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文化
宗教文化
伊斯兰文化,世界三大宗教文化、五大地域文化之一。产生于公元7世纪至公元10世纪的西亚中东北非,是在先知穆罕默德传播的伊斯兰信仰基础上,由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突厥文化融合发展而成。
文化简介
由来发展
伊斯兰文化 ( Thaqafa Islamiyya ) ,是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的各族人民在吸收融汇东西方古典文化的基础上,共同创造出的,具有浓郁伊斯兰特色的新文化。
伊斯兰文化以伊斯兰信仰为灵魂,兼容并蓄多民族多样性文化为一体,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进而形成多学科、立体化的知识形态和体系。
阿拉伯人以阿拉伯语为母语,具有显明的阿拉伯伊斯兰特点,故又被称为“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及罗马文化并称世界五大文化体系,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主要内容
伊斯兰文化内容丰富,涉及科学、宗教、政治、经济、法律、哲学、文学、等诸方面。
1.哲学(自然哲学、宗教哲学、逻辑学、伦理学)
2.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医学、化学、物理学)
3.人文学科(历史学、地理学、语言学、文学、艺术)
4.宗教学科(古兰经学、经注学、圣训学、凯拉姆学、教法学、诵经学)
发展过程
伊斯兰文化形成于伍麦叶王朝 ( 661~ 750 ),阿拔斯王朝 (750~1258)达到鼎盛。其发展过程是:
穆斯林公社
7世纪初,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骤然兴起,穆罕默德以宗教改革和文化复兴的形式领导阿拉伯人进行社会变革,数十年内实现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在麦地那创建了政教合一的政权——穆斯林公社
8世纪中叶,随着阿拉伯人的向外征服,形成了地跨亚、非、欧三洲、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的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伴随阿拉伯人的扩张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
伍麦叶王朝阿拔斯王朝,以及后来的奥斯曼帝国持续实行的阿拉伯化、伊斯兰化政策促使新征服区的民族成分、宗教信仰和文化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整个亚洲北非南欧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生活产生了革命性影响,这为伊斯兰整体文化的形和发展奠定了共同的思想基础。
帝国的统一
帝国政治的统一,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和完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又推动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领土的扩张
帝国新征服的广大地区,如叙利亚、埃及伊拉克波斯、北印度等是古代东方文明的发源地,有着优秀的传统科学文化遗产。这些地区多样性的文化是伊斯兰文化赖以发展的基础。
帝国东西交通的畅通,各地区民族之间的活动范围扩大,阿拉伯商人、旅行家、航海家、传教师到达各地,世界穆斯林到达麦加朝觐及学者游学,为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和多样性的文化相互交流提供了契机。
国家的扶持
国家对发展科学文化采取大力倡导和赞助的政策。
他们遵照先知穆罕默德关于“求学乃男女穆民之天职”,“学问虽远在中国,你们亦当求之”的遗训,哈里发为适应国家政治、经济和宗教发展的需要,将发展多学科的文化事业作为重要的国策之一。
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在首都和各主要城市广建清真寺、学校、图书馆、天文台、医院和翻译机构,并以重金搜集珍本书籍予以收藏和研究。
哈里发宫廷招贤纳士,巴格达学者荟萃,成为文化中心。
