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
宝正七年(932)、后唐
长兴三年三月,
吴越王钱镠病,传位于子钱传瓘,二十八日钱镠卒,年八十一,领两浙共四十一年,谥武肃。四月子钱传瓘袭位。钱传瓘更元瓘,兄弟名“传”者均改为“元”,以
钱镠遗命去国仪,年号,复用
藩镇之法。至四年七月,后唐封之为
吴王,
应顺元年(934)六月封为
吴越王。
钱元瓘(887——941),字明宝,
钱镠第七子。唐乾宁元年(894)为盐铁发运巡官。梁开平元年(907)改衙内都指挥使。五年授湖州刺史。
贞明元年(915)授
镇海军节度副使、土客诸军都指挥使。后唐
同光二年(924)为镇海、镇东等军
节度使,兼充两浙
节度使观察留后,
天成四年(928)加杭州、越州大都督
长史。
钱元瓘曾多次领兵出征,平虔州、战
衣锦军、狼山江等役均有出色的指挥。始袭位即赦境内荒绝田产者租税,置择能院,掌选举殿最。在位十年,后晋
天福六年(941)以犯疾而卒,谥文穆。
纪年
闽长兴三年
本年年表
历史纪事
唐讨党项
后唐
长兴三年(932),后唐数度出兵讨党项。正月,后唐因党项经常劫掠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至邠州(今陕西彬县)一线及方渠镇(今甘肃环县)的外国使臣及入贡者,以静难节度使
药彦稠、前朔方节度使
康福领兵七千讨之。二月,
药彦稠等破党项十九族,俘二千七百人。七月,朔方(治灵州)又击退
夏州(今内蒙
白城子)党项的袭击。
后唐
长兴三年(932)七月,
武安、静江节度使马希声卒。八月,湖南六军使袁诠、潘约于朗州(今湖南常德)迎
马希范而立。九月,后唐以之为
武安军节度使兼侍中。应顺元年(934)正月以
马希范为楚王。后晋
天福二年(937)十一月封其为江南诸道都统,制置武平,静江等军事。
马希范(899——947)字宝规,
马殷第四子。后晋
天福二年加江南诸道都统。制置武平、静江等军事,四年加天策上将军,如
马殷故事开府置官属。
马希范好学,善诗,以廖光图、
徐仲雅、拓跋常等十八人为学士,其在位期间,曾平
溪州蛮,立
溪州铜柱以为铭记。但性奢侈。后晋开运四年卒,谥曰文昭。
后唐征史于江南
后唐
长兴三年(932)十一月,后唐以
唐宣宗、懿宗、僖宗、昭宗四朝实录尚未纂修,于各地购募典籍,但北方因连年战火,图书灭绝,久征而未贡献。遂征书于江南,下诏于两浙、福建、湖广采访四朝野史及遂朝日历、银台事宜、内外制词、百司沿革簿籍,不限卷数,据原本抄录上进。以江南安定,富于典藏之故。
孟知祥后唐
长兴元年(930)伐两川之际,
东川节度使
董璋阖门遭诛杀,而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在朝宗属均无恙。二年,唐杀
安重诲,以离间两川之罪归之,遣使宣谕两川,董、孟二人对使者态度截然不同,
孟知祥屡次欲与
董璋一同上表谢罪,均为董璋所拒。三年四月,董璋谋攻西川,以为必胜,出师获小胜,
孟知祥以赵廷隐率三万人拒敌。
董璋使反间计,欲使西川自诛
赵季良、赵廷隐、
李肇等人,未得逞。五月,
董璋攻克汉州(今四川广汉),
孟知祥亲率八千兵往救。两军战于
雒县、鸡踪桥,西川军初战不利,守桥将校为
东川所杀,赵廷隐三战不利,后军张公铎帅众奋勇而战,大败
东川兵,擒东川将校八十余人,杀数千人,降七千人。
董璋仅以数骑得免。西川收复汉州,
孟知祥回师,以赵廷隐攻
梓州(今四川三台)。
董璋返回
梓州,最初反对其出兵的前陵州刺史
王晖与董璋之子董延浩等率三百人攻入使府,董璋子自杀,董璋至北门令指挥使潘稠讨乱兵,反为潘稠所杀。
王晖举城降赵廷隐。刚刚返回成都的
孟知祥鞍马未顿,又帅八千兵返
梓州。五月十六日入
梓州,六月,
孟知祥兼领东川。七月,
孟知祥上表后唐谢罪,十月,后唐准孟知祥除墨制补两川刺史以下官。四年二月,后唐以
孟知祥为东西两川节度使、蜀王。
卢龙筑辕护民
后唐
卢龙节度使(今北京西南,领蓟、檀、顺、妫、涿等州)辖地与
契丹接壤,下属州县常遭
契丹寇掠,契丹骑兵竟驰骋于
幽州城门之外。每当后唐自
涿州(今河北涿县)运粮至
幽州,契丹常沿沟设伏截粮草而去。后唐
卢龙节度使赵德钧于沿沟筑城保护粮运,为
良乡县(今北京良乡),又于城东五十里修潞县(今北京通县东),保护
幽州城东居民能安然地砍柴放牧收种庄稼。
长兴三年(932),
赵德钧又城东北百余里修三河县城(今河北三河东),以通
幽州至蓟州(今河北蓟县)的运路。九月,
三河城修竣,边境之民多赖此三城保护。
大事
(1)春,正月,枢秘使
范延光言:“自
灵州至州方渠镇,使臣及外国入贡者多为党项所掠,请发兵击之。”己丑,遣静难节度使药彦稠、前朔方节度使
康福将步骑七千讨党项。
(1)春季,正月,
枢密使范延光上奏:“从
灵州至州方渠镇,使臣及外国入朝廷来进贡的人,很多被党项所劫掠,请朝廷派兵去攻打他们。”己丑(初七),后唐朝廷派静难节度使药彦稠、前朔方节度使
康福统领步兵和骑兵七人讨伐党项。
(3)
孟知祥以朝廷恩意优厚,而
董璋塞
绵州路,不听遣使入谢,与节度副使
赵季良等谋,欲发使自
峡江上表,
掌书记李昊曰:“公不与
东川谋而独遣使,则异日负约之责在我矣。”乃复遣使语之,璋不从。
(3)
孟知祥因为朝廷对他恩宠优厚,而
董璋挡住绵州的道路,不让他派使者入朝致谢,便同节度副使
赵季良等谋议,准备派遣使者从
峡江出川上表,
掌书记李昊说:“您不同
东川商量而独自派出使者,那么将来不守协约的责任就落在我们头上了。”因而又派人告诉
董璋,
董璋不听他的。
二月,
赵季良与诸将议遣昭武都监太原高彦俦将兵攻取
壁州,以绝山南兵转入山后诸州者;
孟知祥谋于僚佐,李昊曰:“朝廷遣苏愿等西归,未尝报谢,今遣兵侵轶,公若不顾坟墓,甥,则不若传檄举兵直取梁、洋,安用壁州乎!”知祥乃止。季良由是恶昊。
二月,
赵季良与诸将计议派昭武都监太原人高彦俦领兵攻取
壁州,来断绝秦岭以南的兵卒转奔山后诸州的人;
孟知祥和自己的僚属商议,李昊说:“朝廷把苏愿等派回来,还没有向朝廷报谢,现在反派兵侵袭,您如果不顾自家的祖坟和亲戚,就不如发出战报直取梁州、洋州,哪用得着攻打壁州啊!”
