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县
中国湖北省黄冈市下辖县
黄梅县(英文名:Huangmei County),隶属于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地处湖北省东部,长江北岸,东与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接壤,西与本省武穴市毗连,南与江西省九江市隔江相望,北与蕲春县山水相依,位于鄂、皖、赣三省交界,总面积1707.84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黄梅县辖12个镇、4个乡。截至2023年末,黄梅县户籍人口956179人。黄梅方言属江淮官话黄孝片。
名称衍变
黄梅境内建县始于汉,初名寻阳。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置庐江国,领县十二,有寻阳。此为寻阳县名见于史册之始。
西晋永兴元年(304年),划庐江之寻阳,武昌之柴桑立寻阳郡,约以今之太白湖、龙感湖一线的“江北故道”为界,北境划归蕲春县,南境仍属县治迁江南之寻阳。
北境,东晋太元三年(378年)改蕲春为蕲阳。南齐永明四年(486年)析蕲阳县之东境立永兴县。隋开皇初(581年),改永兴县为新蔡县。十八年(598年),改新蔡县为黄梅县。因县境北有黄梅山,黄梅水,故名。唐武德四年(621年),析黄梅为义丰、长吉、塘阳、新蔡四县,置南晋州领之。唐武德八年(625年),废州,省四县复为黄梅县。自此至2024年,县名未变。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黄梅历史悠久,远在旧石器晚期(1-4万年前)即有人类栖息。
夏、商、西周,根据《禹贡》的说法,当时全国划分为九州,黄梅地属扬州。
东周、春秋前期,属楚。
战国时分别属越和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属九江郡。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项羽封英布为九江王,都六安(今安徽六安),属西楚九江国。四年(前203年)七月,高祖封英布为淮南王,属汉淮南国。六年(201年),置郡领县当时,周围邻县(蕲春、柴桑、松滋)均于是年置,黄梅居其中,既不属其领辖,史册又未明载置县。
汉初名寻阳。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分淮南置庐江国,以厉王长子阳周侯为庐江王,领县十二,寻阳为其一。县治约在今蔡山附近的古城村。
东汉顺帝时(126-144年),黄梅县归属扬州庐江郡,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分江夏郡置蕲春郡,领寻阳隶荆州,建安十四年(209年),吕蒙为寻阳令。魏黄初二年(221年),孙权改鄂为武昌郡,领寻阳隶荆州。同年,孙权改武昌郡为江夏郡,黄初三年(222年),黄梅县属魏荆州蕲春郡。吴黄武四年(225年),属吴扬州蕲春郡。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撤蕲春郡,划寻阳隶荆州武昌郡。太康二年(281年),还隶扬州庐江郡。永兴元年(304),划庐江之寻阳、武昌之柴桑二县立寻阳郡,黄梅县境始南北分治。北境划归豫州西阳国之蕲春县,县治今蕲春县八里湖土门城。南境仍属县治迁江南鹤问寨之寻阳县,隶江州寻阳郡。
永兴元年(304年),划庐江之寻阳,武昌之柴桑立寻阳郡,约以今之太白湖、龙感湖一线的“江北故道”为界,北境划归蕲春县,南境仍属县治迁江南之寻阳县。
东晋咸和初(326年),隶豫州西阳郡。太元三年(378年)为避宣太后郑春讳,改蕲春为蕲阳,隶豫州南新蔡郡,受江州督。
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年),分豫州之西阳等六郡置郢州,蕲阳随西阳郡隶郢州。泰始五年(469年),随西阳郡还隶豫州。
南齐永明四年(486年)析蕲阳县之东境立永兴县。隋开皇初(581年),改永兴县为新蔡县。十八年(598年),改新蔡县为黄梅县。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年),史册初著此地侨置苞信县。梁末(556年),改苞信县为新蔡县。隋开皇九年(589年),省寻阳、南新蔡二郡及汝南、柴桑、新蔡3县,复置寻阳县。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开皇初年(581年),隋文帝撤州郡置总管府,改永兴县为新蔡县,隶蕲州总管府。新江北汊道以南地域仍属江州新蔡县。开皇九年(589年),改府为州,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新蔡县为黄梅,隶蕲州。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改蕲州为蕲春郡,领黄梅等五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析黄梅为义丰、长吉、塘阳、新蔡四县,置南晋州领之。武德八年(625年),废州,省四县复为黄梅县。
五代十国,黄梅仍隶蕲州。后周显德五年(958年),改取江北之地,属后周。
宋至道三年(997年),分全国为十五路,隶淮南路蕲州蕲春郡。熙宁五年(1072年),分淮南为东西二路,隶淮南西路,所隶州郡仍旧。嘉熙(1237—1240年)兵乱,县治侨于大江中洲(地属德化)。
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于蕲州置淮西宣抚司,黄梅隶之。元十四年(1277年)改总管府,元十八年(1281年)撤总管府复州,上置蕲黄州宣慰司,黄梅隶之。元二十三年(1286年),撤宣慰司,属蕲州隶湖广行省。皇庆元年(1312年),迁县治于今黄梅镇。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隶湖广行中书省蕲州府。
