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
一种政治观点和思想体系
共产主义(Communism)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和理想的社会制度。共产主义一词源于拉丁文communis,原意为“公有”。英文communism一词出现在19世纪30年代。1848年,K.马克思和F.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系统地阐明了共产主义基本原理,《共产党宣言》遂成为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共产主义概念包括共产主义思想、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主义制度三个层面。共产主义思想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共产主义运动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活动,共产主义制度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共产主义作为理想的社会制度,包括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和高级阶段的共产主义社会。通常所说的共产主义,是指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在这个阶段,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人们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工农、城乡、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三大差别已经消灭,采取“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分配原则。
思想体系
概念
马克思充分研究了人类的历史、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发现人类社会是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现有生产力所决定的分工造成的不同人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不同人的社会地位,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形态,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只是由经济地位占统治地位的群体而决定的。
简易地说,人类社会是一个群体的社会,在群体社会的管理过程中人们对社会资源占有( 或社会分配 )的方式,大概可以分成三种形式:『两极分化』即一小撮人占有社会的绝大部分资源,也就是人们的贫富差距很大,占有绝大部分社会资源的一小撮人就是统治阶级;『相对平等』即整个社会的人们贫富差距不大,仍旧是私有制社会,人们各自的财产被限制在社会相对均匀的数量里,控制社会财富分配的是统治阶级;『按需所取』即人们共同占有社会资源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而提取,即社会资源已成为人们共享资源,没有私有制后也就没有统治阶级。
共产主义就是人们对社会资源整体占有形式的一种,或者是属于社会整体上分配形式的一种, 即它是一种人们共同占有社会资源、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的公有制形式,从而达到人民当家做主的目标。
本质
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就是人民能够当家做主,也就是说民主、自由是公有制社会与私有制社会的根本区别,同时公有制社会是人类意识形态的高级阶段,私有制社会是人类意识形态的低级阶段。
过程
实现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可以推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后,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把这个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目的是进行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建设,即由私有制过渡到国家所有制,在这段时期,无产阶级专政没收私有财产为国家所有后并开始实行高福利的政策,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
由于公有制一统天下,兼并以往所有的类似于『诸侯割据』的国家的格局,消灭了国家的格局也就自然的消灭了各国政府的职能,取而代之的是公有制社会的职能机构。私有制是一个有阶级的社会,而政府就是阶级社会的最高领导机构,也就是统治阶级;而公有制社会是一个没有阶级的社会,政府的职能是一个开放型的社会机构并可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中去,因此公有制的政府就是各个开放型的职能机构。其次,由于私有制社会是个阶级社会,政府有相应的愚民政策以及镇压人民继续安分守己的维持社会等级的秩序的国家机器;而公有制社会里没有国家,也就没有国家机器,在公有制社会里人们按需所取地使用开放的社会资源,人们的素质极高、能力强,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极高,私有制社会里的愚民政策和低级的社会意识形态早已被淘汰。
因此在共产主义公有制革命的过程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是阶级斗争最尖锐的时期,这种尖锐性不仅体现在社会表面上的战争、恐怖活动暴动等,更体现在来自私有社会的统治者担心丧失其统治地位而不断的收买、麻痹、欺骗、愚昧、恐吓、威胁、甚至镇压中下层人民,最终致使中下层老百姓归顺与服从私有制的体系。
