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大元 (1897年8月22日一1969年),原名贯瑛,字昱明,乳名大元,原籍京郊
顺义,出生于
北京,京剧老生。
艺术经历
1、学艺
7岁从名教师
贾丽川学文武老生,与
许荫棠、
刘春喜、
李鑫甫、
张荣奎、
高庆奎、
刘砚芳等为师兄弟。
当年有“老生台上唱是
谭鑫培,台下教是
贾丽川”的评语。7岁初登台在玉成班唱《
文昭关》,9岁在百代公司灌唱片《
黄金台》《闹府》。
贾丽川病故后向丽川之侄
贾洪林继续学
谭派戏,洪林为大元的姨夫,对谭派艺术素有研究,对大元关怀备至,将自己所会之戏倾囊相授,大元得其亲炙,所学老生剧目均宗谭派。以后又向
吴联奎、
姚增禄、
刘景然等名家问艺。
民国初年结识
王瑶卿、
余叔岩,某些剧目又受到他们的指点。贯大元曾陪
王瑶卿弟子演出,王则为之加工
谭派戏唱腔;
余叔岩为之说过《别母乱箭》《
搜孤》,而贯又把
贾洪林传授的《
天雷报》《
打侄上坟》《
战太平》等戏的要点向叔岩做了交待。
2、主要演出剧目
1908年贯大元与
梅兰芳、
周信芳、
林树森等人在
喜连成(即后来的
富连成班社)科班搭班演戏,大元每次回来,必到
贾洪林家中,将所排演的戏,再走一遍,让姨夫给把把关。
从1917年至1932年,贯大元在北京搭班演出剧目有:《骂曹》《
卖马》《
阳平关》《
黄金台》《
碰碑》《
法门寺》《
庆顶珠》等正工老生戏40多出,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1919年4至5月间,贯大元曾随
梅兰芳首次东渡日本,演出剧目有《
空城计》(
孔明)、《
乌龙院》(宋江)、《
天女散花》(
文殊)等。
3、教育观点
1950年
中国戏曲学校成立,贯大元应邀到校执教,十多年来为学生传授了
谭派老生戏50多出,在教学中他曾经强调“戏改要讲究,而不要将就”。
主要弟子
他为国家培养了一批著名的演员,如
孙岳、
王荣增、
李鸣岩、魏克虞、杨韵清、
孔雁、
金桐、
李春城、绪正泰、陈增堃等。
传世唱片
贯大元一生灌制18张唱片,除前述外,还在胜利、高亭、蓓开、大中华、开明等唱片公司灌制了《骂殿》《斩子》《
坐宫》《
牧羊圈》《
苏武牧羊》《
困曹府》等。
家庭成员
贯大元初娶名丑
罗寿山的孙女为妻,后续娶名小生
徐宝芳之女
徐玉清为妻。徐氏生了3个女儿。长女、次女早年亡故,三女名贯筱瑛,筱瑛适尹星三,其长子即北京戏曲学校任教的尹培玺;大元长子
贯涌,字净山,原名金城。
活动年表
1908年,
光绪三十四年(戊申):
梅兰芳、
周信芳、
林树森、贯大元等人在
喜连成科班搭班演戏。
梅兰芳、
周信芳、
林树森、贯大元等人在
喜连成科班搭班演戏。
其中,
周信芳三天打炮戏为《定军山》《
翠屏山》《戏迷传》;并与
梅兰芳合作演出《九更天》《战蒲关》。与
萧长华合演《钓金龟》,周反串老旦,萧长华配演
张义。
1917年,农历丁巳年:
欧阳予倩、贯大元、马连良联袂赴汉口演出。
欧阳予倩、贯大元、马连良联袂赴汉口,演于汉口大舞台。
欧阳予倩演出《馒头庵》《人面桃花》等自编新戏。马连良出科不久,戏码靠前,但是已获得不少观众的赏识。
1919年,农历己未年:言菊朋以
票友领班赴汉演出。
汉口合记舞台请
王蕙芳转约言菊朋以
票友领班赴汉演出,同行角色有
郝寿臣、
小翠花、贯大元、王又荃、
郭仲衡、姜妙香、王蕙芳等数十人。演期十二天,得银二千元。彼时言氏正供职蒙藏院,请假半月而往。行头多借自郭仲衡。返京后仍供职如旧。
1919年4月21日,农历己未年三月廿一日:
梅兰芳首次赴日本演戏。
随行人员
演员:姚玉芙、姜妙香、贯大元、
高庆奎、
赵桐珊、
