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展出来的
文化,是非常丰富且具多样融合性的,受
共产主义和其他国家影响,亦包括传统
中国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成立,在文化上的演进主要经过了建国前后的农民运动,
文化大革命,以及
改革开放时期。其间外来的思想不断涌入,也使中国内地产生了相应的
流行文化,
网络文化等。
发展历史
建国前文化
近代考古在中原地区发现的
裴李岗文化、
贾湖文化等,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已经进入以原始农业、畜禽饲养业和手工业生产为主,以渔猎业为辅的原始氏族社会,其中出土的龟甲契刻符号与约30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有类同和相似之处,是中国乃至世界发现最早与文字起源有关的实物资料。当华夏文明在中原发展的时候,当代中国疆域内还分布着其他各种文化。其中,距今5000年到10000年的文化,近代以来考古发现的
金陵北阴阳营文化、
高邮龙虬文化、
嘉兴马家浜文化、
余姚河姆渡文化、
含山凌家滩文化、
潜山薛家岗文化、
天门石家河文化、巫山
大溪文化等,分布于长江下游、中游和上游等地。三星堆遗址发现的古蜀文明,更是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
儒家思想属于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
汉服文化和
礼乐文化属于当时东亚文化圈核心文化。清朝入关后剃发易服、礼崩乐坏核心文化消失,但是语言、文字等根本文化依然保留了下来。
建国后早期
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几年之间,传统中国文化任然有少量保留下来。主要的改变是废除了
封建社会的
性别歧视、
大汉族主义、
中国中心主义、阶级压迫、
专制制度、
奴隶等。
中央人民政府以修订国语而成的
普通话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准汉语,而其他的汉语方言及少数民族仍可继续于日常中使用。1964年,
简化字总表被公布,简化后的汉字对文化的发展和
扫盲运动起到了一定作用。
苏联与中国为同一阵型,俄罗斯文化开始在中国流行,尤其是很多人学习俄语。直至1961年的中苏边境发生冲突,中苏交流从此决裂。
文化大革命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席卷全中国,并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有关事物进行大规模的批判,包括
四旧、
寺庙、
教堂在内,都遭到红卫兵破坏;孔子的儒家思想被打倒;对个人进行批斗;逆向种族主义进入顶峰。精神领袖“毛泽东主席”被全国人民疯狂崇拜。出自
毛主义的《
毛泽东语录》作为神的指引一样,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的指引思想、国家的政策。
中国
文艺界亦受到文革的强大冲击。最初只能演出8套
样板戏或宣传共产党的伟大功绩的戏目,又有
忠字舞,毛主席海报无处不在,还创作一系列的革命歌曲,如《
东方红》、
中山装。
文革后期,“
批林批孔”运动由
江青发动,浪潮持续到1973至1974年。
改革开放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本地宗教如
佛教、道教、
儒家思想得以恢复,但必须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这些宗教思想并不相互排斥,而民间更将三者的理念结合,从而融合成新的民间组织;亦回复了中国大陆伊斯兰教和
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但所有的宗教都必须完全服从政府及在政府的领导下活动。
三自爱国教会与
中国基督教协会成为新的宗教组织。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与中国天主教委员会受命于北京政府,取代
教宗的地位。
传统艺术经过文革摧残之后,重新展现生机,但仍然受到限制,一部分外来文化被允许进入,由此而使香港文化能深入并影响中国大陆。然而中国的电视台不断拍摄大型史诗式历史剧与现代警匪剧,从而风靡中国大陆的电视市场。