孟知祥便停止攻取壁州。
赵季良从此厌恶李昊。
(4)辛未,初令国子监校定九经,雕印卖之。
(4)辛未(十九日),后唐朝廷初次下令国子监校定《九经》,雕版印制出售。
(5)
药彦稠等奏报攻破党项十九个部族,俘虏二千七百人。
(7)吴徐知诰作礼贤院于府舍,聚图书,延士大夫,与
孙晟及海陵陈觉谈议时事。
(7)吴国徐知诰在金陵府舍作礼贤院,聚集图书,延揽士大夫,与
孙晟及海陵陈觉议论时事。
(8)
孟知祥三遣使说
董璋,以主上加礼于两川,苟不奉表谢罪,恐复致讨;璋不从。三月,辛丑,遣李昊诣
梓州,极论利害,璋见昊,诟怒,不许。昊还,言于知祥曰:“璋不通谋议,且有窥西川之志,公宜备之。”
(8)
孟知祥三次派使者劝说
董璋,因主上对两川优礼有加,如不上表谢罪,恐怕还要派兵来讨伐,
董璋不听。三月,辛丑(十九日),又派李昊到梓州拜见
董璋,极力论述利害。
董璋见到李昊,怒骂不已,仍不同意。李昊回来,对
孟知祥说:“
董璋不容商量,而且有袭取西川的意图,您可要戒备他。”
(9)甲辰,闽王延钧复位。
(10)吴越武肃王钱疾,谓将吏曰:“吾疾必不起,诸儿皆愚懦,谁可为帅者?”众泣曰:“两镇令公仁孝有功,孰不爱戴!”乃悉出印钥授传,曰:“将吏推尔,宜善守之。”又曰:“子孙善事中国,勿以易姓废事大之礼。”庚戌卒,年八十一。
(10)吴越武肃王钱患病,对所属文官武将说:“我这次患病必然不能再愈。我的几个儿子都愚蠢懦弱,谁可以做统帅呢?”众人涕泣地说:“镇海节度使钱传仁孝有功,谁不爱戴!”钱便把吴越的印信、锁钥全部取出授与钱传,并说:“众位将吏推举你,你要妥善守护住。”又说:“今后,子孙们要亲善地对待中原,不要因为中原统治者易姓而放弃侍奉大国之礼。”庚戌(二十八日)去世,终年八十一岁。
传与兄弟同幄行丧,内牙指挥使陆仁章曰:“令公嗣先王霸业,将吏旦暮趋谒,当与诸公子异处。”乃命主者更设一幄,扶传居之,告将吏曰:“自今惟谒令公,禁诸公子从者无得妄入。”昼夜警卫,未尝休息。未年左右皆附传,独仁章数以事犯之。至是,传劳之,仁章曰:“先王在位,仁章不知事令公,今日尽节,犹事先王也。”传嘉叹久之。
钱传与兄弟们共同在一个帐幄内守丧,内牙指挥使陆仁章说:“令公继承先王的霸业,将吏们早晚要进见,应当与诸位公子分开住。”便命令主事的人另设一帐,扶着钱传住进去,并向将吏宣告:“从今以后,这里只能谒见令公,禁止诸公子的随从未经允许随便进入。”于是,昼夜警卫,未尝休息。钱末年,侍奉在左右的人都依附讨好于钱传,唯独陆仁章几次因为一些事情触犯他。到此时,钱传慰劳他,陆仁章说:“先王在位时,仁章不知侍奉令公,现在为您尽力,犹如侍奉先王呵。”钱传很嘉许他,称叹不已。
传既袭位,更名元,兄弟名“传”者皆更为“元”。以遗命去国仪,用藩镇法;除民田荒绝者租税。命处州刺史曹仲达权知政事。置择能院,掌选举殿最,以浙西营田副使沈崧领之。
钱传继承王位以后,改名元,兄弟们名字中的“传”字都改为“元”字。因钱的遗命去掉称为国家的典仪,而用藩镇法制;免除民田荒芜无收者的租税。任命处州刺史曹仲达暂为知政事。设置择能院,掌管选拔评定优劣之事,派浙西营田副使
沈崧领导此事。
内牙指挥使富阳刘仁杞及陆仁章久用事,仁章性刚,仁杞好毁短人,皆为众所恶。一日,诸将共诣府门请诛之;元使从子仁俊谕之曰:“二将事先王久,吾方图其功,汝曹乃欲逞私憾而杀之,可乎?吾为汝王,汝当禀吾命;不然,吾当归临安以避贤路!”众惧而退。乃以仁章为
衢州刺史,仁杞为湖州刺史。中外有上书告讦者,元皆置不问,由是将吏辑睦。
内牙指挥使富阳人刘仁杞及陆仁章长时间当权,陆仁章性刚直,刘仁杞喜欢贬低人,二人都被众人所厌恶。一天,诸将一起来到府门请求除掉他们;钱元命他的侄子钱仁俊宣告众人说:“这二位将军侍奉先王很久了,我正要表彰他们的功劳,你们竟然要为遂私人嫌怨而诛杀他们,怎么可以呢?我现在是你们的王,你们应当听从我的命令;如若不然,我就应当归返临安以避让贤路!”众人惶惧而退去。于是,便任用陆仁章为
衢州刺史。刘仁杞为湖州刺史。内外有上书进行私人攻讦的,钱元都搁置不理,因此将吏和睦。
(11)初,契丹舍利刺与
惕隐皆为
赵德钧所擒,契丹屡遣使请之。上谋于群臣,德钧等皆曰:“契丹所以数年不犯边、数求和者,以此辈在南故也,纵之则边患复生。”上以问冀州刺史杨檀,对曰:“刺,契丹之骁将,向助王都谋危社稷,幸而擒之,陛下免其死,为赐已多。契丹失之如丧手足。彼在朝廷数年,知中国虚实,若得归,为患必深,彼才出塞,则南向发矢矣,恐悔之无及。”上乃止。檀,沙陀人也。
(11)起先,
契丹舍利刺与惕隐都被
赵德钧所擒获、契丹屡次派人请求放还他们。明宗与群臣讨论,