对异教徒采取宽容的政策,广罗各族及不同信仰的人才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
大力奖掖学者著书立说,倡导学术自由讨论,对于有贡献出色的学者奖以重金,并擢升为官吏。从而使大批有学识的“麦瓦里”(即释奴)投入学术文化活动,为伊斯兰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翻译运动
国家倡导的翻译运动,促进了伊斯兰文化的整体繁荣和发展。在伍麦叶王朝时,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就开始从古叙利亚语翻译史学、医学和文学的典籍。从8世纪中叶起,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大力倡导和赞助翻译活动,搜集和研究古典文化遗产,出现了所谓“百年翻译运动”(公元750~850)。哈里发麦蒙于公元830年在首都巴格达率先创办了综合性学术机构“智慧馆”。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学者、作家、翻译家将古希腊、罗马、波斯和印度的哲学及自然科学等古典著作数百种译成阿拉伯文,并作了大量考证、勘误、增补、注释和评论等工作。
在翻译吸收古典文化的同时,开展了多学科的研究工作,涌现出大批各民族的学者,其著述丰富多彩,涉及学科广泛,很多领域出现了重大发展和创新。公元9世纪中叶起,阿拉伯帝国开始分裂解体,境内各地先后出现了各种独立的伊斯兰王朝,但经济、文化仍继续发展,形成以布哈拉、撒马尔罕、伊斯法罕、设拉子、图斯、德里、阿格拉、布尔萨、伽兹尼、大不里士、大马士革、麦地那、库法、巴士拉、萨那、拉巴特、开罗、凯鲁万、非斯、马拉喀什、廷巴克图、科尔多瓦、西西里等地成为与巴格达相媲美的伊斯兰文化多中心。13世纪蒙古人的西侵灭阿拔斯王朝,中世纪伊斯兰文化才逐渐趋向衰落。
文化渊源
阿拉伯人固有文化
阿拉伯人本身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阿拉伯语言、文字、诗歌、谚语、故事传说、星相、音乐,共同构成伊斯兰文化的基料。
吸收外族的文化
希腊的哲学、自然科学,罗马的政治学、法学,波斯的历史、文学、艺术,印度的数学、天文学、医学、宗教哲学,以及中国的四大发明构成伊斯兰文化的基本养料。
伊斯兰教文化
《古兰》《圣训》相互诠释、融合,兼收并蓄,共同构成伊斯兰文化的灵魂。
伊斯兰文化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不断创新发展,最后形成了知识形态多样、具有多学科、立体式特点的文化整体构架而传承。
主要特点
伊斯兰文化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她的包容性和强大的同化能力。当然,这些都是以伊斯兰文化本身的先进性为前提的。伊斯兰文化的特点是:
包容性
对各种文化兼收并蓄,经过加工改造赋予伊斯兰特色。伊斯兰教义不同程度地渗透在各个学科领域,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既互相吸收、互相影响,又各自独立,竞相发展。
继承性
伊斯兰文化吸收和继承了古代东、西方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把东方科学注重经验描述和古希腊文化注重逻辑推理的不同传统有机结合,成为中世纪古典科学的集大成者。
开创性
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在继承的基础上,根据生产发展所提供的新事实,观察实验所取得的新资料,经过创造性的理论综合,确立了新的学科概念、定理、理论,完善和创立了新的学科。
实践性
它注重实地考察和观察,搜集掌握第一手资料,经反复实验和综合研究,得出假说和结论,并将自然学科的研究成果广泛运用于社会实践,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区域性
不同区域的伊斯兰文化体现不同的特点。
政治理念
知识
人民必须接受普及教育,才能是非分明。《古兰》要求每个人都有生存责任感。伊斯兰教育信士们说:〃敬畏真主,就是有知识的开始。〃
稳定
事物的平衡发展是达到稳定的基本因素,任何事不能超越特定的环境和条件。偏重任何一方都是走极端,破坏稳定,宗教也不例外。
财富
财富代表物质利益,伊斯兰文化鼓励人们创造财富,改善生活水平。
康乐
健康才能快乐。有病寻求治疗,社会有保健体制;遏制不良习惯和伤害健康的毒品,如烟酒毒与色情。