明清时期
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府为州,隶湖广布政司黄州府蕲州。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改隶河南布政司,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还隶湖广布政司,上隶州府均不变。
清初(1644年),隶湖广布政司汉黄德道黄州府。康熙三年(1664年),分置湖北布政司,黄梅属黄州府隶之。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废黄州府。直隶湖北省武汉黄德道。后改隶鄂东道。民国三年(1914年),改鄂东道为江汉道,隶之。民国十八年(1929年),废江汉道,直隶湖北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湖北省设11个行政督察区,隶第三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第三、四行政督察区合并为第三行政督察区,黄梅隶之。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中国共产党领导设中原区,6月,撤中原区设中南区,下置湖北省,黄梅县属黄冈地区隶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6月5日,经黄冈专署把蔡山区所辖新洲上的一部分划归广济县。
1954年撤销中南区,黄梅隶属省地未变。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黄梅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大别山尾南缘,长江中下游结合部北岸,鄂、赣、皖三省交界,东与安徽省宿松县接壤,西与湖北省武穴市毗连,南与江西省九江市区隔江相望、两桥相连,北与湖北省蕲春县山水相依。地跨东经115度43分至116度07分,北纬29度43分至30度18分,东西最大宽度37千米,南北最大长度61千米。全县总面积1707.84平方千米。
气候
黄梅县属北亚热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无霜期达258天,年均温度为16.8℃左右。2021年,年均气温为18.1℃,较历史同期偏高:年降水量为1262.6毫米,较历史同期偏少1成:年日照总时数为1835.8小时,较历史平均数少19.5小时:年内极端最高气温为36.9℃,年内极端最低气温为-7.1℃。8月10日17:00至8月16日08:00,全县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最大雨量柳林乡达382毫米、停前镇达237毫米,150毫米以上的大暴雨达10个乡镇,导致部分乡镇受灾,给部分群众生活安全造成一定影响。
地质
黄梅县位于两个大地构造单元的接壤部位,其北侧属秦岭褶皱系东部南缘部分,属加里东运动的产物。至燕山晚期,有大量的酸性岩浆侵入,造就了县北部山区的地貌景观。黄梅山属于县西北部双峰尖山系的余脉,山谷沟壑曲折,峡谷和断陷盆地众多。
地形地貌
黄梅县域内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山区,中部为丘陵和垄岗平原,南部为滨湖沿江平原,呈三级阶梯倾斜。最高点为黄梅、蕲春两县交界处大头坡,海拔1244.1米;最低点为刘佐乡东喇叭湖陆地,海拔9.2米。西北部山高岭峻,木茂林深,包括柳林、停前、五祖、苦竹、大河5个乡镇的大部分建制村,面积352.6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20.7%;有大小山峰130余座,诸山发脉于蕲春县,依珑坪、古角、小溪、考田4河,分为5支山系,依山拦河筑坝建有城坪、古角、考田、程晃岭4座水库。中部丘陵北接山区,海拔高度一般在100~300米,田畴与垄岗相间,稻菽林果同馨,包括停前、独山、下新、杉木、苦竹、大河、濯港、黄梅镇等乡镇的大部分建制村及五祖镇部分建制村,面积497.9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29.3%。中南部为平原,北接丘陵垄岗平原,南抵长江,海拔高度一般在9.2~18米,因长期山洪挟带泥沙和长江冲积物沉积,逐渐形成滨湖沉积平原和沿江冲积平原,包括龙感湖管理区、孔垄、蔡山、新开、分路、小池、刘佐等乡镇,以及濯港镇、下新镇部分建制村,面积696.8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41%。县境中南部东有龙感湖,西有太白湖,南为长江,湖泊和长江等水城面积153.7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9%。
水文水利
黄梅县属长江流域华阳河水系。城内地表水由江、河、港、湖泊、库、渠、塘、堰、潭、函等组成,水域总面积514平方千米,占县域国土面积31.09%,居黄冈市各县市区之首。有大小河港34条,总长380.1千米,包括长江、古角河、龙坪河、小溪河、考田河、县河以及梅济港、王大圩港、八一港、东港、西港等平原湖区排灌港道。
黄梅县有大、中、小型水库共24座,总库容合计2.66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1座(境坪水库),承雨面积86平方千米、库容1.33亿立方米:中型水库2座,古角水库承雨面积73平方千米、库容5612万立方米,永安水库承雨面积64.5平方千米、库容6400万立方米;小(一)型水库4座:小(二)型水库14座:电站水库3座、塘、堰、潭、由10383处,其中面积6.67公顷以上龙函9处,最大为蔡山镇周家龙内,面积40公顷。
大、中、小型水库共24座,总库容合计2.66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1座(境坪水库),承雨面积86平方千米、库容1.33亿立方米:中型水库2座,古角水库承雨面积73平方千米、库容5612万立方米,永安水库承雨面积64.5平方千米、库容6400万立方米。
