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米饭原为中国
民间节日食品,唐代即有。
江苏和安徽一带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多有人家用
乌饭树叶煮乌米饭,已成习俗。
历史起源
乌米饭原为民间食品,唐代即有。江苏
宜兴、
溧阳、
金坛和
皖南一带农村每逢
农历四月初八,多有人家用乌饭树叶煮乌米饭,已成习俗。在中国浙江、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四川、贵州、安徽等地,人们仍保留着农历四月吃乌米饭这一古老的习俗。有的地方在清明寒食节吃,而更多的则是在四月初八这天吃。乌米饭是
花溪苗族、
布依族独特的风味小吃。农历四月初八,布依族称为“
牛王节”,也叫“
开秧门”。四月初
八一过,打田栽秧就开始。开秧门这一天吃了乌米饭,打田栽秧这段时间,身强体健、百病不生,因此家家户户都要吃香喷喷的乌米饭。乌米饭是一种
紫黑色的
糯米饭,是采集
野生植物乌饭树的
叶子煮汤,用所煮的汤将
糯米浸泡半天,然后捞出放入木甑里蒸熟而成。乌米饭油亮清香,由糯米泡入乌树叶中几小时后煮成的。吃乌米饭可以祛风解毒,防蚊叮虫咬,而且人们相信在立夏这天吃乌米饭,
孙膑就会护佑人们
平安如意。
做法
江南青精饭
当天做、当天吃,不“九蒸九曝”。做法是:初夏采乌饭
树叶洗净,舂烂加少许浸泡,待米呈墨绿色捞出略晾;再将
青汁入锅煮沸,投米下锅
煮饭,熟后饭色青绿,气味清香。
其他做法一
制法:将糯米淘洗净备用。南烛叶洗净加水500毫升,煮半小时,去其叶渣取汁
水煮糯米,用文火煮2小时左右,待米色变黑,熟烂后可即食用。
功效:
补益脾肾,止咳,安神,明目,乌发,适宜体质衰弱者食疗调补。做乌米饭的植物可以有南烛(古名
杨桐,又名乌饭,属
杜鹃科常绿灌木,叶草质,椭圆状卵形,新叶鲜红,老叶深绿;
总状花序腋生,花冠白色;
浆果球形,成熟时紫黑色。注意这不是
南天竹)、乌桕(这是
乔木)、枫等。
孙思邈方书南烛煎枫树的嫩叶可代茶。乌桕的根皮及叶入药,有消肿解毒、利尿泻下之效。
做法二
主料:糯米300g。
辅料:南烛叶适量、糖适量、水适量。
步骤:
1.把南烛叶的叶子洗净。
2.把南烛叶沥干水分。
3.用刀把南烛
切细然后放入盆中,带上手套用力揉,直至叶子搓烂即可。
4.搓烂的叶子中放入适量水,浸泡2小时以上。
6.把糯米淘洗干净。
7.放入乌米汁水,放乌米汁水就按平时煮饭的水一样放。
8.浸泡至少2小时以上。
9.按下煮饭键,跳到保温状态,闷5分钟盛出放入一些白糖即可开吃。
技巧:
1.用力揉,搓叶子时,一定要带上手套,否则手会染黑。
2.乌叶汁水如要浸泡过夜,最好放入冰箱冷藏 。
文化
乌米饭历史悠久,出现于唐代,那时叫“
青精饭”,是道家求长生不死的养
生食物,为道家斋日的饵食。
杜甫《
赠李白》诗曰:“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海马点评:这句话貌似有同志嫌疑)
皮日休《南阳广文欲于荆襄卜居因而有赠》:“青精饭熟云侵灶,白裘成雪溅窗。”
陆龟蒙在《
道室书事》一诗中说:“
乌饭新炊笔饭香,道家斋日以为常。”
张贲《以青食迅饭分送袭美鲁望因成一绝》:“谁屑
琼瑶事青食迅,旧传名品出华阳。应宜仙子胡麻拌,因送
刘郎与阮郎。”--按,“青食迅”是青精饭的别名。说“迅”是因为
黑米是煮熟过的,加工起来很快。
从宋代开始,佛家开始将青精饭作为斋食。尤其是在
四月八日浴佛节,
佛教徒多造乌米饭以
供佛,因这个原因也叫
阿弥饭。
宋代
葛胜仲的《四月八日蒙文饷黑饭》诗描绘了当时浴佛节食用青精饭的情景:“热际初尝四月八,磨香灌佛晓泉寒。丞公忽致般木饭,儿辈惊看欢喜丸。”另一首云:“点漆饭蒙清净供,翻匙
