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县,河南省
南阳市辖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
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北缘,东邻
方城县,南接南阳市
卧龙区、西临
内乡县,北靠
鲁山县、
嵩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总面积2946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常住人口45.86万人。截至2025年3月,南召县辖8个镇、8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中华路290号。
历史沿革
早在五、六十万年前,“
南召猿人”就群居在杏花山下,与“
北京猿人”的时代大体相当,这是中原人类的共同祖先。与杏花山猿人遗址相毗邻的小空山猿人遗址,是中国发现的直立人阶段第二处人类已会用火和管理火的洞穴遗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遍及白河两岸及鸭河、黄鸭河、留山河、空山河流域,共有十多处。
夏,县境属豫州。
商,仍属豫州,为谢国封地。
西周,周宣王时申伯封于谢,建立申国,县境属申国。
春秋,楚文王灭申,境属楚国。战国后期,曾一度归韩。
周赧王二十三年(秦昭襄王十五年,前292年),秦大良造白起攻韩拔宛,县境遂属秦。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置南阳郡,始置雉县。
西汉,仍置雉县,属南阳郡,兼有郦、西鄂、博望地。为分封子弟、功臣,曾在今黄鸭河流域城关镇一带析置房阳(一作黄洋)侯国。东汉,仍置雉县,属南阳郡。
三国属魏,仍置雉县,属南阳郡。
西晋,置雉县,属南阳国。刘宋,省雉县。
南北朝,魏置北雉、武川县,属北淯(清)郡。西魏,又置向城县,属雉阳郡。
隋开皇元年(581年),废雉阳郡及北雉县,以武川置蒙州,辖向城。仁寿中改蒙州为淯州,县境分属武川、向城二县。大业三年(607年),改淯州为淯阳郡,辖武川、向城、方城三县,县境分属武川、向城两县。
武德元年618年),废武川县,县境设向城县。武德三年(620年),以向城置淯州,并置云阳县,县境分属向城、云阳二县。武德八年(625年),废淯州及云阳县,县境.为向城县,属北澧州。贞观六年(632年),废北澧州,向城县属邓州。圣历元年(698年),改向城县为武清县。神龙元年(705年),县境复名向城县,属邓州南阳郡。
五代,仍置向城县。周显德三年(956年),废向城县,并入临濑县。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省县,县境分入南阳、方城二县。
金及元,均未设县,南阳府在此设三鸦巡检司。
明初,置鸦路镇巡检司。成化十二年(1476年),析南阳县北境复置县,因地有南召店而名南召县,属南阳府。
清,由于县境人口稀少,顺治十六年(1659年),废南召县,并入南阳县,仍置三鸦巡检司。雍正六年(1728年),移南阳府通判驻南召城,迁巡检司于李青店。雍正十二年(1734年),复置南召县,属南阳府。
民国元年(1912年),承袭晚清旧制。民国二年(1913年),南阳府废,南召县属豫南道,翌年改属汝阳道。民国四年(1915年),析南召县西境置李青县,县治李青店,东境仍称南召县,历半年,复并为南召一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汝阳道,南召县直属河南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南召县属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1月4日,南召解放,11日,建立南召县人民民主政府。12月,析南召县西北境置白河县,辖乔端、钟店及嵩县龙王庙3个区,历半年废,龙王庙区复归嵩县,乔端、钟店复归南召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南召县属南阳行政专员公署。
1974年11月,析县境云阳镇、皇后公社、太山庙公社、小店公社及留山公社的杨扒、黄楝、褚湾、贺庄4个大队、方城县的广店公社,成立河南省云阳工区办事处(县级),直属南阳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7年4月,撤销云阳办事处,广店公社复归方城县,余皆复归南召县,属南阳地区行政公署。
1994年,属南阳市。
行政区划
截至2025年3月,南召县辖8个镇、8个乡:
城关镇、
留山镇、
云阳镇、
南河店镇、
白土岗镇、
板山坪镇、
乔端镇、
皇路店镇、
城郊乡、
小店乡、
皇后乡、
太山庙乡、
石门乡、
四棵树乡、
马市坪乡、
崔庄乡(注:皇路店镇25个村和石门5个村由鸭河工区代管),共有340个村(社区),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中华路290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南召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南麓、
南阳盆地北缘。东邻
方城县,南接南阳市
卧龙区、
镇平县,西临
内乡县,北靠
鲁山县、
嵩县,地理坐标为北纬33°12′~33°43′,东经111°55′~112°51′之间,东西长约95千米,南北宽约62千米。总面积2946平方千米。
地质
南召县处于华北地台南缘与秦岭复杂褶皱带东段结合部位,地质构造复杂。地层以下元古界的变质岩系为主,其次为震旦系的变质岩系和上三叠—侏罗系及第三、第四系地层。岩浆岩广泛发育,时代从太古代至中生代均有。构造属秦岭纬向构造带的东支部分,褶皱、断裂较为发育,东西向构造构成区内基本的构造格架。
地形地貌
南召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体分为三个阶梯,整体轮廓略呈“簸箕”形。秦岭山脉东延形成的伏牛山脉,绵亘于西北部、西南部和北部、东北部,为第一阶梯。中部丘陵起伏,为山地向平原过渡,为第二阶梯。南部衔接南阳盆地,为平原地带,为第三阶梯。地貌组合以中山、低山、丘陵为主,兼有河川平地,高差悬殊,过渡明显,其中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4.4%,丘陵面积较大,占国土面积的62.5%,平原占国土面积的3.1%。
气候
南召县位于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线上,湿润带与半湿润带交汇区域,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具有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明显特征。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光、温、水地域差异明显,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干旱。
水文
南召县主要河流均属
长江流域汉江支流的
唐白河水系,多发源于西北山地,流向东南,与山脉走向一致。境内最大的河流为白河,其主要支流有黄鸭河,另有鸭河、松河、灌河、留山河、空山河及各级沟溪等短支流数百条,呈树枝状分布。拥有大小水库85座。全县年平均地表水资源为10.43亿立方米。
