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区(Lù hé qū),
江苏省南京市辖区,位于南京市北部,东与
仪征市交界,南接
浦口区,西与安徽省
来安县相邻,北与安徽省
天长市接壤,土地总面积1470.99平方千米,与浦口区和栖霞区
八卦洲街道共同构成南京
江北新区。截至2023年6月底,六合区辖11个街道(其中大厂街道、葛塘街道、长芦街道由江北新区直管)、1个镇,100个社区、47个村;区人民政府驻雄州街道雄州南路268号。
历史沿革
六合区历在距今约一万年前就有原始氏族村落,远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六合沿江滁河沿线就有了人类活动的原始村落。古老文明的六合,2000多年前就见诸史端。
六合古称棠邑,后因境内有六合山而易名六合,最早见公元前559年(周灵王十三年)于《左氏春秋》。古之六合,即棠邑范围包括如今的六合区全部,南京市浦口区大部分,安徽省滁州市大部分,隋开皇年间才改为的“六合”,因其境内有六峰连绵,蔚为壮雄,可惜之六峰,遗在今浦口。
春秋战国时期,棠邑先属楚,后属吴,再属越,至公元前334年复归于楚,为吴楚交界吴国的重镇。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始置棠邑县,属九江郡。
楚汉相争,棠邑县初属楚。汉王三年(前204年)楚九江王英布以其地归汉。
汉高帝六年(前201)封陈婴棠邑侯,为棠邑侯国,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改名,棠邑称堂邑。元鼎元年(前116年),堂邑侯国除,复为堂邑县,属临淮郡。东汉建武年,改属徐州广陵郡。
三国,广陵郡先属魏,至吴赤乌十三年(250年),归吴。堂邑县遂属孙吴广陵郡。
晋太康元年(280年),以堂邑属徐州临淮郡,元康七年(297年),置堂邑郡于堂邑县,隶扬州。东晋,成康四年(338年)江淮乱,百姓南渡,侨置堂邑郡于江南建康,而本郡不废(一说迁堂邑郡侨治于建康,此从《通鉴》注:“实郡在江北者有堂邑”;《万历应天府志》:“侨置堂邑于此而本郡未废”)。隆安元年(397年),中原乱,秦地之民南流,寄居堂地,改堂邑郡为秦郡以统之,置秦县;于秦郡置尉氏县以安尉氏(今河南尉氏县)流民,置义成县以安义城(今安徽怀远东北)流民。秦郡及秦、尉氏、义成3县均侨置,并在今六合县境,有实土。
南北朝时期,刘宋永初元年(420年)以秦郡属南豫州(侨州);元嘉八年(431年)属南兖州(侨州)。元嘉二千七年(450年),北魏占秦郡,改置秦州及横山县,元嘉二十八年,宋收复失地,废秦州,复为秦郡。
南齐建元元年(479年),析秦郡置齐郡,治瓜步(瓜埠),属青州。永明元年(483年),并秦郡入齐郡,将齐初恢复的堂邑县又并入尉氏县;永明二年以尉氏改属新昌郡。梁天监元年(502年),废齐郡复为秦郡,分尉氏县为堂邑、尉氏2县,太清三年(549年),侯景袭秦郡,改郡为西兖州。陈永定元年(557年)改复江北失地,恢复秦郡,堂邑、尉氏属之。太建五年(573年),北齐再取秦郡,置秦州瓦梁郡,随即为陈所收复,仍设秦郡;十年,改秦郡为义州,旋罢。北周于公元579年南下占领秦郡,改秦郡为方州,置六合郡,又置方山县,属方州。方州治于方山。
隋开皇元年(581年),废六合郡,以所领各县属方州。开皇四年,废尉氏、堂邑、方山3县,并置为六合县,属方州。大业元年(605年)废方州,六合县属扬州江都郡。 大业十二年(616年),杜伏威、辅公柘江淮起义军占领六合。六合襟江控淮,直通冀鲁,屏障南京,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无论南北纷争,还是东进西击,均是战争的交汇点,人口的积聚和集市的繁荣,使六合成为大江南北陆路运输的要道。
唐武德二年(619年),杜伏威降唐,六合遂为唐有。五年,定六合为紧县,属南兖州;七年,改属方州。贞观元年(627年),废方州,六合属淮南道扬州。广明元年(880年),黄巢义军占有六合。
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定都江宁府(今南京),以六合县属江宁府,保大六年(948年)改六合为雄州。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占南唐江淮地,废雄州,复置六合县,属扬州。
宋建隆元年(960年),六合属淮南道扬州。至道二年(996年),属建安军。祥符六年(1013年)改建安军为
真州,六合属之。大观元年(1107年),升六合为望县,政和七年(1117年),属仪真郡。南宋初,仪真郡复为真州,六合属之。
元初,六合县属扬州。至元十四年(1277年),属
扬州路。二十一年(1284年),属真州路真州(今仪征)。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六合由
扬州府改属
应天府。
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应天府为
江宁府。六合属江宁府。太平天国于1853年定都天京后,以六合县属
天京省江宁郡。1858年,太平军攻克六合县城,改属
天浦省。清同治三年(1864年)清军攻陷天京,六合县复属江宁府。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六合县属江苏省。1914年属江苏省
