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荒煤(1913年12月23日一1996年10月25日),原名陈光美,笔名沪生,1913年生,湖北
襄阳人。曾参加武汉左翼戏剧家联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秋发表了小说《苦难中的人群》,之后即开始了文学创作活动。1938年到延安
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文学系任教。新中国建立后,主要担任过
中南军区文化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文化部电影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和顾问,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文艺报》副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和书记处书记等职。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忧郁的歌》《长江上》《在教学里唱歌》;报告文学集《刘伯承将军印象记》《陈赓将军印象记》及文学评论集《为创造新英雄人物的典型而努力》《解放集》《回顾与探索》《探索与创新》;散文集《荒野中的地火》《梦之歌》和《荒煤短篇小说集》等。
文艺评论家。生于上海。祖籍湖北襄阳,在上海读小学,1928年考入汉口第二中学商业专科学校。20世纪30年代初,先后在武汉、上海参加
左翼戏剧家联盟活动,后转入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4年开始小说创作,著有短篇小说集《忧郁的歌》和《长江上》,被视为左翼文学的新人。1938年秋赴延安,在
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文学系任教。曾带领该院文艺工作团赴华北抗日前线采访,创作《陈赓将军印象记》《刘伯承将军印象记》等报告文学作品。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又创作了《模范党员申长林》等作品,后来结集为《新的一代》。抗日战争胜利后,到晋冀鲁豫边区文联、
北方大学文艺研究室工作,主编《北方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陈荒煤长期担任文化领导工作。先后任中南军区文化部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文化部电影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主要负责电影工作,同时撰写文艺评论。1952年有论文集《为创造英雄人物的典型而努力》出版。文化大革命中长期受迫害。粉碎“
四人帮”后,历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顾问,文化部副部长、顾问,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等职。
著有短篇小说集《忧郁的歌》《长江上》《在教堂里唱歌的人》《荒煤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新的一代》《陈赓将军印象记》《刘伯承将军印象记》,论文集《为创造新的英雄典型而努力》,电影文学评论集《解放集》《回顾与探索》《攀登集》《探索与创新》《点燃灵魂的一簇圣火》,散文集《梦之歌》《永恒的记念》《冬去春来》《难忘的梦幻曲》,话剧剧本《总动员》(合作)《扑食》《我们的指挥部》,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汇编》《
中国新文学大系》《当代中国电影》丛书、《荒煤短篇小说选》《荒煤散文选》等。散文集《荒野中的地火》获全国首届优秀散文杂文集优秀散文奖。
陈光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写作生涯中,先后创作出版了20多部小说、报告文学、散文、文学评论和电影评论等著作,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电影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直到他去世之前,他还担任着中国作协副主席、《
中国作家》主编、中国
夏衍电影学会会长等职务,并于1996年 5月在重病期间创立并首次颁发了“夏衍电影荣誉奖”。 1996年10月25日,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3岁。
1946年创办《北方杂志》,任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宣传部副部长兼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化部电影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中国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影协主席等职,并从事散文与文艺评论写作,撰写了许多电影评论文章。曾任《当代电影》、《中国作家》等杂志主编。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刘麻木》《长江上》等4部,报告文学集《新的一代》,散文集《梦之歌》《冬去春来》等4部,评论集《解放集》《回顾与探索》《攀登集》《探索与创新》《点燃灵魂一簇圣火》等,并有《荒煤散文选》《荒煤文学评论选》及《荒煤选集》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