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义园位于武昌
彭刘杨路,面积过3万平方米,全部采用清未明初具有浓郁楚韵的特色
仿古建筑,是集娱乐、休闲于一体“都市庙会”。园内集中
湖北特色小吃和全国较有影响的小吃,
沔阳三蒸、
云梦鱼面、
武汉马记
热干面、
欢喜坨等都能品尝到,另外还有
湖北省特色曲艺耍也将在此亮相。首义园在武昌被称之为有楚味的“城隍庙”。每年春节期间,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热闹非凡。
园区简介
首义园坐落在首义文化旅游区中心地带的
彭刘杨路上,与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湖北剧院、
首义广场相呼应,首义园占地30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全部采用清未明初具有浓郁楚韵的特色
仿古建筑,是集娱乐、休闲于一体“都市庙会”,划分为十一个活动区,为游客提供风味小吃,中西餐饮,民间游戏,高雅休闲,广场艺术,舞台表演,旅游购物等独具特色的美食,休闲,娱乐,购物服务,首义园可同时接待3万游客,是武汉市城区最大的休闲娱乐园区。尤其需要提示的是这里的美食一条街是全国闻名的美食街,园内集中
湖北特色小吃和全国较有影响的小吃,
沔阳三蒸、
云梦鱼面、武汉马记
热干面、
欢喜坨等都能品尝到,另外还有湖北省特色曲艺耍也将在此亮相。 首义园在
武昌被称之为有楚味的“城隍庙”。每年春节期间,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热闹非凡。
地理位置
在白云黄鹤的故乡,在辛亥首义之城,有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武昌首义园。它地处
首义文化区的核心
区域和武汉核心景点区域,坐落在武昌
彭刘杨路东端,比邻
首义文化广场,相伴闻名天下的
黄鹤楼和
辛亥革命博物馆(红楼),地理位置得中独厚。作为首义文化圈的旅游功能服务区,集众多业态于一体,汇聚了各具特色的餐饮、小吃、休闲、娱乐、旅游购物等品牌店200余家,是省市美食节、商贸旅游节、民间文化交流活动以及政务、商务、家务接待的首选地。
首义园隶属于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四三五工厂,自2002年9月26日盛大开园以来,吸纳,创新、积蓄、迸发,诠释着首义园的魅力和无限追求。首义园以旅游、文化的支撑,以其鲜明的经营特色、丰富的文化底蕴、浓郁的地方风情成为社会各界瞩目的焦点;凝聚和吸引着已有和潜在的
旅游流、学生流、公务
商务流超大人气,通过强势运作搭建大都会商业平台,成就旅游要素功能业态的核心胜地。
首义园座落在新兴的武昌美食文化街——
彭刘杨路东侧,前瞻气势磅礴的
黄鹤楼,后临碧波荡漾的
紫阳湖,与
辛亥革命圣地——
首义广场相毗邻,对面即是武汉市最佳特色的视听精品城——湖北大剧院;周边高校林立,写字楼成群,地理位置极为优越。
园区概况
园区经营面积逾三万平方米,投资总额六千余万元,可谓城中之“城”;集娱乐、休闲、餐饮三大功能与一体;现主经营高档会所、KTV
娱乐城、
洗浴中心、咖啡酒廊、茶社清吧、中式酒楼、西餐餐厅、网吧电玩、旅游精品、夜市特色风味小吃等;每日可容纳数万游客,是娱乐、休闲的最佳去处。
园区在建筑设计上颇具独到之处。整体建筑以清末民初建筑为主,力求体现辛亥革命时期街景;部分特色楼群外形与
江南明清园林风格相吻合;飞檐翘壁、雕梁画栋、错落有致、具有浓郁的民族韵味。
首义园是
