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祯卿
明朝官员、文学家
徐祯卿(1479年—1511年),字昌谷,江苏吴县人。明朝官员、文学家。
人物生平
徐祯卿天资聪颖,家里不藏一书,而无所不通。徐祯卿还是诸生的时候,已擅长诗歌,与同乡唐寅友善,唐寅告诉沈周杨循吉,从此闻名。
弘治十八年(1505),考中进士明孝宗派遣宦官问徐祯卿与陆深的名字,陆深于是得到馆选,而徐祯卿因为相貌而落选。授大理寺左寺副,坐失囚,贬官国子博士
正德六年(1511)三月丙寅,徐祯卿去世,年仅三十三岁。
主要影响
徐祯卿少时与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徐祯卿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但旧习惯犹在,李梦阳挖苦他“守而未化”。
历史评价
李梦阳:昌毂诸诗,温雅以发情,微婉以讽事,爽畅以达其气,比兴以测其义,苍古以蓄其词,拟义以一其格,悲鸣以泄其不平,参伍以错其变。即有蹊径,厥俪鲜已。(《明诗综》卷三十一)
明末清初·钱谦益: 登第之后,与北地李献吉游,悔其少作,改而趋汉、魏、盛唐。吴中名士颇有“邯郸学步”之诮。然而标格清妍,摛词婉约,绝不染中原伧父槎牙奡兀之习,江左风流,故自在也。
明史》:祯卿体癯神清,诗熔炼精警,为吴中诗人之冠,年虽不永,名满士林。
清·陈文述: 徐昌谷非见梦阳后诗益工者乎?王李诸人不推梦阳为宗主乎?曰:昌谷之说,此黄省曾贡谀之词。其实迪功之诗,以五律、七绝为最,五律似孟浩然,七绝似刘宾客,何尝与梦阳旨趣相同耶?
《四库全书总目》: 其所谈仍北地摹古之门径,特梦阳才雄而气盛,故枵张其词; 祯卿虑澹而思深,故密运以意。当时不能与梦阳争先,日久论定,亦不与梦阳俱费,盖以此也。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徐昌穀如白云自流,山泉冷然,残雪在地,掩映新月;中飞天仙人,偶游下界,不染尘俗。何仲默如朝霞点水,芙蕖试风;又下班季毛嫱,毋论才艺,却扇一顾,粉黛无色。李献吉如金鳷擘天,神龙戏海;又如韩信用兵,众寡如意,排荡莫测。
明·胡应麟诗薮》:古诗,杜少陵后,汉魏遗响绝矣,至献吉而始辟其源。韦苏州后,六朝遗响绝矣,至昌谷而始振其步。故谓杜之后便有北地可也,谓韦之后便有迪功可也。
清·王士禛《带经堂诗话》:①明诗本有古澹一派,如徐昌谷、高苏门、杨梦山、华鸿山辈。②明五言诗极为总杂。西涯之流,源本宋贤;李、何以来,具体汉魏。平心论之,互有得失,未造古人。独高季迪、皇甫子安兄弟、薛君采、高子业、徐昌谷、华子潜寥寥数公,窥见六代、三唐作者之意。
清·朱彝尊《明诗综》:李何专主学杜,昌谷兼师盛唐诸家。此后薛君采、蒋子云、王稚钦、高子业、华子潜、皇甫昆弟、皆清婉成音,各极其致,虽非昌谷流派,而风调实自昌谷启之。
明末清初·王夫之《薑斋诗话》:高廷礼、李献吉、何大复、李于鳞、王元美、钟伯敬、谭友夏,所尚异科,其归一也。才立一门庭,则但有其格局,更无性情,更无兴会,更无思致;自缚缚人,谁为之解者?昭代风雅,自不属此数公。若刘伯温之思理,高季迪之韵度,……汤义仍之灵警,绝壁孤骞,无可攀蹑,人固望洋而返。而后以其亭亭狱狱之风神,与古人相辉映。次则……徐昌谷之密瞻,高子业之戌削,李宾之之流丽,徐文长之豪迈,各擅胜场,沉酣自得,正以不悬牌开肆,充风雅行,要使光焰熊熊,莫能揜抑,岂与碌碌余子争市易之场哉?
人际关系
儿子:徐伯虬,举人,能诗。
史料索引
《明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一百七十四》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12 17:30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主要影响
历史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