当公有制社会完全的战胜了私有制社会后,国家、政府、商品经济、货币经济等会完全消失。最后,人类开始完全的进入共产主义的阶段。这个时候,社会公共机构非常发达,没有城乡差异,人与人待遇差异和社会分工会完全消失,人人都能得到开放式的教育与医疗、交通运输工具,人们不再像私有制社会那样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五天,在『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社会里,有开放式的社会资源的保障下,人们不再追求物质生活,探索世界成为人们的第一需求。科技非常发达,人民就能够以低工作量去满足优质的生活所需,所有的财产归全体人民所有,生活资料各取所需。人们从一出生就平等地享受社会的公共福利,人们可以充分的利用社会资源来探索宇宙的奥秘、生命的奥秘。人不会被分工所局限着,达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阶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的活动范围,而且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可以在任何部门工作,社会公共机构调节着整个生产,能力强的人可以自愿的参与更复杂的工作,人们以个体愿意为主的时候同时也会根据社会的需要去参与社会协调的功能,『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 卡尔马克思。
主张
提到共产主义,就不得不提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工人阶级是没有任何生产资料的,他们的劳动产物被资产阶级所占有,而且只支付比这劳动生产少许多的固定工资,资产阶级通过这种行为来谋取利润。而这种行为被马克思所发现,并称之为剩余价值。无产阶级被大工业生产所集中,所以他们是最具组织性的、最集中的,故社会的前进的推动力来自无产阶级。并且,无产阶级是全世界最受剥削的,最受压迫的,等级在社会当中是最低的,故他们的要求也是最多的。因此,满足了无产阶级的要求,也就等于满足了全社会的要求,解放了无产阶级,就等于解放了全人类。所以换句话说,共产主义事实上是关于全人类解放的学说。
在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之后。马克思第一次对自己的理论体系进行了修改。他认为巴黎公社的经验说明,无产阶级不能单纯的掌握政权,而是通过暴力摧毁全部现存制度。并且第一次阐述了后来被列宁主义者奉为根本立场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跟以往空想社会主义的差别。
实现共产主义要通过社会政治运动,由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提出(参见《共产党宣言》),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只能在发达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实现并认为其他社会形态不可能进入共产主义。
根据《共产党宣言》,要达到共产主义必须经历长期的发展,而实现共产主义的第一步是通过革命,暴力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用马克思主义的话说,就是占人口少数的处于统治和剥削地位的资产阶级将会被占人口多数且长期处于被剥削、被统治地位的广大无产阶级取代。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中,这个政权称为是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主义者相信,资本主义必会灭亡,社会必将发展到社会主义并最终到达共产主义。
宗旨
(1)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
(2)以公有制社会取代私有制社会
第一政治目的
实现民主与自由,也就是人民当家做主。当『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实行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的生产资料国有化建设完成后,没有继续的推向公有制建设,由于继续长时间的滞留在中央集权的国家所有制里,最终导致被私有制社会所腐蚀而使共产主义事业的失败。
由于私有制社会的统治阶级害怕丧失他们的统治地位,将千方百计的阻止公有制社会的诞生,只要 『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公有制社会一旦建立将可以不攻而破的瓦解私有制体系。尖锐的阶级斗争往往不是体现在战场上,更体现在意识形态的斗争。
第二是任务与目标
在私有制社会里, 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 人们是依照 “按劳取酬” 的原则来换取维持人们生计的物质生活用品,统治阶级使用劳动雇佣制、合同制、岗位责任制等多种形式来控制与限制人们的需求和自由, 人们参与社会的劳动体现的社会地位是被动的从属关系,以及一大批无业人员被滞留在工作岗位之外等待机会。因此,私有制社会里人民不能当家做主,就是没有民主,没有了民主也就没有自由。
『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社会体现的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按需所取展示了主人翁的姿态,也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保障,各尽所能表现了主人翁的社会责任感。由此可见,民主就应该是人民当家做主,人民当家做主后就可以摆脱从属地位的劳动雇佣制的枷锁来获得自由之身。人们不再为失业而彷徨不安,人们也不再害怕丢掉工作而狼狈为奸,甚至人们为金钱而出卖自己的灵魂。
第三是实现的手段
要消灭阶级就必须先消灭统治阶级,而统治阶级拥有镇压人民的暴力机器。因此通过阶级斗争来瓦解统治阶级的暴力机器是十分必要,再通过被瓦解的暴力机器, 一起参与到推翻统治阶级的暴力革命中来。