金陵道。 1927年废道,属江苏省。1934年,六合县属江苏省第十行政督察区。抗日战争时期,六合县境内3方政权辖区交错,变迁频繁。1937年12月15日,日军侵占六合县城。次年3月撤出,12月7日再占县城。伪政权先为维持会,后为伪县府,以六合县隶属伪江苏省政府,日伪占有县城及主要集镇。民国县政府撤至县境边地,仍以六合县隶属江苏省第五行政督察区(驻江都)。1939年6月,新四军挺进六合,控制大片农村地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1940年4月,六合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于竹镇。1941年7月至9月,中共路东区党委决定,将六合县八百区改建为直二区,东王庙区改直四区,东沟区改直三区,均为县级行政区。1942年10月,以直二、直四2区合并建立冶山县(直三区划归仪征县抗日民主政权管辖)。1943年2月,以六合县与安徽省境来六县抗日根据地合并,建为来六县(领导机关称来六县办事处)。以冶山县与仪征县合并,建为东南县(领导机关称东南县办事处)。9月,成立中共浦(口)六(合)工委,兼为县级政权机构,在今六合境内辖有南圩、王子、滁河3个区,一年后建为六合县。
1944年9月,撤销东南县,复建冶山县;改浦六工委为六合县建制,今六合县境成立3个抗日民主县政权,来安县辖县境西部,冶山县辖东部,六合县辖县城以南沿江一带。3县均隶属路东专员公署领导。1945年6月,撤销六合县建制,并入冶山县。8月15日,改冶山县为六合县,仍属路东专员公署。1945年8月20日,新四军攻克仍由日伪盘踞的六合县城,以六合县城为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至1946年1月9日,撤至冶山一带。民国六合县政府返回六合县城。其后,以六合县属江苏省第十行政督察区(由第五行政督察区划出江浦、六合、仪征3县成立)。1948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进入六合县境,4月,建东南县;5月,建来六县;7月,建盱嘉来六县。11月,撤东南县、盱嘉来六县建制,复建六合县,隶属皖北行政区
滁县专区。1949年1月25日,六合县城解放。4月21日,人民解放军攻克划子口,六合县全境解放。4月23日,南京市解放,定格为直辖市,下设第十二区(是后来的南京市大厂区),六合属苏北行政区扬州分区。12月划回南京市。
1950年1月,属苏北泰州分区。4月泰州分区改
泰州专区,六合县仍属之。
1952年11月,泰州专区改为
扬州专区,六合属之。
1953年,撤销南京市第十二区,设立大厂镇。
1958年,撤销南京市大厂镇,并入浦口区。6月,划六合县复属南京市。1962年5月,划属扬州专区。
1966年3月15日,成立六合专区,专署驻六合县,治六城镇;六合县属六合专区。原属扬州专区的仪征(驻真州镇)、金湖(驻黎城镇)、江浦(驻珠江镇)、六合(驻六城镇)4县和淮阴专区的盱眙县(驻盱城镇)划入六合专区,辖5县。
1970年,六合专区改为六合地区,地区驻六合县。辖仪征(驻真州镇)、金湖(驻黎城镇)、江浦(驻珠江镇)、六合(驻六城镇)、盱眙(驻盱城镇)等5县。
1971年,撤销六合专区,将江浦县划归南京市领导;六合、仪征2县划归扬州地区;盱眙、金湖2县划归淮阴地区。
1975年11月,六合县划归南京市。
2002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南京市原六合县与原大厂区合并成立新的六合区,六合区辖5个街道(原大厂区所辖) 、14个镇(原六合县所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土地面积1500平方千米。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0年3月,六合县原六城镇、灵岩镇、龙池乡合并成立雄州镇,镇域面积112.3平方千米,辖25个行政村,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人口13.8万,是六合县委、县政府所在地。
2007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撤销南京市六合区雄州镇,以其原辖荷花、凤凰、方州、天一、泰山、观滁、龙津、古棠、灵岩、紫霞、冶浦11个居委会及龙虎营、山西、山北、西陈、红星、钱仓、桥西、骁营、高余9个村委会范围设立雄州街道办事处;同意撤销南京市六合区新集镇,以其原辖新集居委会和头桥、三汊湾、路呙、刘林、白酒、朱营6个村委会以及原雄州镇所辖龙池、蒋湾、毛许、七里桥4个居委会和沿河、李姚、四柳、张营、槽坊、风雷6个村委会范围设立龙池街道办事处;将原新集镇所辖接待寺居委会和长城、前程、官塘河3个村委会划归葛塘街道办事处管理。行政区划调整后,雄州街道办事处面积70.3平方千米,人口11.5万人,管理11个居委会、9个村委会;龙池街道办事处面积90平方千米,人口6万人,管理5个居委会、12个村委会;葛塘街道办事处面积50平方千米,人口4.7万人,管理7个居委会、3个村委会。
2010年1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撤销六合区八百桥镇,以其原辖区域设立金牛湖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驻六合区茉莉花路99号,管理3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同意撤销六合区程桥镇,以其原辖区域设立程桥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驻六合区编钟路88号,管理2个居委会,11个村委会;同意撤销六合区横梁镇,以其原辖区域设立横梁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驻六合区山东路69号,管理5个居委会,4个村委会。
