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云甫(1862年11月4日-1932年6月12日),原姓恭佳氏,又称龚佳,后改汉姓龚。名瑗,又名世祥。祖籍湖南常德,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随祖父至北京落户。中国京剧演员,工老旦,老旦“龚派”创始人。
人物经历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祖籍湖南常德的龚云甫随祖父迁居至北京落户。早年在北京前门外廊房二条宝珍斋玉器铺学琢玉手艺,嗜爱戏曲,闲暇时常学唱以自遣。
光绪十一年(1885年),陈毓成在元明寺组织京剧票房,邀他加入,自此常前往玩票(一说为南宫园孙华亭所组的华兰习韵票房),拜刘桂庆为师,学习老生。贴名“龚处”(旧时票友出身的演员演唱时,按例多不用全名,只在姓氏下面加一“处”字,至清宣统年间始称名号)。
光绪十四年(1888年)加入小洪奎班客串演出。其后入搭
孙菊仙的
四喜班,演过《
乌盆记》《
打侄上坟》《
举鼎观画》《
文昭关》等老生剧目。光绪十八年(1892年)拜
熊连喜为师,改演老旦。
光绪二十六年(1898年)后搭福寿班,后又搭玉成班。光绪二十八年(1900年)4月27日,四喜班外串,出演剧目《回龙阁》。光绪三十年(1902年)被选入
升平署(清代掌管宫廷戏曲演出活动的机构)。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廷传差,出演了剧目《
钓金龟》《天齐庙》。
辛亥革命后,应刘鸿声之邀入搭鸿庆班,在广和楼演唱。1912年至1920年三次应邀到上海,以老旦挂头牌演出,合作者有朱幼芬、吴铁庵、
尚小云、
郭仲衡及
李桂春、
赵君玉、冯志奎、
林树森、
杨瑞亭等。
1912年10月27日,龚云甫在天乐茶园的义务夜戏,与当时年仅18岁的梅兰芳合作了剧目《孝义节》,是他们的首度合作。之后参加
杨小楼、梅兰芳班社,常与
梅兰芳、
陈德霖演对儿戏。
1914年6月9日,庆贺西柳树井第一舞台成立的第一场白天戏中,龚云甫以剧目《目连救母》压轴,以老旦唱大轴,自龚云甫始。
1915年4月16日,在北京吉祥园演出了剧目《药茶计》。1917年,在中和园演出《
戏迷传》。1920年1月9日,时任民国总统
徐世昌于中南海怀仁堂请蒙古王公等看戏,共计十三出京剧,其中龚云甫演出了《
钓金龟》及《天齐庙》两部戏;同年9月13日,在北京梨园公益总会十六省水灾急赈义务戏中,龚云甫与
尚和玉、
李多奎、
谭富英共同演出了剧目《
回荆州》。
1922年,溥仪大婚,升平署按照旧例传戏,龚云甫演出了剧目《钓金龟》。1923年2月(正月初八至正月初十),龚云甫在
黎元洪总统府春节堂会演出,除了剧目《
孝义节》,还与尚小云、王瑶卿合演了剧目《南北和》(又名《
雁门关》)、与余叔岩、陈德霖、梅兰芳合作了《
四郎探母》。1924年3月,在张作霖五十贺寿堂会上,龚云甫与陈德霖、
王瑶卿、
金仲仁等演出了剧目《雁门关》。1925年2月23日,龚云甫参与了
言菊朋下海组班首演。1928年,在扶春社中和戏院演出日场戏,龚云甫饰演《探母回令》中的佘太君。
1931年6月9日至11日,杜月笙为庆祝杜氏宗祠在上海浦东高桥落成举行庆典活动。9日,大轴戏为梅兰芳、杨小楼、马连良、高庆奎、谭富英、龚云甫、金少山、萧长华、姜妙香合演的《
龙凤呈祥》;10日,大轴戏是全本《
红鬃烈马》,龚云甫与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马连良、麒麟童、谭富英、言菊朋等共同演出,与众多京剧名角的空前合作,为龚云甫的艺术生涯画上了功成名就的圆满句号,这次演出也是时年69岁的龚云甫的最后一次演出。1932年6月12日,龚云甫逝于
北平。
