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
政府或企业为实现产业目标创立的特殊区位
产业园是指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产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它的类型十分丰富,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工业区、金融后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物流产业园区等以及近来各地陆续提出的产业新城、科技新城等。
前景
产业园区建设与传统房地产开发具有部分替代性。而当前国家对传统房地产项目不断的进行调控,这也客观上为产业园区建设创造了更大的经营空间,减少了产业地产投资风险,提高了园区运营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吸引了更多传统住宅房地产开发商的目光。金融危机之后,大约有12%的传统房地产开发商转投产业园建设项目,从2005年第一次房地产调控开始,则有约30%的传统房地产商转向产业园建设开发,二线城市比例稍低。
事实上,产业园建设正如理论分析一样已经驶入了快车道。截至2011年,上报统计的企业总计5.96万家,实现营业总收入13.16万亿元,工业总产值10.49万亿元,工业增加值2.74万亿元,净利润7672亿元,出口总额3000亿美元,上缴税额6613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同期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4%
从地方经济发展趋势看,产业园区确实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带动着区域整体实力提升。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由于产业地产开发及运营刚处于起步阶段,开发企业和运营商的经验不足,加之在开发过程中会面临地方政府的干预,容易出现过度追求税收、缺乏对园区系统科学的专业规划、吸引追求低成本和低税收的产业进驻等问题,容易引发区域集聚效应差、土地利用效率偏低、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忽视构建产业环境、配套不平衡、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等诸多问题。
基于产业园开发运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报告提出了相关改善方案,主要从中国产业园区建设行业的发展现状、开发及经营模式、传统房地产商在产业园建设领域及园区投资运营企业间的竞争形势等进行分析;由于产业园区作为一个具有独特吸引力的区域体,具有复杂的双重属性。它一方面是相关企业的区域聚集体,表现出一定的宏观性;另一方面由于其运营方式多为政府投资或规划,开发企业管理运营,因此又具有一定的微观性;前瞻将重新定义产业园区细分市场,梳理各细分领域竞争现状,针对全国重点经济区域环境特点分析产业园区域形态。
含义
产业园区,是某产业的聚集区或是技术的产业化项目,简而言之,孵化平台,是企业走向产业化道路集中区域。产业园区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工业园与产业园区的区别
工业园区、产业园区在很多区域容易被混为一谈;工业为整体概念,产业是整个工业体系中构成部分。
对于工业园区,在一定程序上是工业企业的聚集区,通常没有明确行业产业划分。
另外对于工业园区与产业园区,区域政府在制定促进工业发展政策方面也存在差异,工业区就需要大而广的政策,而产业园区就更加注重针对性。
所以,各区域在建设或建立工业园区时,首先确定适合区域发展,而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主产业及相关产业,建立不同产业的功能园区,同时依据各产业各特点,制定适合产业发展政策,促进各产业发展升级,服务地方经济。
电子装配研发产业园区
电子装配研发产业园区是产业集聚的载体,其主要构成应有相关电子原件组装方面的企业,有提供高科技技术支持(如数字网络技术)的企业,有国际化的策划推广和信息咨询中介机构;还有从事电子产品生产的企业和在文化经营方面富有经验的经纪公司等。这种相互接驳的企业集群,构成立体的多重交织的产业链环,对提高创新能力经济效益都具有实际意义。而以行政区域划分或行业分割方式构建的电子装配研发产业园区,毕竟会受到传统利益格局和资源配置的影响,难以达到理想的要素组合和产业的深化。
大多数大城市在实现工业化后,都把发展产业园作为催化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举措。产业园已不仅是一个发展的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实。只有促进电子研发成果转化为经营资源,通过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和产业链的整合与延伸,进行深度开发,才能充分获取电子研发产业的效益。
发展电子研发的核心是要构筑创意产业链,并尽量拓展延伸,以形成规模,获得最大经济效益。要在较短的时间里领跑全国,赶上西方国家,就必须打造出若干符合市场规律的、完整的电子研发产业链,并围绕产业链培育出一批富有竞争力的电子研发产业集群
2.5产业园区
2.5产业”是指介于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的产业,既有服务、贸易、结算等第三产业管理中心的职能,又具备独特的研发中心、公司核心技术产品的生产中心和现代物流运行服务等第二产业运营的职能。
1、提升产业结构,促进地方产业升级
发挥传统产业优势的同时,引入金融、商贸、会展等高附加值和科技型的现代服务业功能。推进科技与人才导入,引入全新先进产业,将助于产业结构调整与提升。
2、完善产城一体化的产业生态链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比例嫁接二、三产业,如金融、法律等现代服务业以及复合型的高品质商业配套。构筑上下游产业相关联、互补共生的业态环境,创造可持续性公园城市
3、提升区域价值和能力
导入商务、金融、居住、办公、展览等综合性的新兴产业。通过人才、资金、信息的高速传输流动创造高效、高质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充分享受交通枢纽为项目城市功能带来的交通便利,以及为产业功能提供的全面支持。税收拓展,环境优化,就业提升的目标。
产业园发展模式
管理模式:美国产业园区的发展有三种主导形式,分为学校或民间非盈利机构主导型、政府主导型以及政府、大学、企业联合管理型,其中后者采用度最高。政府主导型存在较为宽松的物质环境、智力环境和政策支持等优势。然而,由于政府行政色彩过于明显,企业的依赖性较强,可能导致企业创新精神丧失,不利于企业和园区的可持续发展。适当采用其他形式有利于规避烂尾风险。
产业发展模式:美国产业园区主要采用依托技术发展、产业带动产业集聚发展两种模式。其中,技术依托型的产业类型由科学园、科学城、技术城以及加工园,产业依托型的有优势企业主导、中小企业集聚以及复合型产业发展三大模式。美国产业园定位相当明确,因此后期选址、企业类型等都为定位服务。相较而言,中国产业园几乎都以产业带动为主,技术带动型简凤毛麟角。
中国产业园区发展起步较晚,应吸取发达国家前期拓荒过程中累积的经验,以避免重蹈覆辙而走了弯路。当前,由于产业园区的过度开发建设,缺乏合理规划布局,导致了省与省、市与市、县与县、乡镇与乡镇之间的无序竞争,市场竞争越发白热化,对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极其不利。这个因素往往使信贷机构产生悲观预期,从而降低企业融资能力
区域发展规划
产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是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在各地“十二五”规划中,产业园的上马和扩建令人瞩目,如贵州要建设百余个特色产业园、重庆要建设离岸数据开发和处理中心两大基地、黑龙江要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安徽要形成10个左右的新兴产业基地,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各地千亿级的产业园规划就有十余个,这意味着,未来五年,中国或将进入各类产业园区建设的高峰期投资规模数万亿元。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1 14:44
目录
概述
前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