2012年8月,经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复,六合区的街镇行政区划调整如下:将雄州街道与瓜埠镇合并为新的雄州街道,驻地为原雄州街道;卸甲甸街道、西厂门街道、山潘街道合并为大厂街道,驻地为原西厂门街道;横梁街道与新篁镇合并为新的横梁街道,驻地为原横梁街道;长芦街道与玉带镇合并为新的长芦街道,驻地为原玉带镇;龙袍镇与东沟镇合并为新的龙袍街道,驻地为原龙袍镇;马集镇与马鞍镇合并为新的马鞍街道,驻地为原马集镇。本次行政区划调整后,六合共辖雄州、金牛湖、横梁、程桥、龙池、龙袍、马鞍、大厂、长芦、葛塘10个街道办事处和竹镇、冶山两个镇,形成六合区的12个街镇格局。
2014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六合区冶山镇,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六合区冶山街道办事处。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底,六合区辖11个街道(其中大厂街道、葛塘街道、长芦街道由南京
江北新区直管)、1个镇,100个社区、47个村;区人民政府驻雄州街道雄州南路26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六合区位于南京市北部,地处北纬32°11′—32°37′,东经118°34′—119°03′。东与
仪征市交界,南接
浦口区,隔
长江与南京市主城区相望,西与安徽省
来安县相邻,北与安徽省
天长市接壤。东西最大距离46.9千米,南北最大距离50.8千米,土地总面积1470.99平方千米(不含由江北新区直管的3个街道面积,土地总面积1295.2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六合区地貌大部分属宁镇扬山区,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丘陵山岗地区,中南部为河谷平原、岗地区,南部为沿江平原圩区。境内有低矮山丘60多座,形成岗、塝、冲多种奇特地形,中南部400多平方千米的平原圩区,河渠纵横,别具风貌。
气候
六合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温湿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5℃,较常年偏高0.9℃。降水日数42天,较常年同期偏多20天。年总降水量589.5毫米,较常年异常偏少43%。日照总时数1781.9小时,比常年(2042.1小时)偏少13%。
水文
六合区境内水系分属长江和滁河水系。沿东北部的冶山至中部的骡子山向西北至大圣庙一线,为江淮分水岭,南侧为长江水系,北侧为淮河水系。境内有大小河道62条,其中,各类塘坝2149个,水域面积12444公顷,蓄水量6400万立方米;中小型水库56座,蓄水量13611万立方米。
六合区属长江水系,主要河流是长江及其支流马汊河、滁河。六合区有耕地72400.8公顷,占六合区总面积49.3%;园地1657公顷,占1.1%;林地92504公顷,占6.3%;牧草地689.2公顷,占0.5%;交通用地2761.3公顷,占1.9%;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2399.6公顷,占15.3%;水域面积31913.6公顷,占21.8%;未用土地5561.5公顷,占3.8%。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六合区年降水量约600毫米,折合降水总量7.6亿立方米,水资源量0.9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0.2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0.65亿立方米。2019年六合区实际总用水量3.43亿立方米,小于全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5.5亿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0.15亿立方米(含火电)、农业用水2.86亿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0.05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城镇及农村)0.29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0.08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六合区土地总面积1470.99平方千米(不含江北新区原六合板块的大厂、长芦、葛塘三个街道面积,土地总面积1295.27平方千米)。其中耕地5.94万公顷,园地1093.74公顷,林地9522.81公顷,草地2629.05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01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5984.76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55万公顷,其他土地4812.42公顷。
