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伴侣》是中国当代作家
张抗抗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发表于《
收获》1986年第4—5期。
内容简介
《隐形伴侣》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小说的女主人公肖潇,爱上了一同去
北大荒的杭州
知青陈旭,并将其当做自己理想的化身,依然与其在农场结婚并生下了一个孩子。为了能继续按照自己的愿望和方式生活,肖潇将孩子送回江南的婆婆家中,回到了农场,依然憧憬她心目中浪漫而富有诗意的未来。但在具体琐碎的朝夕相处中,她逐渐发现了陈旭的丑恶。陈旭下乡前,在“文革”中曾经是中学红代会的
红卫兵头头,一度才华横溢,仗义执言,赢得了肖潇的好感与敬佩。然而到北大荒后,他那种自以为是、指点江山的习气,同艰苦的环境的严峻、冷酷的农场生活现实,发生了尖锐的冲突。他选择了撒谎、怠工、以恶抗恶的方式作为生存的武器,同肖潇的生活原则格格不入。由于不能容忍这种丑恶,肖潇失望地离开了陈旭。
在当时那个年代,过早地结婚——以及没有充分理由的离婚请求,都被周围的人们视为离经叛道的不道德行为。肖潇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开始寻求那种自己认为是高尚的精神生活。但是虚伪的现实使肖潇不得不开始怀疑自己的纯真,也对社会环境发出了愤怒的质问。她在复杂的现实生活面前,终于更为痛苦地醒悟:原来自己也同样是丑恶的。
摒弃了虚假的崇高和伪善空洞的理想后的肖潇,面对真实的自己,重新走上孤独而充实的人生历程。
创作背景
《隐形伴侣》始写于1984年春天,当时
知青小说刚从悲壮的
英雄主义赞歌中逐渐冷却下来,很少有人对那样一种已经被反复描摹的生活感兴趣。但
张抗抗却决定着手来做这件耽搁已久的工作,好几年时间里,张抗抗一直在咀嚼那段独特的经历,而迟迟未敢轻易下笔。因为张抗抗不希望自己步人后尘。如果没有在文学上有真正属于她的发现,一种对于历史、社会和人的更深刻的观察透视,创作一部平庸之作毫无意义。
“隐形伴侣”是在小说基本完成之后才被确定的一个题目。它的第一稿的前六章在写出之后就被张抗抗自己作废了。那时张抗抗还没有找到一种相应的小说形式来架构她积累的素材。张抗抗所期待表现的人思维、心态的层次性,在一种规定性很强的叙事模式中全部粘合成一个平面。这一段的彷徨持续了几个月。再看看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没有小说形式的具体突破,就不会有小说内容的神话,她必须为自己描写心态为目的的小说,创造一种特有的结构方式和语言方式,所以张抗抗采用了现实描写与梦境意象、隐喻交替进行的手法进行创作。
人物介绍
陈旭
陈旭曾是一个才华横溢、颇具号召力的热血青年,他认为自己“一定是为了那些人们尚未创造的奇迹而出生的”,1966年,“当他在这个红彤彤的新世界里确确实实出够了风头以后,他才发现世界原来是多么窄小、拥挤”。于是,为了能有一个个广阔的天地,他来到了
北大荒。然而,当他怀揣着梦幻到了北大荒的
黑土地,他首先看到的是围墙上巨大、歪歪扭扭的铁丝网,土墙拐角残破的岗楼。在这里,会让人想到英雄,联想到囚禁;在这里甚至想成为被囚禁的英雄也是一种奢望,“铁丝网的象征竟会有如此根本的区别——大批大批的
知青代替了那些蓬头垢面的劳改犯。这残留的土墙、岗楼、了望台……时时提醒着他们,这是一个昔日的劳改农场、劳改农场、劳改……”他渐渐明白自己在政治的海洋中的卑微与无能为力,他也只是一个任由摆布的一颗棋子,他害怕失去梦幻,“他害怕心底那股难言的受骗感、被遏制已久的冲动、庞大而疯狂的雄心、强烈却又日渐冷却的激情,会突然迸发出来,宣泄一地,然后化作一阵虚无的白气,消遁殆尽。”为了自己的白日梦,他幻想抓住自己的最后一把稻草——到分厂蹲点的李书记,他把这看成是他人生中起死回生的最后一次机会,他希望会碰见伯乐。而他的期望最终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从那以后“陈旭意外地发现了自己原来有着惊人的酒量,那是一种无穷无尽的饥渴,只有沉溺于煤油捻子的火焰在皮肤下游窜、身悬半空失重跌宕的那种奇妙境界,他才能得到片刻的小憩和满足。”在理想破灭以后,陈旭选择了他逃避现实的方式——借酒消愁。
