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位诏书
中国封建君主宣布放弃帝位的官方文件
退位诏书,指的是中国封建时代封建君主宣布放弃帝位,移交封建国家政权的官方文件。
简介
在中国历史上,在权臣当朝,皇室暗弱的年代,处于弱势的君王不得已把皇位禅让给大臣。一般禅让诏书应有三份,第一份是由皇帝在禅位前首发退位诏书,自责罪过,宣布退位,然后在禅让大典上由主持仪式的大臣拟定一份禅让宝册(就是祷告祭文、史称奉册、或宝书等),而且是必须的一个程序。新的皇帝登基后,再下一道诏书,宣布登基,内容不过是冠冕堂皇的自谦,然后册封百官,大赦天下一类。之所以在此归纳总结,是因为这是在世袭制社会中,一个特殊存在的禅让制度。集中存在于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个较长的大分裂时期以及该时期前前后后的时间内。
皇帝退位诏
中国历史上除十六国之外,通过皇帝退位改朝换代,并由官方正史可查的退位诏书,仅见十份。以下分条介绍。
汉献帝禅位诏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公元220年),魏王曹操去世,曹丕袭承王位。至十月,在华歆等大臣的谋划之下,汉献帝刘协颁布禅位诏书,禅位于曹丕,退位诏曰:“朕在位三十有二载,遭天下荡覆,幸赖祖宗之灵,危而复存。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炎精之数既终,行运在乎曹氏。是以前王既树神武之绩,今王又光曜明德以应其期,是历数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唐尧不私于厥子,而名播于无穷。朕羡而慕焉,今其追踵典,禅位于魏王。”这是自秦朝以来有史可查的第一部亡国天子退位诏书,但不在陈寿三国志》原文,而是在袁宏汉记载之中,被裴松之注引。这篇文章大赞命在曹魏,以追崇尧典为名将皇位禅让曹丕汉献帝刘协退位后,持续一百九十六年的东汉灭亡,曹丕代汉建魏,迁都洛阳,改元黄初,是为魏文帝
魏元帝禅位诏
曹魏咸熙二年(公元265年),晋王司马昭卒,长子司马炎继承王位,迫魏元帝曹奂颁布禅位诏书,宣布禅位于司马炎,退位诏曰:“咨尔晋王:我皇祖有虞氏诞膺灵运,受终于陶唐,亦以命于有夏。惟三后陟配于天,而咸用光敷圣德。自兹厥后,天又辑大命于汉。火德既衰,乃眷命我高祖。方轨虞夏四代之明显,我不敢知。惟王乃祖乃父,服膺明哲,辅亮我皇家,勋德光于四海。格尔上下神祇,罔不克顺,地平天成,万邦以乂。应受上帝之命,协皇极之中。肆予一人,祗承天序,以敬授尔位,历数实在尔躬。允执其中,天禄永终。于戏!王其钦顺天命。率循训典,底绥四国,用保天休,无替我二皇之弘烈。”这篇退位诏书载于《晋书》武帝本纪,此文并非实皇帝亲自降诏,而是命太保郑冲持诏书献于晋王司马炎。书中阐明了历史上天命的传承经过,曹奂自己用“我不敢知”掩盖了曹魏王朝的建立,只是称赞司马懿功勋卓著,对曹魏王朝的贡献,然后大讲天命,强调皇位传成的轮回。曹魏元帝曹奂退位后,持续四十六年的曹魏政权灭亡。司马炎代魏建晋,改元泰始,是为晋武帝
晋恭帝禅位诏
东晋元熙二年(公元420年),恭帝司马德文颁布禅位诏书,让位于宋王刘裕,退位诏曰:“夫天造草昧,树之司牧,所以陶钧三极,统天施化。故大道之行,选贤与能,隆替无常期,禅代非一族,贯之百王,由来尚矣。晋道陵迟,仍世多故,爰暨元兴,祸难既积,至三光贸位,冠履易所,安皇播越,宗祀堕泯,则我宣元之祚,永坠于地,顾瞻区域,翦焉已倾。相国宋王,天纵圣德,灵武秀世,一匡颓运,再造区夏,固以兴灭继绝,舟航沦溺矣。若夫仰在璇玑,旁穆七政,薄伐不庭,开复疆宇。遂乃三俘伪主,开涤五都,雕颜卉服之乡,龙荒朔漠之长,莫不回首朝阳,沐浴玄泽。故四灵效瑞,川岳启图,嘉祥杂遝,休应炳着,玄象表**之期,华裔注乐推之愿。代德之符,着乎幽显,瞻乌爰止,允集明哲,夫岂延康有归,咸熙告谢而已哉!昔火德既微,魏祖底绩,黄运不竞,三后肆勤。故天之历数,实有攸在。朕虽庸暗,昧于大道,永鉴废兴,为日已久。念四代之高义,稽天人之至望,予其逊位别宫,归禅于宋,一依唐虞、汉魏故事。”这篇诏书记载于《宋书》,是南北朝时期的第一篇退位诏书,天子首先肯定了两晋王朝对当时社会犯下的弊病祸端,然后用浮华之辞赞美了宋王刘裕。首次提出了禅让王位应效仿魏晋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这篇诏书文笔超越以往,大有汉赋风范,尤其是“三俘伪主,开涤五都,雕颜卉服之乡,龙荒朔漠之长”读起来朗朗上口,古风浑厚。随着东晋恭帝司马德文的退位,持续了一百五十六年的东西两晋的统治落下帷幕。刘裕称帝,代晋建宋,改元永初,是为武帝。