生物资源
六合区森林覆盖面积3.44万公顷,其中林地2.43万公顷,特灌林地1876公顷,四旁树8215公顷,林木覆盖率24.30%。林地生长主要树种有马尾松、国外松、水杉、刺槐、香樟、银杏、榉树、女贞以及毛竹等。
2023年4月,南京农业大学生物多样性调查团队在六合(六合区)冶山林场发现了江苏新记录种方胸青步甲。
矿产资源
六合区矿种有铁、铜、硼、蓝宝石、雨花玛瑙石、大理石、白云石、花岗岩石、石灰石、辉绿石、铸型用红砂、建筑用黄沙、石英砂、膨润土、矿泉水等30多种,其中蕴藏丰富、有工业价值的为20余种。储量铁矿石300万吨,建筑用玄武岩D级8500万吨,黄沙D级7200万吨(其中雨花石为1.5万吨),大理石、白云石、石灰石D级1.5亿吨,花岗岩1亿立方米,铸石用玄武岩800万吨,石英砂1亿吨,矿泉水年自然流量500万立方米,凹凸棒黏土1亿吨。
人口
2022年末,全区居民总户数为24.36万户,年末户籍总人口68.13万人。全年出生3913人,出生率5.74‰;死亡5007人,死亡率7.3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1‰。年末全区常住人口63.64万人,城镇化率54.32%。
2023年末,六合区常住人口为64.08万人,城镇化率为55.10%。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4年,六合区(不含江北新区直管区,下同)地区生产总值684.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5.5%。
2023年,六合区(不含江北新区直管区,下同)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13.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45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233.86亿元,增长5.8%,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193.73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306.23亿元,增长5.2%。按常住人口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6075元,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2:38.1:49.9。
固定资产投资
2023 年,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1%。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3.3%。从产业结构看,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4.1%,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4.1%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8.8%(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39.5%,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5.3%(除房地产开发投资)。
财政
2022年,六合区财政收入65.39亿元,比上年下降16.4%;其中:税务部门完成收入48.66亿元,比上年下降27.5%。财政部门完成16.73亿元,比上年增长50.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5.78亿元,比上年下降13.2%。其中:税务部门完成收入29.74亿元,比上年下降28.5%。财政部门完成16.04亿元,比上年增长44.4%。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3.68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教育支出22.61亿元,比上年增长0.4%;医疗卫生支出9.13亿元,比上年增长39.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52亿元,比上年增长130.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9.20亿元,比上年下降17.3%。全年政府性基金支出103.88亿元。
人民生活
