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祖庭
佛教禅宗祖师即初祖所居住、弘法布道的寺院
禅宗祖庭,是指佛教禅宗祖师即初祖所居住、弘法布道的寺院。中国佛教胜地有“四大名山,六大祖庭”之说,禅宗六大祖庭分别是河南初祖少林寺、安徽岳西二祖寺、天柱山三祖寺、湖北黄梅四祖寺五祖寺以及广东南华寺
释义
禅宗祖庭,是指佛教禅宗祖师即初祖所居住、弘法布道的寺院。禅宗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于印度,但唯独天台宗华严宗禅宗,是由中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禅宗最具独特的性格。禅宗是个综合性学派,在思想上,主要属于大乘佛教如来藏学派,重视本性清净,但也受到中观学派的影响。但禅宗不重视本身宗义的系统性建立与阐述,强调个人的修为以及神秘经验,以开悟见性为修行重点。
禅宗祖庭分布
嵩山少林寺
嵩山少林寺在河南省登封市境内,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而依山辟基创建,因其座落于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释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历时三年到达少林寺,首传禅宗,影响大。因此,嵩山少林寺被世界佛教统称为“禅宗祖庭”,并在此基础上迅速发展,特别是唐初十三棍僧救驾李世民后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视,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
嵩山少林寺不仅因其古老神密的佛教禅宗文化而名扬天下,更因其少林功夫而驰名中外,“中国功夫甲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不幸的是经过民国战乱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文革动乱,中国少林禅宗文化几近毁灭;所幸的是文革后,少林寺还有一位禅武高僧上素下喜老和尚久经劫难而幸存于寺。改革开放后,上素下喜禅师作为留寺禅武高僧,虽已暮年,仍壮志不移,首先成立少林武僧团,为少林寺禅宗文化的复兴培养了大批的禅武僧才,乃至今日少林禅武文化走向世界,驰名于海内外。
安徽二祖寺
二祖寺又名无相寺,位于中华禅宗第一山——安徽岳西司空山,它是中华禅宗二祖慧可大师传衣法予三祖僧璨的道场,是千古禅宗祖庭。
达摩西来,将禅宗传入东土,为中华禅宗初祖。神光慧可承继达摩衣钵,为中华佛教禅宗二祖,实乃中华禅宗第一人。 慧可(公元487-593年),俗姓姬,名神光,又名僧可。洛阳武牢人,依龙门香山寺宝静禅师出家,“博涉诗书,遍学大小乘义,并能默观时尚,独蕴大照, 解悟绝群”。对当时流行的义学造诣颇深。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公元529年)至嵩山少林寺访菩提达摩,从学六年,立雪断臂,求道至诚,达摩许之,付衣钵, 赐号慧可,为中华禅宗二祖。
天柱山山谷寺
山谷寺三祖寺)、山谷寺始建于梁武帝时,为高僧宝志禅师创立。相传:南朝梁时,白鹤道人、宝志和尚两人都想在此建道场,梁武帝命他两各施法宝识地,得者居之,道人放白鹤,和尚抛锡杖,鹤飞在前,将落地时被锡杖飞来声所惊,止于他处,锡杖卓立此地,宝志即在此建寺。大同二年(536年)武帝萧衍赐名为山谷寺。
中国佛教禅宗二祖曾在此驻锡,禅宗第三代祖师僧璨禅师在此圆寂,肉身葬于寺后小丘上,后人又称为三祖寺。现今寺门上高悬当代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山谷寺”匾额。
湖北四祖寺
四祖寺,古称幽居寺、正觉寺,又名双峰寺。唐武德七年(624)禅宗四祖道信大师创建,为中国禅宗丛林之始。位于湖北黄梅县双峰山下,距县城15公里,占地110多亩,与东山五祖寺相隔20公里。西山,又名破额山、双峰山,海拔599.8米。风景秀美,名胜众多。其中三塔(毗卢塔、众生塔、衣钵塔)、两桥(灵润桥、明月桥)、一石刻(灵润桥摩崖古石刻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北五祖寺
中国化佛教,始于禅宗。禅宗又名佛心宗。禅宗在第五代分为南、北两宗,其祖庭都在黄梅五祖寺