个人生活
师徒
龚云甫先师从刘桂庆,学习老生;后拜
熊连喜为师,改演老旦。
龚云甫的私淑弟子有
卧云居士、
李多奎等。其中,卧云居士学龚最为神似;李多奎成就最高,成为老旦流派
李派创始人。
居所
龚云甫曾居住在北京市崇文区高井胡同(今
好景胡同)、草厂八条、鞭子巷二条(后改
锦绣二条)。
主要作品
代表剧目
唱片作品
艺术特色
唱念
龚云甫嗓音清脆苍劲,朗润醇厚,富于韵味,有时略带啫哑,却能善运其腔,如云中月,时隐时现,而愈唱愈亮,调亦越高,一波三折,极尽音声之美。一字一句从不率尔为之,均能淋漓尽致,【二簧导板】之纤徐妩媚,【正板】之清新绵邈,【反调】之呜咽凄凉,均令人回肠荡气,玩味无穷。他的唱腔的突出特点是,行腔和用嗓都介于老生和青衣之间,于接近老生之中,融进青衣的腔调和唱法,从而生发出老旦唱腔自有的一种“劲儿”和“味儿”,既有娇而脆的雌音,又有苍而颤的衰音,酷似老妇人声调。他的唱腔,新而不怪,花而不俗,大方灵俏,不矫揉造作,切合剧情及人物思想性格。代表作《徐母骂曹》中,以声情并茂的唱工,塑造了一位义正词严、凛然不屈的有身份的老妇人形象,令人起敬。在【西皮二六转快板】一段中,毫不留情地历数曹操的家丑,唱得斩钉截铁,不用宛转流利的花腔,具有一泻千里之势。唱到“曹贼”的“贼”字,使用一个突兀而起的“嘎调”,把人物激动的情绪,推向高潮,宣泄无遗。《钓金龟》中的唱段【二簧原板】则使用了很多垛句,节奉紧促,字字铿锵,表现了一个穷苦老妪对儿子叮嘱、絮叨的口吻,但不落于平淡板滞,收到了明朗熨帖之效。
龚云甫的念白,吞吐有力,柔中见刚,气口安排得当,《骂曹》《训子》中的大段话白极见功力。他不拘泥于一般的音韵法则,许多处“纯用京腔大字”,有些尖音字念团音,上口字不都上口。
做工
在表演上,讲求以表情传神刻画人物。他演《雁门关》的佘太君,对杨家将露出慈祥可亲的面容;对萧后、韩昌,显出一派肃煞的威严;对青莲、碧莲两公主,虽是敌方却是自己的儿媳,所以又于和善中见分寸。他的许多身段,都是采自青衣变化而出。如《母女会》《钓金龟》的出窑、进窑身段;《滑油山》的甩发蹉步;《行路训子》中夜见张义魂灵,精神恍惚,闪转迷离的舞蹈身段,无不带戏。
表演上还特别注意与剧中人物的身份契合,尤其擅于运用面部表情。特别是由他开创了“左手拐”的纪元。在他之前老旦出场都以右手拄拐杖,这既妨碍了表演,又不利于观众与演员的初次面部、情感沟通。
龚派
京剧在形成之初,没有老旦专行,一般都由老生兼演且只重唱工不讲身段、表情。龚云甫改造了老旦的腔调,并因为他在演唱上的造诣,提高了老旦在京剧行当中的地位,且开创了老旦唱大轴的风潮。不仅《钓金龟》《望儿楼》《太君辞朝》等,经他唱后成为观众欢迎的老旦剧目,即使《雁门关》《甘露寺》等群戏中的老旦角色,经他演唱后,也能与其他主要行当分庭抗礼了。
自龚云甫开始,老旦成为一个独立的行当,使老旦的唱腔、念白和身段逐渐规范化。将老且表演艺术推向更高水平,形成近代京剧老旦行当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世称“龚(云甫)派”。
人物评价
在京剧的成熟期,龚云甫与其他京剧演员在宫中献艺、戏院争辉;当京剧走向鼎盛,龚派老旦成为流派纷呈的京剧百花园中的一支艺术奇葩。从一名普通玉工华丽转身为京剧流派创始人,龚云甫的成就引发了人们深深的敬意与思考。
龚云甫学艺刻苦,人品、戏德俱佳,社会责任感强烈,与他人精诚合作,相互借鉴,勇于创新,终于创立了“龚派”艺术,不仅受到广大观众欢迎,而且得到他所生活时代的多位统治者追捧,并为后世所敬仰而争相效法。龚云甫是真正的“师承数家,旁及百家,自成一家”的京剧大师。(中国戏曲学院王立新评)
后世纪念
2012年9月6日,纪念京剧老旦龚派创始人龚云甫诞辰150周年的演唱会在
中国大戏院(天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