武昌区政府支持的重点项目,由老三届公司投资开发的休闲热土。老三届公司一直以“老三届”人特有的历史责任感,努力回报社会;值国庆佳节暨首义园开园一周年年庆的大好日子里,本着“放水养鱼、谁先投资、谁先受益”的原则,引导投资商采用“联合开发、引店入场、租地自建、连锁经营”等多种合作方式共同打造首义园最具特色的“吧”文化区,与财富共享。
园区景色
巍然城堡,尽显异国神韵;轰然瀑布,一派天然风情。玲珑小岛凹晶挽月,险绝奇顶凸碧停云。岭上凉亭落霞夕照,水中小筑听瀑观涛。秋雪生处芦苇荡,松石缀锦碧草丘。如梦如真民俗院,
如诗如画情人谷。各色动物与人和睦相处,百般花木供人休憩玩赏,百亩果林,酷似桃花源重现。游艺设施新奇诱人,商业服务温馨似家。高岭如险山,大涧似
平原。千亩园林,难以一目了然。
有如
神龙见首不见尾,其气魄神韵,再现了
古城之遗风,表达了
云门仙境之品格。孔雀、天鹅等丽禽和鹿、猴、骆驼、
狗熊等动物三十余种供游人观赏。
娱乐园芦苇成荡、嘉木结林、芳草苦茵、飞鸟舞翠、流水鸣禽,木桥、险桥、铁索桥在水上比翼相望。吊床、秋千、荡板于林中星罗棋布。
休闲园内桃、李、杏、苹果、樱桃、石榴、山楂应时开花,随季结实。教育园内二十四尊栩栩如生雕塑,诉说着二十四个古老的故事,时刻提醒游人孝心长存。来此游玩,动人的趣味,探险的吸引,文化的熏陶,使人如入童话世界,宜人的氛围,秀雅的风光,又使人如入图画之中。
主要景点
稳如舟亭
亭东北角筑有船形建筑名曰稳如舟,亭临水池如舟形,故名。此亭建筑巧妙,系六檩卷棚式顶,外形如船,恰似抛锚水中,随时可以起锚解缆,引人遐思。稳如舟小亭的北门,有对联为:山亭柳月多诗兴,水阁荷风入
画图。
假山
水池东临半壁假山,山高10米,南北长30米,东西宽15米,是依东轴线上院落的房屋山墙以
太湖石而建。拾级登山,山径崎岖,怪石嶙峋,路随峰转,其势巍峨。间有水池、山洞、瀑布、山门之设,山间杂植松柏草木,四时常青,经冬不凋。
蔚秀亭
建于假山之巅,取自宋朝
欧阳修《醉翁亭记》,“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中“蔚”、“秀”二字而名。亭内有
扬州八怪之一
金农的白描罗汉石刻一块,姿态妩媚,造意新奇。旁有孤松一株,直插霄汉,有对联为:小亭山绝顶,独得夕阳多。
落霞亭
山南端建有
落霞亭,为四檩
卷棚式结构。亭内装嵌有
郑板桥手迹刻石“笔墨三则”、“
田游岩”和“题画竹”各一,所悬“聊避风雨”为郑板桥手笔。落霞亭对联为:竹宜著雨松宜雪,花可
参禅酒可仙。
漪岚亭
顺山径而下,卵石铺路,位于荷池东南假山角下,有一六角
攒尖顶小亭建筑,名曰“漪岚亭”。此亭小巧别致,坐
于亭槛,平视喷泉,银珠万点,边起边落;俯视游鱼,飘忽不定。池水的波纹即“漪”;山中之云气即“岚”,故名。宋代名臣
富弼的
园亭就曾用此名。漪岚亭与山上的蔚秀亭相呼应。
小沧浪亭
与漪岚亭相对,是一座四角
攒尖顶、覆以茅草之亭,其四柱为原始松木建筑,愈见其淡雅古朴,富有野趣。沧浪,取意于《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亭下池边有大石一块,正可濯缨濯足。
宋代诗人
苏舜钦曾筑
沧浪亭于
苏州,为著名园林。
小沧浪正是园主借
苏州拙政园沧浪亭而命名。又因此亭较小,故名小沧浪。亭内有
石桌、
石凳,可在此饮茶、乘凉,又可以濯洗。
回廊石刻
在水池西有回廊,它把西轴线与
中轴线景观巧妙而有机地的隔开,起到了既合理分布景观,又增加观赏性建筑的作用。廊上雕花牙,柱间设栏杆。在长廊的墙上嵌郑板桥竹兰图石刻5方。最南端为丁善宝撰、翰林丁良干书写的,记述了建园情况及其意图。这是最好的史料。最北端有
张昭潜撰、
曹鸿勋书写。
春雨楼
出回廊而北,院西二层小楼即春雨楼。此楼为三开间七檩
庑殿式建筑,楼门
抱厦出廊,辅以
坐凳栏杆。取名春雨楼,系借宋代诗人陆游诗
《临安春雨初霁》中的名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而为。它虽建于清代,但又取宋代建筑特点,雨天登楼,窗外一望别有雅趣。“春雨楼”三字由曹鸿勋手书。
