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峰
中国京剧生角
陈鹤峰 (1904年一1981年),出生于中国浙江省鄞县,原名陈鸿声,中国京剧生角。
艺术经历
13岁从师谢月亭学唱京剧老生。两年后演唱于浙江及江苏南部各地,常演《斩黄袍》《斩马谡》《辕门斩子》《碰碑》等唱功戏,兼演武生戏。1929年到上海,搭班周信芳主演的老天蟾舞台,改名陈鹤峰。他倾慕“麒派”艺术,揣摩仿效其唱念表演。一次演出《八本封神榜》,票已全部售出,周临时患病不能登场,戏码也无法更换,前后台都十分焦急,陈自荐代演闻太师一角,声容动作酷似周之表演,不断博得热烈掌声。由此得周器重,于1932年收其为徒,悉心教导,使其艺术更为精进。以后和张翼鹏(名武生),云艳霞(名旦角,后与陈结婚)合作,在荣记大舞台演出《西游记》,名声更为上海观众熟知。其后在“新天蟾”领衔主演《金镖黄天霸》《华丽缘》等连台本戏,连场爆满,盛极一时。1943年首次来武汉,演出于汉口大舞台(今人民剧院),深受武汉观众欢迎。1948年春节第二次来汉演出,至次年3月去长沙。
1949年9月由长沙回上海路过武汉,经中共中央中南局宣传部文艺处挽留,演出于民众乐园大舞台,并参加筹建中南京剧工作团。1950年1月,中南京剧工作团成立,任副团长。1952年中南京剧团改为武汉市京剧团,继续任副团长。1953年随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去朝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登台演出。在1954年武汉防汛斗争中,率队深入工地演唱,荣立三等功。1956年随中央代表团赴西藏慰问演出。1960年调任湖北省戏曲学校副校长。
艺术特色
其表演风格以“麒派”为基调,博采众家之长,同时依据自身的秉赋条件,创新发展。表演细腻,神完气足,身段大方潇洒,嗓音宽润、吐字清晰,有强烈的感染力。
代表剧目
表演《楚汉相争》《观画跑城》《四进士》《打严嵩》《明末遗恨》等“麒派”名剧深得师传要旨,演得栩栩如生,为观众喜爱。
获奖情况
在1949年武汉市第一届戏曲会演上获表演一等奖。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被授予奖状。1956年湖北省第一届戏曲会演,获省人民政府奖状及表演一等奖。
活动年表
1931年6月11日,农历辛未年四月廿六日,12时:上海杜氏祠堂落成会演第三天
上海杜氏祠堂落成会演第三天。
中午十二时开演
《满堂红》(杨鼐侬,金碧玉)
《岳家庄》(小杨月楼,小奎官)
《琼林宴》(言菊朋
《战宛城》(麒麟童张绣荀慧生饰邹氏,刘奎官典韦金仲仁曹昂,曹毛包饰曹操,陈鹤峰饰贾诩,马富禄饰曹安氏,蒋宝印饰许褚
《取荥阳》(马连良金少山
《取帅印》(高庆奎
《花木兰》(徐碧云
休息
七时开演
《马蹄金》(尚小云,贯大元龚云甫
《挑滑车》(刘宗杨
《二进宫》(梅兰芳谭小培金少山
《林冲夜奔》(李万春
《弓砚缘》(雪艳琴姜妙香,雪艳舫)
《卧虎沟》(李吉瑞
《忠义节》(程艳秋谭富英王少楼
《八大锤》(杨小楼饰陆文龙,马连良饰王佐,刘汉臣岳云刘砚亭金兀术刘奎官饰狄雷,高雪樵何元庆马富禄饰乳娘,张质彬饰严成方,张国斌岳飞
《五花洞》(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饰四潘金莲,高庆奎饰张天师,金少山饰包公)
《庆贺黄马褂》(麒麟童,王英武,赵如泉,刘汉臣,金素琴刘奎官
1933年4月,农历癸酉年:杨宝森二次赴沪
杨宝森二次赴沪演出,演于天蟾舞台,挂头牌,冠以“谭派正宗文武须生”头衔。合作者有武生马玉龙、青衣张艳卿、花脸金少山高雪樵、陈鹤峰等。演期50天。