自然灾害
由于受地理和气候条件限制,黄梅县汛期处于上压下顶、外洪内涝、多灾并发的局面,并面临华阳河分蓄洪的巨大压力。梅雨季节,气候湿润多雨,常出现大雨或暴雨,雨量多集中在1天左右,特别在北部山区易形成暴雨性洪水,具有时间短、峰值大、陡涨陡落等特征。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全县耕地保有量106.54万亩,基本农田79.2万亩,山林51万亩,水面36万亩,是全国商品粮、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和湖北水产重点县,被誉为长江中下游“鱼米之乡”。
矿产资源
黄梅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矿藏资源有20多种,总储量4.5亿吨,其中铁矿储量5300万吨,磷矿储量1208万吨,石膏储量5.873亿吨。瓷土1800万吨、建筑灰岩18554千立方米石、建筑用页岩3348万吨、花岗岩5350千立方米。全县可利用水资源装机2万千瓦。
水资源
黄梅县有湖泊29座,主要湖泊有:龙感湖,正常年黄梅部分湖面约71.48平方千米:太白湖,正常年黄梅部分湖面面积13.44平方千米:大源湖,湖面11.35平方千米:小源湖,湖面1.85平方千米。
生物资源
黄梅县内陆(水)生植物有1185种,其中木本86科、514种,草本74科、314种,其它357种。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有3种,国家二级保护的有21种。树龄超过100年以上的古树140多株,其中就有名僧支遁手植的千年晋梅等。
黄梅县域陆(水)生动物有37目、89科、355种。其中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国家二级动物27种。
生态功能区
湖北龙感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湿地保护区之一,地处龙感湖核心地域,位于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东南部,东接安徽省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北与黄梅县下新镇相连,西与濯港镇毗邻,南临长江,与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江之隔。现有维管束植物183种,隶属3门63科131属。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6月,黄梅县辖12个镇、4个乡,分别是黄梅镇孔垄镇小池镇下新镇大河镇停前镇五祖镇濯港镇蔡山镇新开镇独山镇分路镇柳林乡杉木乡苦竹乡刘佐乡。黄梅县人民政府驻黄梅镇广场路6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黄梅县常住人口787783人。
截至2022年末,黄梅县总户数309114户,年末户籍人口960532人,其中男性511993人,女性448539人。全年出生人口4749人,人口出生率6.2‰,死亡人口7170人,人口死亡率9.4‰,人口自然增长率-3.2‰。
截至2023年末,黄梅县总户数306225户,年末户籍人口956179人,其中男性491408人,女性445771人。全年出生人口4099人,人口出生率5.3‰,死亡人口6678人,人口死亡率8.7‰,人口自然增长率-3.6‰。
语言
黄梅话即黄梅县本地的方言,属于江淮官话黄孝片黄梅方言。黄梅本地方言也有差异,主要可分为上乡话和下乡话。比较古色古香,上乡语音系统接近安徽赣语区,下乡与九江接近。
宗教信仰
黄梅是佛教禅宗发祥地,诞生了中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2023年,举行“禅门宗匠”净慧长老示寂十周年纪念活动。
经济
综述
2022年,黄梅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1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77.29亿元,同比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96.05亿元,同比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26.8亿元,同比增长2.8%。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2.7%、1.2%、7.6%、2.4%、1.8%。三次产业结构由2021年25.5:30.8:43.7调整为2022年25.8:32.0:42.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268元。
2023年,黄梅县地区生产总值(GDP)319.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85.77亿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92.55亿元,同比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40.83亿元,同比增长7.9%。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2%、17.8%、9.3%、14.1%、1.4%、6.5%。三次产业结构由2022年25.8:32.0:42.2调整为2023年26.9:29.0:44.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1698元。城镇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率49.97%。