由于中国人口数量太大,北京官方强制执行
计划生育政策,从而产生出新一代受尽父母溺爱的“小皇帝”,父母们纵容他们奉行西方模式的
物质主义,从而使得传统文化继续被鄙视并导致极端民族主义的出现。值得庆幸的是这个时期
新民族主义因为逆向种族主义和民族觉醒的缘故也同样苏醒,从而引发理性反省从19世纪开始不断受侵略的屈辱的历史原因和对清朝之前辉煌历史的追思。
中国大陆正向发展经济的方向发展,北京政府也有意识地激起
爱国主义并发扬传统文化以遏止逆向种族主义、狭义民族主义、
极端民族主义。
自1980年至1990年,中国大陆越来越受西方,日本,港澳台影响,特别是流行文化。
美国电影,日本
演歌在中国大陆流行。部分年轻人热衷于酒吧与夜店玩乐,又沉迷于名牌商品,讲话不时带西方外来语。中国同时发展出独特的电话文化,并成为世界最多手机用手的国家;同时也是最多网络人口的国家。
文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定义中华文化为56民族文化总汇,主张该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该国治下各民族都有发展自己民族语文字的自由。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境内至少有30种以上民族文字,不论是满文,或是藏文,皆被该国视为中华文字,而被诠释为中华文化遗产宝库。
汉语:汉语由称华语是中国官方语言以及世界所有华人的通用语。是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和世界第二大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满文创制:额尔德尼、噶盖二人,遵照努尔哈赤的旨意,根据本民族语言的特点,仿照蒙古文字母,创制了满文。即所谓“老满文,或无圈点满文”。这是满族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促进了满族社会的进步,扩大了与相邻民族的交往,并为后来女真人的全面统一,建立“后金”政权,以至入主中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蒙古文字是对蒙古人使用的语言(蒙古语、卫拉特语)记录系统的泛称。从蒙古人开始纪录自己的文字以来,就有很大的变化。在过去蒙古语还未有文字的年代,要记录蒙古语就要采用汉字来标音或其他友好邻国的语言文字。
回鹘文是维吾尔祖先
回鹘人在蒙古草原上生活使用的文字,
回鹘文是草原民族比较早的文字之一。
老维文(维吾尔语:ئۇيغۇر ئەرەب يېزىقى,拉丁维文:Uyghur Ereb Yéziqi、缩写为:UEY)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文,相对于一度出现的以汉语拼音为基础的“新维文”而言。是使用最广泛的一套维吾尔文字,自维吾尔族接受伊斯兰教开始,便逐渐开始使用,并经历数次改革。
藏文是藏语的文字系统,基本上是一种元音附标文字,它纪录了7世纪的藏语语音。通用的藏文罗马化方案为Wylie转写方案。
语言
少数民族语言
汉语
文学
现代散文
在
新文化运动中,文学写作的风格在全国范围内有极大的转变。其中主要的发起人包括,中国的几位重要的
散文、
小说家
鲁迅,文化革命家胡适以及
陈独秀。
在1920年至1930年是中国小说的黄金时期,文学刊物和民间社会对不同的学说奠定理论不断涌现。主要的作家有:
郭沫若,诗人,历史学家,散文家和评论家;茅盾,首位长篇小说的左派作家,他作品反映了社会斗争与人民觉醒;巴金,受
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与其他俄国作家所影响的长篇小说家。在1930年,巴金创作了一部描述新时代青年与封建家族斗争的三部曲作品,它是能与《家》和《
红楼梦》相提并论的小说。另一位作家是有天才讽刺作家与小说家的
老舍。在1949年之后,许多作家都成为了重要的艺术与文学的重要整理者,当中不少在文化大革命当中遭受批斗而受屈惨死。
