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丰
济阳江氏金丰祖派
北宋末年,闽西蒲山红(北宋汀州民变首领)倡乱,汀州土寇猖獗,上杭遍地抛荒。迨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天下初定,魏晋南北朝江南高门士族(一流侨姓门阀士族济阳江氏嫡传后裔江百四郎公(古称江百念四郎公),凭官招募,挈家以行,从原籍汀州上杭县胜运乡緜村九磜(今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芦丰乡横岗村棉村社),落籍本县金丰乡苦竹堡大溪甲属下地名土号寨下(今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大溪乡莒溪村),开荒垦田,蕃衍生息,愈衍而愈蕃。宋元时期,子孙昌盛,分衍汀、漳、潮等闽粤诸州;明清以来,蕃息族大,蔓延天下,而人文蔚起,该家族史称济阳江氏金丰祖派。
金丰概述
金丰地望
金丰,今属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东南部金丰片区,包含大溪乡古竹乡陈东乡高头镇湖坑镇下洋镇歧岭乡湖山乡等八个乡镇。夏商周时,属七闽地;秦时,属闽中郡;汉初,属闽越国;三国时,属吴国的建安郡。东晋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扬州晋安郡新置新罗县,金丰隶属扬州晋安郡新罗县;大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 742 年),新罗县(什罗县)改称龙岩县,金丰隶属临汀郡龙岩县湖雷下堡。唐代宗大历四年(公元769 年),析汀州龙岩县湖雷下堡设上杭场,金丰隶属汀州上杭场;北宋太宗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升汀州上杭场为汀州上杭县,金丰隶属汀州上杭县。大明朝宪宗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析汀州上杭县,由金丰里等五里十九图新置永定县,金丰里改隶汀州永定县。其后越明、清,至民国,俱为汀州永定县金丰里(民间亦作:永定县金凤里、金风里、锦丰里、金峰里、金锋里等);解放后,金丰片区,隶属龙岩市(前期称龙岩专区永定县;至 2014 年12月13日,撤消福建省永定县,设立龙岩市永定区,金丰片区隶属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
金丰名望
济阳江氏金丰祖派,乃东晋南北朝高门士族济阳江氏嫡传分支,知名先人如下:江蕤(西晋谯郡太守)、江祚(西晋南安太守)、江统西晋散骑常侍、太子洗马)、江虨(东晋简文帝相)、江敳东晋骠骑谘议)、江恒东晋西中郎长史)、江法成南朝梁奉朝请)、江子一南朝梁烈将)、江采萍唐玄宗朝名妃)等。济阳江氏金丰祖派,乃济阳华胄,一叶云礽,一脉相承,遗落闽粤崇山峻岭间,蛰伏千年。然景行靡替,累仁积德,愈衍愈蕃。祖德之培植,厚然期间,济阳江氏金丰祖派后绲,有如中国国民党原副主席、海基会前董事长江丙坤者,社稷之哲人,名镌青史。
济阳江氏金丰祖派部分杰出裔孙代表,开列于后:江国祯(大明嘉靖朝浙江宁海教谕、候任县令)、江环(大明万历十四年进士、贵州道监察御史)、江南金(南明隆武二年举人)、江东峰(清代闽西著名乡绅义勇、闽台神化人物)、江浩然(清代民俗学者)、江大川(大清乾隆甲辰科进士及第)、江阿仗(清末白扇会女首领)、江岩(福建省龙岩地区中级法院原院长)、江宏真(福建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原副主席)、江棣章(福建省龙岩市原常务副市长)、江国钰(艺名宫雪花,著名影视演员)、江子华(福建省龙岩市市委原常委、市纪委书记)、江一平(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医学专家、福建省政协原常委)、江岷钦(台湾学者、政论名嘴)、江振顺(泰国路政厅原副厅长)、江宜桦(台湾当局行政部门原负责人)、江炳思江学录江启臣中国国民党党主席)等等,不胜枚举,名留史册。济阳江氏金丰祖派一脉儿女,不论固守桑梓,还是远徙异乡,俱各自强不息,秉承祖训,睿智创业,流传瓜瓞,守护金丰薪火。