在公有制建设的整个过程中要时时刻刻的保持着阶级斗争的警惕性,总结二十世纪中期的共产主义事业失败的经验就是放弃了阶级斗争和没有运行人民当家做主的体系。从前苏联作为共产主义国家的领头羊失败的经验,可以证明就是没有运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民主体系,致使社会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上层建筑很快被私有制社会的腐败的意识形态所侵蚀,最终导致共产主义事业的失败。
意识形态
阶级存在于私有制社会里,有了阶级就有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之所以服从与统治阶级的社会地位,即是因为统治阶级使用各种的愚民文化笼罩着被统治阶级,也可以说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高于被统治阶级, 由此在私有制社会里人们的意识形态往往是被人为的控制着而造成整体社会的低级的意识形态。其目的就是统治阶级为了享受更多的利益,而让绝大部分人渴望对物质生活的享受,人们只能根据各自有限的私有财产而消费。
在公有制社会里没有阶级的存在,也就没有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没有了统治阶级的存在,愚民文化早已就被淘汰,没有了愚民文化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就有了相对的统一性(错误的认识不多的时候,意识形态凝聚成共性),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得以空前的提高,社会开放的资源可以提高社会每个人的素质与能力。在没有世袭制的公有制社会,人从一出生就平等地享受社会开放的教育、医疗、交通运输工具等等的社会福利,按需所取为人们提供了物质保障的基础,丰富的物质生活让人们摆脱了私有制社会人们对物质生活为第一追求的境界,探索宇宙奥秘成为人们共同的渴望。因此社会的整体的意识形态趋于简易明了,淘汰了私有制社会为愚昧人民的综错复杂、鱼目混珠、甚至黑白颠倒的思维。
简而易见地说,公有制社会和私有制社会区别就是社会资源开放与控制的区别。社会资源开放给人民使用,就是公有制社会也就是人民当家做主;社会资源限制地给人民使用,有了限制就有了特殊化,这样也就产生了统治阶级来控制与限制人民使用社会资源, 需要控制地给人民使用,那么就需要有控制的方式方法,这样也就产生了各种的借口和愚民文化,因此也就让人们产生各种各样错误的思想(也就是通俗人们的不同的意见和想法)。当人们意识到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不够,发现是教育不够好、见识不够广、判断力不够强等等,最后是埋怨自己的私有财产不够多,却往往不能够意识到自己早已是被统治阶级套在圈子里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致使私有制社会可以延长了历史上千年。
起源
人类经历了原始群和血缘家庭等发展阶段后,进入了第一种社会形态——氏族社会,氏族社会是以氏族为单位生活的,氏族是由具有同一母系血缘的人构成的组织,氏族内部禁止婚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氏族构成一个部落。氏族社会实行群婚制,每个氏族的全体男子都是另一个氏族全体女子的配偶,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氏族社会由于生产工具落后,社会生产力极低,单个人类无法生存,故只能共同合作,主要以狩猎和采集等方式获取生活资料。由于生活资料极少,饿死任何一个成员都会给整个部落带来灾难,所以只能按照每个人的最低生存需要进行分配,采用氏族内部直接生产、直接分配的形式,故并不存在商品交换(无考古证据)。男性一般从事狩猎和制造打猎工具,女性一般从事采集、做饭、照看小孩和老人、缝补衣物等家务劳动,但总的来说并没有固定的分工,由于狩猎的来源并不稳定,所以采集是主要的食物来源。
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氏族全体成员共同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人类由迁徙生活改为季节性定居。婚姻的形式也由群婚制变为对偶制家庭。对偶制家庭由一男一女构成,但这种家庭是一种非常松散的同居关系,可以由任何一方随时提出分手。(因为当时农业技术落后,土地肥力很快耗尽,故不存在土地私有制。)
氏族首领由氏族大会定期选举产生,受全体氏族成员监督,可以随时撤换。氏族首领担任一般的协调和领导工作,没有任何特殊的权力。大家对于氏族首领的尊重是发自内心的,不是靠任何强制力维持的。“整个氏族机关的权威也比不上文明时代的一个警察”。部落的领导机关则是由每个氏族的首领共同组成的部落议事会。但是最重要的决策都是由全体部落成员共同参与决定的。
氏族社会的人类没有高低贵贱的等级观念,没有善恶荣辱的虚伪道德,只有朴素的平等互利的处事原则,个人的利益与集体的利益基本一致,一切纷争,都由当事人自己解决,历来的习俗就把一切调整好了。不会有贫穷困苦的人,由于共产制的经济和氏族都知道他们对于老年人、病人和残疾人所负的责任。大家都是平等、自由的,包括妇女在内。对他人的歧视、奴役和压迫是从来不曾发生过的。
这种没有压迫和奴役,没有固定的分工和阶级分化,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社会形态称之为“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这种社会并不完美,氏族制度是以生产力极不发达为前提的,广大区域内人口极度稀少,所有氏族成员都受到无法控制的自然力量的支配。最终这种社会制度被一种内在产生的强大的物质力量所打破,揭开了充满掠夺性的战争、残酷的杀戮、令人难以忍受的奴役、最卑鄙无耻的欺骗的——新的、文明的阶级社会的序幕。
转化
原始社会末期发明了金属工具,生产力发生飞跃,从农业中分离出了手工业,而且还出现了商品交换,土地等生产资料逐渐分给个人使用,产生了个体家庭经济。
部落战争中的俘虏开始时都会被杀掉或作为平等成员加入胜利者的部落,由于他们能在满足自身生存需要的前提下还能产生显著的剩余产品,于是成了最初的奴隶来源。