何喜春、陶玉芝、董玉林、王毓楼。
乐队:
茹莱卿、
陈嘉梁、何斌奎、孙惠亭、
高联奎、唐春平、
马宝铭、马宝珊、傅荣斌、张达楼、曹悠轩。
化装师:韩佩亭、李德顺等。
1919年4月25日,农历己未年三月廿五日,9时:
梅兰芳一行抵达日本。
随行人员
演员:姚玉芙、姜妙香、贯大元、
高庆奎、赵桐珊、何喜春、陶玉芝、董玉林、王毓楼。
乐队:
茹莱卿、陈嘉梁、何斌奎、孙惠亭、高联奎、唐春平、
马宝铭、马宝珊、傅荣斌、张达楼、曹悠轩。
化装师:韩佩亭、李德顺等。
1919年5月1日,农历己未年四月初二日:
梅兰芳在东京帝国剧场连演五场《天女散花》。
梅兰芳在东京帝国剧场首场演出了《天女散花》,贯大元饰文殊,连演五场。由于在这次《天女散花》演出中首次采用了彩绸舞蹈的形式,使得演出效果鲜活明亮,引起了
日本观众强烈的观剧欲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东京朝日新闻》赞曰:“
梅兰芳真像传说的那样,是一个美男子。他扮演天女真合适,看上去只能感觉到他是个十八九岁的姑娘。脸庞很秀气,袅娜的姿态当然是他的特点……他的眼睛价值千两,我觉得他的媚态都是从这里产生的。他的声音有点儿尖,但纯洁而清秀。”
1919年5月19日,农历己未年四月二十日:
梅兰芳一行首次赴日本在大阪中央会公堂第一场演出。
梅兰芳一行首次赴日本,应大阪日报社和关西日报社的邀请,在大阪中央会公堂演出第一场。
演出剧目
《尼姑思凡》
《御碑亭》
1919年5月20日,农历己未年四月廿一日:
梅兰芳一行首次赴日本在大阪中央会公堂第二场演出
梅兰芳一行首次赴日本,应大阪日报社和关西日报社的邀请,在大阪中央会公堂演出第二场。
演出剧目
《琴挑》
《乌龙院》(贯大元饰宋江)
1925年12月12日,农历乙丑年十月廿七日:程艳秋首演《文姬归汉》
程艳秋于北京三庆园日场首演《文姬归汉》。程艳秋饰蔡文姬,王又荃、
王瑶卿、郭仲衡、贯大元、
周瑞安、
侯喜瑞、
曹二庚合作演出。
1928年1月13日,农历丁卯年十二月廿一日:1928年1月13日第一舞台演出。
本日第一舞台“窝窝头会”义务戏。
演出剧目
大轴是四大名旦(梅、程、荀、尚)、老生三杰(余、高、马)等名伶合演的全本《红鬃烈马》:
《彩楼配》(王琴侬)
《大登殿》(杨小楼,
梅兰芳,尚小云,
李多奎,侯喜瑞,
张春彦)
1928年12月3日,农历戊辰年十月廿二日:程艳秋首次赴武汉演出
程艳秋首次赴武汉演出,配演的有贯大元、郭仲衡、侯喜瑞,演于新市场大舞台。从12月3日到12日,演出了《花舫缘》《玉堂春》《红拂传》《鸳鸯冢》《
红鬃烈马》等新老剧目。程艳秋首次来武汉,大受欢迎,天天满座。
1928年12月14日,农历戊辰年十一月初三日:程艳秋为鄂北工赈会义演。
12月14日至12月16日三天,程艳秋与一同首次赴武汉演出的贯大元、郭仲衡、侯喜瑞等为鄂北工赈会义演。
1931年6月10日,农历辛未年四月廿五日,12时:上海杜氏祠堂落成会演第二天。
上海杜氏祠堂落成会演第二天。
中午十二时开演
《空城计》(郭继云)
《宇宙锋》(季小姐)
《北湖州》(郑永泉)
《定军山》(谭富英)
《长坂坡》(杨小楼饰赵云,
高庆奎饰刘备,
雪艳琴饰糜夫人,雪艳舫饰甘夫人,
刘砚亭饰张郃,
刘奎官饰张飞,蒋宝印饰曹操,
刘斌昆饰夏侯恩)
《全部红鬃烈马》:
《彩楼配》(徐碧云)
《三击掌》(尚小云,贯大元)
《武家坡》(
梅兰芳,谭富英饰前薛平贵,言菊朋饰后薛平贵)
1931年6月11日,农历辛未年四月廿六日,12时:上海杜氏祠堂落成会演第三天
上海杜氏祠堂落成会演第三天。
中午十二时开演
《满堂红》(杨鼐侬,金碧玉)
《岳家庄》(小杨月楼,小奎官)
《琼林宴》(言菊朋)
《战宛城》(