2023年,黄梅县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农户)同比增长8.3%。其中,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8%,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76.6%,比上年同期减少3.7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4.7%,占总投资比重46.6%,比上年同期增加0.4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6.6%,占工业投资比重20.9%,比上年同期增加0.9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额同比增长9.9%,第二产业投资额同比增长24.7%,第三产业投资额同比下降4.1%。
2023年,黄梅县完成全口径财政总收入46.13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22.29亿元,比上年增长42.6%。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93亿元,可比增长29.2%。全口径税收收入17.18亿元,比上年增长33.6%。地方税收收入9.81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地方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65.7%。非税收入5.12亿元,比上年增长84.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9.56亿元,比上年增长12.4%。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57亿元,比上年增长18.0%。
第一产业
2023年,黄梅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1.25亿元,其中:农业产值52.53亿元,林业产值5.44亿元,牧业产值28.05亿元,渔业产值44.94亿元,农林牧渔业辅助性活动产值10.29亿元。
2023年,黄梅县粮食种植面积91.47万亩,较上年增加0.68万亩,同比增长0.7%;棉花种植面积5.99万亩,较上年减少0.46万亩,同比下降7.2%;油料种植面积48.94万亩,较上年增加1.52万亩,同比增长3.2%。粮食产量43.41万吨,比上年增加0.72万吨,同比增长1.7%。其中,夏粮产量4.15万吨,同比增长68.1%;秋粮产量3.93万吨,同比下降2.4%;其中,主要粮食品种中,稻谷产量36.95万吨,同比下降2.7%;小麦产量2.41万吨,增长5.4%。棉花产量0.33万吨,下降7.0%。油料产量7.56万吨,下降0.1%。
2023年,黄梅县肉类总产量62286吨,比上年增长0.3%。其中,猪肉产量45020吨,增长1.1%;牛肉产量3636吨,增长6.6%;羊肉产量311吨,增长4.4%;禽肉产量13320吨,下降3.7%。年末生猪存栏35.73万头,增长0.6%;生猪出栏53.22万头,增长2.2%。禽蛋产量3.14万吨,增长2.3%。全年水产品产量11.09万吨,比上年增长4.6%。
2023年,黄梅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2户,推进产业园区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成功申报2家省级龙头企业。整合财政资金20万元,建设6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整治村。
第二产业
2023年,黄梅县在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2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5.79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轻工业产值97.20亿元,同比增长0.3%;重工业产值108.59亿元,同比增长14.8%;分行业看,纺织业产值32.31亿元,同比下降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42.11亿元,同比下降16%,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42.55亿元,同比增长2.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19.15亿元,同比增长18.0%。其他产值69.68亿元,同比增长3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务收入190.05亿元,同比增长12.7%;实现利润总额7.56亿元,同比下降0.1%。
2023年,黄梅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6.79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91家,比上年净增19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9.35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5.31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16.88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2023年,黄梅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75亿元,比上年增长8.8%。分地区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5.99亿元,比上年增长9.4%;农村消费品零售额51.76亿元,比上年增长6.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53.46亿元,比上年增长8.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4.29亿元,比上年增长9.8%。