由于定居的农业社会生活使女性能够生育较多的子女,再加上金属犁耕农业和畜牧业需要较大的体力,所以男性就把女性从社会生产中排挤出去了,女性只限于从事抚育儿童和缝制衣服、制作食物等家务劳动,她们的劳动和男子能直接带来经济收入的农业和畜牧业劳动相比,成为了一种依附性的私人劳动。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被贬低,成为了男性的奴隶。
父权制家长为了保证财产和权力继承给自己真正的子嗣,所以禁止女性的一切非婚性行为。而男性不仅是他的妻子的主人,而且还往往占有多个女奴隶,这就是个体家庭制度的起源。这种个体家庭与对偶制家庭的最大区别是女方没有离婚的权利,她完全沦为了男性的私有财产和被买卖的商品。个体家庭的出现代表了男性对女性歧视、迫害和奴役的历史时代的开始。女性被男性奴役是和最初的奴隶制同时产生的。
由于个体家庭经济的出现,内部的贫富分化,氏族议会逐渐由代表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组织变成了维护富人利益的工具。原始社会末期某些部落通过掠夺性的战争征服了其它的部落,将他们的成员大批变成了奴隶,在战争中氏族贵族进一步巩固了他们的权力,将受人民监督的公共职务变成了世袭的爵位。由氏族中的全体青壮年组成的全民武装变成了脱离实际的生产劳动,只听从于少数贵族的职业军队。
当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需要花费全部或几乎全部时间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而少数特权分子专门从事科学、艺术、生产管理等工作时,社会必然存在两个彼此对立的“阶级”。从事脑力劳动的特权阶层占有生产资料,通过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专制机关奴役不占有生产资料的阶层,这种专制机器被称之为“国家”。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表明社会陷入了无法解决的自我矛盾中,只能通过暴力手段迫使他人服从奴隶般的分工。
国家机器是一个表面上凌驾于全体社会成员之上的职业权力机构,它通过代表全体统治阶级意志的法律来行使它的权力,这与由全体社会成员直接参与决策、没有成文法的氏族社会是完全不同的。只要一个社会内部分裂为不同阶级,那么必然存在这样一个不受监督和控制的“公共权力”,通过强制手段使整个社会保持相对的稳定,而不会因为无止尽的阶级斗争而使各阶级一同灭亡。
统治阶级一方面通过暴力手段维持自身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又通过“道德”这种精神手段愚弄被统治者。使他们心甘情愿的服从他们的统治。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把符合自身利益的行为称之为所谓的“正义”和“荣誉”,把损害自身利益的行为说成是“邪恶”和“耻辱”。
这种虚伪的道德往往采用最卑鄙的双重标准,要求被统治者的个人利益无条件的服从虚幻的集体利益(即统治阶级的利益),甚至达到了牺牲个人生命的地步。
代替这种充满着阶级对立、暴力和欺骗的阶级社会的,只能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将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个自由世界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尽管人类已经历了几千年的阶级社会,但从整个人类数百万年的历史来看,这个时代毕竟只是一个非常短暂的过渡阶段。只有当人类彻底摆脱了自然界对人的奴役和人对人的奴役之后,人才在一定意义上最终脱离了动物界,从“野兽”的生存条件真正进入“人”的生存条件。
使命
17世纪末的资产阶级革命开启了人类历史的崭新时代,打破了人类分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为神所注定的宿命。
资产阶级第一次宣告一切人生来平等,每个人都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
资产阶级用人权否定神权,用人性反对神性,用科学破除迷信,用个性的“自由”和“解放”取代中世纪的禁欲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是阶级社会的尾声,它负有为共产主义的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的伟大使命。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是这样论述从19世纪开始直到的这个历史时期的:
“资产阶级除非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反之,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的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关系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古老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与此同时,它的文明产物给全人类社会体制进化提供了一个超高速的平台。
资本主义就是工业时代的生产方式,它具有改变一切封建、宗教和民族实体的力量,它将产生一个在市场力量支配下的全球文明。当无产阶级认清资本主义的本质以及趋向,摆脱了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干扰后,全世界劳动者将自发的去思考自身的存在理由,选择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
条件
共产主义原理
恩格斯曾经专门论述了共产主义的原理和实现条件,即《共产主义原理》,现摘录如下:
“无产阶级革命将建立民主的国家制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在英国可以直接建立,因为那里的无产者已占人民的大多数。在法国和德国可以间接建立,因为这两个国家的大多数人民不仅是无产者,而且还有小农和小资产者,小农和小资产者正处在转变为无产阶级的过渡阶段,他们的一切政治利益的实现都越来越依赖无产阶级,因而他们很快就会同意无产阶级的要求。这也许还需要第二次斗争,但是,这次斗争只能以无产阶级的胜利而告终。