赵德钧等都说:“
契丹所以几年不来侵犯边境,而且多次来求和,就是由于这些人被系押在南朝的缘故,放了他们,那就要边患再生。”明宗把此事咨询冀州刺史杨檀,杨檀回答说:“刺是
契丹的勇将,过去帮助王都阴谋危害社稷,幸而擒住了他,陛下免了他一死,赐给他的恩惠已经很多。
契丹丢掉了他如同断了手足。他在朝廷留居数年,了解中国的虚实,如果获得放归,必然要深深为患。才放他出了塞北,就会向南放射弓箭,那时,恐怕后悔也来不及了。”明宗便停止释放他们。杨檀是沙陀人。
(12)上欲授
李赞华以河南藩镇,群臣皆以为不可,上曰:“吾与其父约为昆弟,故赞华归我。吾老矣,后世继体之君,虽欲招之,其可致乎!”夏,四月,癸亥,以赞华为义成节度使,为选朝士为僚属辅之。赞华但优游自奉,不豫政事;上嘉之,虽时有不法亦不问,以庄宗后宫夏氏妻之。赞华好饮人血,姬妾多刺臂以吮之;婢仆小过,或抉目,或刀火灼;夏氏不忍其残,奏离婚为尼。
(12)明宗要授予
李赞华河南藩镇,群臣都认为不可,
后唐明宗说:“我和他父亲盟约为兄弟,所以赞华才归顺于我。现在我老了,后来的继承大统之君,虽然想招他来,能办得到吗?”夏季,四月,癸亥(十一日),任命李赞华为义成节度使,并且为他选拔朝士做僚属以辅助他。
李赞华只顾优游享受,不预闻政事;明宗赞许他,虽然时常有不法行为也不过问,还把庄宗后宫宫人夏氏做他的妻子。
李赞华喜欢喝人血,姬妾们常常刺破手臂流血让他吸吮;婢仆者有些小过失,或者挖目,或者刀割、火灼;夏氏无法忍受他的残酷,奏请离婚去当尼姑。
(13)乙丑(十五日),加封宋王李从厚兼任中书令。
(14)
东川节度使
董璋会诸将谋袭成都,皆曰必克;前陵州刺史
王晖曰:“剑南万里,成都为大,时方盛夏,师出无名,必无成功。”
孟知祥闻之,遣马军都指挥使潘仁嗣将三千人诣汉州之。
(14)东川节度使
董璋聚会众将谋议袭击成都,众将都说一定能够攻克;前陵州刺史
王晖说:“剑南万里地方,以成都为大郡,现在又正当盛夏,师出无名,一定不能成功。”
孟知祥听说
董璋来袭,派马军都指挥使潘仁嗣统领三千人马到汉州侦察。
璋入境,破白杨林镇,执戍将武弘礼,声势甚盛,知祥忧之,
赵季良曰:“璋为人勇而无恩,士卒不附,城守则难克,野战则成擒矣。今不守巢穴,公之利也。璋用兵精锐皆在前锋,公宜以羸兵诱之,以劲兵待之,始虽小衄,后必大捷。璋素有威名,今举兵暴至,人心危惧,公当自出御之,以强众心。”赵廷隐以季良言为然,曰:“璋轻而无谋,举兵必败,当为公擒之。”辛巳,以廷隐为行营马步军都部署,将三万人拒之。
董璋进入西川境内,攻破白杨林镇,抓住守将武弘礼,声势很盛,
孟知祥担忧,
赵季良说:“董璋为人勇猛而没有恩德,士兵心中不依附他,如果他据城固守,就难以攻克,如果进行野战,就容易擒获他了。现在,他不守自己的巢穴,对您是有利的。
董璋用兵,精锐都放在前锋,您应用弱兵引诱他,用强兵等待他,开始虽然要有小挫折,最后必然取得大胜利。
董璋素来以威武扬名,现在他兴兵骤至,人心害怕,您应当亲自出战去抗御他,来加强兵众的斗志。”赵廷隐认为
赵季良的话说得对,也说:“
董璋轻率而没有谋略,他举兵必然要失败,我应当为您把他捉住。”辛巳(二十九日),任赵廷隐为行营马步军
都部署,统领三万人抗拒
董璋。
五月,壬午朔,廷隐入辞。
董璋檄书至,又有遗季良、廷隐及
李肇书,诬之云,季良、廷隐与己通谋,召己令来。知祥以书授廷隐,廷隐不视,投之于地,曰:“不过为反间,欲令公杀副使与廷隐耳。”再拜而行。知祥曰:“事必济矣。”肇素不知书,视之,曰:“璋教我反耳。”囚其使者,然亦拥众为自全计。
五月,壬午朔(初一),赵廷隐来辞别
孟知祥。
董璋的兴兵文书送到成都,还有给
赵季良、赵廷隐及
李肇的信,信中造谣说,
赵季良、赵廷隐和他自己通同设谋,招唤他来攻西川。
孟知祥把来信交给赵廷隐,赵廷隐根本不看,投掷于地,说道:“不过是施行反间之计,要使令公杀节度副使和廷隐而已。”便向
孟知祥郑重地道别登程了。
孟知祥说:“事情一定能够成功。”
李肇素来不认识字,一看来信,便说:“
董璋教我反叛哟。”把
董璋派里的使者囚禁起来,然而也调集兵马做了自我保全的准备。
璋兵至汉州,潘仁嗣与战于
赤水,大败,为璋所擒,璋遂克汉州。
董璋的兵马到了汉州,潘仁嗣和他在
赤水开战,打得大败,被董璋擒获,董璋便占领汉州。
癸未,知祥留
赵季良、高敬柔守成都,自将兵八千趣汉州,至
弥牟镇,赵廷隐陈于镇北。甲申,迟明,廷隐陈于鸡桥,义胜
定远都知兵马使张公铎陈于其后。俄而璋望西川兵盛,退陈于武侯庙下,璋帐下骁卒大噪曰:“日中曝我辈何为!”璋乃上马。前锋始交,
