国人文经典、中国文化通论、西方文化通论、新媒体技术基础、平面摄影、摄像、视听语言、非线性编辑、影视声音、电视艺术概论、中国电影史、影视剪辑、纪录片导论、影视剧作、纪录片制作、广播电视概论、动画概论、影视表演、导演基础、电影理论概论、工作坊实践。选修课程设置:影视后期制作、纪实电视与真人秀研究、电影心理学、电影美学与经典好莱坞、纪录片大师研究、电影导演大师研究、影视文化批评、演播室节目制作与应用、中国新生代电影、当代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当代西方电影研究等。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主要课程设置:播音学概论、播音主持音声创造、播音主持语音、朗诵与艺术言语、节目主持概论、即兴口语传播、播音与主持表演基础、新闻主播技能实训、节目创作(访谈)、节目创作(综艺)、节目创意设计与制作、新闻采访与写作、新媒体技术基础、专业实习与调研等。主要选修课程: 播音鉴赏、形象造型与形体、逻辑与修辞、广播电视节目赏析、思维与创意训练、思想本质研讨、媒体与文化、新媒体与社会、企业传播、影视后期制作、非线性编辑、演播室技术等。
学生毕业去向
毕业生整体就业情况高于上海市高校平均水平,就业行业广泛分布在新闻传播、文娱、广告、教育、信息技术、金融服务、公共管理、商务贸易等行业。本科和研究生教学计划注重推进融媒体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毕业生写拍导播等学科实践技能强,就业选择行业呈多元化趋势。近五年来有近60%毕业生进入互联网行业相关企业,博士毕业生多在高校和科研单位就职。毕业生就业首选地在长三角区域,留沪就业人数占整体就业人数的50%左右,本科生升学及境外留学学生人数年均35-40%,境外留学集中在英、美两国,其中留学英国占比超过留学数的60%。
保研录取主要院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国(境)外高校录取主要院校:美国
西北大学、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伦敦国王学院、
墨尔本大学、
卡耐基梅隆大学、
曼彻斯特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昆士兰大学、
奥克兰大学、巴黎国际电影学院。
入职国内外主要企事业单位:
联合国新闻司、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央视国际频道、上海广播电视台、江苏卫视、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省级人民政府宣传部、各省市选调生、部队文职、主流媒体记者岗位、主流媒体新媒体岗位、主流出版社、互联网公司、广告公司、独角兽企业、视频节目制作公司等。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有强生、工行、东航等,每年也有毕业生进入基础教育行业和自主创业。
所获荣誉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新闻传播研究中心”、“纪录片研究中心”、“视觉艺术与行为研究中心”、“数字媒体艺术工作室”以及“智慧与创意媒体实验室”挂靠传播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是“
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理事单位、“中国高校广播电视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高校播音与主持学会”理事、“
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体育传播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节目主持人委员会”执行理事单位、“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单位、“中国传媒经营管理学会”副会长单位以及“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委员会”副会长单位。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项目30多项,各类横向项目50多项,科研成果丰硕。
办学方向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的办学方向是:为我国日益发展的传播业培养视野开阔、思路活跃、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的、能够适应传播业多方面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注重提高学生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专业能力,以形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中形成理论”的办学特色。为快速发展的传媒行业培养视野开阔、思路活跃、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能够适应新媒体与媒体融合发展、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科专业介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前身“影视教育”专业成立于1992年,是在当时国内综合性高校中第一批创办的影视类专业。1998年,更名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以影视文本分析为基础,组织学生观摩中外影视名片,主张提高学生的鉴赏和批评能力,同时通过制作短片、文案写作、节目策划等教学活动来锻炼其实践操作能力。经过二十年多的办学积累,三代教师的集体努力,目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拥有了稳定优秀的师资力量,建构起系统专业的课程体系,力争强化务实高效的专业教学特色。