族源追溯
溯厥江姓
上古时期,在古老的亚洲大陆东部,有一条直通浩瀚沧海的大河,名曰江水。江水,乃上古四渎之一,为四渎之东渎。《史记· 殷本纪》引《汤浩》曰:“古禹、皋陶久劳于外,其有功乎民,民乃安。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 ”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上古四渎与后世四渎的变化。由于岁月变迁,日月星移,沧海桑田,古江水早已消逝于历史长河之中。而古江水作为四渎之一的地位,也被大江(长江)所取代。唐代始称大淮为东渎,大江为南渎,大河为西渎,大济为北渎。即大淮(淮河)接替古江水,由南渎变为东渎;而大江(长江)则接替大淮(淮河),成为新的南渎。其后,历朝历代袭之。
江氏源于古江水,而始自玄嚣。《史记 · 五帝本纪》云: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黄帝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而《国语.晋语 . 四 . 重耳婚媾怀嬴》云: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唯青阳与苍林氏同于黄帝,故皆为姬姓。又《帝王世纪》云:少昊帝,名挚,字青阳,姬姓也……生少昊,是为玄嚣。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故或谓之穷桑帝。地在鲁城北。《史记索引》云:降,下也,言帝子为诸侯。降居江水……即所封国也。综上所述,华夏民族人文初祖黄帝之嫡长子玄嚣,降居江水,始有江氏,乃古江国江水之国)之开创者,以及江氏之得姓始祖。
淮阳起基
嬴姓,出自玄嚣部落,即玄嚣部落其中一个氏族——江氏,因发展壮大而成为独立的嬴姓部落。上古时期,玄嚣之孙、蟜极之子业父,娶颛顼帝部落之女为妻,名女修女修因食玄鸟(燕子)之蛋而怀孕,并产下一子,名大业,大业生伯益。因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嬴姓,使其脱离原来的玄嚣部落,成立独立的嬴姓部落。因此,伯益就成了上古时期嬴姓部落各氏族(含江氏)的共同祖先。伯益第三子元仲,是嬴姓部落江人(氏族)的首领。江元仲下传数十代,历经夏商,至西周初期,江人(氏族)再次受封诸侯,重建江国淮水之阳(今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东南部淮河北岸地区)。周襄王廿九年戊戌(即公元前623 年),楚人灭江,江人以国为姓,即以氏为姓,称为江姓。因江国地处淮水之阳,故有“江为淮阳氏”之说。
江国楚国破灭之后,江姓族人纷纷北逃,涌入陈境,休生养息。秦于陈国故地置陈郡,汉于陈地屡置淮阳国,又屡除为淮阳郡。后汉复置淮阳国,后改陈国,厥后复为陈郡。越三国以至两晋,陈地或为淮阳郡,或为陈郡(含北陈郡)。自失国以迄秦汉,淮阳(陈地)乃江姓之主要栖息地域,亦为其蓄以复兴之地。秦汉以降,江姓继续北上,终抵故陈之留地(陈留)。西晋时期,陈留江姓初显兴盛之势,涌现出谯郡太守江蕤、南安太守江祚、散骑常侍江统等官宦士人,使得陈留江氏家族,跻身门阀士族,为东晋南北朝时期济阳江氏的隆盛,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
济阳隆盛