随着生存环境的日益艰苦,更加加速了他人格的裂变。陈旭清醒地发现,只有通过说谎、欺骗的方式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开始到处去骗钱,在温度计上做手脚去请假,甚至对自己的妻子也说谎,尤为可怕的是,在他说谎的时候,它不仅没有感到一丝愧疚,而是为自己能够轻松的达到目的而感到得意与兴奋。当肖潇无法忍受其说谎而与其离婚后,他更是完全陷入到颓废之中而无法自拔。陈旭的悲剧当然有深刻的社会因素,然而却不能完全归因于社会,随波逐流、消极反抗、自甘堕落无疑显示出自身的脆弱,正如肖潇母亲所言:“没有一个好的品质,没有意志,顺水漂流——遇到障碍,会沉;遇到风浪,就翻,他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陈旭无法向河里的一些顽强的木排,“能用竹篙撑着河岸溯水而上,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目标。”由于人性的软弱,使得陈旭由一个有理想的热血青年变成一个沉沦者。
肖潇
肖潇是《隐形伴侣》中的女主人公,作品中初看肖潇是一个
完美主义者,她纯真,追求诚实,富有同情心。他欣赏陈旭的才华,仰慕陈旭的理想,为了坚守自己的爱情,她背叛了父母跟随陈旭来到北大荒,她没有抱怨生活的艰苦,也没有在意世俗的眼光与陈旭没有结婚就生活在一起,由此可见,她对陈旭的爱是真诚的。当知青阿根因为失去了女友,有对生活失去希望打算自杀时,肖潇时刻为他担心,数次让陈旭前去探望并让他和他们一起过年,虽然没能阻止阿根自杀,我们却可以看见肖潇一颗善良的心。肖潇有着一颗上进的心,所以她越来越不满意陈旭的酗酒与堕落,肖潇更不允许别人对他说谎,尤其是她的爱人陈旭。为了陈旭的谎言,她挥手打了他耳光;为了陈旭的欺骗,她与这个曾经深爱的男人分了手。
肖潇把诚实地生活作为了她人生的信仰,但是她并没有遵循自己的信仰。为了探亲,肖潇也用了陈旭的办法,让妈妈发了一份家电报;为了招工,谎称去北京照顾生病的婶母。她发现不仅周围的人都在说谎,就连她自己也开始学会说谎,并且她的谎言欺骗了更多的人。为了在政治工作室的前途,她写了“七分场百日大变样”,为了回报郭春莓的信任她发表了“一条河堤,两条路线”的报道,她不满陈旭说谎自己却比陈旭欺骗了更多的不明真相的人们。她想解释,她想改正,谎言与真实、隐我与表我在拼命地撕扯着,在面对陈旭的质疑与嘲讽时,在面对现实时,肖潇被信仰迷失了方向,她灵魂无疑是痛苦的。
作品鉴赏
透视虚假
《隐形伴侣》书写劳改农场知青的成长史,揭示虚假、伪善是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隐形伴侣。张抗抗知青小说中的时代话语,只是为成长主体创设了生活背景,探究潜意识中人复杂的矛盾冲突,才是张抗抗创作《隐形伴侣》的真实意图。张抗抗曾明确声明:“我的知青作品不是时代的—个简单诠释,不是简单述说知青的苦难,也无意探讨知青运动的得失,而只是籍此揭示更深的人性。”人是复杂的生命个体,人在潜意识挣扎中艰难成长。真善美和假恶丑是人性的两极,现实中的人游离在真善美和假恶丑之间。当人性的一极和另一极处于不平衡状态,被压倒的一极就会成为人成长过程中的隐形伴侣。陈旭、肖潇成长之初,人性善压倒人性恶。陈旭曾经是一个真诚善良的革命者,维护金老师的人格不受侵犯。肖潇坚守真实的革命理想,与虚伪的陈旭离婚。陈旭、肖潇理想破灭后,人性恶压倒人性善。陈旭选择做一个清醒的绝望者,用以恶报恶的方式报复社会。肖潇在不自觉中成为一个挥着真诚在撒谎的政治狂人。
张抗抗透视人潜意识中那个令人恐惧、不寒而栗的自我。张抗抗知青题材的作品,最初奠定了她在当代文坛上的地位。张抗抗说:“知青都是永远不能原谅自己的。知青的历史,实际上是时代的悲哀。知青不仅只有值得炫耀的经历,更多的是恶,是黑暗。”青春岁月本可以“具有诗的意境和画的质感……无论是友情、亲情,还是朦胧、晦涩的恋情,皆纯粹、简单,蕴藉着一种本色的美,即纯美。”但是,陈旭、肖潇、郭春莓、郭春军却选择让恶和谎言腐蚀自己灿烂的青春。狂飙突进的知青运动曾经赋予他们一种虚构的优越性,但这不应该是他们选择甘愿堕落或者是做虚假宣传的借口。知识分子最高理想应该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陈旭、肖潇、郭春莓、郭春军连修身都没有做到,对自己的成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他人、社会也没有尽到责任。