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史学
学科之一
伊斯兰史学('Ilm al—Tarikh al—Islami) 中世纪伊斯兰文化的组成学科之一。亦称阿拉伯一伊斯兰史学。它是阿拉伯帝国各族穆斯林及学者为适应帝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发展的需要,在吸收、借鉴古代东西方历史学遗产的基础上,以伊斯兰教创传和发展的历史为中心,通过长期史料搜集、整理、考证、研究和著述,而凝结集体智慧所创立的综合性的历史学科。它与宗教各学科相辅相成,在伊斯兰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形成与发展
(一)早期无成文的历史著作
伊斯兰教兴起前,蒙昧时期的阿拉伯人未有成文的历史著作,仅口头传下许多历史故事和传说。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传伊斯兰教后,创建了政教合一的穆斯林公社,实现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他依据《古兰经》初步确立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司法和宗教制度。这一时期的传教史、圣战史及有关事件多由圣门弟子口头传述,未系统地记载成书,仅保留有《麦地那宪章》和穆罕默德“致邻国君主书”等文献。
(二)四大哈里发(632-661)时期
为管理新征服地区,完善国家制度,注意研究和借鉴各民族的历史。如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634~644在位)模仿波斯萨珊王朝的封建统治经验,确立了各行省的总督制,设立了国家财政管理机构“迪万”,建立了“年俸制度”。
(三)伍麦叶王朝(661-750)时期
随着不断向外扩张,形成幅员辽阔的阿拉伯帝国。为确立国家制度和立法的需要,开始借鉴和研究历史。哈里发穆阿维叶仿效拜占庭政体,建立哈里发世袭的封建专制政体,设置了宠大的官僚机构和地方行政司法管理体制。宫廷设专人搜集和管理所征得的希腊、罗马、波斯等国的历史著作、典章制度、兵书、战略、战术的文献。哈里发命通晓外语的宫廷学者和侍臣为他译读各国历史文献和历史人物的轶事等著作。王朝赞助学者开始翻译和研究拜占庭的历史著作,如伊本·穆卡法将《波斯列王记》从帕莱威文译成阿拉伯文,其中的历史事件和记述方法成为编写伊斯兰教史的序幕。宗教学者为注释《古兰经》和研究圣训,开始搜集、整理和研究伊斯兰教初期的历史,加快了历史由口头传述到著述的过程,为辑录撰写历史故事、先知传记和武功史著作奠定了史料基础。
(四)阿拔斯王朝(750-1258)时期
伊斯兰史学研究得到长足发展。王朝采取奖励学术文化发展的政策。9世纪中叶,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等国的古典著作已被译成阿拉伯文,穆斯林学者从中广泛涉猎到各国古代史的丰富资料、治史观点和方法,开阔了视野。帝国幅员广袤,交通大开,商旅辐辏,经济与文化交流及宗教活动颇为频繁,学术旅行考察蔚然成风。因此,穆斯林对各国的历史、地理知识日益丰富,历史研究的领域更加广阔。史学家人材辈出,历史著作宏富多采。在早期所记载的传奇、传记、事件、谱系的基础上,出现了编年通史或纪事本末通史,其方法由对传述的记载转入考证、分析和归纳,并阐发了史学观点。
起源及特点
史料源流
伊斯兰史学的源流和特点。其史料源流是:
⑴伊斯兰教史前阿拉伯人口头流传的历史故事和传说。
⑵《古兰经》中所记载的古代先知和帝王的传说,古代也门赛伯邑人的离乱、阿拉伯各部族的变迁、埃塞俄比亚人和波斯人入侵的故事;犹太教、基督教、祆教的历史故事及思想资料等。
⑶宫廷和各地图书馆所收藏的各国历史著作和文献资料,包括希腊罗马史学家凯撒、李维、塔西佗、普卢塔克等人撰写的政治史、军事史、通史、传记及典章制度等著作,波斯的帝王史、历史故事、武功史、印度的宗教史书,犹太教、基督教、祆教的经典及史书等。
⑷圣门弟子及再传弟子所传述的伊斯兰教早期历史口碑资料。
⑸历史学家、旅行家、商人、宗教学者遍游世界各地,通过向各阶层人物考察搜集和亲身见闻所记述的史料。
⑹宫廷的文书档案、资料等。
特点
⑴伊斯兰教经典和教义作为治史的理论依据。穆斯林史学家多以《古兰经》的观点解释历史,认为人类社会的一切是安拉预先安排好的,历史的变迁是安拉意志的体现。治史的目的是以史为鉴,维护哈里发帝国政教合一的政权,弘扬伊斯兰文化,教化人民,认识安拉是宇宙和人类历史的创造者和主宰者,坚定对安拉的信仰,大多数历史著作从信仰主义出发,贯穿了安拉创世说、宿命论和君权神授的思想观点。