2023年,黄梅县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外贸出口总额2.37亿美元,比上年减少0.7%。实际利用外资3万美元。
截至2023年末,黄梅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27.25亿元,比年初增加69.55亿元,增长12.5%。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48.03亿元,比年初增加62.10亿元,增长21.7%。
2023年,黄梅县商业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7.76亿元,同比增加1.24亿元,同比增长19.1%。其中:财产险保费总收入3.31亿元,同比增加0.76亿元,同比增长30.0%;人身险保费总收入4.45亿元,同比增加0.48亿元,同比增长12.1%。2023全年保险机构各项赔付支出3.10亿元,同比增加0.32亿元,同比增长11.4%。
经济功能区
大胜关山工业园
大胜关山工业园规划面积22.97平方公里,聚集各类工业企业13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7家,高新技术企业34家,初步形成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电子信息等三大产业集聚。园区先后荣获“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等称号。
小池滨江新区临港产业园
小池滨江新区临港产业园现有工业企业162家,其中规上企业36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已形成新能源新材料、设备装备制造、仓储物流等三大产业集群。2022年,小池镇综合实力位居中部百强乡镇13位,湖北省第4位。
社会事业
教育
2023年,黄梅县共有幼儿园143所,在园幼儿数24395人;小学165所,在校学生63815人,专任教师3716人;普通中学36所,在校学生54099人,专任教师4284人;普通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8731人,专任教师417人。
医疗
2023年,黄梅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618个,卫生机构床位数5233张,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5785人,其中执业医师2526人,注册护士2741人。全县创建25个县级健康村(社区)、100户县级健康家庭。16家乡镇卫生院成功创建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先进单位。
科技
2023年,黄梅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8.71亿元,占GDP比重12.1%。当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2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20家。全年共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项。
文化
2023年,黄梅县已建成县级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文化馆分馆1个、图书馆分馆19个,新建和改扩建全县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个,县文化馆成功通过评估定级成为国家一级文化馆。全年送戏进中小学演出50场、举办讲座30场、开展艺术辅导60场次。戏剧院送戏下乡80场,开通抖音直播平台,直播120场,文化馆(站)组织开展群众文体活动150多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3家,广播覆盖率99.65%,电视覆盖率99.57%。县级以上新华书店1个,文化惠民工程进展顺利,全县建有标准农家书屋488个。
体育
黄梅县体育活动中心于2016年5月竣工,同年10月交付使用。位于黄梅镇滨河新区北二环路。工程包含全民体育活动中心和老干部活动中心两个功能区,其中全民体育活动中心有室内场馆10个,训练项目有力量健身、乒乓球、羽毛球、气排球、瑜伽、武术、棋牌等,室外有灯光球场、篮球、网球、排球、足球、田径场、250米跑道等体育场地;老干部活动中心建有室内舞蹈馆、音乐馆、棋牌室,室外有门球场等活动场地。
社会保障
黄梅全县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7285人,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1610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60658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91255人。发放养老金142965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48.8万元,医疗保险基金支出84983万元。