宋顺帝禅位诏
刘宋升明三年(公元479年),顺帝刘准萧道成为齐王,同年颁布禅位诏书,退位于萧道成,其退位诏曰:“惟德动天,玉衡所以载序;穷神知化,亿兆所以归心。用能经纬乾坤,弥纶宇宙,阐扬鸿烈,大庇生民。晦往明来,积代同轨,前王踵武,世必由之。宋德湮微,昏毁相袭。景和骋悖于前,元徽肆虐于后,三光再霾,七庙将坠。璇极委驭,含识知泯,我文、武之祚,眇焉如缀。静惟此紊,夕惕疚心。
相国齐王,天诞睿圣,河岳炳灵,拯倾提危,澄氛静乱,匡济艰难,功均造物。宏谋霜照,秘算云回,旌旆所临,一麾必捷;英风所拂,无思不偃,表里清夷,遐迩宁谧。既而光启宪章,弘宣礼教,奸宄之类,睹隆威而隔情,慕善之俦,仰徽犹而增厉。道迈于重华,勋超乎文命,荡荡乎无得而称焉。是以辫发左衽之酋,款关请吏;木衣卉服之长,航海来庭。岂惟肃慎献楛,越裳荐翚而已哉!故四奥载宅,六府克和;川陆效珍,祯祥鳞集;卿烟玉露,旦夕扬藻;嘉穟芝英,晷刻呈茂。革运斯炳,代终弥亮,负扆握枢,允归明哲,固以狱讼去宋,讴歌适齐。昔金政既沦,水德缔构,天之历数,皎焉攸征。朕虽寡昧,暗于大道,稽览隆替,为日已久,敢忘列代遗则,人神至愿乎?便逊位别宫,敬禅于齐,一依唐虞、魏晋故事。”这一篇诏书载于《南齐书》,实事求是地认可了自刘裕之后,后面的几个刘宋皇帝的淫虐昏庸,用了“宋德湮微,昏毁相袭”一词作了描述。又用“拯倾提危,澄氛静乱,匡济艰难,功均造物。”一句大大赞誉了萧道成对朝廷的贡献,不仅如此还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奇异,以祥瑞之势推崇夺位之臣。譬如“四奥载宅,六府克和;川陆效珍,祯祥鳞集;卿烟玉露,旦夕扬藻;”用此类语句来褒赞篡位者,恐怕也是退位的皇帝为求免予一死,可是几句奉承之言就换回自己性命吗?刘准退位后,萧道成代宋建齐,随后灭刘准及刘姓皇族,长幼皆杀。
齐和帝禅位诏
南齐中兴二年(公元502年),南齐权臣萧衍被封梁王,同年南齐齐和帝萧宝融与萧衍从江陵同回建康期间,至安徽当涂后,萧衍即逼迫萧宝融颁布禅位诏书,此诏书虽然说是退位诏书,但萧宝融却写得苍劲浑厚,增横千秋,极具史诗风范和帝王气魄。其中所言的“浃海宇以驰风,罄轮裳而禀朔。”和“扶倾颓构之下,拯溺逝川之中。勋茂于百王,道昭乎万代。”等句与其他禅位诏书中相比,颇见独到,其原文如下:
夫五德更始,三正迭兴,驭物资贤,登庸启圣,故帝迹所以代昌,王度所以改耀,革晦以明,由来尚矣。齐德沦微,危亡荐袭。隆昌凶虐,实违天地;永元昏暴,取紊人神。三光再沉,七庙如缀。鼎业几移,含识知泯。我高、明之祚,眇焉将坠。永惟屯难,冰谷载怀。相国梁王,天诞睿哲,神纵灵武,德格玄祇,功均造物。止宗社之横流,反生民之涂炭。扶倾颓构之下,拯溺逝川之中。九区重缉,四维更纽。绝礼还纪,崩乐复张。文馆盈绅,戎亭息警。浃海宇以驰风,罄轮裳而禀朔。八表呈祥,五灵效祉。岂止鳞羽祯奇,云星瑞色而已哉!勋茂于百王,道昭乎万代,固以明配上天,光华日月者也。河狱表**之符,图谶纪代终之运。乐推之心,幽显共积;歌颂之诚,华裔同着。昔水政既微,木德升绪,天之历数,实有所归,握镜璇枢,允集明哲。朕虽庸蔽,暗于大道,永鉴崇替,为日已久,敢忘列代之高义,人祇之至愿乎!今便敬禅于梁,即安姑孰,依唐虞、晋宋故事。(《梁书》)
南齐齐和帝萧宝融退位后,萧衍即称帝,代齐建梁,改元天监,是为南梁武帝。不久,杀死萧宝融。
梁敬帝禅位诏