土壤
南召县土壤分为6个类型、11个亚类、20个土属、52个土种,主要土壤为黄棕壤土类、水稻土类、潮土类,其次为棕壤土类、紫色土类和砂礓黑土类等。大部分土壤呈微酸性到中性,PH值5.2~7.8,平均值为6.8,属中性。土壤成土母质主要是花岗岩,砂性重,土层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土层较厚,土质较肥。
植被
南召县主要植被类型可划分为7个植被型组,14个植被型,122个群系。植被树种主要以栓皮栎、青㭎栎、麻栎、槲栎等栎类为主。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南召县耕地面积27208.68公顷,占国土面积的9.28%,主要集中在东部平原和中部丘陵3的石门乡、皇路店镇、太山庙乡、南河店镇等乡镇,林地面积218954.91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4.68%,主要分布在中部丘陵和西部山区,园地面积4502.21公顷;建设用地面积16515.09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63%;其他土地面积26002.86公顷,占国土面积的8.87%,主要分布在南阳市鸭河口水库工程管理局、崔庄乡、石门乡和白土岗镇等。
南召县森林面积198300公顷,主要分布在西部、西南部和北部的伏牛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7.45%,森林蓄积量760万立方米。公益林保护面积89593.33公顷,天然林面积117870.39公顷,是首批河南省林业生态县。草地面积4355.02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1.49%,分布在石门乡、南河店镇、城郊乡及太山庙乡等16个乡镇和南阳市鸭河口水库工程管理局。湿地面积17722.52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29%,其中天然湿地仅有河流湿地一种,面积6736.06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38.01%;人工湿地面积10986.46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61.99%,除鸭河口水库外,其他零星分布于各乡镇。
水资源
南召县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9.43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335.7毫米,多年平均可利用量5.7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2.21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平均资源模数7.9万立方米,深层水不发育,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0.6亿立方米。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1.98亿立方米,南召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67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截至2020年,南召县共查明金属和非金属矿达12种,主要矿种有金、银、铜、铅、锌、铁、钼、水泥用灰岩、金红石等。矿产地63处,其中大型2处,中型2处,小型59处。水泥用灰岩、方解石、建筑用大理石、饰面大理石、饰面用花岗岩等矿产优势地位突出。
生物资源
南召县境内植物资源总计175科、892属、2879种,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1种,河南省重点保护植物433种,且珍稀、濒危植物大多数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残余种,有的是起源古老的孑遗种和活化石,不少属于世界上其它地区已经灭绝,为中国、河南省特有的珍稀植物。古树名木40种,树龄超过100年的有353株。动物资源种类繁多,尤其是山地野生动物。已查明脊椎动物387种,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8种,河南省重点保护动物28种。此外,昆虫类约3000余种,仅蝶类达160种,占河南省蝶类总数的80%以上。
政治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南召县常住人口545475人。
截至2023年末,南召县常住人口45.8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0.6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5.2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5.06%。全年出生人口0.39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31‰;死亡人口0.42万人,人口死亡率为9.0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9‰。
南召县共有满、回、蒙古等少数民族成分22个。
经济
综述
2023年,南召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8.6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1亿元,同比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71.8亿元,同比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90.7亿元,同比增长5.9%。三次产业结构为13.9:38.0:48.1。
财政
2023年,南召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18亿元,增长14.9%,其中:税收收入7.47亿元,增长21.8%;非税收入2.71亿元,下降0.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78亿元,增长0.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47亿元,增长25.3%;教育支出8.19亿元,增长4.3%;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6.08亿元,增长9.7%;卫生健康支出2.59亿元,下降6.7%;科学技术支出6350万元,增长23.0%。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南召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比上年增长6.6%。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86.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4.2%,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3.1%。基础设施投资下降44.2%,民间投资增长18.4%,工业投资增长14.1%。