麒麟童饰张绣,荀慧生饰邹氏,
刘奎官饰典韦,金仲仁饰曹昂,曹毛包饰曹操,
陈鹤峰饰贾诩,
马富禄饰曹安氏,蒋宝印饰许褚)
《花木兰》(徐碧云)
休息
七时开演
《马蹄金》(尚小云,贯大元,龚云甫)
《弓砚缘》(雪艳琴,姜妙香,雪艳舫)
《卧虎沟》(李吉瑞)
《忠义节》(程艳秋,谭富英,王少楼)
《八大锤》(杨小楼饰陆文龙,马连良饰王佐,
刘汉臣饰岳云,
刘砚亭饰金兀术,
刘奎官饰狄雷,
高雪樵饰何元庆,
马富禄饰乳娘,张质彬饰严成方,张国斌饰岳飞)
《五花洞》(
梅兰芳、程艳秋、尚小云、荀慧生饰四潘金莲,
高庆奎饰张天师,金少山饰包公)
《庆贺黄马褂》(
麒麟童,王英武,
赵如泉,
刘汉臣,
金素琴,
刘奎官)
1935年4月3日,农历乙亥年三月初一日:程砚秋三次赴武汉演出
程砚秋率鸣和社三次赴武汉演出。主要配角除贯大元、侯喜瑞、李多奎外,新增小生
俞振飞。
当时汉口市戏剧审查委员会规定,要先登记办证,然后才准上演。又因程砚秋缺少便装照片,刁难不给办证。程砚秋过江去武昌谒见了行辕主任张学良和省主席
张群,又亲自去戏审会拜客,这样才获准于4月11日先上演后补发登记证。
在程砚秋下榻的东方旅馆,有某报记者请他题字。有位本地的“闻人”在旁插嘴说:“就题‘受宠若惊’这四个字吧!”程砚秋正色说:“我并没有惊啊!”于是提笔书写“戏有益”三字。语云:“勤有功,戏(玩耍,一作嬉)无益”。程砚秋把“无”字换了个“有”字,强调戏曲的移风易俗教育作用,为戏曲艺人争取社会地位。
1935年4月11日,农历乙亥年三月初九日:程砚秋三次赴武汉演出第一天。
程砚秋率鸣和社三次赴武汉演出。主要配角除贯大元、侯喜瑞外,新增小生俞振飞。第一天打炮戏为《玉堂春》。
1935年4月12日,农历乙亥年三月初十日:程砚秋三次赴武汉演出第二天。
程砚秋率鸣和社三次赴武汉演出。主要配角除贯大元、侯喜瑞外,新增小生俞振飞。第二天打炮戏为全本《柳迎春》。
1935年4月13日,农历乙亥年三月十一日:程砚秋三次赴武汉演出第三天。
程砚秋率鸣和社三次赴武汉演出。主要配角除贯大元、侯喜瑞外,新增小生俞振飞。第三天打炮戏为全本《碧玉簪》。
1935年4月22日,农历乙亥年三月二十日:程砚秋三次赴武汉演出最后一天。
程砚秋率鸣和社三次赴武汉演出。主要配角除贯大元、侯喜瑞外,新增小生俞振飞。本日期满,共演12天。最后三天为满足观众要求加售站票。
此后鸣和社赴湖南演出。6月,由湖南北返路过武汉,新市场大舞台挽留了5天。
1937年,农历丁丑年:《戏剧旬刊》评须生“四杰”。
由张古愚主编的《戏剧旬刊》评出须生“四杰”,依次为:贯大元、
谭富英、
马连良、杨宝森。
1959年6月3日,农历己亥年四月廿七日:马连良收
梁益鸣为徒
马连良收
梁益鸣为徒,授业拜师典礼举行,参加者有
张梦庚、
马富禄、
李洪春、贯大元、
于连泉、曾平、
梅兰芳、
张仲翰、侯喜瑞、
李桂春、萧长华、郝寿臣、
马彦祥、
马少波、李多奎、
徐兰沅、
钱宝森、
茹富华、于永利、周益瑞、
言少朋、
马崇仁、
李慕良、魏静生、雪艳琴、谭富英、
张君秋、
叶盛章、
刘连荣、袁世海、
裘盛戎、栗金池、
李少春等。
表演评价
同行对贯大元的表演评价很高,
姜妙香、
程玉菁等名家都称赞过贯大元,他和
四大名旦及
徐碧云均合作演出过。对他们演出时的不同特点都了如指掌,因此配合默契,珠联璧合。
1928年由
徐慕云编写的《
梨园影事》中对贯大元有“
许荫棠之堂皇,
李鑫甫之工力,
贾洪林之作派兼而有之”的评论;1937年由
张古愚主编的《
戏剧旬刊》中将贯大元列为须生“四杰”之首,即贯大元、
谭富英、
马连良、
杨宝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