1930年,左派作家联盟成立,鲁迅为当中的领导者。1932年,引入了苏联现实社会主义的理论,该主张以理论反映现实、揭露社会弊端,同时促使无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1949年后,在现实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毛泽东于1942年发表《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借此作为中国作家的言论风格。然而,讽刺的是作家们与中国共产党关系好景不长。讽刺与揭弊的写作虽然为中国共产党带来胜利,但是在中共执政后,这些人开始不受欢迎。坚持以“小资产阶级唯心论”、“人道主义”及自由选择写作题材,更加令中共不满。
在大跃进时期,政府增加了其坚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结合它所谓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并允许作家描写当代中国社会,以及写作社会主义革命及现实主义。即使如此,政治的限制阻碍了许多作家。虽然政府鼓励作者写作,但是当时文学作品已经大幅减少,至1962年仅出版42部小说。
在文化大革命之中,
毛泽东之妻
江青不断的打压和威胁,已经令文艺界所有的文化活动停顿,而只能演出一些样板戏与英雄作品。虽然尚有一些作家在秘密地写作,但是在此期间已没有影响力的作品出现了。
新时期文学
1976年,随着
江青为首的
四人帮被捕,
1978年12月,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新的改革路线,令越来越多的新老作家重新拾起笔杆。很多文学都论述文革中权力失衡的问题,个人权力凌驾于国家与民众。整整十年间,作家们都虚度了时间,亦讽刺由此导致中国的大倒退。同时作家们又再燃起写作的激情,重新建构中国社会。这一代的文学经常称之为“
伤痕文学”,主要描述对党与社会制度的失望与反思。这些激进的爱国作家嘲讽领导层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将中国带入混乱无序的境地。很多的过失都是在当时的领导人与政治体制下必然出现的。政治权威必须面对一个极大的难题:如何能让促使作家们在积极批评文革之余,而尺度亦能控制在政府的可接受范围之内。
在此时期,大量的短篇小说事故涌现;文学杂志在文革之后重新兴办,激发读者源源不断的阅读兴趣与讨论。同时又出现一股外国文学热潮,很多最新的外国文学都被翻译出版,不论什么题材都受到大量的中国读者欢迎。文学杂志专门翻译的短篇故事非常流行,吸引越来越多年青一代人的欢迎。
如此戏剧化的转变情况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开明的领导人与文艺界形成一个文化圈,同时急促的变化让某些人感到不安。第一个反应浮现,1980年出现了“中产自由主义”的呼声,事隔一年于1981年又再次出现。经过两个困难时期,又有1983年运动提出反对“精神污染”,1986年作家又再热衷于创作自由。
传统艺术
戏剧
“
中国戏曲”从元朝开始发展出368种不同的戏种,最广为人知的便是
京剧,而现代京剧由于19世纪中叶进入了清朝宫庭后广为流行。在京剧的动作场面中,中国弦乐与打击乐的伴奏带有一种强烈的节奏感。这些动作隐含手势、步法与各种肢体动作,如跑马、划船、开门。唱说方言则有吟诵与北京通俗口语,演出由前台演员与后台的女性、过场小丑。角色分配相当细致,一场戏要做好1000项工夫,大部分事故取自历史小说与战争场面。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十分鼓励京剧发展;很多古代或现代题材的作品大量涌现,同时这些剧目不断公演。作为一种流行的艺术,大戏也经常反映社会的变迁。1950年代中期,这种氛围促成了“百花运动”。1965年12月,京派代表人物
吴晗与他的《海瑞罢官》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开端。在文革期间,大部分的戏剧团都被逼解散,演员与编剧都受到逼害,最后只剩下由江青团伙认定的8套样板戏。至到1976年打倒四人帮后,京剧演出全面复苏,并于舞台与电视上亮相又再广为流行。
就西方的定义来说,中国没有“话剧”的传统。但在20世纪,中国的留学生回国后,尝试将西方歌剧放上中国舞台。1919年的五四运动,很多西方戏剧在中国上演,有些剧本仿效并译成中文版本。最著名的新风格剧本作家
曹禺,他的主要作品有《雷雨》、《原野》、《日出》、《北京人》,全部在1934年到1940间问世,及风靡全国。
文革之后,西式歌剧复苏。许多国内外大幅删减及禁播的剧目都全面复演。受到当时政治环境所影响,很多的新剧都极大地限制创作自由,而表演内容都是反反复复的赞美场面。