黄梅五祖寺,又名东山寺,亦名东禅寺,位于湖北省黄梅县城东北十三公里处,系中国佛教禅宗第五代禅师——弘忍大师所创建。五祖寺是弘忍的弘法道场,又是六祖慧能大师求法得衣钵之地。五祖寺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宋英宗曾为该寺匾额御书“天下祖庭”,宋徽宗则为之题写“天下禅林”,元文宗赐寺额“东山五祖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广东南华寺
南华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南二十公里庾岭分脉的山麓中, 座落在曲江县马坝东南7公里的曹溪之畔,距韶关市区24公里。创建于南朝梁天监三年(502年),初名宝林寺。寺庙依山而造,面监北支流曹溪。唐仪凰二年(677年)禅宗六祖惠能住持曹溪,发展了禅宗南派,是最为著名的禅宗祖庭,有岭南第一禅寺之称。唐朝朝廷赐名“中兴寺”、“洪泉寺”。宋初赐名“南华禅寺”,沿用至今。
其他宗派
净居寺
净居寺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东南处的青原山上,始建于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初名“安隐寺”,后宋徽宗赐名“净居寺”。公元714年行思禅师受六祖慧能嘱托在青原山,开辟佛教道场,扩建寺庙,广聚僧徒,弘扬“顿悟”禅法,使青原山佛法大振。一时间,青原山香火鼎盛,声名远播,成为江南佛教圣地和南方佛教禅宗的传播中心。当时,净居寺最盛时有数千名僧众,文天祥有诗描述其空前盛况:“活火参禅笋,清泉透佛茶,夜影灯前客,江西七祖家。”开创了“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3个宗派,后世称为“禅宗青原流派。”禅宗流派所说“一花开五叶”系指禅宗的曹洞、云门、法眼、沩仰、临济5个流派,而青原山净居寺则是其中三宗的祖庭,从而确立了净居寺在我国佛教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及对世界佛学史的深远影响。
黄蘖寺
中国佛教禅宗南宗五家之一临济宗祖庭——黄蘖山黄蘖寺在江西省宜丰县境内,始于希迁禅师得奉新百丈山怀海禅师(720-814)正传,于唐开成年间(836-840)到宜丰黄檗山驻锡, 宣讲自己所悟得的禅宗新法,四方僧侣趋往问法者甚众;其僧徒义玄(?-867)从希运学法33年,之后往镇州(河北正定)滹沱河畔建临济院, 广为弘扬希运所倡启的禅宗新法。这种禅宗新法因义玄在临济院举一家宗风而大张天下,后世遂称之为“临济宗”,而黄檗禅寺也因之成为临济宗祖庭。临济宗传至石霜楚圆(986年-1039年)门下,又分出杨岐派、黄龙派。杨岐派开宗者为方会,因住杨岐山(在今江西萍乡北)而得名。黄龙派开宗者为慧南(1002年-1069年),因其住黄龙山(在今江西南昌)而得名。慧南初学云门宗,后从临济宗。
普利寺
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曹洞宗的祖庭洞山位于江西省宜丰县东北方向,距县城47公里。公元857年,高僧良价禅师(右侧)于此创建普利寺,开堂宣讲他的禅学新义,四方僧侣纷达学阖,日本瓦室能光和尚也来此拜师,良价弟子本寂最得真传,后于曹山阐发良价旨义,于是创立了曹洞宗。良价于公元869年逝于洞山,唐懿宗皇帝授他以“悟本禅师”谥号,并敕建“慧觉宝塔”,于是洞山普利寺成为著名的中国禅林——曹洞宗祖庭。
宝积寺
曹山宝积寺简称曹山寺,为已有1200年的江南古寺,是中国三大古书—《辞海》、《中国旅游文化大辞典》、《宗教辞典》都有全面记载的名刹古寺。它坐落在宜黄城西12.5公里的形如莲花瓣的曹山之中,占地52亩,山林400多亩。始建于唐咸通(公元870—873)年间,由佛教禅宗、南岳清源法系弟子本寂禅师所创,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大派系之一—曹洞宗的祖庭。
江西袁州仰山栖隐禅寺
沩仰宗祖庭江西仰山栖隐禅寺,该寺古称仰山寺、栖隐寺、太平兴国寺、兴国古寺,位于江西省宜春市明月山风景区洪江乡东南村殿上组,它作为禅林五家七宗第一家的沩仰宗祖庭,由沩仰宗开山祖师慧寂禅师创建于唐朝会昌年间(公元842年)。
参考资料
走近禅宗祖庭.中国民族宗教网.
禅宗祖庭.少林寺.2014-01-10
最新修订时间:2025-04-03 10:41
目录
概述
释义
禅宗祖庭分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