砚香楼
院中北楼为主体建筑,系明代所建,名砚香楼。其结构为二层,两开间五檩,
硬山顶;楼前有月台,圆窗方台,古色古香;楼上门窗外有前廊,设栏杆护之。砚香楼是原园主人藏书和读书之所,其名借唐诗人
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中“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重”之句,就是说,白昼书房温暖如春,研墨起花纹,墨汁发出阵阵松麝香味,故取此意而名。站在楼上向前望去,“崖壁假山,飞瀑流泉,藕塘蓬蒲,莲叶田田”,
十笏园全貌尽收眼底。中外
书画家经常聚会于此进行交流。正如诗云:欲醉春雨楼,砚香十笏堂;桥通四照亭,漪岚小沧浪。
静如山房
西轴线上一排西厢房共八开间,其院称作
园中园。自南至北,第一为静如山房,取其安静闲雅、洁净之意,是比较高级的客房。
秋声馆
取欧阳修
《秋声赋》而名,为客人下榻之处,前出
抱厦并有坐凳栏杆。
深柳读书堂
在园之西院的北
过厅名叫
深柳读书堂。唐诗人
刘慎虚诗的
《阙题》中有:“闭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句,因借用为书塾名称,表示自己志趣在于读书,不好交往,深深柳荫中的堂屋里正好读书。清代贺国嶙、何日浩、钱向杲等,都曾用此作书斋名称。
颂芬书屋
过
深柳读书堂,入小院,北厅即颂芬书屋,为园主之书房。厅内雕梁画栋,熠熠生辉。此厅后院,西为厢房,北厅名雪庵,
康有为游十笏园后改题为“小书巢”。
碧云斋
位于东轴线上,有碧云斋等4院。碧云斋为园主人之家居,取碧色天空, 晴穹万里之意。东西有小廊,东廊内装有
冯起震画竹刻石10块,分别由
董其昌、
邢侗、
李晔题跋;西廊内嵌有
招子庸画竹
刻石。画上招子庸自题诗曰:“写竹当师竹,何须法古人,了然心眼手,下笔自通神。”园中其它石迹尚多。
城隍庙碑 碑高1.90米,宽0.80米,厚0.20米。碑文20行,每行47字,为
郑板桥所撰并书,通篇楷书,在郑氏书作中极为少见,称为“三绝碑”。郑板桥不信鬼神,在碑文中直道神为人所造,神权是人所授,有
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称一绝。书法为郑板桥楷书杰作,称一绝。丹书石上,由其高足司徒文膏刻,不失笔意,与真笔不差毫厘,又一绝。
唐代铁佛造像
1962年在石佛寺出。据
碑刻记载,石佛寺在宋代以前名铁佛寺,铁佛寺毁,改建为石佛寺,铁佛遂埋于地下。铁佛像高3米,宽2米,约重5吨。下部及手部残毁,系分段排模铸造,体现了
古代铸造
艺人高超的铸造工艺。铁佛造像盘腿趺坐,左手端胸前,右手前伸,面部丰腴端庄,鼻端隆起,宽额丰腮,双目微合,面呈慈祥微笑状,美发高髻,穿博带式大衣,附璎珞,造型优美,体现出唐代典型艺术风格,是我国罕见的巨型铁佛造像。
龟蛇碑
原在
潍城区玉清宫内,上书“龟蛇”二字,故名。碑名为金代道士
谭处端所书。“龟蛇”二字为象形体草书。
字体飞动劲拔,气势雄伟,一笔挥就。玉清宫为一道观,道教认为,北方之神为
玄武,它的形象是
龟蛇合体。道士谭处端书此二字意为敬玄武。道教祀玄武时以龟蛇二物之像置于其旁。
文征明石刻
文征明,明书画家,江苏苏州人,正德末,以诸生岁贡荐试吏部,任
翰林院待诏。嘉靖初年预修《武宗实录》 。不附和
张璁、
杨一清,辞官归乡,行草书有
智永遗意,大字仿
黄庭坚,尤精小楷。擅画山水,师法宋元,笔墨苍润秀雅,人称“
吴门派”。与
沈周(或
祝允明)、
唐寅、
仇英并称“
明四家”。又与祝允明、唐寅、
徐祯卿切磋诗文,人称“
吴中四才子”。有
《甫田集》传世。园中石刻内容为:万事年来尽扫除,无端翰墨尚留余。欲缘鸥鸟投丹粉,还为鹅群写道书。
董其昌书法石刻
董其昌,明书画家,字元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上海市松江人。万历已丑进士,官至南京