沙叶新,当时的一位最有创意的作家。他于1979年写的极具争议的剧本《假如我是真的》而无法通过审查,在1980年该剧受到秘书长
胡耀邦严厉批评——这是自从文革以来的首次。在此风波中,从1981年的反对中产自由主义至1983年的反对精神污染风波,沙叶新又再受到批评。尽管他在受到外界压力时仍坚持写作,又要时常防范诽谤。1985年末,沙叶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及委任为上海艺术学院院长,然而他继续创作争议性话剧。
音乐
中国历来就十分重视音乐,古代中国有礼乐之邦的美称。1910年和1920年代,新文化运动引起中国音乐人对西洋音乐的极大兴趣,又令他们到外国留洋学习西方古典音乐,他们并用以西方音乐符号来谱写乐谱。各大城市又纷纷组成交响乐团,通过在舞台及广播演出而吸引了不少听众。通俗音乐受到西方音乐的极大影响,尤其是1940年代美国音乐同样有相当多的听众。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大规模的运动在中共控制区发动,大批民歌被改编成革命歌曲用于教育目不识丁的农民,这些歌曲都是用于宣扬共产主义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革命歌曲继续处于主导地位,与通俗音乐及苏联音乐一起融入到中国音乐中。交响管弦乐园在全中国公演,中国作曲家创作的音乐都有西方古典风格。各大城市的音乐学院及相关机构迅速发展。一些来自东欧国家的乐园在中国演出,而中国的音乐家与团体都积极参与各种世界性的音乐交流。
在文化大革命的最高潮时期,音乐创作及演出受到前所未有的限制。在文革之后,音乐团体演出及创作迎来新的春天。1980年,中国音乐家协会加入到国际音乐研究学会。中国音乐组织出访多个国家,而外国音乐组织也来访中国。在1980年代中,民歌、西洋民歌与传统音乐是民众的主流娱乐,同时具有五声调式的日本演歌,台湾民谣,流行歌曲也由台湾大量传入中国大陆。而其他音乐,如
爵士乐、
摇滚乐则开始在年青人群中越来越受欢迎。
国画与书法
在封建 时代,
国画与
书法是王公贵族或民间爱好者的至爱,而且高水平的作品视乎其技术和表现心境的境界。书法是最高等及最纯洁的绘画。作画的工具为毛笔, 用动物的毛发来制作,再配松树的碳和动物胶造的黑色墨水。在远古时代,写字或画画都是在丝绸上。但在纸张发明的公元一世纪,丝绸渐渐被又新又便宜的物料取代。在中国传统里,名画或名书法的真迹一般会装裱成卷轴或挂在墙上。
传统国画和书法有基本相同的着笔技术,都是以毛笔沾上黑墨或其他色彩;油画尚未出现。以书法来说,最常用的材料是纸张与丝绸。最后的工序是裱成卷轴悬挂或卷起来。传统国画同样是辑集成本或挂于墙上、漆器或其他东西上。
在 唐朝初期,主要的题材为风景,即是山水画。这些山水画经常是单一或很少颜色元素,因为它的目的不是要复制自然景物,而是要将画家的心境和感受表现出来。宋 朝,景物的表现得更为失真,远处的景物使用模糊的轮廓来表现,山脉的轮廓消失于迷雾当中,用抽象表现真实。其最高作画境界在于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来提升其 艺术性,这是融合了佛家与道家的思想(
百家争鸣)。
在13世纪,发展出作画简单事物,如水果、花、马匹。用更多色彩和更复杂的动态画面组成宋画,直到流行至明朝。
明朝,首本有插画的彩色木刻书籍面世。随着彩色印刷技术的完善,插画书籍开始不断出版。《芥子园画传》,1679年出版5卷,成为艺术家和学生的技术教材沿用。
新文化运动,中国的画画艺术开始采用西方技术。这时期中国已经流行画油画。
在新中国之初,艺术家们鼓吹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照搬使用,画家须分配题材和大量绘画作品。1953年,这种状况大大放宽。经历了1956至1957年的百花运动后,国画经历了显著复苏。随着发展,专业艺术家终于在农村地区举办了描绘农民日常生活的的壁画和露天画展。
文革时期,艺术学校被迫停课,并停止出版艺术期刊和举行艺术展览。然而,业余艺术继续在这一时期仍能发展。
经过文化大革命,艺术学校和专业组织相继恢复。交流团体设立的外国艺术家和中国艺术家开始尝试新的学科和技术。
当代表演艺术
电影简介
电影于1896年已经引入中国,但中国电影工业直至1917年才正式开始。1920年从美国学习了电影技术的中国电影人把
上海发展为中国最早的电影中心,然而美国的影响仍在之后20年继续。在1930年到1940年,制作出多套社会及政治电影。