东川右厢马步都指挥使张守进降于知祥,言“璋兵尽此,无复后继,当急击之。”知祥登高冢督战,左明义指挥使毛重威、左冲山指挥使李瑭守鸡桥,皆为
东川兵所杀;赵廷隐三战不利,牙内都指挥副使侯弘实兵亦却,知祥惧,以马棰指后阵。张公铎帅众大呼而进,
东川兵大败,死者数千人,擒东川中指挥使元、牙内副指挥使董光演等八十余人。璋拊膺曰:“亲兵皆尽,吾何依乎!”与数骑遁去,余众七千人降,复得潘仁嗣。知祥引兵追璋至五侯津,
东川马步都指挥使元降。西川兵入汉州府第,求璋不得,士卒争璋军资,故璋走得免。赵廷隐追至赤水,又降其卒三千人。是夕,知祥宿雒县。命李昊草榜谕
东川吏民,及草书劳问璋,且言将如梓州,询负约之由,请见伐之罪。乙酉,知祥会廷隐于
赤水,遂西还,命廷隐将兵攻梓州。
癸未(初二),
孟知祥留下赵季良、高敬柔守卫成都,自己带领八千兵马奔向汉州。到达弥牟镇,赵廷隐陈兵于镇北。甲申(初三),天刚亮,赵廷隐在鸡桥摆开阵势,义胜
定远都知兵马使张公铎在他的后面布开阵势。过了一些时候,
董璋望见西川兵势盛大,自己把阵线退到武侯庙下。
董璋帐下的骁勇的兵卒大事鼓噪说:“太阳正当午,把我们大家曝晒在烈日之下要干什么!”董璋这才上马向前进军。前锋刚刚交战,
东川右厢马步都指挥使张守进向
孟知祥投降,并说:“
董璋的兵马全部在这里,再没有后继部队,应该快速出击。”
孟知祥登上高坟头督战,左明义指挥使毛重威、左冲山指挥使李瑭把守鸡桥,都被
东川兵所杀;赵廷隐三次交战都失利,牙内都指挥副使侯弘实的兵也退却下来,
孟知祥害怕,用马鞭指挥后阵。张公铎率领众兵大喊着进军向前,
东川兵大败,死亡数千人,擒获东川中都指挥使元、牙内副指挥使董光演等八十余人。
董璋捶打着胸脯说:“亲近兵士都丧失了,我还依靠谁啊!”只同几个骑兵逃遁而去,其余兵众七千多人投降了,把潘仁嗣也拯救回来。
孟知祥领兵追赶
董璋到五侯津,
东川马步都指挥使元投降。西川兵攻入汉州府第,寻找不见
董璋。当时,士兵争着劫掠
董璋的军事物资,所以董璋得以走脱。赵廷隐追赶到赤水,又迫降其士卒三千人。这一晚,
孟知祥留宿在
雒县。命李昊璋草拟文榜告谕
东川吏民。又起草书信慰劳问候
董璋,并且说要到梓州去询问董张为什么不守协约,质问他兴兵见伐的罪名。乙酉(初四),
孟知祥与赵廷隐在赤水会师,便西还成都,命令赵廷隐统兵进攻梓州。
璋至梓州,肩舆而入,
王晖迎问曰:“
太尉全军出征,今还者无十人,何也?”璋涕泣不能对。至府第,方食,晖与璋从子牙内都虞候延浩帅兵三百大噪而入。璋引妻子登城,子光嗣自杀。璋至北门楼,呼指挥使潘稠使讨乱兵,稠引十卒登城,斩璋首,及取光嗣首以传授王晖,晖举城迎降。赵廷隐入梓州,封府库以待知祥。李肇闻璋败,始斩其使以闻。
董璋退至
梓州,坐着肩舆回来,王晖迎接时问道:“太尉全军出征西川,现在回来的不到十人,是怎么回事?”董璋哭着不能答对。到了自家府第,正在吃饭,
王晖与董璋的侄子牙内
都虞候董延浩带领兵丁三百人大声呼喊着进来。
董璋拉着妻子登上城垣,他的儿子董光嗣自杀。
董璋跑到北门城楼,呼唤指挥使潘稠让他镇压乱兵,潘稠带着十个兵丁登上城,斩了董璋的头,又取下董光嗣的头,一起交给王晖,王晖便开城迎入西川兵而投降了。赵廷隐进入
梓州,封闭了府库财物以等待
孟知祥到来。李肇听说
董璋失败,才把原来囚禁的董璋派来的使者杀了,并报告
孟知祥。
丙戌,知祥入成都,丁亥,复将兵千如梓州。至新都,赵廷隐献
董璋首。己丑,发玄武,赵廷隐帅东川将吏来迎。
丙戌(初五),
孟知祥返回成都,丁亥(初六),又率兵八千人赴
梓州。到新都时,赵廷隐向他呈献
董璋的人头。己丑(初八),从玄武出发,赵廷隐带领着东川的将吏来迎接。
(15)
朔方节度使康福向后唐朝廷奏报,党项掠劫者已经伏诛,其余都已降附。
(16)
壬辰,
孟知祥有疾,癸巳,疾甚,中门副使王处回侍左右,
庖人进食,必空器而出,以安众心。
李仁罕自
遂州来,赵廷隐迎于板桥;仁罕不称东川之功,侵侮廷隐,廷隐大怒。乙未,知祥疾瘳;丁酉,入梓州。戊戌,犒赏将士,既罢,知祥谓
李仁罕、赵廷隐曰:“二将谁当镇此?”仁罕曰:“令公再与
蜀州,亦行耳。”廷隐不对。知祥愕然,退,命李昊草牒,俟二将有所推则命一人为留后,昊曰:“昔梁祖、庄宗皆兼领四镇,今二将不让,惟公自领之为便耳。公宜亟还府,更与赵仆射议之。”
(16)
壬辰(十一日),
孟知祥患病,癸巳(十二日),病加剧,中门副使王处回侍奉在左右,厨师送食物进来,必然空着食器送出,用以安定众人之心。
李仁罕从
遂州来,赵廷隐在板桥迎接他;李仁罕不称道攻取东川的功劳,侮谩赵廷隐,赵廷隐很是恼怒。乙未(十四日),
