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铁涛(1916年11月6日-2019年1月10日),
广东省开平县人。首届
国医大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博士生导师,
广东省名老中医,内科专家。
人物经历
1916年10月,出生于一个中医家庭。
1932年-1937年,就读于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
历任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广东省中医进修学校
教务主任,
广州中医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一届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史学会委员,广东省第四、五届政协委员,广东省及
广州市科委顾问,
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会顾问,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理论整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名誉理事,
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医史学会主任委员,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家庭医生在线专家顾问等职。
2019年1月10日上午6:06,104岁的邓铁涛教授去世。
人物荣誉
1962年、1979年两次获广东省政府授予“广东省名老中医”称号。
1990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1993年,荣获广东省“南粤杰出教师”特等奖。
2003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全国防治
非典型肺炎优秀
科技工作者。
2005年6月,被科技部聘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中医基础理论整理与创新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
2006年12月,获
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
2008年1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聘为“
治未病”工作顾问。
2009年7月,93岁的邓铁涛教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国家三部委联合评定为“
国医大师”并获证书,邓铁涛教授是广东唯一获此殊荣者。
2019年9月,邓铁涛被追授“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称号。
2021年6月28日,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追授“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人物事迹
邓铁涛从事中医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60多年,对
重症肌无力、
冠心病、
高血压、
中风、
慢性胃炎、
慢性肝炎、
肝硬化、
糖尿病、
红斑狼疮、硬皮病及危重病的抢救等,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擅长以中医脾胃学说论治临床各系统病证。1985年研制成功的
中成药“五灵
止痛散”获
广州市
科技成果四等奖,
技术转让费5万元全部贡献给
中国中医药学会振兴中医基金会。1991年,邓铁涛教授主持的课题《脾虚型重症肌无力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建国以来我国中医药学界不易获得的奖励级别。
“非典”时期,邓铁涛教授较早发表论着《论中医诊治“非典”》,为中医药防治
SARS提供技术指导,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任命为抗“非典”专家
顾问组组长,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抗‘非典’
特殊贡献奖”。近年来邓老以90多岁高龄,仍不断探索临床新领域,与
广东省中医院心脏中心合作,开展围心脏手术期的
中医药治疗研究,大大提高了心脏病人对手术的
适应能力,促进术后的康复。
邓铁涛教授既重视理论又着力于临床,对中医理论有较高造诣,先后对
五脏相关学说、脾胃学说、痰痰相关学说、
伤寒与温病之关系、
中医诊法与辨证、中医
教育思想、中药新药开发、
医史文献研究、
岭南地域医学研究等,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学术论点,对现代中医理论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他提出的“五脏相关学说”,凝聚了对中医理论继承与发展的高度认识。他认为,中医
五行学说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五行学说的核心是五脏相关,但是中医
脏腑学说的发展,又在许多方面超越了五行学说,因此他提出,现代应以“五脏相关学说”取代“五行学说”,实现中医基础理论的换妆与质变。邓铁涛教授亦一直以五脏相关学说指导其临床,取得了显着成效。
人物作品
论著
1 邓铁涛主编.
中医诊断学讲义.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61.
2 邓铁涛主编.中医简明教程.上册.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62.
3 邓铁涛主编.中医诊断学讲义.修订2版.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4.
4 邓铁涛主编.
中医学新编.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1.
5
靳士英,邓铁涛,姜国屏等.
新编中医学概要.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2.
6 邓铁涛,
区永欣,
林建德等.中医大辞典.基础理论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7 邓铁涛主编.中医诊断学.修订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8
方药中,邓铁涛,
李克光等主编.实用
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9 邓铁涛主编.中医名言录.广州:
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10 邓铁涛主编.中医诊断学(参考丛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11 邓铁涛主编.实用中医诊断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12 邓铁涛主编.奇难杂证新编.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13 邓铁涛主编.中医证候规范.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14 邓铁涛.学说探讨与临证.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15 邓铁涛.耕耘集.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8.
!6 邓铁涛.
温病学说的发生与成长.
中医杂志,1955,(8).
17 邓铁涛.试论中医治疗
阑尾炎.中医杂志,1956,(11).
18 邓铁涛,何霭谦.
乙型脑炎治例小记.广东中医,1958,3(10):1114.
19 邓铁涛.中医五行学说的
辩证法因素.
光明日报,哲学版,第367期,1962年11月16日.
20 邓铁涛.
癃闭治验两例.广东医学.传统医学版,1965,(6).
21 邓铁涛.
李东垣的脾胃学说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新中医,1973,(1).
22 邓铁涛.
冠心病的辨证论治.
中华内科杂志,1977,16(1):40—42.