为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目前已经与上海电视台等多家单位签订建设学生实习基地的协议,优越的实践环境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专业理论素养和策划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不但精通各项专业技能,同时具备广博的文化理论知识、扎实的写作功底、出色的表达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成为真正“一专多能”、“后劲十足”的广电从业者。主要专业课有:传播学概论、艺术概论、新闻学概论、新媒体技术基础、中国人文经典、外国人文经典、西方文化通论、中国文化通论、电影作品分析、平面摄影、摄像、视听语言、非线性编辑、影视声音、电视艺术概论、中国电影史、影视剪辑、纪录片导论、演播室节目制作与应用、影视剧作、纪录片制作、广播电视概论、动画概论、外国电影史、影视表演、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导演基础、电影理论等。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坚持培养具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平,具有广播电视新闻、播音与主持艺术等基础知识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具有播音、主持节目和采访、写作、编辑、制作新闻的能力,专业素养、艺术素养和文化素养并重,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结合,艺术感觉与现代传播技术融合,具有自主创新精神和先进传播理念,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站、音像制作公司以及其他新闻宣传单位、党政机关、各类大型企业、社区等从事播音、主持、新闻传播、文化传播、宣传公关、媒介管理公关等各项工作的语言传播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学生不仅学习播音、主持、艺术语言表达、声乐、表演、形体、化妆造型等专业基础课程,而且学习新闻采访、广播电视编导、节目策划与制作、双语主持等拓展课程,并加强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美学等通识课程的教学,同时,通过广播电视一线实践及各种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专业基础课程:传播学概论、艺术概论、新闻学概论、新媒体技术基础、中国人文经典、外国人文经典、西方文化通论、中国文化通论、播音学概论、播音主持语音、播音与主持表演基础、播音主持音声创造、声乐艺术、即兴口语传播、播音主持形体训练、朗诵与艺术言语、戏剧表演创作与审美、节目主持概论、新闻主播技能实训、节目创意设计与制作、主持节目创作(访谈)、主持节目创作(综艺)、新闻采访、逻辑与修辞、中外主持艺术研究等。
新闻学专业
新闻学专业旨在培养综合素质优秀、适应数字传播环境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为日益发展的新闻业和新媒体行业输送一流的采访写作、内容制作和编辑策划人才。本专业的培养特点是强化学生的人文修养和综合创新能力,学生既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开阔的人文视野、熟练的语言表达,又能系统掌握现代新闻传播业的基本业务技能,以胜任现代新闻传播媒介的工作要求,并具备持续发展的潜力。既往毕业生就业单位有南方周末、澎湃新闻、新民晚报、新华社上海分社等;留学高校有墨尔本大学,波士顿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
主要专业课有:传播学概论、艺术概论、新闻学概论、新媒体技术基础、中国人文经典、外国人文经典、西方文化通论、中国文化通论、中国新闻传播史、世界新闻传播史、传播政治经济学导论、逻辑与修辞、新闻法规与伦理、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电视新闻编辑、新闻摄影、摄像与非编技术、电视节目编导、纪录片制作、公共关系学、网络传播概论、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心理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论著选读、西方新闻传播学名著选读、大众传播研究方法、全媒体新闻采写制作、全媒体新闻调查等。
广告学专业
广告学专业满足现代社会对市场营销、广告策划与创意、商业和公益宣传、广告公司或相关部门经营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为各个层次的广告公司、媒体广告部门、企业广告策划部门和政府宣传公关部门等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坚持文化素养与专业素养并重,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并重,传统文化和国际视野并重,学习经典广告和掌握新媒体并重,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并重,将学生的洞察力和创意与现代传播技术有机融合在一起,通过部分全英文专业课程培养学生在国际化企业工作的能力,以适应现代广告业的竞争和挑战。
专业基础课程:传播学概论、艺术概论、新闻学概论、新媒体技术基础、中国人文经典、外国人文经典、西方文化通论、中国文化通论、大众文化研究、营销学概论、广告学引论、广告经典理论与著作选读、平面广告设计、中外广告史、广告摄影基础、视听语言与影视广告、4A广告与理论前沿、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策划、广告创意、CI设计、公共关系学、消费者行为学、广告市场调查、广告心理学等。
编辑出版学专业