孟知祥病好了;丁酉(十六日),进入梓州。戊戌(十七日),犒赏战士,饮宴之后,孟知祥对
李仁罕、赵廷隐说:“二位将军谁应当镇戍在这里?”李仁罕说:“令公如果再把
蜀州交给我领管,我也可以去。”赵廷隐不说话。
孟知祥觉着为难,回来之后,让李昊起草公文,等二将有所推让便任用一个为留后,李昊说:“以前梁朝太祖、我朝庄宗都一身而兼领四镇,现在二将不肯相让,只有令公自己领管为宜。您最好赶快回成都,同
赵季良仆射商量。”
(17)己亥,契丹使者迭罗卿辞归国,上曰:“朕志在安边,不可不少副其求。”乃遣骨舍利与之俱归。契丹以不得刺,自是数寇云州及振武。
(17)己亥(十八日),契丹使者迭罗卿辞别朝廷归国,后唐明宗说:“朕的意愿是要使边境安宁,不可不稍微符合他们的要求。”便把骨舍利遣返,与使者同归。契丹因为刺没有遣回,从此屡次侵犯云州及振武。
(18)孟知祥命
李仁罕归遂州,留赵廷隐东川巡检,以李昊行梓州军府事。昊曰:“二虎方争,仆不敢受命,愿从公还。”乃以都押牙王彦铢为东川监押。癸卯,知祥至成都,赵廷隐寻亦引兵西还。
(18)孟知祥命令
李仁罕返回遂州,留下赵廷隐为东川巡检,任用李昊行使梓州军府的管理事务。李昊说:“两只老虎正争斗得凶,我不敢接受这个命令,愿意跟随您回成都。”于是,便用都押牙王彦铢为东川监押。癸卯(二十二日),
孟知祥到达成都,赵廷隐不久也领兵向西还军。
知祥谓李昊曰:“吾得东川,为患益深。”昊请其故,知祥曰:“自吾发梓州,得仁罕七状,皆云‘公宜自领东川,不然诸将不服。’廷隐言‘本不敢当东川,因仁罕不让,遂有争心耳。’君为我晓廷隐,复以阆州为保宁军,益以果、蓬、渠、开四州,往镇之。吾自领东川,以绝仁罕之望。”廷隐犹不平,请与仁罕斗,胜者为东川;昊深解之,乃受命。六月,以廷隐为保宁留后。戊午,赵季良帅将吏请知祥兼镇东川,许之。季良等又请知祥称王,权行制书,赏功臣,不许。
孟知祥对李昊说:“我取得东川,忧虑更多了。”李昊问其缘故,
孟知祥说:“自从我离开梓州,收到
李仁罕七次表文,都说‘您应该亲自领镇东川,不然诸将会不心服。’赵廷隐则说‘本来不敢领镇东川,因
李仁罕不相让,才有了与他争任之心。’请你替我晓谕赵廷隐,我去恢复阆州为保宁军,加上果、蓬、渠、开四州,请他去镇守。我自己兼领东川,以断绝
李仁罕的企望。”赵廷隐听了还是恨恨不平,要求与
李仁罕比武,谁胜谁领东川;李昊一再劝解他,他才接受了
孟知祥的命令。六月,任用赵廷隐为保宁留后。戊午(初七),
赵季良带领将吏请求
孟知祥兼镇东川,孟知祥答应了。
赵季良等又请求
孟知祥称王,发布命令暂称制书,赏赐功臣,孟知祥不准。
董璋之攻知祥也,
山南西道节度使王思同以闻,
范延光言于上曰:“若两川并于一贼,抚众守险,则取之益难,宜及其交争,早图之。”上命思同以兴元之兵密规进取。未几,闻璋败死,延光曰:“知祥虽据全蜀,然士卒皆东方人,知祥恐其思归为变,亦欲倚朝廷之重以威其众,陛下不屈意抚之,彼则无从自新。”上曰:“知祥吾故人,为人离间至此,何屈意之有!”乃遣供奉官李存赐知祥诏曰:“
董璋狐狼,自贻族灭。卿丘园亲戚皆保安全,所宜成家世之美名,守君臣之大节。”存,克宁之子,知祥之甥也。
董璋攻打孟知祥的时候,
山南西道节度使王思同向后唐朝廷作了报告,
范延光对明宗上言:“如果两川合并于一个盗贼掌握,安抚民众,守卫险要,那就更难于攻取了,最好在他们交争之中,早日收服他。”明宗命
王思同用兴元之兵暗中规划准备进取西蜀。没有多久,听到董璋败死,
范延光又说:“
孟知祥虽已据有全蜀,然而他的士兵都是东边的人,孟知祥怕他们思归致变,也想依赖朝廷的重望以震摄他的兵众,陛下如果不屈意委婉地安抚他,他就无从改过自新。”明宗说:“
孟知祥是我的故旧相好,是被人离间才干出抗拒朝廷的事情,有什么‘屈意’可说的!”于是,派遣供奉官李存赐给孟知祥以诏书说:“
董璋是狐狼之辈,自找族灭全家。爱卿的祖宗墓园和亲戚都保障了安全,你应该保全家世的美名,遵守君臣的大节。”李存是
李克宁的儿子,
孟知祥的外甥。
(19)闽王延钧谓
陈守元曰:“为我问宝皇:既为六十年天子,后当何如?”明日,守元入白:“昨夕奏章,得宝皇旨,当为大罗仙主。”徐彦林等亦曰:“北庙崇顺王尝见宝皇,其言与
守元同。”延钧益自负,始谋称帝。表朝廷云:“钱卒,请以臣为
吴越王;马殷卒,请以臣为尚书令。”朝廷不报,自是职贡遂绝。
(19)闽王王延钧对
陈守元说:“你为我问问宝皇:既然能当天子六十年,以后又将怎么样。”第二天,
陈守元进府说:“昨夜向天宫进奏章请示,得到宝皇降旨,您后来要当大罗仙主。”徐彦林等人也说:“北庙崇顺王曾经见到宝皇,所讲的话与