考察早期穆斯林社会,阿拉伯人在先知领导下,创造了社会全面发展的奇迹,使穆斯林社会在几十年内民富国强,就是因为具备了以上这四个社会健康发展的条件。在穆斯林社会中,把礼拜、生产、锻炼身体和维护家庭幸福都看成“伊巴代特”,是敬畏真主的功修。伊斯兰哈德海利的内涵就是社会全面平衡发展,每个人精神和物质全面进步,建设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一个全面完善的人格。
重大贡献
哲学领域
深受希腊哲学和波斯、印度学术思想的影响,将东西方的哲学思想遗产同伊斯兰教的真主独一的教义思想结合,形成伊斯兰哲学。伊斯兰哲学主要讨论真主的独一及其与被造物的关系、宇宙的生成、真主前定与人的意志自由、理性与信仰、宗教与哲学、肉体与灵魂的关系、《古兰经》的地位等问题。伊斯兰哲学包括自然哲学和宗教哲学。自然哲学以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为代表,他们推崇亚里士多德的哲学,重视自然科学知识,强调理性的作用,以自然科学的成就解释哲学问题,具有强烈的世俗倾向。他们提出了自然泛神论和双重真理论,具有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因素,使哲学摆脱宗教教义的束缚而独立发展。宗教哲学多吸收新柏拉图主义和其他宗教哲学,包括具有唯理主义倾向的穆尔太齐赖派、神秘主义的苏菲派和正统经院哲学的艾什尔里派,以及宗教哲学团体精诚兄弟社等,这些派别虽在教义问题上有分歧,有的强调理性和知识的作用,有的强调直觉认识,有的强调启示的作用,但在哲学上的共同点是调和宗教与哲学、理性与信仰,以哲学和逻辑学论证教义,使哲学为信仰服务。
自然科学
吸取古希腊、波斯、印度的科学成果,在自然科学的各部门取得辉煌成就。在天文学上,经过长期的大量天文观测和研究,对天体运行的规律进行了理论探讨。主要贡献是:制定了天文表和较为准确的历法,测定了太阳系已知星辰的位置,确立了各星座及300多个星宿的名称,将几何学的正割和正切概念及计算法引入天文计算,发现月球的“二均差”和地球的近日点运动,并证明了太阳对众星辰最远点的运动值(12.04),推论出地球绕太阳运转,主张太阳中心说。
阿拉伯人在科学文化上的另一重大贡献,是将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加以应用推广并辗转传入欧洲,为西方科学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人文学科
穆斯林在历史、地理研究的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伊斯兰史学最初以记载穆罕默德及其门弟于的传教事迹为主,撰有先知传、圣战史及贵族宗谱等著作,后来出现了编年通史或纪事本末通史、地方志、人物传记、国别史与历史哲学等著作。泰伯里的《历代先知和帝王史》、马苏的《黄金草原》、伊本·阿西尔的《历史大全》及伊本·赫勒敦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柏柏尔人的历史》为著名的史学著作,代表了伊斯兰史学的最高成就。
阿拉伯海陆交通的发展,礼拜正向的确定和朝觐制度的确立,促进了地理学的发展。穆斯林学者通过旅行、实地考察测量,从自然、历史、人文、经济、考古等方面对地理学进行了综合研究,积累了大量资料,撰有大量著作,从理论上阐发了灼见,应用经纬线于地理学,测量了地球的子午线长度,计算了地球的体积和圆周,推断了地球是椭圆的理论,绘制了当时已知世界的地形、气候等地图,测定了主要城市、要道、航线的位置,提出了关于潮汐成因的学说。阿拉伯语借助《古兰经》的广泛传播而发展起来,形成语言学、语法学、韵律学等学科。它吸收东西方各民族语言的语汇,并对各民族的语言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成为国际性的语言和世界穆斯林通用的宗教语言。阿拉伯帝国时期的地理学内容极为丰富而详实,既有绘图学与海上探测的知识,也有旅行家对山川地貌的记录,还包括测地学如对地理学坐标甚为精确的数学测量与定量的地貌研究。学者的地理学知识不仅借鉴古巴比伦、印度、波斯与希腊的成果,而且建树颇多,对之后航海时代的到来具有重要意义。他们绘制的地图是继希腊人之后对世界的最重要的认知,并具有质的进步,与中世纪欧洲基督教世界通行采用的以耶路撒冷为中心的“寰宇图”则有天壤之别。另外:阿拉伯人当初征服北非的时候,到达了大西洋,他们认为到了世界最西方,因此称当地为“马格里布”,我们今天仍然称呼北非诸国为“马格里布”。
文学艺术
