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教学就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
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
主动性和探索性,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活用互动
互动式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也各有特点,教员需要根据
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不同特点灵活运用。
教学类型
主题探讨式互动
主题是互动教学的“
导火线”,围绕
主题展开教学双方互动,有利于达成教学目的。其方法一般为抛出主题——提出主题中的问题——思考讨论问题——寻找答案——归纳总结。
这种方法主题明确,条理清楚,探讨深入,能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但缺点是组织难度大,学员所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具有不可
控制性,往往会影响教学进程。
归纳问题式互动
就是课前针对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问题,归纳互动问题。教学开始,教员一一向学员抛出,学员广泛思辨、争论,最后达到了解熟悉所学内容的目的,同时开阔思路。这种方法,能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但要求教员必须充分备课。
精选案例式互动
运用多媒体等手法呈现精选个案,请学员利用已有知识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勘校正误,
设置悬念,然后抓住重点、热点作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
理论知识。
一般程序为案例解说——尝试解决——设置悬念——理论学习——剖析方案。这种方法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环环相扣,对错分明,印象深刻,气氛活跃。缺点是理论性学习不够系统深刻,典型个案选择难度较大,课堂知识容量较小。
多维思辨式互动
把现有定论和解决问题的
经验方法提供给学员,让学员指出优劣加以完善,还可以有意设置正反两方,在争论中寻找最优答案。一般方法为解说原理——分析优劣——
发展理论。这种方法
课堂气氛热烈,分析问题深刻,自由度较大,但要求教员必须充分掌握学员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并对新情况、新问题、
新思路具有较高的分析把握能力。
优选节点
“问题”是教学互动得以开展的条件和基础。确保互动式教学的实施,教员课前必须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立足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互动问题。一是“动”在教学热点上。选择大部分学员熟悉,最好是热点、
关注度比较高的问题进行互动,有利于学员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果问题生僻、学员不熟悉,互动就可能开展不起来。一些较大或持续时间较长的课程,热点互动问题还可以提前告诉学员,让学员预有准备。二是“动”在
教学重点上。教学重难点关乎学员
素质能力的生成。教员必须吃透大纲和教材,把握重点、难点,使选择的互动问题具有重点价值,同时采用多种
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学员的兴趣,使学员在思维的碰撞中生成知识,
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动”在教学疑点上。“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教学中应抓住学员容易生疑的知识点设计互动问题。对于疑点,学员往往比较敏感,围绕疑点问题开展互动,可以激发学员探索欲望,换来学员心态的开放和创造力的激活。
凸显学员
让学员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得到落实和凸现,既是互动式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学员能力发展的需要。只有让学员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互动式教学才能有效开展。必须营造民主氛围。互动式教学是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开放式的教学。“双向互动”能够形成,必须经由教员和学员的能动机制、学员的求知内在机制和师生的搭配机制共同形成,根本上取决于教员学员的
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及教员
教学观念的转变。所以,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平等的
师生关系,是开展互动式教学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必须突出多边互动。
教学过程是一个全息的过程,要促使每个学员、教员积极参与其中,而决不能只局限于教员与个别优秀学员之间。对于不主动发言的学员,教员可以采取“抛绣球”的方式,触动其思考回答问题,也可点名回答。只有互动教学的全员性、
广泛性,才能实现教学互动向更深更广的方向拓展,使全体学员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必须鼓励学员探索。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员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员则教人发现真理。在教学中,教员要留给学员“空白地带”,让学员去质疑、解疑。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推动互动式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确立学员的疑问意识。同时,应尊重学员提问,鼓励学员积极大胆提问,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多角度的心理兴奋。
实现方法
互动性共享型教学,以互动做为
教学设计的中心切入点,依据现代
多媒体教学、
数字化教学等理论基础与多种互动教学工具,如互动式的便携式显微镜WM461PCTV、WM461
WIFI,兼具显微镜和数码照相机的双重功能,它可以利用2.4G或者WIFI和显示屏、
平板电脑等
智能终端相连,可拍照、录像,教师与学生可针对一个或者多个实时显微现象,进行一对一、
一对多、
多对一的观察交流、教学分享,由于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观察、获取显微图像,将大大增加学生的兴趣和体验性,增强其对
知识的理解和学习。
内涵
互动式教学是当代
教育民主化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重要体现。互动式教学意指在一定的
教学情境中,教学参与者以主体的身份遵循一定的规则、规范——这些规则、规范是参与者双方共同接受、共同认可而达成的统一、一致和
普遍性,进行的教学领域中的物质的、精神的交换和传导的活动。在这种过程中传导的包括物与非物的、言语与非言语的、
理解与解释、领悟与说明等环节和方面。在互动过程中,由于双方都是意识的、能动的交换或传递者,都以
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活动过程,从而决定了互动不是单向反馈的过程,而是呈现一种双向对话和沟通。它要求互动双方介入、沉浸于其中,它是一种活生生的过程,而非一种僵死的、无生气的、具有强制性的过程。它是相对于传统灌输式教学而言的,其主要特征在于教学过程中的“沟通”与“对话”。在
教学理念上,传统教学看重的是经过教学后学生的成绩,而互动式教学则着重于教学过程中“教了什么”和“学会了什么”,是一种提倡师生交流的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方式上,传统教学往往是教师“
一言堂”、“
满堂灌”,而互动式教学强调师生及学生互相之间开展讨论、交流和沟通;在师生关系上,互动式教学也区别于传统教学方式,师生关系、教学关系,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多向的、互动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从单纯
接受者的角色转变为
学习过程的主体,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
接受式学习改变为
发现学习、
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
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提升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产生新认识、新思想和创新事物的