编辑出版学专业依托学校丰厚的人文传统与出版资源,旨在培养具备系统的现代编辑出版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强调学生应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专门的学科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出版与宣传的政策法规,掌握出版产业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适应全媒体语境下出版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毕业后可在出版社、杂志社、报社以及其他各种新媒体企业从事编辑策划、市场营销以及出版管理工作,文化传播与创作工作,文秘与宣传工作,以及各类文化产业经营工作。就业单位有上海文广集团、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等新闻出版类企事业单位等,留学高校有美国西北大学、英国利兹大学等等。
主要专业课有:传播学概论、艺术概论、新闻学概论、新媒体技术基础、中国人文经典、外国人文经典、西方文化通论、中国文化通论、摄像技术基础、摄影技术基础、实用古代汉语、大众文化研究、编辑学概论、书报校勘学、出版学概论、出版业法律法规、现代编辑出版前沿专题(讨论)、中外编辑出版比较史、选题设计与宣传策划、数字出版导论、书刊装帧与设计、出版企业经营管理、图书编辑出版实务、报刊编辑出版实务、网络与电子出版实务、版权贸易理论与实务、媒介社会学、出版物市场营销等。
研究生专业介绍
新闻学博士
新闻学博士点2010年经教育部高等教育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2011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该专业秉承华东师范大学厚重、踏实的治学传统,依托文史哲人文学科的学术资源,发挥传播学院特色学科优势。本专业同国内多家新闻传播单位和新闻传播院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并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以及港澳台地区的一些大学或新闻传播研究机构签订了科研合作和师生交流协议,每年都有不少师生出国留学、访问、短期学习、讲学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新闻学博士点师资力量强,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有一批在国内新闻传播界颇具知名度的教师,已成为我国新闻学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闻政策研究,中国新闻史,新闻影像传播研究,新媒体与数字化创意研究,大众传媒与社会变迁,公共舆论与战略传播。专业课程包括:《新闻传播学经典》《媒介与社会》《新闻传播实务研究》、《新闻理论专题》《新闻事业与社会发展》、《中外新闻传播史专题》《新媒体专题》《媒介管理学专题》《媒体与数字影像研究》《全媒体传播研究》《广播电视新闻专题》《舆情与危机传播研究》《3D产业发展专题》《传播方法研究》《媒体融合研究》等。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可在高校和研究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可从事电视台、电台、网站、报刊杂志社的记者、编辑工作,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文化机构、大型企事业单位任宣传工作,在跨国公司从事公关、广告、品牌、创意工作等。一批毕业生已经成长为我国新闻界的骨干力量。毕业生理论功底扎实,知识结构合理,适应能力强,深受新闻界的欢迎与好评。
传播学博士
传播学博士点经教育部高等教育学位委员会批准,2010年在华东师范大学设立一级学科博士点。2005-2010年以“文学与传媒”招生,2011年开始招收传播学博士研究生。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批判传播学(传播政治经济学、文化研究、传播政策研究、乡村传播),视觉文化研究(纪录片史论、广电研究、视觉文化),纪录片史论;编辑出版研究,传媒文化研究;电影理论研究,动画、纪录片理论研究。专业课程包括:《传播学经典》、《纪录片研究》、《媒介理论》、《传媒文化与社会》、《中国现代出版研究专题》、《新媒体研究》、《电影理论研究专题》、《影视艺术理论》、《广告理论与广告史专题研究》、《广告舆论传播研究》、《传媒经济专题研究》以及其它根据博士培养方案设计课题及课程。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在高校和研究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文化机构及企事业机构文化宣传与传播工作,大型企业集团、跨国公司及广告经营单位创意策划和理论研究工作等。
新闻学硕士
新闻学专业是2005年经教育部高等教育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的,200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新闻学专业既密切关注新闻业界进展,又整合多学科理论资源,质化和量化研究并重。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新闻理论与实务,新媒体研究,舆情与危机传播研究。专业课程包括:《传播学专题研究》、《新媒体研究》、《传媒、文化与社会》、《新闻实务研究》、《批判传播学》。本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可从事各类新闻机构的新闻采编工作,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文化机构、大型企事业单位任宣传工作,在大型企业从事公关、广告、品牌、创意工作等。近些年,本专业研究生就业率均达到100%,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肯定。
传播学硕士