如果不立即利用民主作为手段实行进一步、直接侵犯私有制和保障无产阶级生存的各种措施,那么,这种民主对于无产阶级就毫无用处。这些作为现存关系的必然结果已经产生出来的最主要的措施如下:
(1)用累进税、高额遗产税、取消旁系亲属(兄弟、侄甥等)继承权、强制公债等来限制私有制。
(2)一部分用国家工业竞争的办法,一部分直接用纸币赎买的办法,逐步剥夺土地所有者、工厂主、铁路所有者和船主的财产。
(3)没收一切反对大多数人民的流亡分子和叛乱分子的财产。
(4)在国家农场、工厂和作坊中组织劳动或者让无产者就业,这样就会消除工人之间的竞争,并迫使还存在的厂主支付同国家一样高的工资。
(5)对社会全体成员实行同样的劳动义务制,直到完全废除私有制为止。成立产业军,特别是在农业方面。
(6)通过拥有国家资本的国家银行,把信贷系统和金融业集中在国家手里。取消一切私人银行和银行家。
(7)随着国家拥有的资本和工人的增加,增加国家工厂、作坊、铁路和船舶,开垦一切荒地,改良已垦土地的土壤。
(8)所有的儿童,从能够离开母亲照顾的时候起,都由国家出钱在国家设施中受教育。把教育和生产结合起来。
(9)在国有土地上建筑大厦,作为公民公社的公共住宅。公民公社将从事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将把城市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避免二者的片面性和缺点。
(10)拆毁掉一切不合卫生条件的、建筑得很坏的住宅和市区。
(11)反对资产阶级婚姻和继承权制度(由于资产阶级剥夺无产者的婚姻权,故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非婚生子女应有同等继承权;而当无产者夺取政权后,已经建立人人平等的婚姻制度,则不存在非婚生子女问题)。
(12)把全部运输业集中在国家手里。
(13)有着高度完善的法律机制。
实现条件
自然,所有这一切措施不能一下子都实行起来,可它们将一个跟着一个实行,只要向私有制一发起猛烈的进攻,无产阶级就要被迫继续向前迈进,把全部资本、全部农业、全部工业、全部运输业和全部交换都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国家手里。上述一切措施都是为了这个目的。无产阶级的劳动将使国家的生产力大大增长,随着这种增长,这些措施实现的可能性和由此而来的集中化程度也将相应地增长。最后,当全部资本、全部生产和全部交换都集中在国家手里的时候,私有制将自行灭亡,金钱将变成无用之物,生产将大大增加,人将大大改变,以致连旧社会最后的各种交往形式也能够消失。
共产主义革命不可能单独在一个国家发生,单是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一点,就把全球各国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人民,彼此紧紧地联系起来,以致每一国家的人民都受到另一国家发生的事情的影响。此外,大工业使所有文明国家的社会发展大致相同,以致在所有这些国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成了社会上两个起决定作用的阶级,它们之间的斗争成了当前的主要斗争。因此,共产主义革命将不是仅仅一个国家的革命,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在这些国家的每一个国家中,共产主义革命发展的快慢要看这个国家是否有较发达的工业,较多的财富和比较大量的生产力。因此,在德国实现共产主义革命最慢最困难,在英国最快最容易。共产主义革命也会大大影响世界上其他国家,会完全改变并大大加速它们原来的发展进程。它是世界性的革命,故将有世界性的活动场所。
“共产主义社会将是古代氏族社会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在更高物质基础上的回归。人类将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从必然世界走向自由世界。共产主义的本质就是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条件
1.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科技极度发达,劳动生产率空前提高,劳动时间大大缩短,社会产品极大丰富。
2.一切私人劳动和小规模生产都被社会化大生产取代,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商品和货币消亡。
3.人因生而平等,消灭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体力劳动的歧视差别。
4.由于生产方式的改变,旧的社会分工的消亡,每个社会成员将获得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5.整个社会有计划的按照不同人的需要进行大规模定制生产。
6.实行各尽其能、按需分配原则。(这里指的是“以人的需要作为劳动产品分配的唯一根据”而不是能够随意满足所有人的任何欲望。)不过,按需分配原则还是取决于人的能力贡献大小的。
7.没有阶级,“对人的奴役”被“对物的管理”取代,国家机器将自行消亡。虽然国家机器自行消亡,但是,惩治犯罪机关(警察、监狱)还是存在的。
8.随着经济上的一切压迫和奴役制度消亡,阶级社会的一切不平等的道德观念和宗教等也随之消亡。
9.个体家庭消亡,两性关系将变成纯粹的私事而社会无需干涉,未成年人的抚养和教育将完全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家庭本质上就是一种个体经济单位,在农业社会中既是生活单位又是生产单位,负担着教育、养老等多种职能,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其职能逐步被各种社会机构和公共服务取代,因而现代家庭规模变小、并且越来越不稳定,最终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彻底消亡。)
10.人口数量控制在有限数量范围之内。
实践