交通
综述
黄梅县位于鄂皖赣三省交界,交通得天独厚,区位优势明显。京九、合九铁路在境内交汇,并设三、四级站6个,通车里程73公里。
铁路
京九铁路合九铁路在黄梅县境内交汇,并设三、四级站6个,通车里程73千米。
黄黄高速铁路位于湖北省东北部黄冈市境内,线路从武冈城际铁路黄冈东站引出,向东南经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黄梅县,接入安九高铁黄梅东站。正线全长126.85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设黄冈东、浠水南、蕲春南、武穴北、黄梅东等5座车站,其中浠水南、蕲春南、武穴北为新建车站。黄黄高速铁路于2022年4月22日开通运营。
公路
沪蓉、京福两条高等级公路穿黄梅县境内而过,全长64.6千米,105国道,蕲孔、黄标省道分东西和南北形成网络,黄上、黄塔、城下、独潘、新蔡、滨汪等县乡公路依托国省道,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截至2023年末,全县公路里程331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3316公里。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达100%,公路桥梁548座。
水运
黄梅县境内长江黄金水道58.6公里,港口5座,泊位30个,其中1000吨级泊位2个,年货物吞吐量50万吨,小池5000吨级综合码头正在建设中。县内河港湖汊纵横交错,内河水运畅达,通航里程190公里。
公共交通
黄梅县南部的小池镇与江西省九江市隔江相望,于2000年3月开通了跨省城市公交路线17路公交,17路跨省公交线路全长24公里,其中在九江市14公里、桥上6公里、小池镇4公里。17路公交分设南线和北线,整体线路呈“Y”形。其中,北线从九江花果园停车场始发,南线则从九江市火车站始发,过九江长江大桥后的线路相同,均开往小池物流园。
人文
饮食
糯米堆花酒:源于宋代,发展于20世纪50年代,该酒采用纯糯米,运用传统制酒工艺制造而成。2015年,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黄梅青虾:系指产于湖北省黄梅县境内源感湖及源感湖周边地区的青虾,黄梅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黄梅鱼面:明朝时作为贡品敬奉朝廷,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主要产自下新、独山、黄梅镇等10个乡镇,是一种低胆固醇、纯天然的绿色营养食品。在第六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上,获“全国知名品牌”农产品奖。2014年,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黄梅禅茶:有2000余年历史。2012年,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黄梅荷叶茶:荷叶产自龙感湖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具有凉血、降脂、生津、润肠等作用。先后在第六、七届中国农业博览会、第十届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获金奖。2014年,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黄梅豆粑:是用大米加黄豆,绿豆,荞麦等为原材料制作而成。烫豆粑的制作程序是先把原材料米用清水浸泡十个小时后磨成浆糊状,然后搅匀放在大锅上烫成面盘大的薄饼,再切细成丝,最后晒干。由于原材料中多豆类,而且在锅中烫成了饼,所以叫豆粑。豆粑食用方便,可以炒,蒸,焖,煮。
糖粑:精选小麦和糯米,小麦进行催芽,糯米则要煮熟,再一起混合均匀搅动,用文火加热,让麦芽与糯米饭发酵,形成液体。铲起用纱布亦可用其稀布加以沥干,把沥下来的液体复入大锅中熬,形成糖稀。糯米花是制作糖粑的关键食材之一,糯米冼净后蒸熟、晾干、暴晒七天左右,放入锅中炒。把糯米花倒入锅中和糖稀捏揉在一起,然后用铲子铲到盘里,反复踩至结实,最后切成糖粑。
萝卜各乃:萝卜洗好后,切萝卜,晒一天后,洗净晾干,拌辣椒酱,放到玻璃瓶里密封一天,就是很好的下饭小菜,这就是萝卜各乃。
苕果儿:黄梅做的苕果儿有两种,一种是用细沙烘炒的,还有一种是油炸的,做法不一样,味道也自然不同。细沙烘炒的苕果儿,是把红苕用刀切成长条状晒干后与干净的细沙,一同放置于铁锅中烘炒,待其变脆后,即可在筛网中过滤沙子。而油炸的苕果儿,更是香甜。是把苕去皮,蒸煮熟成糊,加入芝麻,白糖,均匀铺开晾晒,晒干后用切成大小片状。
麻鼓:在黄梅孔垄一带,月饼又叫麻鼓,类似于成都的麻饼,不过这饼有馅。因外观为圆形,两个拳头般大小,外皮是白芝麻或者黑芝麻拌着面粉烤制而成,一般为棕色,皮较薄,内馅主要材料为冰糖、猪油,馅芯内含果料较多,切开后可看到瓜仁、桂花及各种果料。麻鼓通常用白纸包,白纸上都是浸湿的食油,上面掖一小片四四方方的红纸,再将牛皮纸绳打个“十”字一系。过节前,大人们领着孩子去送节,麻鼓是必不可少的礼品。
习俗
新媳妇怀孕叫“有喜”、“灌肚”;妊娠反应称“害肚”:腹部隆起叫“出怀”,把分娩叫“豢(黄梅话读“宽”)伢”。难产,脚先出来的叫“踩花生”,屁股先出来的叫“坐花生”,落地时不哭的叫“闷地生”,要摔罐子。现在妇女分娩一般都去医院。
民国时期,乡绅拄文明棍,农村的后生穿翻底鞋,女的插银簪,戴耳环手箍,荷包里装花手帕,有意留一角在外边。50年代以后,青年人戴手表、镶“金牙”。妇女有花样繁多的发卡、发饰。80年代后,妇女戴耳环、戒指、手镯、项链,年龄跨度大,女老人60岁寿辰,儿女们多送这些东西。还有坎肩、胸饰、坤包,特别是坤包,是女性出门的必备之物。