西晋(公元 266 ~ 316年)时期,谯郡太守江蕤、南安太守江祚、散骑常侍江统等,祖孙三代相继出士,使得陈留郡江氏家族,跻身门阀士族(从而获得侨迁江南的资格)。西晋末年,衣冠南渡,陈留江氏家族誓奉华夏正朔,不事北朝胡人,是以追随晋室,举族侨迁江南,落籍南兖州济阳郡侨郡,治扬州晋陵郡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西北)考城县。厥后,江氏家族迅速崛起,鼎立高门,史称济阳江氏济阳江氏东晋南北朝时期的高门士族(即江南门阀侨姓士族),厚学笃文,文风颇盛,人才济济,秉文经武,鼎立高门,贵显与世,长盛不衰,持续二三百年之久。
东晋南北朝时期,是江氏历史上最隆盛时期。以东晋简文帝江虨为核心人物、以南朝梁醴陵侯江淹为标志性人物的济阳江氏,创造和演绎了氏族的辉煌。济阳江氏彬彬济济,先后涌现出江淹江子一江夷江智渊江简珪江谧江祏江泌江革江湛江敩江式江秉之江蒨江德藻江悦之江紑江总等十八位华夏正史立传者,或以德昭行天下,或以功彪炳青史,或以艺卓行史册,或以贵闪耀汗青。而正史附传者,如江虨江惇江敳江僧安江恁江恒、江槩、江轲、江文遥等历史人物,达数十人之众。矧自正史之外,功德昭著一方者,必当蔚然大观。济阳江氏,灿若星河,难尽其事;济阳芳躅,播扬千古,光昭万世。
继而入闽
相传,南北朝侯景之乱时,西晋散骑常侍江统之七世孙、南朝梁烈将江子一,与弟江子四江子五及次男等,壮烈殉国。江子一(公元 489 ~ 548 年)长男江现,避难南逃新宁郡歙县(今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挈家隐匿于一慈悲娘娘庙内。而追兵东衙三将,见蛛丝笼罩庙门,顿生疑惑,而祈于神,愿去官职,与江祖结义,救其不得于君之难,并保其入闽,同寻乐土以居。厥后,东衙三将,乃胥宇闽州崇安县(今福建省武夷山市);而江氏一家,栖身闽州邵武县(今福建省邵武市),为感念济阳先世,卜筑济阳堂居焉。
谱载,纪江氏先祖自汀州宁化石壁(民间亦作莲花石壁村或宁化县石碧村,今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及其周边地区),带来东衙三将神像、香火,一姓宫、一姓刘、一姓杨,官为光禄大夫,救江祖不得于君之难,故刻像于龛中,并附祀于祖庙之内,永世与江祖,配享血食,共祝千秋。愿子孙春秋二祭,并祖考忌辰,言请配祭,毋可忘耶。兹附录其赠联于后:祖有福缘叨得三将开气脉,堂记禄位常教万孙识公恩。江祖念兹在兹,江氏一脉血统以续,苗裔兹兹,乃神力庇护之恩,为三将不杀之义。永世附祀慈悲娘娘与东衙三将恩人神位,是济阳江氏金丰祖派一族知恩报恩之旷世情怀,也是济阳江氏金丰祖派一族最显著之标志。因此,古谱云:一脉以来之人丁,所记在家,上必有恩人,在香火上,有三个香炉,即系一脉所来。
宗支朔成
石壁开基
大唐宪宗元和(公元 806-820 年)年间,缘因寇扰,江氏从建州邵武县(今福建省邵武市济阳堂,迁居汀州宁化县石壁村(民间亦作莲花石壁村或宁化县石碧村,今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及周边地区),致家立业,子孙聚族而居。汀州宁化县石壁村(民间亦作莲花石壁村或宁化县石碧村,今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及周边地区),地处闽西,毗邻江西石城县,土地狭隘贫瘠,农业异常勤苦,诗书礼乐之化邈焉寡俦。历五代(公元907 ~ 960年)至北宋(公元960 ~ 1127 年),江氏一族延绵不绝如线,然亦未闻有振兴者。
九磜绵延