2022年,六合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707元,增长4.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100元,增长4.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335元,恩格尔系数2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07元,增长6.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841元,恩格尔系数30.0%。
第一产业
2023 年,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79.28亿元,比上年增长(可比价)2.3%。实现农业总产值118.38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农业产值69.87亿元,比上年增长1.4%;林业产值6.9亿元,比上年增长5.0%;牧业产值5.89亿元,比上年下降8.2%;渔业产值26.13 亿元,比上年下降1.2%;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9.58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全年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34.9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88.91万亩。全年粮食总产41.32万吨,其中:稻谷28.37万吨,小麦10.89万吨。油料总产1.62万吨,蔬菜产量71.52万吨。生猪出栏6.3万头,家禽出栏444万只,肉类总产量12506吨,禽蛋总产量7489吨。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 年,41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544亿元。其中:357家民营企业总产值416.8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76.6%。2023年底,全区共有1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8家,实现产值216.73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39.8%。
2023年末,前十大行业的累计产值和增速分别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175.78 亿元,同比增长55.4%;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48.29亿元,同比下降8.6%;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42.08亿元,同比增长0.2%;金属制品业产值32.12亿元,同比下降11.1% ;有色金属冶炼和延压加工业产值30.03亿元,同比增长21.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23.38亿元,同比增长1.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22.86亿元,同比下降24.7%;汽车制造业产值20.48亿元,同比增长0.2%;纺织服装、服饰业产值19.04亿元,同比下降33%;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产值18.40亿元,同比下降8.1%。
2023 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6.51亿元,实现利税14.64亿元,其中利润总额12.68亿元。实现利润在亿元以上企业有2家,共实现利润2.63亿元;119 家亏损企业共发生亏损6.8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0亿元以上的3大支柱行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7.89亿元,占总量的48.9%,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0.30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21 亿元,专用设备制造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38亿元。2023 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耗25.0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8%;全年主要消耗热力14551.89亿千焦、天然气3015万立方米、电力8.98亿千瓦时。
建筑业