⑵史学研究初始从属于宗教学科,为注释《古兰经》和研究圣训提供历史依据。伊斯兰早期的教义学家,为正确理解《古兰经》精神实质,从历史角度考证经文下降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圣训学家为考辨圣训的真伪,从圣训传述线索入手,研究圣训有关内容的时代背景,考察传述者世系、生平及事迹。因此,研究圣训学的过程亦即研究伊斯兰教初期历史的过程。9世纪史学研究从圣训学中独立出来,形成专门学科。
⑶重视伊斯兰伦理道德的训诲。伊斯兰史学家认为,从历史所得出的真知灼见,对现实生活是一种最好的训诫,历史之功用在于使人们扬善抑恶。在历史著述中,大量引用《古兰经》、圣训的道德箴言和名人的劝世格言。并对王朝的兴衰、人物功过的褒贬、社会弊端的根源、做人处世的品德等,多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加以分析和评价,倡导正义、公正、善良、诚实、宽恕、克己、贤明、仁慈,用历史事实进行道德教育。
⑷深受希腊等外来史学观点和方法的影响。阿拉伯史学家大多通晓希腊等外来的哲学和史学思想,谙熟伊斯兰经典和教义。他们汲取外来的各种学术思想和治史方法,使其史学思想及方法向理性升华。将史学研究的领域扩大,视历史学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仅重视政治史、宗教史、军事史的研究,而且重视经济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和文化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并涉猎到自然科学、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和民俗学的领域。冲破早期史学研究受宗教传统的束缚,着眼于现实世界,主张用理性主义研究历史,试图探讨历史发展轨迹的一系列因果关系。并运用逻辑推理及归纳法,将零散的史料加以分析、分类,使之条理化。
⑸史学研究同各王朝的政治斗争和宗教斗争紧密联系。史学家分别从属于不同的政治和宗教派别,其史学观点各异。逊尼派史学家多为历代哈里发的统治歌功颂德,用官方的立场解释历史。什叶派史学家注重本派的历史传系,反对正统派的史学观点。出身于不同部族的史学家,有的持民族偏见,各自夸耀本部族历史,贬低其他部族的历史作用。故伊斯兰史学未形成统一的观点。
著作与成就
中世纪伊斯兰史学家,以他们丰硕的研究成果,为历史学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史学著作和历史文献浩如烟海,体裁多样,题材广泛,通俗读物和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兼有。仅据大辞书《古书释疑》和伊本·奈迪姆编撰的《目录大全》所列举评介的史籍,达1300多种,存留至今的只占极少部分。8~9世纪,伊斯兰史学的成文著作相继问世,以记述圣战史、先知生平和宗谱为主要内容。
代表人物
其代表人物是伊本·伊斯哈格、瓦基迪、伊本·希沙姆、白拉左里和叶尔孤白。
伊本·伊斯哈格(?一768)
他根据早期圣训学家搜集整理的有关穆罕默德生平及远征的史料,汇编了第一部《先知传略》,分为3部分;《序幕》叙述了伊斯兰教产生之前的历史传说。《起因》叙述了穆罕默德的生平和在麦加传教的过程。《圣战》记述了穆罕默德在麦地那的经历和领导圣战的历史。
瓦基迪(?-822)
他毕生致力于伊斯兰教远征史的研究和著述,遗存的主要著作有:《圣战史》(一译《武功记》)、《叙利亚的征服》、《埃及的征服》、《波斯的征服》、《非洲的征服》等,为伊斯兰教历史留下了极为丰富的资料。
伊本·希沙姆(?-828)
他所著《先知传》,校订和补充了伊斯哈格史料,内容更加完备翔实,为而后研究穆罕默德生平的著作。
白拉左里(?-892)
他著有《诸国的征服记》与《贵族宗谱9》两书。前者为编年体,以描述远征故事为主,兼述阿拉伯帝国各行省的历史。后者为传记体,以介绍部族、家族为主,旁及伊斯兰教第一世纪的历史。
叶尔孤白(?-891)
他采用什叶派的观点写史,其《世界史摘要》保存了有关什叶派的重要历史资料。
史学兴盛
阿拔斯王朝后期,随着学术文化的高度发展,各种史料经过大量搜集整理,已具相当规模,史学研究达到空前未有的水平。历代哈里发为了炫耀自己的业绩,奖掖历史学家去编写完备的通史。于是,编年通史或纪事本末通史便应时而生。这一时期,最著名的历史学家有泰伯里、麦斯欧迪和伊本·艾西尔
泰伯里(838-923)