北宋(公元960 ~ 1127年)初期,皇权伸张,治道置立,普天泰宁,江祖遂与族人谋择地而居之,而族人安土重迁,不愿迁离。江祖因挈家从汀州宁化县石壁村(民间亦作莲花石壁村或宁化县石碧村,今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及周边地区),自移于本州上杭县胜运乡緜村九磜(民间亦作胜运里原緜村九磜、绵村九磜、棉花村九磜等,今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芦丰乡横岗村棉村社内),安家置业,流传嗣息。大抵九磜与石壁二处,俱崇山峻岭,僻壤遐陬,不闻弦诵之声,但见木石之景而已,则文运不兴有由来哉。
金丰发祥
北宋末年,汴京(北宋都城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失守,闽西蒲山红(北宋末汀州民变首领)倡乱,汀州土寇猖獗,上杭遍地抛荒。迨南宋高宗绍兴(公元 1131 ~ 1162 年)年间,天下初定,济阳江氏金丰祖派高祖元君江百四郎(古称江百念四郎公),凭官招募,挈家以行,从原籍汀州上杭县胜运乡緜村九磜(今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芦丰乡横岗村棉村社),落籍本县金丰乡苦竹堡大溪村属下地名土号寨下(今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大溪乡莒溪村),开荒垦田,蕃衍生息。
济阳江氏金丰祖派开基始祖江百四郎,古称江百念四郎,世称九磜公,妣邱氏六娘孺人,传下三男,派分三房,俱居上杭县金丰乡(今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东南部金丰片区),然古谱不载次房、三房后事,厥后不详。只载,自宋室南渡(指南宋王朝的建立)至明初,三大房共传下三百余家。九磜公长男江百五郎,妣马氏四娘孺人,生下一男江百七郎,世称金丰公,妣戴氏八娘孺人,传下七男,俗称金丰七子。七子后事,开列于后:
金丰公长男江百八郎,妣周氏二娘孺人,传下二男:江千五郎、江千十郎。宋元鼎革之际,江百八郎公率弟、子、侄等,远赴漳州,卜居漳州漳浦县三都象头村(今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桥东镇仙塘村象头江)。后来江百八郎公重返金丰故地,携妣周氏二娘与次男江千十郎,溯金丰溪而上,居于上杭县金丰乡刀头村半径甲东山大路下(今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头乡高东村)。自兹厥后,象头江氏与高头江氏,各自蕃昌。金丰公次男江百九郎,妣黄氏三娘孺人,分迁广东潮州海阳县滦洲都小靖村龙堀坪(今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茶阳镇太宁村龙骨坪,后迁城内)居住。
金丰公第三男江百十郎,妣何氏七娘孺人(继曹氏),迁在广东潮州海阳县清远都胡廖村(今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湖寮镇,属下地名不详,据传卜居今湖寮镇河腰村,传有后),后查其因行商迁往广东嘉应程乡梅花(广东省梅花小区)居住。金丰公第四男江百十一郎,妣胡氏九娘孺人,分迁广东潮州饶平县弦歌都三饶村葛藤坳(今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三饶镇天马山下)居住,分衍饶平三饶、新丰严寨、上饶上善村等地。金丰公第五男江百十二郎,妣陈氏十娘孺人,分迁本乡陈东坑村水尾(今福建省龙岩市龙定区陈东乡共星村水尾江屋)居住。金丰公第六男江百十三郎(古称江百十四郎),妣蔡氏四娘孺人,安土不迁,守护祖业,居本乡大溪村莒溪竹篱头下(今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大溪乡莒溪村村口)。金丰公第七男江百十四郎(古称江百十五郎),妣唐氏十娘,安土不迁,守护祖业,居莒溪冢下(今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大溪乡莒溪村内)。明朝初年,济阳江氏金丰祖派七世祖江元九,自莒溪村,迁今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奥杳村东山江屋,为金丰公第六、七两子后裔,然因谱牒俱毁失传,世系衔接中断,具体待考。