他们必须直面那个令人恐惧的自我,才能培育健全的人格。陈旭能够清醒地认识现实社会,证明其完全有能力去做一个积极向上,传递人性之光的人。然而,陈旭选择以假对假、以恶抗恶,做一个清醒的绝望者。陈旭自掘坟墓,亵渎了自己的尊严和崇高的理想。肖潇为自己选择人生之路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被政治舆论洗脑后,形成惯性的思维方式,竭力排斥陈旭的言论。肖潇为虚假和欺骗的社会代言,在思想上影响教化他人,对社会的危害性甚至远远大于陈旭。
作品评价
《隐形伴侣》这部小说中,张抗抗用更加深入、更加复杂的方式讲述一个看似并不新鲜的故事,不再有以前小说中常常见到的那种直露的表达,而是在用更复杂的手法表现出小说里深刻的哲学内涵。在这部小说中我们看到了她作为一个女性作家所特有的敏感,也了解到她的理性,她的控制力,这是她在创作上不同于一般女性作家之处。(《
北京文学》杂志编辑部主任
张颐雯评)
张抗抗《隐形伴侣》不止是注意叙事的真实,而更加注意挖掘人物心理的动态,人物的命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加以展示,同时交叉地运用散文体的文学来表现心理动荡而折射出来的梦境、幻觉,是从更深的层次上去揭示人物必然的命运。(文学评论家
陈荒煤评)
张抗抗《隐形伴侣》是一部带有伤感情绪和东方特殊情调的小说,在艺术上富有探索性,也可以说是一种复调小说。人性世界中往往存在着两个相互对立的灵魂的深渊,这两个相反的深渊发出两种完全相反的声音,但这两种声音又都是具有充分理由的声音。复调小说使作品的思想容量和艺术容量更加丰富,自然也使人物内心世界更为丰富。自己往往最不认识自己。它的出现说明我国当代作家在经过呐喊之后,已进入一种更认真、更扎实的艺术追求。(文学评论家
刘再复评)
出版信息
《隐形伴侣》首次发表于《
收获》1986年第4—5期,1986年12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后有不同版本再版。
作者简介
张抗抗,女,生于杭州,祖籍广东。1966年杭州市第一中学(现为
杭州高级中学)初中毕业。1969年赴北大荒农场上山下乡八年。1977年考入
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专业。1979年调入黑龙江省作协从事专业文学创作至今。现为一级作家、
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八、九届副主席。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2009年被聘为
国务院参事。已发表小说、散文作品共600余万字,出版各类文学专集90余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隐形伴侣》《
赤彤丹朱》《
情爱画廊》《
作女》等。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优秀中篇小说奖、
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二届中国人口文化小说金奖、第二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三次蝉联中国女性文学奖,多次获东北文学奖、黑龙江省文艺大奖、精品工程奖、黑龙江省德艺双馨奖,以及全国各类报纸、杂志奖。2015年获第四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保护金奖。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日、俄文并在海外出版。曾多次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南斯拉夫、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俄国、马来西亚、日本、印度,进行文学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