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指运用民间文化资源或某一特定艺术形式,通过创新发展,成为当地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并广泛参与的群众文化主要活动形式和表现形式,并对当地群众文化生活及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县(县级市、区)、乡镇(街道),自1987年开展创建以来,已经成为推动民间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丰富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公共文化品牌项目。
创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意义和作用,可选择的理由有很多,比如,有助于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和创新,充分挖掘民间文化的价值和作用;有助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广大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保障力度;
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建设,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助于增强凝聚力,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在评审专家组成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孙建君眼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比如,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陕西
安塞腰鼓,强健豪放、气势磅礴,被认为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之民族精神的民间舞蹈”,
它是一种群体艺术,在安塞,会表演腰鼓艺术的有近万人,参与人数则达5万余人。当人们在飞扬的红绸与滚滚的烟尘之间目睹情感的爆发,就会感受到那份文化心理认同的力量。又比如,如果有个人来自河北吴桥,他一定会说“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吴桥,就是他引以为荣的身份象征。
活动期间,巴塘弦子、吴桥杂技、刀郎木卡姆、海城高跷秧歌以及年画、剪纸等来自全国各地的15支民间文化艺术团队和21个民间文化艺术项目赴常熟市进行了系列展演展示活动。文化部公布的441个2014-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录中,台江县荣获“苗族姊妹节习俗”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