其中,金丰公第六男与第七男两子,世居故里,安土不迁。然古谱不载金丰公第七男后事,只载金丰公第六男江百十三郎(古称江百十四郎),妣蔡氏四娘孺人,生六子。六子之中,只有长、三两子在本乡住,其余二四五六子又分移远县,今将六子存移事迹,开列于后,以备查考:江千一郎,妣刘氏十娘(诏安谱作张十娘)孺人,原乡守祖,安土不迁,居大溪村新寨屋下。江千二郎,妣周氏二娘(诏安谱作郑十娘)孺人,分在漳州南靖县清宁里河头(今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长乐乡建三村炉坑社)居住。江千三郎,妣李氏十娘孺人,原乡守祖,安土不迁,居大溪村瓦瑶下,后迁往后坑居住。江千四郎,即江肇赐,妣郭氏四娘孺人,分在漳州南靖县清宁里芦溪堡(今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芦溪镇内)居住,孳生蕃息。历数代,转迁本里大丰村倒水(今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九峰镇福山村水腹里社)居住。江千五郎,即江肇元,妣淑惠郑氏四娘孺人,分在漳州南靖县新安里葛布大溪村(今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大溪镇)居住。江千六郎,与胞兄江肇元千五郎,同迁漳州南靖县新安里大径村,卜居小岩(亦作小严,今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大溪镇大二村新楼),据传厥后迁往漳州漳浦县居焉。
族开五洲
闽粤兴盛
宋元时期,济阳江氏金丰祖派后裔分衍于汀(今福建省龙岩市)、漳(今福建省漳州市)、潮(今广东省潮州市)、韶等闽粤诸州。迄元时,蕃衍族大,住址不容,不得不迁。大半荡析离居,就地当差,各立宗祀。金丰公长男江百八郎次子江千十郎,妣刘氏九娘孺人,传衍永定高头东山房、永定高头北山房、永定高头南山房以及坎市清溪房等支派等,族大昌隆;而江百八郎长子江千五郎,分落漳州府漳浦县三都象头村(今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桥东镇仙塘村象头江),传衍象头、江厝寨、冯田(后分迁黄岗石埕)等四房。
宋元鼎革之际,金丰公第五男江百十二郎,妣陈氏十娘孺人,自汀州上杭县金丰乡陈东坑村水尾(今福建省龙岩市龙定区陈东乡共星村水尾江屋),迁往漳州漳浦县二都林婆畲,卜筑江寨(今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霞葛镇五通村下涂)居焉。历数代,至明初,丁财火发,丁多而悍,财富而骄,抗粮被难,剿戮赤族。幸锋刃不及,得全性命,江启昌(济阳江氏金丰祖派九世祖)与江永隆(济阳江氏金丰祖派十世祖)叔侄,肇基井边(今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霞葛镇天桥村井边社),开宗另立,传济阳江氏金丰祖派诏安(井边)衍派启昌支派、永隆支派;另有一丁,别居东坑,开诏安衍派金溪支派;而张氏十五娘携一男,返回原籍汀州故地陈东坑村水尾(今福建省龙岩市龙定区陈东乡共星村水尾江屋)居住,俱各中兴。
江千二郎,妣周氏二娘孺人,分迁漳州南靖县清宁里河头乡(今平和县长乐乡建三村芦坑社)居住,传河头两大房,后查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油甘埔村江屋江氏为其裔;江千四郎,谥江肇赐,妣郭氏四娘孺人,分迁漳州南靖县清宁里芦溪堡(今平和县芦溪镇),历数代,遭恶霸欺凌,转迁南靖县清宁里大丰倒水(今平和县九峰镇福山村水腹里),传大丰两大房,后继迁云霄大夫地(今云霄县城王府街)、壶嗣山浦(今平和县大溪镇山布村)等地。传平和坑口(今平和县大溪镇溪口村)、台湾宜兰县员山仔大湖庄等地江氏。
