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六年(1511),考中
会试第一名(
会元),出自
王守仁门下。参加廷试,高中
进士第三名(
探花),授
翰林院编修。一年以后,告假归乡。有一天,邹守益与
士人谈《中庸》,叹息说:“
程朱补《
大学·
格致传》,而《中庸》乃首言
慎独,不及格致,何耶?积疑莫释。”邹守益非常怀疑,而不能解释。
正德十四年(1519),拜访王守仁于虔台,反复论辩,憣然领悟说:“道在是矣”,于是师从王守仁,讲学于
赣州。
朱宸濠叛乱,邹守益跟随王守仁,参赞军事。
明世宗即位,才开始任官。邹守益再次拜访请教王守仁于
越州。一个月后两人分别,王守仁
怅然,远望不已。王守仁的门人问:“何念谦之之深也?”王守仁回答:“
曾子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云云,若谦之良近之矣”。
嘉靖三年(1524)二月,
大礼议爆发,明世宗欲去他的生父
兴献王本生之称。邹守益上疏进谏,
忤旨,被明世宗责问。一个月后,邹守益再上疏:“陛下欲隆本生之恩,屡下群臣会议,群臣据礼正言,致蒙诘让,道路相传,有孝长子之称。昔曾元以父
寝疾,惮于
易箦,盖爱之至也。而
曾子责之曰:“
姑息”。鲁公受天子礼乐,以祀
周公,盖尊之至也。而
孔子伤之曰“周公其衰矣”。臣愿陛下勿以姑息事献帝,而使后世有其衰之叹。且群臣援经证古,欲陛下专意正统,此皆为陛下忠谋,乃不察而督过之,谓忤且慢。臣历观前史,如冷褒、段犹之徒,当时所谓忠爱,后世所斥以为邪媚也。
师丹、
司马光之徒,当时所谓欺慢,后世所仰以为正直也。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古。望陛下不吝改过,察群臣之忠爱,信而用之,复召其
去国者,无使奸人动摇
国是,离间宫闱。昔先帝(
明武宗)南巡,群臣交章谏阻,先帝赫然震怒,岂不谓欺慢可罪哉。陛下在
藩邸闻之,必以是为尽忠于先帝。今入继
大统,独不容群臣尽忠于陛下乎”。
明世宗大怒,将邹守益打入
诏狱拷掠,贬官
广德州判官。邹守益废
淫祠,建
复初书院,与学者讲授其间。升任南京
礼部主客司郎中,州人立
生祠以祭祀。邹守益闻王守仁去世,设立牌位,为他哭丧,服
心丧,每日与
吕柟、
湛若水、
钱德洪、
王畿、
薛侃等人论学。
考满入京,即称病归乡,与安福
知县程文德建
复古书院。历任南京
吏部考功司郎中,召为
司经局洗马。邹守益以
太子年幼,未能
出阁,于是与
霍韬上《圣功图》,自
神尧茅茨土阶,至帝
西苑耕稼蚕桑,共作图十三张。明世宗以为毁谤讽刺,几乎得罪,幸好霍韬受明世宗所知,事情得到解决。邹守益上
薛文清从祀议。次年,迁
太常少卿兼
侍读学士,被
夏言所排挤,出掌南京
翰林院。
御史毛恺请求让他留侍
东宫,被贬官。后改任南京
国子祭酒。
九庙受灾,邹守益陈上下交修之道,言:“殷中宗(
太戊)、殷高宗(
武丁),反妖为祥,亨国长久。”明世宗大怒,邹守益罢官归乡。邹守益在家乡,每日讲学,四方从游者
踵至,学者称他东廓先生。居家二十余年卒。
父:邹贤,字恢才,弘治九年(1496)进士,历任南京
大理寺评事、
福建按察佥事。
孙:邹德泳,邹善之侄,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历任
御史、
尚宝司少卿、
太常寺卿。
《
明史》:守益天姿纯粹。守仁(王守仁)尝曰:“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谦之近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