2023年,南召县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09亿元,同比下降27.3%。其中,住宅完成投资3.8亿元,同比下降29.2%。全年房地产企业开发房屋施工面积151.4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6%。其中,本年房屋新开工面积36.41万平方米,与去年同期持平。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9.5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1%。其中,住宅销售18.6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6%。
人民生活
2023年,南召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5.5元,比上年增长8.1%,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387.6元,比上年增长12.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85.7元,增长6.7%,人均消费支出23564.7元,增长10.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50.3元,增长10.1%,人均消费支出12435.9元,增长14.2%。
第一产业
2023年,南召县粮食种植面积43.34万亩。其中,夏粮种植面积12.80万亩,秋粮种植面积30.54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2.74千公顷,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9.43千公顷。
2023年,南召县粮食产量14.23万吨,比上年下降0.31万吨,同比下降2.1%。其中,夏粮产量3.40万吨,比去年下降0.31万吨,同比下降8.3%;秋粮产量10.8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2023年,南召县油料产量6.68万吨,比上年增加0.32万吨,增长4.97%。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8.82万吨,比上年增加1.80万吨,增长3.83%。。瓜果产量2.74万吨,比上年增加0.10万吨,增长3.8%。
2023年,南召县肉类总产1.37万吨,同比增长20.1%;禽蛋产量2.01万吨,同比减少0.5%;牛奶产量0.26万吨,同比增长10.9%。年末生猪存栏8.75万头,同比减少1.1%,生猪出栏10.98头,同比增长23.2%;牛存栏1.46万头,同比减少10.4%,肉牛出栏0.72万头,同比增长2.1%;羊存栏12.99万只,同比减少2.7%,出栏羊14.55万头,同比减少14%;家禽存栏329.99万只,同比减少9.7%,家禽出栏143.13万只,同比减少4.7%。
第二产业
2023年,南召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0.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4.2%;制造业同比增长6.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76.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38.3%,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49.4%。从企业类型来看,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91.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8.9%。股份制企业发展趋势向好,支撑了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平稳增长。从企业规模来看,大中型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5.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8.4%;小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3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83.2%。从企业效益来看,2023年,南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4.1亿元,同比增长11.7%。工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46.8元,企业人均营业收入149.3万元。
2023年,南召县建筑业总产值15.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全县共有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35家,比上年增长20.7%;资质内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6.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07%;竣工面积5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4.6%。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南召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2亿元,比上年增长6.7%。分城乡看,城镇67.56亿元,同比增长6.6%;乡村34.66亿元,同比增长6.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98.4亿元,同比增长6.9%;住宿餐饮业3.8亿元,同比增长2.1%。
2023年,南召县在限额以上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比上年增长2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3.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3%,石油及制品类下降2%,汽车类下降28%。
金融