阿拉伯人在文学艺术上也有突出成就。文学作品包括谚语、诗歌、散文、寓言、故事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多富于哲理。如《一千零一夜》、《卡里莱和笛木乃》等文学作品,脍炙人口,堪称世界文学的瑰宝。伊斯兰艺术是穆斯林形象思维、审美观念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包括建筑、绘画、雕刻、装饰、工艺、音乐、舞蹈、书法等。伊斯兰建筑艺术,以其宏伟壮丽及独有的风格誉满世界。清真寺的群体建筑是伊斯兰建筑艺术的最高体现,其拱形的构架、突出的圆顶、高耸的尖塔、连环的拱廊、独具匠心的造型、庄严肃穆的装饰、因地制宜的布局,它反映了穆斯林在绘画、雕刻、镶嵌等方面的高超技艺,也是信奉伊斯兰教各民族高度的艺术才能结合的产物。
宗教科学
伊斯兰教的宗教学科是伊斯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古兰》和圣训为依据;在探讨基本信仰、宗教制度、立法的根本原则问题上,逐步形成各门相对独立的宗教学科。各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丰富和完善了伊斯兰的教义学,巩固了穆斯林的基本信仰。以正确的理解和诵读《古兰经》为中心,形成了经注学和诵经学。经注学主要研究经文的内容和词义(即明义和隐义)、经文“下降”的背景和原因、停经的原因、章节结构、语法规则、修辞格式等。它的研究推动了阿拉伯语言学科和宗教各学科的迅速发展,从理论上确立了《古兰》在信仰、立法和道德规范方面的最高地位。圣训学是探讨穆罕默德言行的传述世系的真伪并由此判定该传系中传述内容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从而确立圣训仅次于《古兰》的地位,为立法提供依据。教义和教法是伊斯兰教理的两大基柱。教义学(即凯拉姆学)是研究伊斯兰的基本信仰及认主的有关问题,其主旨是以“认主独一”为核心,对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问题给予系统论证,以维护基本信仰,反对“异端邪说”。伊斯兰教法学以经训及教义学为基础,探讨教法的根源、立法的准则和方法,它规定了信仰的最高原则、宗教制度(礼仪)、民事律法、刑事法以及应恪守的行为道德规范,它被视为安拉意志的体现,具有法律的强制力,使信仰同社会生活相结合成为穆斯林的宗教职责,起着强化信仰、捍卫伊斯兰教的作用。伊斯兰教法其内容和形式不同于一般世俗法,它是宗教、律法、伦理道德的合而为一。
古典科学
中亚大数学家花拉子密把代数学发展成一门独立的数学分支,他写的《还原与对象的科学》成为数学历史上的名著,他本人也被称为代数之父,他的著作到16世纪的时候还是欧洲个主要大学的教科书。其他的阿拉伯数学家在三角几何等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们把三角学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把圆周率算到17位数值,打破了中国数学家祖冲之保持了一千年的记录。在几何学方面,他们把图形和代数方程式联系起来,成为解析几何的先驱,后来的笛卡儿的解析几何也是在阿拉伯人的基础上实现的。阿拉伯人对科学的最大贡献是以阿拉伯数字为工具,结合古希腊的逻辑学发展出完善的代数学,今天的“代数(ALGEBRA)”一词即来自阿拉伯语(JABR)。波斯人奥玛尔·海亚姆是《代数问题的论证》(简称《代数学》)一书的作者,在数学尤其是代数学历史上堪称最杰出者之一。另外,奥玛尔·海亚姆还进一步发展了二项式定理。阿拉伯人将印度10个数字和十进位制加以运用和推广,成为人类知识领域最有用的计量手段,将代数发展成数学的专门学科,确立了代数、已知数、未知数、根、有理数、无理数等代数术语,在量度几何中应用了数值代数,系统地提出了用圆锥曲线图解求根的理论,建立了平面三角形和球面三角形体系,计算出精确和完整的三角函数表,使三角学脱离天文学,成为独立的学科。
在中世纪时阿拉伯人在医学方面积累很丰富,阿拉伯统治下的西班牙有全欧洲最好的医院。现在西班牙还保留有很多清真寺。当时阿拉伯人的医学已经达到了现代水平,用酒精消毒,用鸦片麻醉,并进行外科手术阿拔斯王朝在帝国境内建立了34所医院,内部分成外科、内科、骨科、眼科、神经科、妇科。阿拉伯人在关节炎和脊髓结核诊断方面领先欧洲700年,在绑扎大动脉止血方面领先600年,阿拉伯人伊本·纳菲斯在哈维三百多年前就发现了血液循环的道理。大量阿拉伯名医的医学著作,拉齐的24卷《医学集成》,伊本.西纳的5卷《医典》,宰赫拉维的《医学宝鉴》,被翻译成多种欧洲文字,多次再版,在欧洲医学界做了400到600年的教科书。
物理
阿拉伯人在物理学上的贡献,主要成就是光学和力学。在光学上提出了光线来自观察的客体,光是以球面形式从光源发射出来,从而推论出‘物体光线反射和折射定律。在力学方面,讨论了抛物体运动和引力作用,提出了动量概念,认为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是二者之间距离的函数,为尔后经典力学的创立铺平了道路。穆斯林在光学上,对球面相差,透镜的放大率,月晕,月虹等都有研究,还研究了人眼的构造,提出了现代视觉理论。