陈守元说的一样。”王延钧更加自命不凡,开始谋求称帝。上表给朝廷说:“钱死了,请朝廷任我为
吴越王;
马殷死了,请朝廷任我为尚书令。”后唐朝廷不理他,他从此便断绝了朝贡。
后唐纪七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下
长兴三年(
壬辰、932)
(1)秋,七月朔,朔方奏
夏州党项入寇,击败之,追至贺兰山。
(1)秋季,七月,辛丑朔(初一),朔方上表奏报:
夏州党项来侵犯,击败了他们,追击到贺兰山。
(2)己丑(初九),加封镇海、镇东节度使钱元守中书令。
(3)庚寅(初十),李存到了成都,
孟知祥拜泣着接受
后唐明宗诏书。
(4)
武安、静江节度使
马希声以湖南比年大旱,命闭南岳及境内诸神祠门,竟不雨。辛卯,希声卒,六军使袁诠、潘约等迎镇南节度使希范于朗州而立之。
(4)
武安、静江节度使
马希声因湖南连年大旱,下令关闭南岳及境内诸神祠的大门,到底没有下雨。辛卯(十一日),
马希声去世,六军使袁诠、潘约等迎请镇南节度使
马希范于朗州而拥立他为主。
(5)乙未,
孟知祥遣李存还,上表谢罪,且告
福庆公主之丧。自是复称藩。
(5)乙未(十五日),
孟知祥让李存回洛阳,向朝廷上表谢罪,并报告福庆公主的丧事。从此又向后唐朝廷自称藩属。
(6)庚子,以
西京留守、同平章事
李从珂为
凤翔节度使。
(6)庚子(二十日),任用西京留守、同平章事
李从珂为凤翔节度使。
(7)废武兴军,复以凤、兴、文三州隶山南西道。
(7)废除武兴军,恢复凤、兴、文三州隶属于
山南西道。
(8)丁未,以
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赵凤同平章事,充安国节度使。
(8)丁未(二十七日),后唐命
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赵凤以同平章事衔,充当安国节度使。
(9)八月,庚申(十一日),荆南
马希范到达长沙;辛酉(十二日),承袭其兄马希声的职位。
(10)甲子,
孟知祥令李昊为武泰赵季良等五留后草表,请以知祥为蜀王,行墨制,仍自求
旌节,昊曰:“比者诸将攻取方镇,即有其地,今又自求节钺及明公封爵,然则轻重之权皆在群下矣;借使明公自请,岂不可邪!”知祥大悟,更令昊为己草表,请行墨制,补两川刺史已下;又表请以季良等五留后为节度使。
(10)甲子(十五日),
孟知祥让李昊为武泰
赵季良等五个留后起草表章,请求朝廷封孟知祥为蜀王,行使墨书制命的权力,允许他自行委任将吏,同时为他们自己请求朝廷赐给节度使的旌节,李昊说:“近来诸将攻取一方军镇,就占有其地域,现在又自己要求给予旌节斧钺以及您的封爵,这样,职位轻重的权衡就都落在下属部众之手了;假如您自己请封,岂不更好!”孟知祥一下明白过来,便让李昊替自己起草表章,请求施行墨书制命,可以补授缺额的两川刺史以下的官职;又上表请求朝廷任命赵季良等五个留后为节度使。
初,
安重诲欲图两川,自知祥杀
李严,每除刺史,皆以东兵卫送之,小州不减五百人,
夏鲁奇、
李仁矩、武虔裕各数千人,皆以牙队为名。及知祥克遂、阆、利、夔、黔、梓六镇,得东兵无虑三万人,恐朝廷征还,表请其妻子。
起先,
安重诲图谋占取两川,自从
孟知祥杀死
李严,每次任命刺史,都用东方的军队护送他们赴任,小的州府不少于五百人,像
夏鲁奇、
李仁矩、武虔裕,都各领数千人,号称牙队。及至
孟知祥攻下遂州、阆州、利州、
夔州、黔州、梓州六镇,得到护从东兵不下三万人,怕朝廷征召东兵返回,就上表请求允许他们的妻子到驻地来。
(11)吴徐知诰广金陵城周围二十里。
(11)吴国徐知诰扩建金陵城周围二十里。
(12)初,契丹既强,寇抄卢龙诸州皆遍,
幽州城门之外,虏骑充斥。每自涿州运粮入
幽州,虏多伏兵于阎沟,掠取之。及
赵德钧为节度使,城阎沟而戍之,为
良乡县,粮道稍通。
幽州东十里之外,人不敢樵牧;德钧于州东五十里城潞县而戍之,近州之民始得稼穑。至是,又于州东北百馀里城
三河县以通蓟州运路,虏骑来争,德钧击却之。九月,庚辰朔,奏城三河毕。边人赖之。
(12)起初,
契丹已经强大,把卢龙诸州都抢掠遍了,幽州城门以外,到处是契丹的骑兵。往往从涿州运粮到幽州,
契丹兵众大多埋伏在阎沟,进行掠夺。到
赵德钧为节度使时,在阎沟筑城守卫,设立
良乡县,粮道略有通便。幽州以东十里之外,百姓不敢打柴放牧;
赵德钧在州东五十里建立潞县城,加以守卫,靠近州城的百姓才得以进行农耕种庄稼。到此时,又在
幽州东北百余里处,建立三河县城来疏通蓟州运路,
契丹骑兵来争夺,