2023年末,全区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277家,全年完成建筑业产值151.78亿元,同比增长8.2%;竣工产值91.82亿元,同比增长18.8%,竣工率达60.5%;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98.4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18.1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78.22万平方米;营业收入109.28亿元,利润总额3.61亿元。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0.13亿元,比上年增长2.6%。
第三产业
房地产业
2023 年,房地产开发房屋施工面积312.54万平方米。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63.0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5%,商品房销售额60.5亿元,同比下降33%,商品房住宅销售套数5907 套。
国内贸易
2023年,全区实现销售额662.40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批发业销售额373.76 亿元,比上年增长18.7%,零售业销售额267.74亿元,比上年增长4%,住宿业销售额2.09亿元,比上年增长5.8%,餐饮业销售额18.82亿元,比上年增长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1.27亿元,比上年增长7.3%。年末限上单位497家,实现限上销售额270.68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限上批发业销售额201.50亿元,比上年增长16.4%,限上零售业销售额63.02亿元,比上年增长2.5%,限上住宿业销售额0.22亿元,比上年下降6.9%,限上餐饮业销售额5.94亿元,比上年下降12.3%,实现限上零售额97.61 亿元,比上年增长5.3%。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71.7亿元,比上年增长9.5%;实现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9.05亿元,比上年下降1%。
对外贸易
2023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5057万美元,同比下降78.4%;协议注册外资6709万美元。新设外商投资项目17个,增资项目1个。全区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70亿元,同比下降22.3%,其中:进口16.2亿元,同比下降11.4%,出口53.8亿元,同比下降25.1%。服务贸易进出口实现5270万美元。服务外包执行额20400万美元,其中离岸外包执行额7800 万美元。
供电
2023 年,全区全社会用电28.597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10.74亿千瓦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9.12亿千瓦时。
金融
2023 年,全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4152.13亿元,同比增长22.8%。其中: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2184.60亿元,同比增长24.9%;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967.53亿元,同比增长20.4%。
旅游
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465.9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9.82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 年,全区(不含新区直管区)拥有学校130所(含中小学53所、幼儿园76所、中等专业学校1所),其中:普通中学2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小学27所、特殊教育1所、十二年一贯制1所。在校学生总数80106人,中小学毕业班学生总数12839人,幼儿园毕业班学生总数2928人。中小学教职工4350人,其中专任教师3954人。拥有幼儿园76所,在园幼儿16169人,从事幼教工作2571人,其中:园长62人、教师1286人、保育员609人、保健员143人、行政人员100人、教辅人员48人、工勤人员323人。
在建高等院校两所,分别是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龙袍校区)和南京师范大学(灵岩校区)。
(以上名录截至2025年2月)
(以上名录截至2024年7月)
文化事业
2023 年末,全区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37万余册;文化馆1个,举办展览65次,组织文艺活动92次。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8.26平方米,全年新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44万平方米,全区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4086.55平方米。2023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64%