电影业的发展持续到1949年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革的17年间,有603部纪录片,8342卷新闻纪录片生产出来。第一部宽屏幕电影在1960年生产。动画片利用各种民间艺术,如剪纸、影子戏剧、木偶和传统的绘画都非常受人们欢迎。
文革期间,电影工业受到严重制约。新电影拍摄被禁止,只有少数新电影生产。文革后几年,电影业再次繁荣,作为一种大众娱乐。国产电影吸引大批中国观众,外国电影也在中国迅速增长。
在1980年代电影业下滑进入艰难时期,面临着其他形式娱乐的竞争的双重问题,当局无法接受惊悚和武打的电影。1986年1月,电影业成立新文化部,“严格控制和管理”和“加强监督生产”,包括广播电台、电影、电视。
电台电视广播
1980年代,
电台和
电视台迅速发展壮大,成为重要的大众传播手段和大众娱乐。1985年广播已经覆盖75%的人口,开设167个电台、产生215,000个收音机、建立庞大的有线广播系统。电视增长更为迅速,超过104个台,观众约有中国人口的三分之二;估计有85%的城市人口能收看电视。电台和
电视台增长极快,内容的节目很大的改变。以前只有政治讲座和统计名单,传统的电台收听通俗小说改编的肥皂剧与各类中国、外国音乐。最多的电视节目是娱乐节目,包括纪录电影、运动、戏剧、音乐、舞蹈和儿童节目。
在1985年,据一个上海公共节目一周电视调查《无线电与电视》(定期电台和电视节目)显示,一半以上的为娱乐节目,教育节目占了24%,剩余部分节目和新闻占15%。国际新闻于晚上播放,新闻片源来自外国新闻机构,再以中文翻译报道。中央电视台还承包几个外国广播公司的娱乐节目。1982年至1985年,中央电视台与六个美国电视公司签署协议,提供美国的电视节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1997年《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所述,国家广播媒体必须在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开展活动,并禁止与国外媒体的任何合营以及独资形式。
民间艺术
中国有着多种民俗和悠久多元化艺术历史。其中最古老的民间艺术有木偶剧。木偶剧利用多个木偶,包括扯线木偶、棒木偶、布偶,并线木偶的表演民间歌曲和舞蹈、对话。木偶剧故事题材主要是儿童故事和寓言。
皮影戏是木偶戏的一种形式,是置于屏幕后面的纸板,通过灯光反射出人形或动物。影子发挥密切相关的地方戏曲表现故事与演唱风格。另一种流行民俗是曲艺,当中包含各种故事和独白、对话,往往伴随拍板、鼓或弦乐器。
还有各种技艺,包括走钢索,
杂技,训练动物,至少追溯到
汉朝,当时于宫庭十分流行。后来,许多这些技艺都融入到大戏舞台,剧团四处巡回演出。由于这些剧团前往各地的农村,他们发展和丰富自己的曲目。自1949年以来,这些艺术形式受到重新尊重。各省、自治区、城市以及电影院专门的各种艺术的主要城市成立剧团。有些剧团在世界闻名,并四处出国演出。
相声
1949年至1952年,分散于全国各地的新中国书商办事处被收归国有,并负责出版、印刷和分发。此外,一些小型私人出版社改组成集体所有制,1956年所有私人出版商已被收归国有。1956年至1957年,经过百花运动的短暂繁荣。在反右的1957年,出版社受到强大的政治压力。
陷入文革期间,出版社近乎陷入停顿,出版受到了严重限制,主要限于政治支持各种运动。经过文化大革命,出版再次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蓬勃发展。1982年,全国出版总署,受保护组织的中国出版商,已划归文化部,但实际管理行业是针对通过四个系统的管理:直接的国家行政机关,行政委员会或组织国务院或党中央武装部队管理;和管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特区。
在1984年统计数字表明,418个出版机构在
上海,而
北京则有160家出版商。计划于1985年宣布了促进增长的出版业的,从北京和上海分配一些工作量到
重庆、
西安、
武汉和
沈阳。
不同的出版商有特定种类的出版物。例如,人民出版社负责出版工程
政治、
理念和
社会科学;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古代和现代的中外文学和文学史、理论;中国出版社的主要负责整理和出版中国古典文学、历史和哲学著作;商务印书馆是主要的出版商
中文到