赵德钧便把他们击退。九月,庚辰朔(初一),奏报
三河县城建设完毕。边民赖以生存。
(13)壬午,以镇南节度使
马希范为
武安节度使,兼侍中。
(13)壬午(初三),任用镇南节度使马希范为
武安节度使,兼任侍中。
(14)孟知祥命其子仁赞摄行军司马,兼都总辖两川牙内马步都军事。
(14)
孟知祥命令他的儿子孟仁赞代理行军司马,兼任都总辖两川牙内马步都军事。
(15)冬,十月,己酉朔,帝复遣李存如成都,凡剑南自节度使、刺史以下官,听知祥差署讫奏闻,朝廷更不除人;唯不遣戍兵妻子,然其兵亦不复征也。
(15)冬季,十月,己酉朔(初一),明宗再派李存赴成都,凡是在剑南的将吏,从节度使、刺史以下的官员,听凭
孟知祥差派任命后,向朝廷奏报即可,朝廷不再另行任命别人;只是不让戍兵的妻子去戍所,然而对那些兵众也不再征召东还。
(16)
秦王从荣喜为诗,聚浮华之士高辇等于幕府,与相唱和,颇自矜伐。每置酒,辄令僚属赋诗,有不如意者面毁裂抵弃。壬子,众荣入谒,帝语之曰:“吾虽不知书,然喜闻儒生讲经义,开益人智思。吾见庄宗好为诗,将家子文非素习,徒取人窃笑,汝勿效也。”
(16)秦王李从荣喜欢作诗,聚集浮华放荡的文士高辇等人在
幕府中,同他们相与唱和,很是标榜自夸。每次设宴摆酒,往往让僚属们吟赋诗篇,有作得不如意的,当面撕毁丢弃。壬子(初四),李从荣入朝谒见,明宗对他说道:“我虽然不识文字,然而喜欢听取儒生讲说经文大义,可以开发人的智识和思考。我见庄宗皇帝喜好作诗,武将家的儿子文墨不是素所研习,只是白白让人背地笑话,你不要效法那个。”
(17)丙辰,幽州奏丹屯捺剌泊
(17)丙辰(初八),幽州报奏:
契丹人马屯驻捺剌泊。
(18)前彰义节度使
李金全屡献马,上不受,曰:“卿在镇为治何如?勿但以献马为事!”金全,吐谷浑人也。
(18)前彰义节度使
李金全屡次向朝廷献马,
后唐明宗不接受,并说:“你在镇所治理得怎么样?且不要只做献马这样的事!”李金全是吐谷浑的人。
(19)壬申,大理少卿康澄上书曰:“臣闻童谣非祸福之本,妖祥岂降替之源!故雉升鼎而桑谷生朝,不能止殷宗之盛;神马长嘶而玉龟告兆,不能延晋祚之长。是知国家有不足惧者五,有深可畏者六:阴阳不调不足惧,三辰失行不足惧,小人讹言不足惧,山崩川涸不足惧,蟊贼伤稼不足惧;贤人藏匿深可畏,四民迁业深可畏,下上相徇深可畏,廉耻道消深可畏,毁誉乱真深可畏,直言蔑闻深可畏。不足惧者,愿陛下存而勿论;深可畏者,愿陛下修而靡忒。”优诏奖之。
(19)壬申(二十四日),大理少卿康澄上书启奏:“为臣听说,童谣不是祸福的根据,妖祥岂能当做兴变的本源!所以,商代出现飞雉落于鼎耳而鸣、桑谷共生于朝的祥瑞,不能中止殷王宗庙之盛;晋朝发生神马长嘶、水涌石龟的异兆,不能延缓晋国传位之长。由此悟出国家有不足惧的事情五件,有深可畏的事情六条:阴阳不协调不足惧,三星运行失常不足惧,小人传播讹言不足惧,山崩河涸不足惧,害虫伤害禾稼不足惧;贤人藏匿不出深可畏,四民迁业不安深可畏,上下通同作弊深可畏,廉耻之道消亡深可畏,诋毁赞誉混淆真伪深可畏,正直言论听不到深可畏。不足惧的事情愿陛下任其存在而不必多去计较;深可畏的事情愿陛下修治而不要差失。”明宗用嘉许的诏书奖励他。
(20)
秦王从荣为人鹰视,轻佻峻急;既判六军诸卫事,复参朝政,多骄纵不法。初,
安重诲为
枢密使,上专属任之。从荣及宋王从厚自襁褓与之亲狎,虽典兵,常为重诲所制,畏事之。重诲死,
王淑妃与
宣徽使
孟汉琼宣传帝命,
范延光、
赵延寿为
枢密使,从荣皆轻侮之。河阳节度使、同平章事
石敬瑭兼六军诸卫副使,其妻
永宁公主与从荣异母,素相憎疾。从荣以从厚声名出己右,尤忌之;从厚善以卑弱奉之,故嫌隙不外见。
石敬瑭不欲与从荣共事,常思外补以避之。
范延光、
赵延寿亦虑及祸,屡辞机要,请与旧臣迭为之,上不许。会契丹欲入寇,上命择帅臣镇河东,延光、延寿皆曰:“当今帅臣可往者独
石敬瑭、
康义诚耳。”敬瑭亦愿行,上即命除之。既受诏,不落六军副使,敬瑭复辞,上乃以
宣徽使
朱弘昭知
山南东道,代义诚诣阙。
(20)秦王李从荣为人像鹰眼一样常常侧目看人,既轻薄又尖刻;他被任用为判理六军诸卫事务后,又参与朝政,往往骄纵不守法纪。以前,
安重诲做
枢密使,明宗特别依重他。李从荣及宋王李从厚从幼儿时就和他亲昵戏闹,后来,虽然成为统兵大吏,也常被
安重诲所牵制,对安重诲很敬重。
安重诲死后,王淑妃与
宣徽使
孟汉琼宣布传达皇帝意旨,由
范延光、
赵延寿做
枢密使,而李从荣对他们都很轻慢、看不起。河阳节度使、同平章事
石敬瑭兼任六军诸卫副使,他的妻子
永宁公主与李从荣是异母所生,素来就相互憎恶不和。李从荣因为