礼部尚书、
詹事府詹事。以书画名重海内外。画山水,宗北,其作品秀润苍郁,超然出尘,书法
师宗颜、虞,又学钟、王,疏宕秀朗,颇有特色。此石刻为董氏行书一幅:萦渟淡不流,金碧如何拾;迎晨含素华,独往事朝汲。下有于祉(
澹园)跋:“杨君润轩,既刻
衡山书,并此卷上石,此亦吾家故物也。笔力大似
李北海。乙卯秋识。”
张瑞图石刻
张瑞图(公元1576-1641年),明末福建晋江人,天启六年(1626年),晋礼部尚书兼
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时
魏忠贤用事,忠贤生祠碑文,多出其手书。
崇祯初罢去。定逆案,赎徙为民。善画山水,工书法,与
米万钟、
董其昌等齐名。有
《白毫庵集》。园中石刻内容为:一夜春雨过,千畦尽成绿;不晓意所欣,道是斋厨足。
历史发展
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厚。武昌成为省
直辖市后,市政府就着手首义园的规划。建园以来,在历届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体干部职工的艰苦奋斗,首义园充分发挥了公益性事业单位的作用,已成为一座既具地方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新型综合性公园,是市民休闲、娱乐、教育、交流、审美的场所,是反映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
春秋时著名人物
老莱子、唐宋时期的
陆龟蒙大书法家黄庭坚、苏门三学士、
陆九渊,乃至近代抗日的
文化遗产。全园依山傍水。以象山(南宋以前称蒙山)为中心充分利用特有的人文
自然景观和所处的地理位置争创了“极目楚天舒:的境界。山上建有
华夏艺林园、
岚光阁、
老莱子山庄(二十四孝腊像馆)、
孝隐亭、观德亭、仰止亭等景点。山下建有游乐场、
盆景园、花苑、
陆夫子祠、
文明湖、历代名宦陈列室、唐安遗韵馆、
张自忠纪念馆、跃渊阁和龙、蒙、惠、顺四泉等景点。
特色小吃
首义园小吃街坐落在首义园的主街道,全长135米,店面60家,共经营300多个小吃品种。其中,武汉名优小吃老字号占70%以上,如
蔡林记、四季美、五芳街、谈炎记、
老谦记等一批老字号都在此扎堆。首义园小吃街管理规范,环境卫生,食品安全,是武汉市民和游客品尝美食的好去处。
沔阳三蒸是
仙桃的一道传统名菜,即
粉蒸肉、蒸
珍珠元子、蒸白丸。沔阳三蒸至少有600年历史,相传元末渔家子弟
陈友谅在沔阳揭竿而起率众起义,在攻陷沔阳县城后,为犒劳兵士,陈友谅的夫人潘氏亲自下厨,她别出心栽,将肉、鱼、藕分别拌上大米粉,配上佐料,装碗上甑,猛火蒸熟。蒸出的肉、鱼、藕味美质融,兵士啧啧称赞,从此民间常用“三蒸”款待宾客,喜庆佳节。
“三蒸”的制作越来越精细,除粉蒸肉外,有
蒸珍珠丸子。
珍珠丸子是用肥瘦均匀的猪肉和鱼肉作主料,剁成茸拌上鸡蛋清,配
胡椒粉、姜末等六七种佐料与
湿淀粉调匀,用手挤成直径五分钱大小的肉丸,放入筛内滚粘
糯米后装进小笼屉,在沸水锅上用旺火蒸。蒸出的
丸子色泽晶莹洁白,米粒竖起似珍珠透明,肉丸软糯松泡,味道鲜美。蒸白丸,以瘦猪腿肉和鱼作主料,更注重火功,其色泽乳黄,丸质软嫩,油润松软。仙桃除了“三蒸”还有“三宝”。
沙湖盐蛋、
红庙萝卜、
沔城藕是沔阳三宝。沔阳湖区养鸭子的人家多,人们为了保存鸭蛋,用黄泥拌盐裹在蛋上,放十天半月即成盐蛋。盐蛋“碧玉壳、猪油白、太阳黄、菊花心、落口香、到口甜”,是过年过节招待来客的下饭好菜。 红庙萝卜外形圆溜、皮薄肉厚且嫩,没有一般萝卜的土腥味,沔阳人叫它“土粟子”,切几块萝卜与牛肉一道煨汤,肉美汤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