23 邓铁涛.
硬皮病治验.新中医,1977,(6):19—20.
24 邓铁涛.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中医治疗与体会.新
医药学杂志,1977,(7).
25 邓铁涛.略谈四诊.新医药学杂志,1978,(6).
26 邓铁涛.
高血压病辨证论治体会.新中医,1980,(2).
文献
〔1〕邓铁涛.学说探讨与临证.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2〕李向明,陈光曼,王瑞廷等.
中国现代医学家传略.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4:70—76.
〔3〕邓铁涛.耕耘集.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8.
〔4〕上海中医学院.中医
年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494、496,1986:408.
〔5〕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编辑室.名老中医之路.第二辑.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8.
〔6〕刘小斌.广东中医育英才.广州:
广东省卫生厅,1988:119—124.
〔7〕陈敏章,
贺建国主编.中国当代医学家荟萃.第二卷.长春: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95—397.
现代史
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1996年,清华学界对中医气本质,经络实质,阴阳,五行,
藏象,中医哲学观等都有了新的全面整体创造性的认识和解说。如,邓宇等发现的:气是流动着的‘信息-能量-物质’的混合统一体;
分形分维的经络解剖结构;数理阴阳;中医分形集:分形阴阳集-阴阳集的分形
分维数,五行分形集-五行集的分维数;分形藏象五系统-暨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中医三个
哲学观-新提出的第三哲学观:
相似观-分形论等。
还包括近代
针灸经络的发展史,近代中医气的进展简史,
中西医结合史,中医中药史等.
古医史
中医产生于
原始社会,春秋战国
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
分科,已经采用“
四诊”,治疗法有砭石、
针刺、
汤药、艾灸、导引、
布气、
祝由等。西汉时期,开始用
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
医工”,金针,
铜钥匙等。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
张仲景,他已经对“
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
八法”。
华佗则以精通
外科手术和
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
五禽戏”[6]。唐代
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因医德最高,被人尊为“药王”。唐朝以后,
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
高丽、日本、
中亚、
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
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金元以降,中医开始没落。明清以后,出现了
温病派时方派,逐步取代了
经方派中医。在明朝后期
成书的
李时珍的《
本草纲目》标志着中药药理学没落。同一时期,
蒙医、藏医受到中医的影响。在朝鲜东医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例如
许浚撰写了《
东医宝鉴》。
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同时
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
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同属中国医学体系的
日本汉方医学、韩国的
韩医学亦是如此。2003年“
非典”以来,
经方中医开始有复苏迹象。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医作为“古为今用”的医学实例得到中国共产党政策上的支持而得以发展。现代,中医在中国仍然是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在国际上,针灸在引起医学界极大兴趣,
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认为,针灸已被证实在减轻
手术后疼痛、怀孕期
反胃、
化疗所产生的反胃和呕吐、
牙齿疼痛方面是有效的且其副作用非常低,然而,对
慢性疼痛,背部疼痛以及
头痛,
数据显示出模棱两可或者争议性。[7]。
WHO认为很多针灸和一些草药的
有效性得到了科学
双盲研究的较强支持,但是对于其它的传统疗法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而且不能忽视未经研究的传统疗法存在的安全性及危险性等问题[8]。WHO在2002年5月26日发表“2002-2005年传统医药研究全球策略”,邀请全球180余国将
替代医学纳入该国的医疗政策。
藏象史
(引子:1980年,雷顺群,
系统论与藏象学说(一), -
辽宁中医杂志, 1980。1983年,续系统论与藏象学说(二) - 辽宁中医杂志, 1983)
序幕
1994年,肖烈钢.试论藏象学说中的五脏系统特性[J].陕西中医,1994,15(5):211-213。侧重、强调藏象学说中五‘脏’系统(器官的)有
整体性、
联系性、有序性、
自主性作了较为系统地阐述,说明了藏象学说中的五脏
系统思想,其本质与
现代系统论是一致的,然又有其特点。
革命
藏象五系统:心系统,肝系统,肺系统,脾系统,肾系统。分形藏象五系统。
1999年,邓宇,等; 藏象分形五系统的新英译 [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9年09期分形藏象五系统,心系统,肝系统,肺系统,脾系统,肾系统,藏象五系统,超脱出心肝脾肺肾五脏腑,五器官的传统局限性认识。
邓宇 等,1999年,中医分形集,数理医药学杂志,1999。
拓展
邓铁涛主审,,邓中炎主编,2002年,《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现代研究:基础与临床》,
广州中医药大学。藏象心系统,肝系统,肺系统,……脑系统等。
2005年,赵喜,心主神明论《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5年6月2卷3期。心系统。
出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