编年通史的鼻祖泰伯里(838~923),把人类历史作为一个整体,编写出一部取材丰富、规模宏伟的通史巨著《历代先知和帝王史》,为伊斯兰史学树立了划时代的里程碑。这部著作从传说时代讲起,接着叙述古代东方各国史、阿拉伯蒙昧时期历史,穆罕默德生干和伊斯兰教创传史、阿拉伯哈里发帝国各王朝兴衰的历史,一直到915年帝国开始分裂的时代。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宗教、经济、典章、制度、文化、民俗等。为后来史学家编写通史提供了典范。
麦斯欧迪(?-957)
著名的历史和地理学家麦斯欧迪(?~957),有“阿拉伯的希罗多德”之称,其史地百科全书式的著作《黄金草原与珠玑宝藏》,为记事本末体通史。全书分为4卷,第1卷记述印度、中国、波斯、埃及、巴比伦、亚述、巴勒斯坦以及希腊、罗马、拜占庭历史,其资料多采集东方各国古籍和他在各地采访的记录。其中记载了中国唐代黄巢起义攻陷广州之事。后3卷为阿拉伯哈里发帝国的历史,起自伊斯兰教的创立,止于947年,史料极其丰富,多为其他史籍所少见。内容包括社会历史、自然及人文地理、自然科学、宗教与哲学、哈里发轶事、典章制度;风俗习尚等。
伊本·艾西尔(1160-1233)
史学家伊本·艾西尔(1160~1233)所著《历史大全》,上起传说时代,下迄1231年。全书共12卷,第1卷从远古叙述到伊斯兰教的兴起,其中包括波斯、”拜占庭阿拉伯韵历史,记也门历史尤为详尽。第2卷叙述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迹、伊斯兰教的传播及四大哈里发时代的历史。其余各卷论述阿拉伯帝国时期的伍麦叶王朝、阿拔斯王朝及各地小王朝的兴衰历史,其中关于北非和西班牙诸穆斯林王朝的历史,史料弥足珍贵。伊本·艾西尔经历过十字军的第三次东侵和蒙古人的西侵,他对这两场亲自目睹的浩劫,在书中作了翔实的记载,因而被称为“十字军战史家”。关于蒙古人西侵的资料为《多桑蒙古史》所采用。他的另一部名人传记《莽丛群狮》,记载了穆罕默德门弟子及伊斯兰名人计7500位的列传。
其他著作
伊斯兰史学著作还包括各种人物传记、国别史、地方志和历史哲学等。
伊本·赫里康(1211-1282)
著名传记家首推伊本·赫里康(1211~1282),其不朽之作《名人传》收入600余年间穆斯林帝王、将相、学者、诗人等865位名人传记,包括族系、生平、业绩和轶事,并有考证和评论。
海推布·巴格达迪(1002~1071)和伊本·阿萨基尔(1105~1176) 地方志以海推布·巴格达迪(1002~1071)和伊本·阿萨基尔(1105~1176)为代表。海推布著有《巴格达志》,伊本·阿萨基尔著有《大马士革志》,两书体例略同,各记载了阿拉伯帝国这两大历史名城的自然地理、历史沿革、商业贸易、建筑设施、宗教与文化、典章制度、社会生活和民俗、人物、历史古迹和文献等。
麦格里齐(1364-1442)
国别史以麦格里齐(1364~1442)所著的《埃及志》为代表。先采用编年体,后改用纪事本末体。对埃及的历史变迁、伊斯兰各王朝的兴衰和开罗的历史均作了记述,对马穆鲁克王朝的历史记述尤详。
伊本·赫勒敦(1332-1406)
历史哲学的开创者伊本·赫勒敦(1332~1406)用理性主义观点解释历史,采用史论结合方法,提出了崭新的社会历史观。其名著《阿拉伯人、波斯人、柏柏尔人历史的殷鉴和原委》,是一部包括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史论专著。全书7册,分3部分:绪论、正文和附录。绪论是全书的精华,集中表述了他的历史哲学观点。他用发展的眼光观察历史,认为历史不仅是时代的记录和政治的总汇,也是社会经济和人类道德、智力、文化发展的记实。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类的社会活动是一个统一的、不断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主张史学家应考订史料的真伪,阐明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认为自然条件和人类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文化素质等因素对于历史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资料
略论“回回文化”.宁夏社会科学.1984-03-01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5 01:29
目录
概述
形成与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