传播学专业是2005年经教育部高等教育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的,200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文化理论与编辑出版实务,广告传播理论与实务。专业课程包括:《传播学专题研究》、《新媒体研究》、《传媒、文化与社会》、《危机传播》、《传媒经济学》。本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可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文化机构及企事业机构从事文化宣传与传播工作,以及大型企业集团公关、广告、品牌、文化建设工作,文化创意工作等。
戏剧与影视学硕士
戏剧与影视学专业是依托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基础发展而来的研究生教育专业,目前拥有教育部认可的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硕士点。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影视艺术理论,纪录片研究,动画片研究,广播电视主持艺术研究,影视跨学科研究。专业课程包括:《新媒体研究》、《传播学专题研究》、《文艺批评和文化研究方法》、《电影理论与批评》、《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纪录片研究》、《电影专题研究》等。
毕业生去向主要是各媒体单位,如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络媒体、报刊杂志、影视广告制作公司等,也有部分学生任职于大型企业、政府机关宣传、公关等部门。
新闻与传播硕士
新闻与传播硕士是全国第一批应用型硕士专业,2011年开始招生。本专业依托华东师范大学深厚的人文资源和传播学院突出的全媒体教学与研究优势,培养全媒体实践高端人才。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全媒体传播。专业课程包括《全媒体专题》、《新闻传播学专题》、《口语传播专题》、《新闻实务》、《节目策划与制作》、《网站设计与推广》、《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等。
毕业生可在新媒体、电视台、电台、报社、杂志社从事记者、编辑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在党政机关、文化机构、事业单位从事信息和宣传工作,在大型企业从事公关、广告和创意工作。
出版硕士
出版硕士以出版行业需求为导向,在强调理论基础的同时,特别注重实践应用技能的培养。本专业校内导师拥有国内知名出版机构多年从业经验,同时理论研究成果丰富,配备大量业界导师系出版管理部门及国内著名出版社领军人才,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出色的实践能力。专业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读客、果麦等十多家知名出版及传媒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实践学习提供了保障。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书刊编辑出版,数字出版。专业课程有《出版学概论》、《出版物编辑与制作》、《出版物营销》、《编辑出版实训实务》、《出版企业经营与管理》、《出版法规》、《出版物视觉创意与设计》、《数字出版及技术》、《网络出版物编辑》、《网络传播专题》、《版权与版权贸易》、《出版物营销》、《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印刷媒介与现代性》、《传媒产业发展研究》、《新闻传播理论》、《中外出版:历史、现状与经典案例》等。
毕业生可从事编辑、出版、发行与新闻出版管理等工作,也可在新媒体相关行业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艺术硕士(广播电视)
艺术硕士(广播电视)2011年经教育部高等教育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2012年开始招收专业硕士研究生。本专业秉承华东师范大学厚重、踏实的治学传统,依托文史哲人文学科的学术资源,发挥传播学院多学科并举的整体优势,以“通识博雅、技艺卓群”为培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面对新媒介环境的高层次、应用型的传媒人才。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数字媒体艺术,播音主持艺术,媒体与创意写作(中文系招生)。专业培养过程以工作室为统领,设置特色课程。数字媒体艺术方向设置四个工作室,即虚拟空间创意工作室、视听节目创意工作室、三维(四维)立体影视研究室、虚实结合设计工作室,开设《全媒体传播专题》、《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影视与新媒体编剧艺术》、《移动影像的理论与实践》、《视觉艺术》等课程;播音主持艺术方向设置四个工作室,即类型节目主持工作室、新媒体主持工作室、主持人口语传播工作室、媒介表演工作室,开设《节目主持创作》、《新媒体播音与主持创作》、《类型节目主持》、《有声语言表达艺术》、《主持人即兴口语传播》、《节目主持发展史研究》、《体验戏剧工作》、《表演理论与实践》等课程。
本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可在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制作公司、艺术团体、高等院校、政府文化行政部门等单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管理、运营等相关工作。本专业研究生是近年来社会急需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关注。
师资力量
传播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已形成了有年龄层次和职称层次的学科梯队。至2008年底,教授8人,副教授以上人数占教师总数52.8%;专职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人数占总数的88.2%;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总数的67.6%。教师在科研、专业建设和实践方面有较大的建树,在社会上具有较大的影响。
