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南渡
缙绅、士大夫等避乱南方并落地生根的事件
衣冠南渡,亦作衣冠南度,出自唐史学家刘知几史通》“邑里”篇。该文原仅指西晋末天下乱,中原士族相随南逃,中原文明或中原政权南迁。后衣冠南渡逐渐演化为熟典,代指缙绅、士大夫等避乱南方并落地生根的事件。
释义
成语“衣冠南渡”大意指中原文明大规模转移向现中国南方地区。
衣冠
1、衣和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用以指士以上的服装。
2、泛指衣着,穿戴。
3、专指礼服。
4、代称缙绅、士大夫。
5、借指文明礼教。
南渡
长江迁于南方建都,故史称南渡
出处
历史事件
一般认为,从中华文明诞生一直到北宋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原地区都是文化和经济的中心。伴随着战乱、政局动乱、人口、政权所作在地的变迁等,中国历史上有3次大规模的文化、经济中心的转移,文学界一般皆描述为“衣冠南渡”,但史学界一般仅仅特指中原政权南移的永嘉南渡建炎南渡为特指的“衣冠南渡”(历史研究者也有三者皆称的),通常在该词之前加前缀限定,如“永嘉衣冠南渡”、“唐衣冠南渡”、“建炎衣冠南渡”等,以示区别。虽然三次衣冠南渡,都出于北方政治动荡而南下避乱,但在客观上却滋养和提升了南方文化。
“历代亡国,无足轻重,惟南宋之亡,则衣冠文物,亦与俱亡矣!”王夫之所痛心的“衣冠”实指文明。冯友兰在题“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中写道:“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晋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风景不殊,晋人之深悲;还我河山,宋人之虚愿。吾人为第四次之南渡,乃能于不十年间,收恢复之全功,庾信不哀江南,杜甫喜收蓟北,此其可纪念者四也。”
西晋末年
这是中原政权和文明首次南迁,由西晋京师洛阳南渡至建康(今南京)。西晋晋怀帝晋愍帝时期中原地区大规模战争不断,向中原迁徙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君主制政权,史称五胡乱华,并最终酿成永嘉之祸,中央朝廷受到威胁。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中原汉族臣民从京师洛阳南渡,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是中原第一次大规模南迁。
西晋渡江后,中原士族等臣民相随南逃,王导依赖南渡的北方士族,团结江东豪强,协助司马睿建康(今南京)定都,建立了东晋政权。
晋统治者衣冠南渡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这是第一次比较重大的南移事件。此次衣冠南渡之后,中国的文化中心开始向江南转移。永嘉移民潮,不仅移民数量多、规模大,且望族多,能量大。这一事件触及到中国经济、文化中枢的大变动。西晋永嘉之乱后接受移民最多的是现今江苏省,以江南的南京、镇江、常州一带最为集中。今浙江一带的主要有颍州鄢陵(今河南鄢陵)庾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谢氏、陈留(治今河南开封市祥符区东北)阮氏等。
江南地区的建康(今南京)成为超过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是全国政治、经济、军事与文化中心;京口(镇江)、毗陵(常州)、吴郡(苏州)、会稽(绍兴)、余杭、东阳(金华)等城市,也都发展起来了。
唐朝时期
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对唐王朝,史称“安史之乱”,这次叛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自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起,至762年(唐代宗宝应元年)结束,前后七年之久,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随后,北方的胡族攻入中原,唐朝进入战乱和藩镇割据时代,以及之后更为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这段时间,从安史之乱的“明皇幸蜀”到黄巢起义时的“僖宗幸蜀”,四川成为了唐王朝激酣的回旋之所,后四川地区因“黄巢之乱”人口大减。之后朱温篡夺大唐,后另一只旁系的李氏子孙(李昪)占据南方 李昪在南方建立的正统王朝,定都江宁(依然今南京)(建立南唐)即 南唐,随后第二次“衣冠南渡”大量中原人口向南方迁移。自此,南方地区与北方中原的差距开始缩小,有学者甚至认为,南北人口甚至已接近均衡。
北方居民持续南迁,江南地区的镇江、扬州、苏州、常州、杭州均有大量人口迁入。钱塘江以南的越州,因户口骤增,增设了上虞县。日后属于安徽的宣州、歙州、池州,均因地近江边,有大量人口迁入。这次的移民潮移入地不仅有江淮、江汉,还有川蜀之地。
其后,中国历史上几次人口、经济、文化中心的较大的转移,一般都以“衣冠南渡”名之(注:但在学术应用上,史学界与文学界略有不同,详见下)。如:明山西大移民,清湖广填四川等中原士庶南迁之事件,但严谨史学家普遍一般不用正式的“衣冠南渡”来称呼以后的这几次迁徙,衣冠南渡 一般传统上只特指 东晋 南唐 南宋 三次事件,衣冠南渡 有时甚至只特指 东晋 和 南宋政权 。 
综上所所述 故一般认为,中晚唐至五代十国的这次衣冠南渡,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江南的经济和人文基础。
两宋时期
1126年(靖康元年)北方的金兵攻克宋都城汴京。1127年(靖康二年)三月,金军大肆搜掠后,立张邦昌为楚帝,驱掳徽、钦二帝和宗室等北返,北宋亡。史称“靖康之变”,或“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之耻”。汉族统治者衣冠南渡,在杭州建立南宋。中原汉人人口大量向南方迁移。之后蒙元又占领中原,中原地区破坏很严重。南方的江南地区作为南宋的统治中心区域取代中原成为了新的经济中心。此次南渡,发生在1127年(即赵构建炎元年、靖康二年),故也称建炎南渡。此次中原人移居地包括今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广东等地。
这次人口迁徙,不同于前两次,它的过程持续而漫长,历经二百余年,直到元初。规模更为庞大,而移民的区域也更为广阔。时人记述“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长江流域自西至东,几乎都是移民的迁入地,甚至福建、广东等地,也有大批北方移民迁入。以杭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经济文化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潮。在当时的杭州内城,由于迁入的北方人居多,连当地的方言也北方化了。移民给江南带来了人力、物力,也促进了文化的交融。
南宋末年,元军大举入侵,临安(今杭州)陷落,南迁江南的中原族人又不得不再次南迁,拥进广东、福建等地。德祐二年(1276年),元军挥戈南下,元将吕师夔攻陷南雄、韶州,宋守将曾逢龙熊飞先后战死。为避兵燹,那些于北宋末年及以后移居南雄的北方士民,又于宋末元初继续顺北江南迁珠江三角洲。今天被称为广东省聚宝盆的珠江三角洲,便是由他们所开拓,也是广东省大开发的开始。
正如朱熹所述:“靖康之乱,中原涂炭。衣冠人物,萃于东南。”备受战争之苦的北方百姓纷纷南下,“高宗南渡,民之从者如归市”“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一般认为,经过这三次主要的大规模南移,经济中心最终从中原地区转移到了江南地区。使得整个南方地区与中原文明文化实现融合与同构,并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大中华版图的形成。
参考资料
衣冠南渡.在线新华字典.
六朝时期北人南迁及蛮族的流布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官网.2008-01-15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8 21:09
目录
概述
释义
出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