截至2023年末,南召县金融增加值完成64125万元,比上年增长12.2%。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86.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2%,其中:境内住户个人存款余额258.2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72.2亿元,增长11.8%。接待游客74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南召县本科上线率64.4%,一本上线率22.5%,“211”“985”名校录取人数增加57人,“清北”录取2人,实现新突破。投资1.83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40所。
科学技术
2023年,南召县实施县级重大专项13项、市级重大专项3项、中央引导地方项目1项、重点研发专项1项。我县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56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5家。全县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覆盖率达到85%以上。
文化事业
2023年,南召县举办元宵文化节、盛夏音乐节、高铁花样接站等文旅消费活动,通过“读懂河南、行走中国”全球网络推介平台和各大新媒体平台开展宣传推介,全网点击量突破5亿次,央视媒体4次报道,“原生山水、远古南召”品牌享誉全国。
医疗卫生
2023年,南召县境内郑大五附院豫西南分院在县医院挂牌成立,县医院感染病区和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开工建设,中医院获批省二级甲等中医院。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南召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33.47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39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9.80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6.2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2万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780人,农村居民最低保险人数37748人。
基础设施
2023年,南召县投资2.4亿元,五朵山快速通道建成通车,改扩建农村公路107千米,改造危桥32座1737延米,完成安防工程38.55千米。排路河、潦河、廖庄灌区等治理工程全部完工。新建5G基站263个。
交通运输
南召县交通便利,形成了高速、国道中心线,4条省道辐射线,9条县道循环线的交通发展格局。
焦柳铁路(焦作—柳州)纵贯南北并设置客货站
南召站(云阳站);
二广高速公路横穿县域,
207国道(内蒙古锡林浩特-广东海安),省道S231、S331、S333、S248线遍布全境。
历史文化
文保
杏花山与小空山遗址
杏花山与小空山遗址位于南召县,是旧石器时代的遗址。由杏花山(南诏猿人)遗址和小空山(猿人洞穴)遗址两部分组成。是中原人类的发祥地,是国内发现的重要的古人类遗址,距今有五六十万年。2013年3月5日,杏花山与小空山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丹霞寺塔林
丹霞寺塔林位于南召县留山镇马窝村丹霞山南麓,为中原八大名寺之一。丹霞寺于唐长庆四年(824年)由天然禅师始建,取名红霞寺,随更名为丹霞寺。寺院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现存建筑一百余间,均为清代建筑。整座寺院坐东北面西南,整体呈三进院布局,依山就势呈阶梯状抬升。沿中轴线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方丈室,西侧配以厢房、客房,最后为花园和天然祖堂,组成一个完整的寺院格局。丹霞寺佛塔分布在寺院的东、南、西三面,现有元塔六座,明塔四座,清代石塔四座。1986年11月被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18日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楚长城遗址
南召县
楚长城遗址长20余公里,自东向西涉及10余个乡镇。楚长城遗址有古城寨148座、古道关隘11处(座)、联结墙22段、烽火台6座。2013年7月,南召县楚长城遗址被确定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月底,又公布南召县为长城遗址县。
宗教文化
南召县拥有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与道教等五个宗教。
风景名胜
南召县有8大类25个亚类54种基本类型,旅游资源单体总数586个,其中优良级233个。截至2024年,南召县共有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2个,形成了山水观光游、佛道文化游、休闲度假游、养老养生游等四大旅游板块。
名优特产
南召县培育出“柞木香菇”、“南召地毯”、“鸭河鱼”。“南召辛夷”、“南召柞蚕”、“波尔山羊”、“板山石材”、“皇路店花生”八大特色产品。盛产猴头、鹿茸、拳菜、羊肚菌、山蘑等特色食品素材,鸭河鱼、南召黑猪、本地山羊、南召柴鸡、南召柞蚕等驰名中外。自土岗辣子鸡、南召扯面、排骨凉茶、卤猪蹄、菜干饭、麻辣鱼、揽锅菜、南召土场、本土火锅等美食。
荣誉称号
南召县相继被国家命名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中国玉兰花之乡、”“中国
辛夷花之乡”、“中国柞蚕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等称号。
2017年,南召县获评“国际木兰卓越贡献奖”成为中国首个获此荣誉的城市。
2019年2月2日,南召县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20年7月,南召县入选2020中国交通安全百佳县市。
2020年7月29日,南召县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
2020年11月,南召县入选2020年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市、区)名单。
2020年11月25日,南召县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1年3月,南召县入选教育部公示的“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21年12月22日,南召县被认定为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