1933年4月21日,农历癸酉年三月廿七日:杨宝森二次赴沪演出第十七天
杨宝森二次赴沪演出第十七天,演于天蟾舞台,挂头牌。以下演出剧目的节目单可能忽略掉了同期演出的重复剧目。
演出剧目
全部《打金砖》(杨宝森饰刘秀,张艳卿饰皇娘,金少山姚期,陈鹤峰饰马武,高雪樵饰牛毛)
1933年4月22日,农历癸酉年三月廿八日:杨宝森二次赴沪演出第十八天
杨宝森二次赴沪演出第十八天,演于天蟾舞台,挂头牌。连演全部《打金砖》。
演出剧目
全部《打金砖》(杨宝森饰刘秀,张艳卿饰皇娘,金少山姚期,陈鹤峰饰马武,高雪樵饰牛毛)
1933年4月23日,农历癸酉年三月廿九日:杨宝森二次赴沪演出第十九天
杨宝森二次赴沪演出第十九天,演于天蟾舞台,挂头牌。连演全部《打金砖》。
演出剧目
全部《打金砖》(杨宝森饰刘秀,张艳卿饰皇娘,金少山饰姚期,陈鹤峰饰马武,高雪樵饰牛毛)
1933年4月24日,农历癸酉年三月三十日:杨宝森二次赴沪演出第二十天
杨宝森二次赴沪演出第二十天,演于天蟾舞台,挂头牌。连演全部《打金砖》。
演出剧目
全部《打金砖》(杨宝森饰刘秀,张艳卿饰皇娘,金少山饰姚期,陈鹤峰饰马武,高雪樵饰牛毛)
1933年4月25日,农历癸酉年四月初一日:杨宝森二次赴沪演出第二十一天
杨宝森二次赴沪演出第二十一天,演于天蟾舞台,挂头牌。以下演出剧目的节目单可能忽略掉了同期演出的重复剧目。
演出剧目
《宝莲灯》(杨宝森饰后刘彦昌,张艳卿饰王桂英高雪樵杨戬金少山饰秦灿,陈鹤峰饰前刘彦昌,粉菊花饰杨真人,韩金奎饰书童,王富英饰后沉香)
1933年4月26日,农历癸酉年四月初二日:杨宝森二次赴沪演出第二十二天
杨宝森二次赴沪演出第二十二天,演于天蟾舞台,挂头牌。以下演出剧目的节目单可能忽略掉了同期演出的重复剧目。
演出剧目
全部《风波亭》(杨宝森饰岳飞,王富英饰狄雷,高雪樵饰关铃,张艳卿饰岳夫人,陈鹤峰饰周三畏,韩金奎饰万户侯)
1948年2月,农历戊子年:陈鹤峰二次赴武汉演出
春节,陈鹤峰二次来汉口大舞台,随行的除了其妻云艳霞,姨妹周啸卢,还有他的女儿陈瑶华
加入民族歌剧院
1949年9月,农历己丑年:高百岁、陈鹤峰加入民族歌剧院
民众乐园管理处从长沙接回高百岁,陈鹤峰从长沙回上海路过武汉,也被挽留下来,两人都加入了民族歌剧院。
中南京剧工作团
1950年1月18日,农历己丑年十二月初一日:中南京剧工作团成立
民族歌剧院、民众乐园京剧场和人民剧院的二百七十多京剧艺人联合组成“中南京剧工作团”。总团长为正在民族歌剧院演出的周信芳。下设两个分团,分别由高百岁和陈鹤峰担任。《中南京剧工作团章程》载明:“本团受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文艺处直接领导”、“本团经济自给自足,若有不足呈请上级补助之”。成立大会上,总团长和分团长被授予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的任命状,全团演职员工从此成为国家艺术工作人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曾经在根据地政权和人民军队内成立过戏曲团、队,而中南京剧工作团则是建国后最早建立的国营戏曲剧团。
1950年2月17日,农历庚寅年正月初一日,晚:中南京剧工作团1950年赴上海演出