化学
在化学上,阿拉伯人改良了许多实验器具,运用蒸馏,升华,过滤,溶解,结晶等方法,实验各种碱和酸的差别与化合力,制造出酒精,苏打,硝酸,硫酸,盐酸,硝酸银,氧化汞,并运用它们发展了药品和玻璃的制造工艺以及印染技术。现代西方大量的化学名称,化学术语都来自阿拉伯语。阿拉伯人还将古代东西方“炼金术”与化学实验相结合,提出了金属可通过某种媒介物质实现相互转化和四元素相克的理论,对金属的煅烧和还原以及提炼中的纯化、熔化和结晶过程作了科学的解释,将已知的物质分为植物、动物、矿物和衍生物4大类,确立了应用化学的基本概念,制造了大量化学品,总结了化学的工艺方法,制造了化学实验的仪器设备,为近代化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料。
在大量吸收东西方医学遗产的基础上,总结长期的临床经验,开创了新的医疗体系和方法,对医学进行分科,提出了血液小循环的理论,并对各科的病症、病理、生理、临床、诊断、治疗、药物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在外科、眼科、精神病及传染病方面为近代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经验事实和理论素材。
艺术建筑
阿拉伯世界对于艺术美有独特的追求。由于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排斥具象,因此阿拉伯艺术作品中缺少对人物和动物造型的塑造。艺术家们的才思智慧都集中在书法艺术、几何图案和巧妙别致的构思中,具有明显的抽象法和形式化的特征。
伊斯兰建筑别具一格,包括清真寺、伊斯兰学府、哈里发宫殿、陵墓以及各种公共设施、居民住宅等,是世界建筑艺术和伊斯兰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同印度建筑、中国建筑并称东方三大建筑体系。穆斯林仿照希腊和波斯式建筑形式,创立了风格独特优美的新样式,阿拉伯建筑以其宏伟、壮丽著称于世,它的外观是巍峨的穹顶和高耸的尖塔,精美朴素的内饰雕塑和花卉鸟兽等。麦加的禁寺,麦地那的先知寺,大马士革的倭马亚清真寺,科尔多瓦大清真寺和印度的红堡、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古城建筑群被喻为伊斯兰古典建筑的典范。
文化推广
文化多元性
在中国青少年中推广伊斯兰文化,可以促进中阿跨文化传播,对中国与阿拉伯的文化交流和中国本土的文化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使中国青少年享受阿拉伯文化独特的魅力,对阿拉伯文化有更为全面了解,对世界文明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并增进中阿青少年间的交流和了解,从而推动中阿的政治、文化、经济各方面交流的实质性发展。对多元文化相互融合,意义十分重大。
在中国发展
中国严重缺乏阿拉伯语高级人才。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才开始重视阿拉伯文化在国内的传播。也就是从那时起,阿拉伯文化才被正式引入中国。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努力,虽然中国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翻译和引进了大量阿拉伯国家的文学著作,也成立了一些阿拉伯文化研究机构,但依然面临阿拉伯语人才严重匮乏的问题。随着中阿合作日益广泛,阿拉伯语人才呈现严重供不应求。由于社会对阿拉伯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宣传不到位,致使阿拉伯文化没有引起中国民众的广泛重视。仅就阿拉伯语的推广而言,中国仅有几所高等院校开设有阿拉伯语专业,这在全国近1300所高校中所占比例实在是少之又少。中国传统阿拉伯语教学多属经堂式教育,宗教色彩浓厚,实用性偏弱,导致传统学员中真正能够适应行业和企业需求的阿拉伯语人才数量极少。其他零散的阿拉伯语教育机构亦不能完全胜任阿拉伯语系统化高级教学。
评价
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对近现代欧洲文明发展的重要影响与贡献是举世公认的。马克思等经典作家和西方许多作家、学者、政界人士都认可这一点。
恩格斯