外语参考书籍和翻译的外国社会科学作品。其他出版商出版专业、工程及科学领域的书籍。 如果要买书,除了主要城市的书店,尚有其他购书方式以满足在全国各地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有特殊需要的读者。移动书店定期访问工厂,矿山,农村和
解放军单位,而服务令在这些地区的人也可以购书。教育机构的图书馆和企业为他们提供书籍,而书籍特别适用于某些行业进有特殊的建议,并供给有关部门。此外,书展和展览提供了经常在会议上和在公共停车场在节假日和其他特殊场合。
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模式改向
苏联方式发展。将原先的综合性大学进行拆分,
院系调整与教育模式革命化。由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需要大量的工业技术人才,故当时中国创建了大量的技术学院。同时,高考也正式设立于1955年。
1950年代的
扫盲运动是建国初党领导的主要是面向社会下层的群众运动。50年代初国家开展了大规模的扫盲运动,扫盲运动的高潮一直持续到50年代末。
1960-1970年代,中国共产党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到农村劳动和定居,是为知识青年下乡运动。直到1970年代末开始,大部分知青陆续回到城市,仍有部分于农村生活。
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导致全国所有学校进入停课状态,大学入学考试被取消。
知识分子不被尊重,大多数被下放进行体力劳动,有些则遭到残酷对待,财产被没收,被批为“
臭老九”等。总体而言,文化大革命耽误了整整一代人。正在接受教育的人被迫停止继续教育;没有接受教育的人丧失了机会。其对中国人的素质与中国教育的破坏耽搁是毋庸质疑的。
高考直到
1977年文革结束后才举行,那一年考生的平均年龄是最大的,录取率也是最低的。改革开放,到九十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开始实行
大学扩招政策。
大学扩招政策虽然圆了很多人的大学梦, 不过流弊开始一显现。升学的压力并没有减轻,学生的负担反而增加。补习班大量增长。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与起薪也直直落。同时,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如今大 学生的素质明显滑坡。“
教育产业化”政策让各个学校的收费猛涨,使越来越多的家庭难以承担。择校之风与
应试教育的情况也没有改善。同时,近些年虽然中国出现了一些私立学校,但普遍经营状况不理想。无法对公立学校构成威胁,其中原因仍待观察。此外,有些民间私塾教育机构在悄然兴起,如上海
孟母堂。
宗教
华夏文明的文化逻辑与“天圆地方”说存在密切关系。 当然,如果我们认识到
井田制度的文化来源——“疆理”农业和“疆理”规划对土地产权初始界定的作用和意义。那么,从“天圆地方”和“疆理”农业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与文明起源的历史脉络是非常清晰的,而这种文化关系甚至可以追溯到距今8000年左右的
河南省贾湖文化时代。所以,井田制度的破解不仅可以解决中国
夏、
商、
周三代基本政治经济制度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中国文化与文明的起源问题。
春秋战国之时,思想进步,人文理性精神勃发,上古嬗变而来之宗教观念革新。
季梁曰:“民,神之主也,是以圣人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神为人创,民为神主,则前古神秘观念渐消。上古“
上帝”之概念渐由自然之“天”取代,天为道德民意之化身,这构成了后世中国文化信仰的一个基础。“敬天祭祖”是中国文化中最基本的信仰要素。
道教是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形式,
佛教自从汉代传入中国后,在不断和
中华文化交流中融合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的一部分。
儒家不是纯粹的宗教形式,
儒家学者关心的是现实世界。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为主体,宗教信仰上以祖先信仰、道教、