共产主义同盟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第一次呼出了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马克思、恩格斯致力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1846年初,在布鲁塞尔建立的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从思想上和组织上为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进行了准备。1847年6月在伦敦由正义者同盟改组成立的以德国工人为主体,吸收英、法、比利时等国工人参加的共产主义者同盟,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诞生。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有了一个明确的理论和实践的纲领,它指导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胜利前进。
1848年欧洲许多国家掀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阶级斗争特别尖锐的法国,无产阶级充当推翻金融贵族专政的七月王朝的主力军,武装反抗资产阶级,谋求自身的解放。1848年巴黎工人6月起义是现代社会中两大对抗阶级间的第一次伟大战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盟员积极参加了欧洲1848年革命。在普鲁士反动政府策划的1852年10~11月科隆共产党人审判案之后,根据马克思的提议,共产主义者同盟于1852年11月解散。
第一国际
19世纪60年代,欧洲工人运动重新高涨。无产阶级的第一个国际联合组织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于1864年 9月28日在伦敦成立。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创始人之一和它的实际领袖。各国无产阶级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实现联合,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从西欧扩展到东欧、美洲的十几个国家。第一国际奠定了国际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斗争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各种错误思潮和派别。在同蒲鲁东主义和巴枯宁主义两个主要机会主义派别的斗争中,以及在对英国工联派、法国布朗基派、德国拉萨尔派的错误观点和倾向的批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赢得越来越多的工人群众和社会主义者的拥护,逐步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确立了主导地位。它的精神产儿1871年巴黎公社(1792~1794)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创立新型民主国家、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英勇尝试。1865年第一国际总部迁往美国纽约。第一国际共召开过 5次代表大会和两次代表会议。巴黎公社革命失败以后,国际工人运动面临着各国反动势力的迫害和内部 М.А.巴枯宁分子的破坏,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第一国际的组织形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根据马克思的建议,于1876年7月在美国费城代表会议期间宣告解散。
巴黎工人和其他劳动人民1871年3月18日革命后建立的无产阶级政权。世界历史上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最终被资产阶级政府绞杀。失败后,政府军对巴黎人民实行血腥大屠杀,据统计共有29804人遭残杀,72941人在作战中牺牲,60971人被投入监狱或流放。
巴黎公社表明了这样的主张,即“自由就在于把国家由一个高踞社会之上的机关变成完全服从这个社会的机关”(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表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原则,即——分权、自治、人民监督、思想自由。
公社实行普选权和委员会制度、设立公社议会、改造专政机关、废除官僚制度;公社在所有制、分配、管理和劳动立法方面实施某些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成立工人合作社、实行劳动保障、减免债务;宣布政教分离、开展教育改革、发动女权运动;大量建立起非政府组织,实行公民自治。
第二国际
19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形势和国际工人运动发生巨大变化。资本主义经过一段时间的和平发展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各国无产阶级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任务是建立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积聚和训练本阶级的力量,准备迎接未来的社会主义革命。
1889年7月14日,在恩格斯倡导下,有22个国家的393 名代表参加的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召开,创立无产阶级新的国际组织第二国际。第二国际,特别是它的前期(1889~1900)在组织、积聚革命力量,团结教育工人阶级;积累议会斗争经验,开展反对资本主义和军国主义斗争;传播马克思主义,清除无政府主义影响;加强国际主义团结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第三国际