中南京剧工作团赴上海演出,演于中国大戏院上演。晚场推出《三打祝家庄》。这出戏是根据延安平剧院剧本整理排练,高百岁前钟离老人后孙立郭玉昆石秀,陈鹤峰饰乐和杨菊萍顾大嫂,其余名演员贺玉钦、张宏奎、董少英杨玉华等都在剧中饰演角色。当时上海市举办春节戏曲竞赛,共有荣誉奖和优胜奖两类奖项,《三打祝家庄》获京剧荣誉奖。文艺评论界在肯定这出戏演出水平的同时,更对众多名演员投入一出戏,团结合作,严肃认真的新型舞台作风,感到难能可贵。上海的京剧同行到后台来看望老朋友,发现这里名演员和一般演员一齐住在后台,吃公家伙食,遵守集体作息制度,亲切和睦的相处,一派积极向上的气氛,都称赞不已。周信芳未参加这次演出并被留在上海参加华东戏曲改革工作。
正是这次上海之行,剧团及贺玉钦邀请了高盛麟赴武汉参加演出,成就了高盛麟的后半生艺术发展生涯。
武汉市京剧团
1952年,农历壬辰年:武汉市京剧团成立
中南军政委员会撤销,中南京剧工作团归属武汉市文化局领导,改名武汉市京剧团。中南京剧院同时改名武汉京剧院,从民众乐园划出来,专供武汉市京剧团演出和排练。
武汉市京剧团首任团长高百岁,副团长为陈鹤峰、高盛麟郭玉昆、于宗昆、李福德(专职干部)。当时名家云集:老生有:高百岁、陈鹤峰、董少英关正明武生有:高盛麟、郭玉昆、贺玉钦倪海天;小生有:高维廉、杨玉华;旦角有:杨菊萍、李蔷华陈瑶华王婉华净角有:叶盛茂、张宏奎、董俊峰;丑角有:高世泰、李正福、张啸庄.此外还有不少二路硬里子演员,完全可用“行当齐全、文武兼备、名家云集、流派纷呈”来形容,堪称国内的一流剧团。梅兰芳曾不无赞叹的说:武汉和北京上海是京剧的三大码头。
组队赴朝鲜前线
1953年,农历癸巳年:武汉市京剧团组队赴朝鲜前线
该年夏天,武汉市京剧团组织分队赴朝鲜前线,演员有高盛麟、、陈鹤峰、王玉蓉、于宗琨等,在坑道内为志愿军指战员演出,受到了“志司”总部的通报嘉奖。这年冬天组团参加全国人民慰问团去朝鲜慰问志愿军。
1953年10月4日,农历癸巳年八月廿七日: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赴朝
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5000余人离京赴朝,总团团长为贺龙,老舍为14人总团副团长,刘芝明任文艺工作团总团长,马彦祥任文艺工作团副总团长。参加慰问团的北京市的艺术家有:梅兰芳洪深、陈沂、史东山、程砚秋(第一总分团副团长)、谭富英裘盛戎马连良新凤霞陈书舫喻宜萱、王昆、张君秋、良小楼、白凤鸣关学曾、尹福来、顾荣甫魏喜奎王世臣李忆兰、邢韶英等;上海市的艺术家有:周信芳(任副总团长)、袁雪芬丁是娥石筱英;武汉高盛麟、陈鹤峰、王玉蓉、于宗琨、陈伯华;以及袁金凯、常香玉丁果仙等。北京市文联和北京市文艺处干部江山、考诚分别担任慰问团评剧团的协理员、辅导员赴朝协助工作与体验生活。
在朝鲜前线,周信芳梅兰芳合演《打渔杀家》,周信芳、马连良合演《群英会·借东风》,程砚秋演出《骂殿》《三击掌》,程砚秋、马连良合演《审头刺汤》《法门寺》《甘露寺》《桑园会》等剧,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的亲切接见。
各艺术表演团体在朝经过两个多月的慰问演出后,先行陆续回国。
1955年7月,农历乙未年:武汉市京剧团1955年赴长江沿线城市演出
武汉市京剧团陈鹤峰、关正明李蔷华、云艳霞一行则赴长江沿线城市演出。
1962年5月,农历壬寅年:武汉市京剧团1962年赴华东演出
5月至7月,武汉市京剧团陈鹤峰、高盛麟率团赴南京、上海公演。
1970年,农历庚戌年:湖北省京剧团成立
湖北省戏校京剧科毕业生组成湖北省京剧团,团址在武昌区街道口。全团演职员145人。其中有陈鹤峰等著名演员及优秀导演余笑予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1 11:26
目录
概述
艺术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