佛教信仰为主,此外还有其他各种中国本土及各地地方性信仰,比如
关公信仰、
妈祖信仰、
三山国王信仰、以
岳王崇拜为代表的忠烈信仰等等。祭祀祖先轩辕黄帝、
祭孔都是代表性的具有信仰色彩的活动。
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可以上溯到几百年前,随着基督教传教士进入中国,基督教思想也被带到中国。但是因为封建政府的态度和当时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十分缓慢。198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政府调整了宗教政策。自此基督教信徒数目增长显著,特别是在一些省份,基督教信众的数量甚至超过其它宗教。不过,尽管宪法强调任何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但是从中国政府的宗教事务管理办法不难看出,跟西方的基督教国家相比,政府对中国的信徒和神职人员还是有不少的限制。
萨满教是一类涉及到诊断、治疗与引发疾病等能力的传统信仰及实践,有时因为与
灵魂的特殊的关系、或对灵魂的控制而造成人们的苦难。萨满(珊蛮)(Shaman,巫师)曾被认为有控制天气、预言、解梦、占星以及旅行到天堂或者地狱的能力。萨满教传统始于史前时代并且遍布世界。最崇拜萨满教的地方是伏尔加河流域,芬兰人种居住的地区,东西伯利亚与西西伯利亚。朝鲜人也是萨满教的信徒,他们的东学党据说是由此而来。
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是指传入西藏的佛教分支。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佛教三大体系。藏传佛教是以大乘佛教为主,其下又可分成密教与显教传承。虽然藏传佛教中并没有小乘佛教传承,但是说一切有部及经量部对藏传佛教的形成,仍有很深远的影响。藏传佛教始于松赞干布时期,自寂护论师传入大乘佛教及随瑜伽行自续派,莲花生大师来到西藏,制服了外道(苯教),逐渐建立了密教的基础,此一时期称为前弘期。此后经过朗达玛灭佛的波折,佛教经过灭佛运动的破坏后重新振兴,并逐渐形成了宁玛、噶举、噶当、萨迦、格鲁、觉囊等各派的传承,此一时期称为后弘期。在宗喀巴大师创格鲁派,成为藏传佛教的主流后,在西藏出现了政教合一的特殊局面。13世纪,开始流传于蒙古地区,蒙古、土、裕固等民族,仍多信奉藏传佛教。近现代,藏传佛教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
伊斯兰教(阿拉伯语:الإسلام、al-’islām)或回教,旧称清真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回回教,是古兰经明确说明的一种宗教,古兰经被伊斯兰教信徒视为唯一神灵一字不漏的说话及先知的演示和生活例子(由同伴转述收集得来,称为圣训)。伊斯兰(Islam)是一个同形异义词,有多个意思,又是阿拉伯语萨拉姆(Salaam)的闪族字根,萨拉姆可直译为“和平”
东正教是俄罗斯最为广泛流行的宗教,也是
中国俄罗斯族信仰。正是对东正教的信仰影响了俄罗斯文化的发展。然而,东正教从来没有完全主宰过俄罗斯社会:俄罗斯社会已经容纳下了各种宗教的发展。据官方对部分俄罗斯居民调查显示:俄罗斯有大约50%的人口不信仰任何宗教,30%~40%的人口是东正教徒
民族服饰
中华人民共和国定义中华文化为56民族文化总汇,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服是汉族的传统服装在经历
清朝剃发易服后汉族被强迫剔除了传统服装。中山装在80年代后基本退出社会,21世纪之后汉服开始进入复兴阶段。除了汉族以外,其他少数民族都有保持自己的民族服饰。在这样的解释下,不论是西服、唐装、旗袍、中山装、洋服等都无法代表汉民族的传统服装,而且外加汉族服装属于被强制剔除,因此汉服必须复兴但是汉服属于汉族传统服装不能代表国服。2008奥运会组委会的态度:官方多次公开表态,以“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为主要理由拒绝“北京奥运礼服应当采用汉服”的要求。官方通稿标题《孙家正谈汉服运动:我不清楚什么能代表中国服装》已经很清楚的表明当局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