据2018年9月学院官网显示,传播学院共有教授15名,副教授23名,讲师20名,其中:紫江特聘教授1 人,终身教授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入选上海市曙光人才支持计划1 人、入选上海市“浦江 人才计划”5人、入选“晨光学者计划”3人。在学术队伍配置上,一方面拥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学者,另一方面还拥有一批年富力强的青年学者。
现有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8人,副教授27人,硕士生导师35人,副教授以上人数占教师总数78%。教师科研成果质量高,在学界和业界均产生较大影响。除专任教师外,传播学院还聘请一大批国内外著名专家为兼职教授,丰富教研学与实践融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除专职教师之外,华东师大传播学院还聘请了多名国内资深专家为兼职教授,参与学科建设,或出任博士生导师,或担任“
学术委员会”、“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的委员,或定期或不定期地为本科生和硕博生上课、作学术讲座。其中包括“教育部艺术学学科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师范大学周星教授,“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传媒大学的
雷跃捷教授,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研究中心”所长、学报主编、“教育部艺术学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
王志敏教授,
美国加州大学终身教授、华东师大紫江学者颜海平教授,武汉大学广告学系主任、
博士生导师、“中国广告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张金海教授,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尹明华、上海电视台电影频道艺术总监汪天云,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社长陈昕、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编辑学刊》主编郝铭鉴、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主编胡智锋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金定海教授、上海戏剧学院张仲年教授、上海文化局艺术创作中心主任、著名文学批评家毛时安研究员,
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赵昌平、《解放日报》副总编王富荣等。
教师获奖
聂欣如 2009年获华东师大校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王晓玉等 2005年获华东师大校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黄文达 校优秀教学奖一等奖 2005
冯果 校优秀教学奖一等奖 2004
严三九 第三届校优秀教学改革研究论文奖一等奖
马力 《新闻传播专业教育加强人才专业意识培养方略探析》校第二届优秀教育改革研究论文奖三等奖
王晓玉 《
中国电影史纲》 2007年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王群 《谈话主持艺术》 华东师范大学教材三等奖
聂欣如 《类型电影》 上海市2003年优秀教材三等奖
黄文达 《外国电影史》 2002年教材出版基金
雷启立 2008年申银万国奖
马力 2006年申银万国奖
钱春莲 2005年申银万国奖教金三等奖
王晓玉 2003年宝钢一等奖
邹建 2003年申银万国奖教金二等奖
蒋冰冰 2003年申银万国奖教金三等奖
马力 第六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二等奖
钱春莲 第六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三等奖
传播学院 第六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组织奖
王晓玉 华东师范大学第五届师德标兵
黄文达 2009上海市育才奖
聂欣如 2007上海市育才奖
陈卫平 2004上海市育才奖
聂欣如 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度实践创新优秀指导教师奖
肖洋 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度实践创新优秀指导教师奖
黄佶 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度实践创新优秀指导教师奖
胡兆洪 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度实践创新优秀指导教师奖
肖洋 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度实践创新优秀指导教师奖
谢孟颐 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度实践创新优秀指导教师奖
满方 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度实践创新优秀指导教师奖
聂欣如 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度实践创新优秀指导教师奖
张溦 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度优秀任课教师奖
赵路平 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度优秀任课教师奖