那敢配羊寒。独欣法味盈斋钵,尚欲诗辞看弹丸。”
宋代
范致明在《岳阳风土记》中说:“
岳州四月八日取羊桐叶淅米为饭,以祠神及祖先。”明代的
李时珍在《
本草纲目》卷二十五(谷之四)中则说:此饭乃仙家服食之法,而今
释家多于四月八日造之,以供佛。
此外,宋人也在
上巳节(三月三)吃青精饭。据宋代
梁克家《
淳熙三山志》记载上巳节所食的青饭曰:“南烛木冬夏常青,取其叶,捣碎,渍米为饭,染成
绀青之色,日进一合,可以延年……今上巳青饭……闽俗效之。”(海马注:三山就是
福州,后面还会说到福建
畲族的乌米饭)。
元代开始在诗词中始见在
寒食节吃青精饭,吕诚《寒食漫兴书所见三首》:“加餐未厌青精饭,烂煮那无白石羊。”
戴表元《寒食》:“寒食清明却过了,故乡风物只依然。穷中有客分青饭,乱后谁坟挂白钱。”
明清以后,青精饭还成为南方许多地区社日的节令食品,如明代广东一带社日食用的
五色饭也是从青精饭派生而来的。清代李调元《
南越笔记》卷载:“今苏罗人每以社日为青精饭相饷。”--按,今天上海一带清明节吃的
青团,明代
郎瑛认为这也是从青精饭演化而来。他的《
七修类稿》卷四三说:“古人寒食采桐杨叶染饭青色以祭,
资阳气,今变而为青白团子。”
林洪的《
山家清供》中指出了民间食用“乌米饭”及仙家服食的“青精石饭”在配方制法上的不同。前者是先将上好
粳米用南烛枝叶捣汁蒸熟后,晒干收藏,食用时,用热水煮一遍即可。后者将
青石脂及青梁米在水中浸泡后捣为药丸,食用时如今人食用
中药丸,用白水送服,并用以辟谷。 明代
方以智《通雅-饮食》“青食迅饭”条下:“青食迅饭,乌饭也。今释家四月八作,或以
乌桕,或以枫。”
相关传说
孙膑
食用乌米饭,一般在农历四月初八前后,即立夏这一天吃。选择这一特定的节气,其中还有一个的民间传说。
相传战国时期,兵圣孙武的后代孙膑曾和
魏国大将
庞涓一起进山向鬼谷子学习兵法。鬼谷子将兵法精华传授给谦虚好学的孙膑。庞涓妒忌贤才,设计将孙膑骗来,割去了他的
膑骨(
膝盖骨),并将孙膑关在马厩里,用饥饿法逼他交出兵书。善良的狱卒非常同情孙膑的不幸遭遇。他瞒过庞涓手下人,就地取材用乌饭树叶捣烂浸汁拌糯米,煮熟后捏成小团子,偷偷送给孙膑食用。因其形状、颜色与马粪差不多,庞涓始终没有发现其中秘密。后来孙膑被人救出后报了仇。
畲族
福建、
浙南的畲族也吃乌米饭,他们是在三月三吃。
畲族乌米饭的传说不一:
其一,“三月三”为米谷生日,畲民要给米谷穿上衣服,故涂上一层颜色,祈祝丰年。
其二,三月三虫蚁不作,畲民吃了乌饭,上山下山不怕虫蚁。
其三,唐代畲族英雄
雷万兴领畲民与敌兵交战时,敌人常来抢米饭,雷万兴命畲民用乌稔树叶汁将米饭染黑,敌人怕中毒,不敢问津,畲民便安稳把米饭送上山。第二年
三月三义军一鼓作气,合理突围,大获全胜,后来畲民为纪念胜利,在每年的三月三这一天,男男女女都出门“踏青”,采集乌稔叶,家家户户做乌米饭,长此流程。
姑娘节
湖南
绥宁县农历四月初八为苗族的
“四·八”姑娘节,相传宋代
杨家将的后人
杨文广在一次战斗失利后被敌军俘虏,囚禁于广西
柳州城内,其妹
杨金花为兄送饭,但均被
牢头狱卒抢吃一空。为了让哥哥吃上饭,杨金花上山遍尝百草百叶后,到山上采摘黑饭叶
榨汁,将一斗二升糯米染黑蒸熟,在农历四月初八这天给哥哥送过去。狱卒看到
黑米饭,不敢食用。
杨文广吃了黑米饭以后,力大无穷,砸破牢笼,冲出了困境,杨金花却在救援中牺牲。为纪念杨金花,此后杨家就专门把农历四月初八定为“姑娘节”。节前,各家忙着采黑树叶做黑饭,
杀鸡宰鸭,把嫁出去的姑娘接回娘家过节。此习俗代代相传沿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