元朝中期,济阳江氏金丰祖派四世孙江肇元千五郎,从原籍汀州上杭县金丰乡苦竹堡大溪村莒溪竹篱头下(今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大溪乡莒溪村村口),挈家携眷,移来漳州南靖县新安里葛布大溪村大径(今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大溪镇大二村)创业,开基另立,原称鸿江派江氏,今称鸿溪江氏,即济阳江氏金丰祖派鸿溪衍派,简称鸿江江肇元千五郎以打铁为业,其妻淑惠郑氏四娘孺人,传下四个儿子:江万一郎、江万二郎、江万三郎和江万四郎。其中,江万一郎与江万二郎,随母亲淑惠郑氏四娘孺人,返回汀州上杭县金丰乡苦竹堡大溪村莒溪竹篱头下(今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大溪乡莒溪村村口),守护祖业。厥后,后裔迁往今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等地。其中,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光德镇澄坑村上陶江氏,是江万二郎后裔,其先自汀州上杭县金丰乡苦竹堡大溪村莒溪竹篱头下(今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大溪乡莒溪村村口),经漳州府平和县清宁里河头乡陈莒村(今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九峰镇陈彩村陈莒社)入粤,原居于大埔县桃源镇,后转迁本县光德镇澄坑村上陶社。
江万三郎,谥江敦敏,妣勤慎蓝氏九娘孺人,传下三男:江光裕、江渊璜、大径公(名讳失记)。其中,江万三郎长男江光裕一郎公,妣佑启林氏大娘孺人,传下三子:江德美、江成美、江继美。原居漳州南靖县新安里葛布大溪村卓墘(今平和县大溪镇江寨村卓墘社),后迁往漳浦县二都林婆畲柳墘保南墘(今诏安县霞葛镇嗣下村南墘社),传鸿溪江氏(鸿江)定海支派。因此,古谚有云:卓墘开南墘。江光裕长子江德美,妣不详,移居溪背,传鸿溪江氏(鸿江)定海支派下楼窑前房;江光裕次子江成美,妣张氏七娘孺人,移居龙眼树下,传鸿溪江氏(鸿江)定海支派龙眼树下房;江光裕三子江继美,妣田氏二娘孺人,于南墘守祖,传鸿溪江氏(鸿江)定海支派南墘房。江万三郎次男江渊璜,字恂恪,行万百郎,妣恭顺陈氏四娘孺人,传下四子:江文寿、江文英、江文俊、江文玕,居漳州南靖县新安里葛布大溪村寨上(今属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大溪镇江寨村),传鸿溪江氏(鸿江)元昌支派。江渊璜长子江文寿,字大九,妣曹氏四娘孺人、杨氏六娘孺人,传鸿溪江氏(鸿江)元昌支派江寨大房;江渊璜次子江文英,讳目,妣淑顺高氏孺人、淑勤吴氏孺人、曾氏孺人,传鸿溪江氏(鸿江)元昌支派江寨二房;江渊璜三子江文俊,讳玺,妣陈氏一娘孺人,传鸿溪江氏(鸿江)元昌支派庵前房;江渊璜四子江文玕,号辑瑞,居大径(今平和县大溪镇大二村内),妣曾氏孺人传二子:长子留守大径,次子迁居惠州海丰县(今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江万三郎第三男大径公,名讳失记,妣失记,居葛布大溪村寨上东门(即大径,今平和县大溪镇大二村内),部分后裔迁诏安县二都秀篆枧头埔(今诏安县秀篆镇青龙山村内)、江屋城(今诏安县秀篆镇埔坪村江屋城),后分迁诏安县秀篆三城村、上洋村;广东普宁县鲤湖敦厚寨(今广东省普宁市里湖镇敦厚村)、彩子阳寨(今广东省普宁市普侨区长兴村);揭阳县罗经地、军坟头、百輂、彩阳等寨,以及丰顺县葛布(今