何云开 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度优秀任课教师奖
洪九来 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度优秀任课教师奖
聂欣如 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度优秀任课教师奖
马美龄 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度优秀任课教师奖
刘影 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度优秀任课教师奖
张溦 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度优秀任课教师奖
陈红梅 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度优秀任课教师奖
陈卫平 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度优秀任课教师奖
黄文达 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度优秀任课教师奖
王群 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度优秀任课教师奖
刘影 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度优秀任课教师奖
钱春莲 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度优秀任课教师奖
马美龄 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度优秀任课教师奖
陈红梅 第三届校优秀本科生导师奖
马力 第三届校优秀本科生导师奖
聂欣如 第三届校优秀本科生导师奖
何平华 第三届校优秀本科生导师奖
李同兴 第二届校优秀本科生导师奖
满方 第二届校优秀本科生导师奖
何云开 第二届校优秀本科生导师奖
邓香莲 第二届校优秀本科生导师奖
李同兴 第一届校优秀本科生导师奖
蒋冰冰 第一届校优秀本科生导师奖
黄佶 第一届校优秀本科生导师奖
沈嘉熠 第一届校优秀本科生导师奖
洪九来 第一届校优秀本科生导师奖
陈卫平 06届各专业毕业生评选优秀教师
张溦 06届各专业毕业生评选优秀教师
雷启立 06届各专业毕业生评选优秀教师
马美龄 06届各专业毕业生评选优秀教师
陈卫平 05届各专业毕业生评选优秀教师
传播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优秀教学管理团队奖(教务管理类)
学术成果
科研项目
论文发表
2020年-2021年5月:
学术出版
学科发展规划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涵盖了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两个一级学科,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新闻传播学学科以争创国际、国内一流新闻传播学科为发展目标,学习国际一流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经验,与国内兄弟院校的新闻传播学科进行差异化竞争,整合该学科在教育新闻与新媒体传播、视觉文化与跨文化传播、编辑出版与传媒文化研究、影视艺术与传播、广告与传媒经济的优势资源,与其他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展开错位竞争,凸显自身特色,建构“大传播”的发展格局,形成“大传播”的学科发展特色:
1.依托学校优势学科,突出教育新闻传播研究特色;关注新媒体发展,通过对新媒体和媒介融合方面的探索,深化新闻传播理论研究。
2.将视觉文化与
跨文化传播结合起来,探讨如何通过视觉文化传播提高跨文化传播的效率与效果。
3.凸显新媒体与文化发展背景下的编辑出版理论与
传媒文化研究。
4.强化电视、电影传播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拓展影视传播理论和实务研究。
5.研究
广告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将中国元素和
广告传播相结合,致力于企业、文化品牌的打造和城市、国家形象的塑造。
戏剧与影视学学科依托学校文史哲的深厚文化底蕴,夯实戏剧与影视文艺理论的基础,选准有发展潜力的专业方向,稳步前进,争取在数个专业方向上达到国内一流的学术水准、教育水准。在学术方向选择上,不跟风,不时尚,“量入为出,扬长避短”,根据自身的长处和学术环境选择研究方向,长期坚持,甘于寂寞,以求达到较高境界。本学科培养方向主要是电影学和广播电视学,兼顾戏剧和播音主持艺术,主要是因为学院拥有广播电视编导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两个艺术类本科专业的基础。本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在于:
1.硕士教育涉及面较为宽广。由于导师术业有专攻,学生有较大的选择余地,除了一般的电影、电视理论研究之外,还可选择戏剧、纪录片、动画片等不同的研究方向。
2.专业教育达到了一定的水准。由于本科教育主要集中在实践层面,研究生阶段的教育能在理论上达到一定深度。比如在电影理论方面,涉及到电影本体、语言的研究;中国电影美学的研究;在纪录片方面涉及到媒介本体的讨论;动画片方面涉及美国电视动画以及与中国动画的比较等等。
3.重视基础理论的教育。研究生课程中,基础理论课程占据相当的比重(超过30%),这些基础理论除了影视相关之外,还涉及到传播学、
文艺理论和
文化理论。
本学科的发展目标是将戏剧与影视学学术硕士点做大做强,争取在动画研究、纪录片研究等领域跻身国内一流,并在合适时机申报戏剧与影视学的一级学科
博士点。
文化传统
院训
全球视野,中国声音 ,秉中持正,追求卓越。
吉祥物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吉祥物名为:夏小传。
学院LOGO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logo如右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