男人忌戴绿帽子、歪戴帽子(被视为轻飘浪荡),帽子围巾若被女人跨或踩过,一定要在女人的头上过一下才戴。女人的衣裤不能晒在有人穿行的过道上,胸襟没扣好绝对不能出门。老年人忌穿青年人的衣服,(有不稳重的嫌疑)。男人忌穿女人的衣服,男着女妆、忸怩作态令人生厌。
其他文化
黄梅县内有3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截至2022年年底,黄梅县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88项,代表性传承人202名。其中,国家级4项:黄梅戏、黄梅挑花、禅宗祖师传说、岳家拳,代表性传承人2名:省级6项:黄梅戏、黄梅挑花、禅宗祖师传说、岳家拳、文曲戏、双峰山庙会,代表性传承人7名;市级13项,代表性传承人27名:县级65项,代表性传承人166名。
戏剧
黄梅戏的前身为采茶调,后称黄梅戏。黄梅戏起源于黄梅县多云山区、太白湖畔的樵歌畈腔采茶调,形成于道光年间,流播于长江中下游的湖北、安徽、江西、江苏等省周边的区域。邢绣娘、余海先等一批先辈艺术家为黄梅戏的形成、发展和流播作出过杰出的贡献。
建国后,黄梅戏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黄梅县现有黄梅戏专业剧团1个,半职业剧团23个,村级业余剧团161个,演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黄梅戏剧团曾数度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剑英杨尚昆等作专场演出及多次晋京演出,并荣获领导、文化部的高度赞赏和鼓励。1995年2月,黄梅县被湖北省文化厅命名为“黄梅戏之乡”。1995年8月,被文化部授予全国“黄梅戏之乡”称号。2006年,黄梅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技能
岳家拳诞生于军中,为岳家军中一种拳术,由岳飞之子岳震、岳霆定居黄梅时传授,专为士兵作战杀敌而创编,故以实战著称。岳家拳的每招每式都讲究实用,不追求花架与外形的刻意美观。流传下来的拳术套路主要有:一字拳、二梅花、三门桩、四门架、五法、六合、七星、八法、九连环、十字桩。十套拳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而且每一套动作都古朴自然,紧凑严密,节奏鲜明,简练易学。其中的任何一招一式,都可以为习练者在实战中具体应用。2014年7月,“岳家拳”被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工艺
黄梅挑花起源于唐宋时期的黄梅挑花又名架子花、十字挑花,是流传于黄梅县一带的民间工艺。黄梅挑花的主要原料是当地的家机布,又称“大布”,艺人依靠一根针、一根线(7种颜色)在上面交替挑绣各种图案。黄梅挑花是用彩线挑绣,用针将五彩丝线挑制在底部经线和纬线交*的网格上,形成色泽绚丽、立体感强的图案。黄梅挑花构图种类多样,尤其是戏曲人物造型,如“四郎探母”、“辕门斩子”、“穆桂英挂帅”、“梁祝姻缘”、“桃园结义”等。2006年,黄梅挑花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民间文学
黄梅禅宗祖师传说:黄梅是中国禅文化的发源地,全国六座禅宗祖庭,黄梅县独占两座。驰名中外的千年古刹四祖寺五祖寺分别坐落于境内西山和东山;禅宗六位祖师中,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都曾在黄梅县修行并传承衣钵。有关禅宗祖师的故事在这里广为流传,形成了“黄梅禅宗祖师传说”。2011年5月,黄梅禅宗祖师传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风景名胜
综述
黄梅名胜古迹遍及全县,拥有各类文物点200多处,县中有省级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1处。黄梅县拥有“禅宗祖庭”四祖寺、五祖寺,有中华长梅寿星——蔡山晋梅,有新石器时代的塞墩遗址,有汉代英布王城址,有南北朝诗人鲍照墓,有岳飞之子岳震岳霆墓、宋代乱石塔,有长江文明的图腾——卵石摆塑龙,有朱元璋题匾“天下第一山”的意生寺,有避暑山庄挪步园、大源湖风景区、柳林乡漂流旅游村等。
主要景点
四祖寺风景区
位于大河镇双峰山麓,距黄梅县城约17.9千米,国家4A级风景区。四祖寺创建于唐武德七年(624年),是中国禅宗第一所寺院,已成为蜚声中外的朝佛、游览胜地,年接待游客近70万人次。景区景区由四祖寺院、双峰山自然景观和历代人文古迹组成,面积约8平方千米。唐代柳宗元、柳公权等众多文人墨客曾到此拜佛赏景。
五祖寺风景区
位于五祖镇东山,距黄梅县城约15.3千米,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五祖寺前称东山寺,后世改称五祖寺。禅宗五祖大满禅师弘忍于唐咸亨三年(672年)创建,是佛教禅宗五祖弘忍大师说法道场,也是六祖慧能大师得衣之地。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重点开放寺院,年接待游客60万~80万人次。景区由五祖寺院、历代人文古迹、东山自然景观、游客中心、东山博览馆、东山问梅村、凤源里、客栈等组成。白居易、欧阳修、苏轼等众多历史名人到此游览,留有诗文。
挪步园风景区
挪步园风景区位于黄梅县城北27公里处的紫云山上,明末崇祯皇帝御赐给兵部书汪可受的风景宝地。挪步园风景区海拔1240米,景区方圆25公里。景区内拥有著名景点有巢云寺、修书洞、陆羽石、老祖寺、万家寨、登天柱、擎天松、听泉洞、火临洞、朝阳洞、法华洞、洗墨池、出木池、出米池、捉云台、白云洞、虎引洞、天灯塔、望郎石等20多处。省级风景名胜区,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
袁夫稻田