体育事业
2023 年参加省市体育比赛22次,举办区级体育比赛13场,参加省市体育比赛获奖牌94枚。全年参加各种体育比赛人数2万人次,观看各种体育比赛人数5万人次。
医疗卫生
2022年,六合区卫生机构数220个,其中医院12个,卫生服务中心15个;全区共有床位数2187张;卫生技术人员3906人,其中执业医师1307人、执业助理医师374人、注册护士1587人;区街诊所77个,从业人员615人;村卫生室108个,医生数392人。
社会保障
2025年3月,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新增床位750张。
2023 年末,全区卫生机构数231个,其中:医院14个,卫生服务中心15个,采供血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疾病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其他卫生机构198 个。全区共有床位数2341张;卫生技术人员4037人,其中:执业医师1391人、执业助理医师371人、注册护士1638人、药剂人员222人、检验人员144人、其他人员271人。区街诊所71个,从业人员493人;村卫生室108个,医生数382人。
2023 年,新增城镇就业784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省定标准以内,落实“宁聚计划”、“聚合计划”,培育自主创业1388人,大学生创业255人。2023年,全市居民基础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调整至535元。(2023年度无“创业带动就业”指标数据)。2023 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标准老年居民每人每年1780元,其中:财政补助标准每人每年1270元,个人缴费标准每人每年510元;其他居民每人每年1800元,其中:财政补助标准每人每年1190元,个人缴费标准每人每年610元;学生儿童每人每年1410元,其中:财政补助标准每人每年1160元,个人缴费标准每人每年250元。
交通运输
公路
六合区地处苏皖两省、宁(南京)扬(扬州)滁(滁州)三市交汇地,历来是沟通苏南、苏北、皖东的窗口。六合是辐射苏北、皖北的重要枢纽,交通十分便捷。
2020年,六合区公路通车里程2411.32千米,内河通航里程107.95千米,公路客运量3026万人次,公路货运量1856万吨。
铁路
截至2017年,六合区境内有
六合站,
宁启铁路穿境而过。
航空
南京马鞍国际机场位于六合区马鞍街道,是军民合用机场,建设初期为军用,远期将改为民用。2015年7月30日,南京马鞍国际机场建成投运,原大校场机场正式关闭,整体搬迁至此。
水运
截至2017年,六合区境内有南京港大厂港区和南京港西坝港区两个港区。六合区沿江有长江深水岸线46千米,并建有西坝、长芦2个万吨级深水码头;通江滁河横贯全境,四季通航。滁河为6级航道,常年通航。
南京港是亚洲最大内河港口,是中国沿海的主枢纽港和对外开放一类口岸,也是长江流域水陆联运和江海中转的枢纽港,处于铁路、公路、管道、航空和水运的交会点,是长三角实现集装箱铁路与水路无缝对接的港口,已成为中国华东地区及长江流域江海换装、水陆中转、货物集散和对外开放的多功能江海型港口,也是中国连结全球的江海转运综合枢纽。
公共交通
截至2019年,六合区境内有1条地铁线路。
截至2024年6月,六合区境内有
南京八卦洲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
南京栖霞山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四桥)2条过江通道;另有在建设中的
南京新生圩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六桥),预计2025年建成通车。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据2015年5月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15)》显示,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应念作“六(lù)合”。
文物
风俗民情
《茉莉花》·雨花石国际文化旅游节于2002年开始举办,六合是蜚声世界的江苏民歌《
茉莉花》的发源地,是“天赐国宝、中华一绝”雨花石之乡。
举办地点:南京市六合区
举办时间:每年9月-10月
办节宗旨:打响文化品牌建设文化六合推进经济发展提升六合形象
活动内容:雨花石展览六合美食旅游农产品展销售会艺术晚会表演等等
风景名胜
六合境内有入选“
新金陵四十八景”的国家AA级地质公园
桂子山景区、
南京冶山国家矿山公园,以“三群一湖”为代表的
六合国家地质公园是江苏省第二家、全市首家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省级森林公园
南京市金牛湖景区,国家2A级旅游风景区
平山森林公园、国家2A级