第三国际共产国际,1919年3月在列宁领导下成立,总部设于莫斯科
第三国际成立于1919年,在莫斯科成立的,那时俄国无产阶级已经革命成功,建立苏维埃政府。第三国际本名“共产国际”,以别于第二国际底本名“工人国际”。第三国际初成立时各国支部差不多都是从第二国际原有的支部分裂出来的,即是说第二国际中的革命派发展为第三国际,正式抛弃改良主义,而号召世界革命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二大决定参加共产国际,成为它的一个支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第三国际成了中共的实际领导者,中共也从第三国际获取援助。
1925年与1926年中国国民党两次申请加入共产国际都被拒绝。
1943年5月1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为适应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并考虑各国斗争情况的复杂,需要各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处理面临的问题,作出《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同年5月22日,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个决定。同年6月10日,鉴于共产国际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反对协约国而创,而美国此时成为苏联拉拢以反对法西斯德国的非常重要对象,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定共产国际正式宣告解散。
误区
由于受到历史上各种思潮的影响,人们对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多错误和歪曲的认识,很多地方必须加以说明和澄清。
1.共产主义理论不是道德,更不是宗教,它绝不靠任何精神手段来实现理想社会,只有其才会幻想以“道德和精神”取代现实的物质利益。恰好相反,共产主义社会将消灭阶级社会的一切奴隶道德和宗教鸦片,立志建立“人间天堂”。
2.共产主义社会是由于消灭了旧的社会分工,从而消灭同一社会内部的分裂和对立,使少数人奴役多数人的社会制度既无必要也不可能继续维持。
3. 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只有冲突而没有合作互利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共产主义社会绝不会以集体利益为借口否定个人利益,更不可能消灭人的欲望。只有阶级社会才会把一部分人的财富和自由建立在另一部分人的痛苦、压抑和无条件的牺牲之上。
4.共产主义的本质是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它绝不是要消灭人的个性,而是使每个人的自由和能力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5.共产主义并不尝试说明人的本性的问题,而是研究每种社会形态下的人,诠释社会赋予人的属性,共产主义社会通过改变生产方式,从而彻底变革社会中的人的社会属性。
6.共产主义理论是一种实践唯物主义的经济学理论,它的实现与人们的信仰无关。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只是生产力及相应的生产方式进步的必然结果。
7.科学的共产主义并不试图描绘未来社会的美好图景,只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说明现代社会中基本矛盾的对抗性运动必然导致新的社会形态。
8.共产主义的“共产”并不剥夺小农或小生产者凭自己的劳动创造的财富,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这种个体生产早已被社会化生产取代,生产资料已集中在极少数垄断资本家手中。资本主义是少数人掠夺多数人的财富,而共产主义是绝大多数无产者剥夺极少数掠夺者的财富。私有制的灭亡只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只有在生产方式本身已经高度社会化的前提下才可能消灭私有制,实现真正的全民所有的共产主义制度。
9.按需分配指的是以人的实际需要和需求作为分配根据,不是随意满足人的任何欲望。(参考百科词条“按需分配”,需求可以满足,在理想社会也必须满足。)
道德
即无产阶级的道德,它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的反映,它是人类历史上最高尚的道德。同一切剥削阶级相对立。它本质特征是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要求人们具有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意志,把个人利益服从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利益,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使别人同享幸福的基础上,致力于全人类的解放斗争,并在斗争中解救自己,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私有制度。它要求人们在实现共产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具有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高尚品质,具有彻底革命精神和严格的科学态度。培养和提高全人民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它是发展社会主义事业、过度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条件。
劳动