李从厚的名声比自己高,便尤其忌恨他。
李从厚善于,用谦卑软弱的姿态对待李从荣,所以嫌隙之状表面上看不出来。
石敬瑭因不愿与李从荣共事,常想到外面藩镇补领一职来避开他。
范延光、
赵延寿也顾虑弄不好招祸,多次请求辞去枢要职务,与可信用的老臣更换充任,明宗不答应。当时正逢
契丹要来侵扰,明宗授命秉政大臣选择可当统帅的人材去镇守河东,
范延光、
赵延寿都说:“现在可任统帅去河东的只有
石敬瑭、
康义诚而已。”
石敬瑭也愿意前去,于是,明宗就任命委派他去。等到诏书下来,不落六军副使的职位名款,
石敬瑭又辞谢不受,明宗便任用
宣徽使
朱弘昭主持山南东道的事务,代替
康义诚的职位,让
康义诚到朝廷来。
(21)十一月,辛巳,以
三司使孟鹄为忠武节度使,以忠武节度使冯充宣徽南院使,判三司。鹄本刀笔吏,与
范延光乡里厚善,数年间引擢至节度使;上虽知其太速,然不能违也。
(21)十一月,辛巳(初三),任用
三司使孟鹄为忠武节度使,用忠武节度使冯充任
宣徽南院使,判理三司。孟鹄本来是个掌案牍的书吏,与
范延光是同乡,友谊深厚,几年之间荐引提拔到节度使;明宗虽然晓得提拔太快,然而不能不认可。
(22)乙酉,上以胡寇浸逼北边,命趣议河东帅;
石敬瑭欲之,而
范延光、
赵延寿欲用
康义诚,议久不决。权
枢密直学士李崧以为非石太尉不可,延光曰:“仆亦累奏用之,上欲留之宿卫耳。”会上遣中使趣之,众乃从崧议。丁亥,以
石敬瑭为北京留守、
河东节度使,兼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军蕃汉马步总管,加兼侍中。
(22)乙酉(初七),明宗因为契丹人越来越侵逼北部边疆,命速议选任河东统帅;
石敬瑭想要承担,而
范延光、
赵延寿想任用康义诚,议论了很长时间不能决定。代理
枢密直学士李崧以为此任非石
太尉不可,
范延光说:“我也几次奏请用他,皇上要想把他留在身边统领
宿卫军呐。”正好明宗命内使来催促,大家便接受了
李崧的意见。丁亥(初九),任用
石敬瑭为北京留守、
河东节度使,兼任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军蕃汉马步总管,加兼侍中。
(23)己丑(十一日),加封
枢密使赵延寿同平章事。
(24)吴以诸道都统
徐知诰为大丞相、太师,加领得胜节度使;知诰辞丞相、太师。
(24)
吴国任用诸道都统
徐知诰为大丞相、
太师、加领德胜节度使;徐知诰辞却丞相、太师。
(25)大同节度使
张敬达聚兵要害,
契丹竟不敢南下而还。敬达,代州人也。
(25)大同节度使
张敬达集中兵力防守要害关塞,
契丹兵竟然不敢南下而退还本地。
张敬达是
代州人。
(26)蔚州刺史张彦超本沙陀人,尝为帝养子,与
石敬瑭有隙;闻敬瑭为总管,举城附于
契丹,契丹以为
大同节度使。
(26)蔚州刺史张彦超本来是沙陀人,曾经是明宗的养子,与
石敬瑭有嫌隙;听说石敬瑭当了总管,便把整个城池降附于
契丹,契丹任命他为
大同节度使。
(27)
石敬瑭至晋阳,以部将
刘知远、周为都押衙,委以心腹;军事委知远,帑藏委。,晋阳人也。
(27)
石敬瑭到了晋阳,任用他的部将
刘知远、周为都押衙,依靠他们做心腹;军事委托刘知远,财政收入委托周。周是
晋阳人。
(28)十二月,戊午,以
康义诚为河阳节度使,兼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以
朱弘昭为山南东道节度使。
(28)十二月,戊午(十一日),任用康义诚为河阳节度使,兼任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任用
朱弘昭为山南东道节度使。
(29)是岁,汉主立其子耀枢为雍王,龟图为康王,弘度为宾王,弘熙为晋王,弘昌为越王,弘弼为齐王,弘雅为韶王,弘泽为镇王,弘操为万王,弘杲为循王,弘为思王,弘邈为高王,弘简为同王,弘建为益王,弘济为辩王,弘道为贵王,弘昭为宜王,弘政为通王,弘益为定王;未几,徙弘度为
秦王。
(29)这一年,
南汉国主刘龚立他的儿子刘耀枢为雍王,刘龟图为康王,刘弘度为宾王,刘弘熙为晋王,刘弘昌为越王,刘弘弼为齐王,刘弘雅为韶王,刘弘泽为镇王,刘弘操为万王,刘弘杲为循王,刘弘为思王,刘弘邈为高王,刘弘简为同王,刘弘建为益王,刘弘济为辩王,刘弘道为贵王,刘弘昭为宜王,刘弘政为通王,刘弘益为定王;没有多久,把刘弘度调迁为
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