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指出:“阿拉伯流传下十进位制、代数学的发端、现代数字和炼金术;基督教的中世纪什么也没有留下。”恩格斯指出:“在罗曼语诸民族那里,一种从阿拉伯那里吸取过来并重新发现的希腊那里得到营养的明快思想,愈来愈根深蒂固,为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做了准备”。
黑格尔
指出:“阿拉伯人之获知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这件事具有这样的历史意义:最初乃是通过这条道路,西方才知悉了亚里士多德。对亚里士多德作品的译注和亚里士多德的章句的汇编,对西方各国,成了哲学的源泉”。
英国
学者罗伯特·布雷福特说:“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阿拉伯人,现代的欧洲文明就根本不会出现;如果没有他们,欧洲就不会扮演那么一种超越所有先前进步阶段的角色,“如果不是受阿拉伯文明的影响,在十五世纪,真正的文艺复兴就不可能发生”。
英国学者蒙哥马利·瓦特说:“因为西方抵制伊斯兰教,轻视它的影响,夸大他们所依赖的希腊和罗马的传统,因此今天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纠正这种错误认识和承认我们对于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的亏欠”。
美国
前总统尼克松在《抓住时机》中认为:“当欧洲还处于中世纪的蒙昧状态的时候,伊斯兰文明正经历着它的黄金时代。……几乎所有领域的关键性进展都是穆斯林取得的。……当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伟人们把知识的边界往前开拓的时候,他们所以能眼光看到更远,是因为他们站在穆斯林巨人的肩膀上”。
总结
传播
中世纪的伊斯兰文化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它将东西方古典文化熔为一炉并发扬光大,在古代科学文化向近代科学文化的发展中,它起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作用,对亚洲、非洲、欧洲和中国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大批阿拉伯人迁居亚非各地,改变了这些地区的民族成分和语言结构,阿拉伯文(语言)成为通行的文字,伊斯兰教成为亚非一些国家和民族占主导地位的宗教。
12世纪以后,伊斯兰文化通过西班牙和西西里岛传入西欧后,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早日到来。阿拉伯人的医学、天文学、数学、化学、光学等方面的著作传入西欧后,至18世纪在自然科学领域占主导地位,为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奠定了科学思想基础。阿拉伯的哲学著作传人欧洲后,促进了基督教经院哲学内部唯名论反对唯实论的斗争,并形成了阿维罗伊学派。
交流
中国同阿拉伯有着长期的传统友谊及经济文化交流。自唐代以来,随着中阿之间经济贸易及使节、商人、旅行家、航海家、传教师的互相往来,进一步促进了中阿之间的文化交流。伊斯兰教于7世纪中期开始传入中国,历经唐宋元明时期的发展演变,中国有10个民族先后信奉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宝库。同时,阿拉伯的天文学、历法、数学、医学等自然科学相继传入中国后,对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中阿之间科学文化的交流不仅起了相互促进作用,而且互相辉映,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共同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伊斯兰是一个和平的宗教,和平来自今世生活的平衡和稳定,和平也保证了今世与后世的平衡,两世吉祥如意。人类的弊病是急功近利。西方说伊斯兰之中有极端主义,请问何为极端主义?那些急于求成,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或者只顾快速经济发展而不择手段的国家,难道就不是极端主义了吗?伊斯兰教面对的不是新“主义”,而是面对世界现实,看透了不平等的历史和人类的错误,所以才提出回到真主的经典中去寻求解放人类的答案。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7 17:12
目录
概述
文化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