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艺术团体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Shaanxi Opera Research Institute)前身是1938年在延安成立的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是西北最大的艺术团体。
历史沿革
剧团初创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前身是1938年在延安成立的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炮火硝烟中,艺术家们创作演出了《中国魂》《十二把镰刀》《血泪仇》《穷人恨》等优秀剧目,赢得了广大军民的赞誉。
建国初期,《梁秋燕》《赵氏孤儿》《游西湖》《金琬钗》等剧目曾进京献演和巡回江南十三省(市)演出,誉满京华,蜚声南国。
蓬勃发展
80年代以来,研究院创作演出了一批有影响的重点剧目。其中《千古一帝》在全国戏曲观摩演出中获演出大奖和11项单项奖,并赴日本访问演出;眉户现代戏漂来的媳妇》《杏花村》《臂塔圆舞曲》《留下真情》,华剧杨贵妃》《真的,真的》,秦腔《西湖遗恨》,同州梆子泣血无字碑》等戏,获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等多项奖励,并多次进京和赴芬兰及香港地区演出。
新编历史故事剧《蔡伦》在全国梆子戏剧种新剧目交流演出中获一等奖第一名及11项单项奖,并于1997年进京演出,获文华新剧目奖;同州梆子《关西夫子》和秦腔现代戏《大漠情》一起参加全国梆子戏剧种新剧目交流演出,双双获奖。青年实验团的《西湖遗恨》一剧应邀参加荷兰大剧院建院10周年庆典演出,《鬼怨杀生》等折子戏赴港参加香港回归后首届中国戏曲节,《杨七娘》参加德国迈宁根国际艺术节等演出活动。陕西地方戏曲频频在国际舞台上亮相,被专家誉为秦腔史上的里程碑。
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50华诞,研究院于1999年推出《迟开的玫瑰》《长城歌》《好年好月》3台大型剧目。
新的发展
2011年3月,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已公演500余场;三次奉调赴京,参加教育部“纪念建党90周年优秀剧目进校园”和文化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全国优秀现代戏展演”、向十八大献礼“2012全国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并连续八年入选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先后赴二十余省市百余所高校演出。
近年来,剧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创新强院、精品立院、演出富院、人才兴院、科学治院”的发展原则,推出了新编秦腔历史剧关西夫子》《李十三》《诗圣杜甫》《大唐玄奘》《丝路长城》,国家级非遗“秦腔”抢救传承剧目《再续红梅缘》,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剧目青春版《迟开的玫瑰》,新编秦腔现代戏《路遥的世界》《苦乐村官》《项链》等剧目,不断推动剧目建设、演出推广、创作及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努力建成“创新剧院、精品剧院、和谐剧院、幸福剧院”的发展目标而不懈努力。
为了让更多的艺术成果惠及群众,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自2007年10月推出“西安天天有秦腔”活动,13年多来运行有序,已连续演出近4000场,成为陕西的文化名片。
2012年4月宣告成立的“西安交通大学戏剧学院”,由西安交通大学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联合共建。
2019年11月12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组织结构
研究院下设秦腔团(一团)、青年团(二团)、眉户碗碗腔团(三团)、小梅花秦腔团(四团)及艺术创作研究中心、演员演奏员培训班等机构。
人员编制
研究院现有主要演员:马友仙(代表作品《窦娥冤》)、员宗汉(代表作品《血泪仇》)、郝彩凤(代表作品《祝福》)、雷开元(代表作品《二虎守长安》)、李东桥(代表作品《千古一帝》)、李梅(代表作品《西湖遗恨》)、焦瑞霞(代表作品《曲江歌女》)、孙存蝶(代表作品《顶灯》)、王琦(代表作品《囊哉》)等。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所获荣誉
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囊括了国家戏剧的全部奖项,获文化部“优秀保留剧目大奖”。
秦腔现代戏《大树西迁》获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文华优秀剧目奖”、第三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榜首。
2007年推出的青春版秦腔历史剧《杨门女将》,是戏曲人才队伍建设的标志性成果,由此组建的小梅花秦腔团培训项目获美国总统艺术人文委员会“站得更高”奖,2008年在美国白宫受奖。
新编大型秦腔现代戏《大树西迁》获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中国戏剧奖优秀剧目奖”、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文华优秀剧目奖”、第三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2008-2009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十大精品剧目”第三名、2011-2012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榜首。
2011年8月,被誉为“西京三部曲”的《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同获“中国戏曲现代戏突出贡献奖”。
机构班子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8 09:0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