灵岩山风景区等。六合还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达浦生纪念馆;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六合文庙、
万寿宫;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长芦崇福禅寺、长江路清真寺、南门清真寺;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六合县竹镇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桂子山烈士陵园等。竹镇镇被评为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大泉村获评“最具魅力乡村”。
茉莉花园位于金牛湖景区金桂桥旁,引进单瓣茉莉、非洲茉莉、鸳鸯茉莉等品种10余个,每年9月茉莉飘香的时候,游人如织,是休闲农业旅游二星级景点,茉莉花园后山矗立着《茉莉花》采风纪念碑,碑座刻有《好一朵茉莉花》和《鲜花调》,碑上是《茉莉花》歌曲收集整理者原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团长何仿先生的手印,证明了此处是《茉莉花》歌曲的源头。每年,都有很多外地游客来此寻茉莉芳踪,赏金牛美景。
灵岩禅寺位于南京市六合区雄州街道灵岩山上,始建于唐咸通年间,初建时有禅义法庭、无梁殿、观音殿、灵岩寺碑等,迄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悠久的历史,再加上又曾尊为皇家寺庙,灵岩禅寺在佛教界一直保有较大的影响力;众多文人墨客亦不吝赞美之辞,留下诸多诗篇佳句。
特产美食
油炸锅巴、糯米蒸饭、豆腐涝、糖油熟粉团、冰糖煨百合、鬼粉、碗豆粥、茶糕、米饭饼、糖发糕、酒酿、凉粉、馄饨、五香茶叶蛋、冰糖煨花生米、糖芋艿、粽子、熟老菱、煮山芋、糖 熟藕、红枣、莲子糖粥、煎糍粑、炸麻团、油炸饺、炸糍粑、淀粉油糍、四喜汤团、大元宵、酒酿元宵、小元宵、炒元宵、冰糖煨白果、炸白果、五香干、回卤干、油炸干、炕山芋等。
雄州:
皮肚面、
六合猪头肉、
六合盆牛脯、牛肉焖钵乩、
活珠子、灵岩酸菜鱼
横梁:油炸干、新篁豆腐圆
玉带:江鲜
程桥:盐水鹅、农锅锅贴、鲜肉小笼包
竹镇:狗肉汤炝饼、烩羊肉
马集:大圣水芹
冶山:盐水鹅
著名人物
刘怀慰,字颜泰。南齐永明二年(484),朝廷置齐郡于京邑(今南京)。郡治定在瓜步(今南京市六合区瓜埠镇),并派辅国将军刘怀慰任齐郡太守。刘怀慰来到瓜步后组织军民筑城廓、引流民、兴水利。六合志书称其为“复兴瓜步(埠)的功臣”、“是爱民如子的好官员”。
瓜步为远近闻名的古镇,早在战国时期“有吴人卖瓜于江畔,因以名焉”的记载。451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南进至瓜步,掠民财,焚民舍,以致村井荒芜。刘怀慰出任太守后,筑瓜步城(20世纪70年代在瓜埠东北西沟村曾发现遗址),安集流民,垦废田200顷,引湖水灌溉,发展农渔生产,人民得以安居乐业。百姓感其恩德,但刘怀慰凡礼皆拒。史以刘怀慰“廉吏”著称。
刘鹗(1857一1909),晚清通才。谱名震远,后更名鹗,字铁云。别署洪都百炼生。江宁府六合县人。
刘鹗生于六合寓宅。其父联捷与李鸿章为同科进士,一生有廉能之名。母朱氏出身六合世族,精音律,又通医学。刘鹗自小受母亲影响,“生而岐嶷,颖悟绝人”,“过目成诵”。1876年,应南京乡试落第,遂放弃科举,而承家学,博览群书,并研治天算、乐律、治河、方技,及词章之学。
他早年在扬州师从太谷学派李光炘,接受其教义。一生行医、业商,与权倾朝野的皇族,及梁启超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先后参加了东文学社、农学会、保国会、救济会等社会团体,与英国、意大利商人、日本驻华公使时相往来,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当时的社会舆论。小说《老残游记》驰名清末小说界。
青年时期因治黄有功,由山东巡抚福润咨送到总理衙门考验,得候补知府职衔。后应英国福公司之聘,主办山西矿务,继而与河南豫丰公司订约,获利甚巨。庚子之变,两宫出京,饥民无着,饿殍遍野。刘鹗顶着巨大压力为京师大侠大刀王五收尸、立碑。又于东华门外设平粜局,平粜售民,解决民食粮荒问题。
1906年,两度赴日,东游长崎、九州、神户、奈良、大阪等地考察。后因在浦口集资购地,被诬蔑而谪贬流放至新疆。1909年卒于乌鲁木齐。
刘鹗一生共收甲骨5000余片,对我国甲骨学的草创时期做出了重大贡献。著有《铁云藏龟》、《铁云藏货》、《铁云藏陶》、《铁云藏印》、《铁云碑帖题跋》、《抱残守缺斋藏器目》、《历代黄河变迁图考》等。是广陵琴派的传人。
政治上,刘鹗是个典型的洋务派。他与晚清洋务派及皇室权贵均有交往,寄希望于“西学”,主张洋务运动,但否定致力于推翻现行统治秩序的革命运动,希望借西学走实干兴邦之路以挽救晚清颓局。经济上,主张开矿筑路,兴办实业,从事坤兴织布厂、造盐海北公司、海运航船、中日合办纸烟厂等实业项目经营。
对外交流
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自然资源.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政府.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