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留隍镇葛布乡)、产坑螺湖(今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黄金镇螺湖乡);海阳县曲弯乡(今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归湖镇克安村,并非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曲溪街道办事处。揭东曲溪,宋代建村,自古就叫曲溪。现曲溪街道网脚地村之前有江姓,后散乡,迁往圩埔、龙砂、云七,与宗亲同住,网脚地江姓乃金丰苗裔,出自漳州平和县新安里葛布大溪村上陂。另揭阳黄岐山脚下山东围村,也有少数江姓是金丰苗裔,出自漳州平和县新安里葛布大溪村榕林寨),广西恭城等地。
江万四郎,字洪启,谥江毓敏,行万四郎,元妣陈氏孺人,传下二男:江念五郎、白叶公(名讳失记)。陈氏早逝,江万四郎赘居漳州南靖县新安里葛布大溪村榕林寨(今平和县大溪镇江寨村榕林社,俗称榕树下、榕树寨、松树寨、松树脚下等),继妣纯淑游氏六娘孺人,独传一男:江纫肇。其中,江念五郎,妣陈氏八娘孺人,居葛布大溪村坑口楼子(今平和县大溪镇溪口村内),传鸿溪江氏(鸿江济昌支派坑口房。白叶公,名讳失记,妣失记,居新安里白叶(今平和县国强乡白叶村),传鸿溪江氏(鸿江济昌支派白叶房,今鸿溪江氏石子岗(学堂里)派等系其后裔。江纫肇,行大六郎,元妣温惠陈氏孺人、庶妣恪顺邱氏孺人,居葛布大溪村榕林寨(今平和县大溪镇江寨村榕林社,俗称榕树下、榕树寨、松树寨、松树脚下等),传鸿溪江氏(鸿江济昌支派榕林房。厥后,开榕林五大房以及墘仔尾晚叔公房,其中,榕林五房二、鸿溪江氏七世祖江国政十一郎,开上院派(即乌石背筑祠派),分上院上陂派(江益堂公派)与上院上洋派(江九龙公派);而墘仔尾晚叔公房传云霄县石屏村(江一文及江一胪支)、广东阳春(江富公支)、潮州(江兵公支)等宗支。
因明朝时,鸿溪江氏(济阳江氏金丰祖派鸿溪衍派)为军籍,赋税繁重,且科举受限,兼之封建社会近亲宗支发生诸多不幸事件,以致外迁宗支后裔,恐有株连之患,大多仅隐晦提及原籍宗支,导致源流世系衔接中断。此外,大明朝嘉靖三十六年(公元 1557 年)时,张琏(广东饶平县民变首领)作反,偷入江寨村,焚劫掳掠,鸿溪江氏(鸿江)诸多谱牒被毁,导致宗史记录受损,后世凭口传与祠堂神主牌,追忆祖迹,多有偏差。特别值得庆幸的是,近代不断有远迁宗支,陆续传回珍贵谱牒,以补全宗史。
天下蔓延
明清以来,济阳江氏金丰祖派后裔,自汀(今福建省龙岩市)、漳(今福建省漳州市)、潮(含今广东省潮州市、揭阳市等)、惠(含今广东省惠州市)等闽粤诸州,有的翻山越岭,根落广西江西湖南云南海南浙江重庆四川等地;有的飘扬过海,播迁台湾、香港、南洋,甚至远徙亚非拉欧美等异邦诸国。自兹厥后,济阳江氏金丰祖派的种子,播撒五洲;济阳江氏金丰祖派的薪火,蔓延天下。济阳江氏金丰祖派一脉儿女,不论固守桑梓,还是远徙异乡,俱各自强不息,秉承祖训,睿智创业,流传瓜瓞,守护金丰薪火。据有关资料显示,海外华人约70%集中在东南亚国家,而东南亚华人主要来自福建以及广东潮惠地区,这也是济阳江氏金丰祖派最主要分布地域,因此,在海外江氏中,济阳江氏金丰祖派占据较高比例。据有关方面统计,海外江氏一半以上,为济阳江氏金丰祖派后裔;而台湾江氏大约百分之八十(之上),为济阳江氏金丰祖派后裔。
参考资料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简介.东方资讯网.2017-06-21
以数字为名的江姓.台海网 .2008-09-17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18 21:39
目录
概述
金丰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