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的为社会而劳动。以不计报酬、不讲条件等为特点。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劳动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在无产阶级政党的教育下,劳动人民的政治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在集体劳动中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某些先进者的身上开始出现共产主义劳动态度。随着社会产品的极大丰富和全体人民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的极大提高,过度到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时,劳动将成为生活第一需要,这种劳动态度将具有普遍性。
共产主义人生观
共产主义人生观即无产阶级人生观,它是无产阶级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产阶级人生观与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的人生观根本不同。它是由无产阶级所处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条件决定的,它是在现代化大工业所造成的社会条件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世界观的指导下,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科学地回答了人究竟为什么活着,人生有什么意义,人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共产主义人生观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科学、最崇高、最伟大的人生观。它的基本特点:(1)以解放全人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和最高理想,并为实现这一远大目标而努力奋斗。(2)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生目的,其本质是大公无私。(3)以革命乐观主义为人生态度。以乐观精神和英雄气概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各种问题。共产主义人生观是巨大的精神力量。它一旦形成,必须按自己的面貌改造现实,造福人类,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所谓共产主义人生观,即是用共产主义世界观来观察、分析和处理人生问题,它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识人生问题的体现。
同盟
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国际无产阶级的政党。在对正义者同盟进行根本改造的基础上建立。正义者同盟是19世纪30年代成立的德国工人和手工业者的秘密革命组织,1847年初,正义者同盟派J.莫尔邀请K.马克思、F.恩格斯加入并决定按他们的主张改组同盟。1847年6月在伦敦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拟定章程,并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国际主义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同年11月29日~12月8日在伦敦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审查并批准章程,明确规定同盟的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建立无阶级、无私有制的新社会。大会委托马克思、恩格斯起草同盟纲领,产生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刚发表,1848年革命风暴席卷欧洲。为适应斗争需要,1848年3月初在巴黎建立以马克思为首的新的中央委员会,制定了德国革命的政治纲领《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并组织盟员回德参加革命。马克思、恩格斯于4月回到德国。6月在科伦创办《新莱茵报》,该报成为当时条件下革命活动的指导中心。1849年秋同盟领导人在伦敦重新聚集,逐渐恢复活动。1850年3月马克思、恩格斯起草《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提出建立独立的工人政党的任务。同年夏,马克思、恩格斯重新分析形势,主张长期积蓄力量为新的革命高潮作准备。以A.von维利希和K.沙佩尔为首的少数派则主张立即发动革命。9月,终于导致同盟分裂。根据马克思的建议,同盟的中央职权移交科伦区部委员会。1851年5月以后科隆共产党人审判案发生,同盟组织被破坏。1852年11月17日同盟宣告解散。
社会制度
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它在发展上分两个阶段,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是共产主义。通常所说的共产主义,它指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在这个阶段,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为丰富,人们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消灭了三大差别,实行共产主义公有制,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参考资料
共产主义.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5 11:20
目录
概述
思想体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