创新能力。总之,互动式教学反映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交互、反馈和融合,使得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是一个对话的过程,理解的过程,创新能力形成的过程。
创新人才
伴随未来社会对
人才素质的需求变化,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
人才标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导游实务教学不仅要求教会学生掌握已有知识,还要求教会学生用已知的
知识获取未知的知识,逐步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并养成创新的习惯。要尊重学生个性,承认学生兴趣和性格的多样化。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不是单纯地接受旧知识,而是要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发现新问题,提出
新理论、新方法。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充分的讨论、交流的时间,让学生有动手观察实践的机会。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形成
探究式学习的模式,甚至要求允许学生犯“幼稚与可笑”的错误。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互动,才能营造一种主动研究、探索,不断创新的氛围,从而有利于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导游实务
概括
所谓“教
有法而
无定法”,在导游实务教学过程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不断的尝试和总结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了以下一些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问题导入
启发式教学,教学中质疑是互动教学最基本的方式。通过对已经学习过的内容的回顾,提出一些问题,引入新的要讲解的内容,是有经验的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在课程开始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带着
问题学习,最终找出答案。通过对课程的一些要点精心设计问题,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较强的
目的性,在一开始就明确本次课程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的问题。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导游实务课程教学联系实际的特色。运用
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有助于增进学生运用学过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导游
服务意识和形成正确的
职业态度。在授课过程中,每个专题都可穿插案例。案例可从专业报刊、互联网以及自身的实践中收集。在进行案例分析时,采用先分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教师的指导要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
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不要对学生讨论的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要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景点实训
景点实训强调对实际旅游景点的现场讲解,虽然在景点实训中,学生讲解的对象不是真正的游客,而是熟悉的老师和同学,但是由于
现场感强,学生对此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际工作。并且学生现场讲解的优缺点老师可以随时进行点评。例如,我们把学生带到
邓小平故居、
朱德故居、
罗瑞卿故居、万卷楼、西山风景区等景点进行实训活动,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参与了沿途讲解、组织活动、景区讲解、突发问题的解决等环节的锻炼,并同时现场得到了带队老师的点评,学生均觉得收获很大。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指教师在某个专题教学中设定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获得对导游
工作内容的深刻理解和
工作技能的掌握,并形成工作所需的职业态度。例如在讲授导游规范服务的内容时,如何向客人致“欢迎词”、“
欢送词”及“对客人不同要求的处理”等内容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扮演和观察其他同学的扮演行为,学习各种交流技能。通过模拟后的指导,及时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充分体现了
以学生为主体的
教学思想,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应用“反馈”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反馈”机制构成“闭环”系统,决不能采用无反馈的
开环系统,因为没有反馈就无法把握课堂节奏。而最敏感的反馈点有两个:眼神和表情。讲课时必须实时地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当中获取
反馈信息,当发现有异常(无反应、反应过度等)反馈时,应及时调整讲课节奏。使学生从内心与你互动起来,跟着你的思路走,而不走神。
应用多媒体教学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开展,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口头的交流,要达到
预期效果还需借助必要的教学手段。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使
多媒体设备进入
课堂教学,它使传统教学方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令人耳目一新。多媒体设备的声、光、电一体化优势,不仅减少了教师课堂书写工作量,更重要的是由于
课堂环境的变化,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也使课堂讨论或者案例分析便于进行。有了多媒体设备并不等于教师可以跟放电影一样,不需要课堂讲解了。我认为先进的设备仅仅是
辅助教学的手段,教师的
主导地位绝对不能动摇。过分依赖多媒体设备,会淡化教师的主导地位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结束语
要使教学互动,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良好的
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动”起来。否则,互动就无法实施。这就要求教师从传统
教学模式的框架中走出来,抛弃因循守旧、循规蹈矩的教育方式,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协商的师生关系,使
教学活动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展开,师生共同探讨,互相启发和提高。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要鼓励学生随时
提出问题,甚至可以打断教师讲课,教师不能不耐烦或拒绝回答学生的问题。当学生有了不同观点和不同见解时,教师也应虚心接受。这样,才能体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与学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两者相互作用,相得益彰,和谐发展。
互动式教学要求教师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要让学生围绕教学内容而互动,避免出现淡化主题的现象。还要求教师能够预见教学互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免在教学中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地位,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互动式教学对学生、对教师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和
学习效果。但也有
不足之处还需在今后教学中不断摸索,进一步提高
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