袁夫稻田,位于大河镇永安村。距黄梅县城约15千米,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原是一家生态农场,现集农业种植、加工、销售,科研、餐饮、体验、观光、休闲于一体,成为城里人向往的旅游和生活方式。2021年,袁夫稻田成为“黄冈十佳网红景点”“全国最具有文化气质的稻田体验平台”,被世界誉为“美丽乡村新范式”。2022年11月30日入选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岳家军抗金城
岳家军抗金城,位于“全国文明村”、“湖北省旅游名村”苦竹乡养马村,距黄梅县城约12千米。于2020年6月建设,建成岳家军抗金城、岳家军训马场、精忠纪念馆、岳家军军事八卦阵、岳家军练兵场、步步惊心等10个景点。
邢绣娘影视城
位于苦竹乡梅狮岭村,距黄梅县城约10.8干米。2009年11月为拍摄电视剧《黄梅戏宗师传奇》,新建占地面积12.2公顷、建筑面积5300平方米的影视城。2010年5月在此开拍25集电视剧《黄梅戏宗师传奇》,2012年10月在央视播出。
邢绣娘生态园
邢绣娘生态园,位于杉木乡、停前镇范围,距黄梅县城约12.5千米。以农旅、文旅、商旅、体旅、康旅融合为特色,已成为鄂赣皖三省集观光游览、田园度假、休闲运动、康体养生、休闲运动、生态农林、绿色人居于一体的生态小镇综合体。
梅苑景区
梅苑景区,位于蔡山镇蔡山脚下,距黄梅县城约31.7千米。现有66.67公顷梅苑,引进各梅花品种186种,栽植梅树56万株,建有梅花园、樱花园、玫瑰园、紫薇园、月季长廊园、荷花园、樟树园、朴树园、冬枣园、杨梅园、油桃园、樱桃园、葡萄园、山楂园、橘子园等19园,成为富有独特艺术景观的“中国梅都”。
玫瑰谷漂流园
位于柳林乡老铺村,距黄梅县城约33.2千米。2012年由湖北瑞坤旅游开发公司开发建设,2014年7月开园。园区建有漂流区、玫瑰园、水上乐园、综合服务区四大功能区。其中,漂流区河道总长6.1千米,最长滑道1904.7米,最大垂直落差215米,均被列为吉尼斯世界纪录,堪称“天下第一漂”。
东山问梅村
位于五祖镇,距黄梅县城约12.6千米。2021年10月1日,正式开园运营。是五祖景区的核心项目,占地面积140公顷。采用“文旅融合”方式,打造文旅商街、大型光影秀、东山博览馆、稻田乐园及风源里社区等特色文旅项目,是集参观游姬、眼非選照乐叉儲缘粉、新子麻哗、润兰源和休商务金限茶产体的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胜地。
太白小镇
集“旅游、度假、民俗、民宿、休闲娱乐、亲子养老养生、生态农业、科普教育、青少年研学游”等文农旅功能于一体,位于有着“鄂东粮仓”美誉的黄梅县濯港镇栗林村,毗邻105国道、G50沪渝高速公路,通达十分便捷。
香樟园旅游区
黄梅县香樟园生态旅游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位于黄梅县苦竹乡牛牧村。景区依托古树名木等乡村旅游资源,挖掘乡土文化,打造以“农业+文化+旅游”为一体的香樟园生态旅游区,由景区带动村子、村民共同致富,缔造幸福美好生活。景区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旅游休闲为形态,风土文化为灵魂,挖掘乡村的深层价值,在乡村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围绕游客综合集散中心、时光小火车观光环线和田园牧歌·自然探索体验区、童年记忆·乡野休闲娱乐区、元气森林·运动养生度假区“一心一环三区”的总体空间布局,打造沉浸式田园综合体和沉浸式童年时光乐园。
对外交流
2023年6月,黄梅县渔政监督管理站与黄梅县渔政执法大队签订了《湖北省黄梅县 安徽省宿松县龙感湖跨界水域协同执法合作协议》,对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同执法机制、协作共治机制,应急协同机制,信息共享机制等内容进行了具体明确。
2023年8月,黄梅县与宁波市奉化区就人才、产业对口支援、加强合作进行深入交流,签订了《2023省内区域协作协议书》。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2018年12月11日,经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2018年第一次“千年古县”专家认定评审会议鉴定,确认黄梅县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
2019年2月2日,黄梅县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0年6月30日,黄梅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1年1月14日,入选“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名单”。
2021年2月,“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达标市县村镇”。
2021年5月14日,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2021年11月3日,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1年11月,黄梅县(黄梅戏)被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为2021-2023年度“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3年3月,入选“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参考资料
黄梅简介(地理版).黄梅县人民政府.2014-09-24
黄梅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4 09:55
目录
概述
名称衍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