侯景之乱以后,南梁政权与日衰微,大权旁落。南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梁敬帝萧方智为大将军陈霸先的逼迫颁布禅位诏书,在此禅位诏书中,南梁皇帝萧方智用“梁德湮微,祸乱荐发,太清云始,见困长蛇”来自贬梁朝。又大赞陈霸先的赫赫功劳,与舜、禹等先圣大加对照,同时在禅让理由上加注了“唐、虞、宋、齐”的旧事,作为效仿材料,其原文如下:
五运更始,三正迭代,司牧黎庶,是属圣贤,用能经纬乾坤,弥纶区宇,大庇黔首,阐扬鸿烈。革晦以明,积代同轨,百王踵武,咸由此则。梁德湮微,祸乱荐发,太清云始,见困长蛇,承圣之季,又罹封豕。爰至天成,重窃神器,三光亟沈,七庙乏祀,含生已泯,鼎命斯坠,我武、元之祚,有如缀旒,静惟屯剥,夕惕载怀。相国陈王,有命自天,降神惟狱,天地合德,晷曜齐明,拯社稷之横流,提亿兆之涂炭,东诛逆叛,北歼獯丑,威加四海,仁渐万国,复张崩乐,重兴绝礼,儒馆聿修,戎亭虚候,大功在舜,盛绩惟禹,巍巍荡荡,无得而称。来献白环,岂直皇虞之世,入贡素雉,非止隆周之日。固以效珍川陆,表瑞烟云,甘露醴泉,旦夕凝涌,嘉禾朱草,孳植郊甸。道昭于悠代,勋格于皇穹,明明上天,光华日月,革故着于玄象,代德彰于图谶,狱讼有归,讴歌爰适,天之历数,实有攸在。朕虽庸貌,暗于古昔,永稽崇替,为日已久,敢忘列代之遗典,人祇之至愿乎。今便逊位别宫,敬禅于陈,一依唐、虞、宋、齐故事。(《陈书》)
梁敬帝萧方智退位后,陈霸先即代梁建陈,改元永定,是为陈武帝
魏孝静帝禅位诏
东魏武定八年(公元550年),东魏权臣高洋逼迫东魏孝静帝元善见退位,东魏孝静帝颁布禅位诏书,在众多退位诏中别有风格。天子把心中的怨恨,用曲笔的方式安插在诏书之中。其中“盗名字者遍于九服,擅制命者非止三公”这一句表面上是讽刺当时并立的西魏朝廷,言其欺名盗世,而暗地揭露了高欢父子把持朝纲的政治企图,擅制君命,独霸朝纲皆露其中。“坦至心于万物,被大道于八方”让后人可以暗暗体会到皇帝又一次向别人揭露了自己的内心,作为篡位之人高洋才是真正的被大道于八方,其原文如下:
三才剖判,百王代兴,治天静地,和神敬鬼,庇民造物,咸自灵符,非一人之大宝,实有道之神器。昔我宗祖应运,奄一区宇,历圣重光,暨于九叶。德之不嗣,仍离屯圮,盗名字者遍于九服,擅制命者非止三公,主杀朝危,人神靡系,天下之大,将非魏有。赖齐献武王奋扬灵武,克剪多难,重悬日月,更缀参辰,庙以扫除,国由再造,鸿勋巨业,无德而称。逮文襄承构,世业逾广,迩安远服,海内晏如,国命已康,生生得性。迄相国齐王,纬文经武,统兹大业,尽睿穷几,研深测化,思随冥运,智与神行,恩比春天,威同夏日,坦至心于万物,被大道于八方,故百僚师师,朝无秕政,网疏泽洽,率土归心。外尽江淮,风靡屈膝,辟地怀人,百城奔走,关陇慕义而请好,瀚漠仰德而致诚。伊所谓命世应期,实抚千载。祯符杂遝,异物同途,讴颂填委,殊方一致,代终之迹斯表,人灵之契已合,天道不远,我不独知。朕入纂鸿休,将承世祀,籍援立之厚,延宗社之算,静言大运,欣于避贤,远惟唐、虞禅代之典,近想魏、晋揖让之风,其可昧兴替之礼,稽神祇之望?今便逊于别宫,归帝位于齐国,推圣与能,眇符前轨。主者宣布天下,以时施行。(《北齐书》)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退位后,高洋即代魏建齐,改元天保,是为北齐文宣帝。次年十二月,杀元善见。
魏恭帝禅位诏
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42年),西魏权臣宇文觉命大将宇文护逼迫西魏恭帝元廓退位,西魏恭帝颁布禅位诏书,该诏书文辞简洁一般,其原文如下:
予闻皇天之命不于常,惟归于德。故尧授舜,舜授禹,时其宜也。天厌我魏邦,垂变以告,惟尔罔弗知。予虽不明,敢弗龚天命、格有德哉!今踵唐虞旧典,禅位于周,庸布告遐迩焉。(《北周书》)
西魏恭帝退位后,宇文觉即代魏建周,是为北周孝闵帝。
周静帝禅位诏
北周大定元年(公元581年),北周静帝宇文阐颁布禅位诏书让位于隋主杨坚,其原文如下:
元气肇辟,树之以君,有命不恒,所辅惟德。天心人事,选贤与能,尽四海而乐推,非一人而独有。周德将尽,妖孽递生,骨肉多虞,藩维构衅,影响同恶,过半区宇,或小或大,图帝图王,则我祖宗之业,不绝如线。相国隋王,睿圣自天,英华独秀,刑法与礼仪同运,文德共武功俱远。爱万物其如己,任兆庶以为忧。手运玑衡,躬命将士,芟夷奸宄,刷荡氛昆,化通冠带,威震幽遐。虞之大功二十,未足相比,姬发之合位三五,岂可足论。况木行已谢,火运既兴,河洛出**之符,星辰表代终之象。烟云改色,笙簧变音,狱讼咸归,讴歌尽至。且天地合德,日月贞明,故以称大为王,照临下土。朕虽寡昧,未达变通,幽显之情,皎然易识。今便祗顺天命,出逊别宫,禅位于隋,一依唐虞、汉魏故事。(《隋书·文帝本纪》)
北周静帝宇文阐禅位后,杨坚即代周建隋,改元开皇,是为隋文帝,封宇文阐微介公。
清宣统帝退位诏
清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华民国元年二月十二日(公元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以清廷的名义,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第一道谕旨如下:
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于途,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各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内乂安,仍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第二道谕旨如下:
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以大局阽危,兆民困苦,特饬内阁与民军,商酌优待皇室各条件,以期和平解决。兹据复奏,民军所开优待条件,于宗庙陵寝,永远奉祀,先皇陵制,如旧妥修各节,均已一律担承。皇帝但卸政权,不废尊号,并议定优待皇室八条,待遇满蒙回藏七条,览奏尚属周到。特行宣示皇族,暨满蒙回藏人等,此后务当化除畛域,共保治安,重睹世界之升平,胥享共和之幸福,予实有厚望焉!
钦此。
(甲)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
今因大清皇帝,宣布赞成共和政体,中华民国于大清皇帝辞退之后,优待条件如下:
第一款 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
第二款 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岁用四百万两,俟改铸新币后,改为四百万圆,此款由中华民国拨用。
第三款 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第四款 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中华民国酌设卫兵,妥慎保护。
第五款 德宗陵寝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并由中华民国支出。
第六款 以前宫内所用各项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以后不得再招阉人。
第七款 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原有之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
第八款 原有之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仍如其旧。
(乙)关于清皇族待遇之条件:
(一)清王公世爵,概如其旧。(二)清皇族对于中华民国国家之私权公权,与国民同等。(三)清皇族私产,一体保护。(四)清皇族免当兵之义务。
(一)与汉人平等。(二)保护其原有之私产。(三)王公世爵,概仍其旧。(四)王公中有生计过艰者,设法代筹生计。(五)先筹八旗生计,于未筹定之前,八旗兵弁俸饷,仍旧支放。(六)从前营业居住等限制,一律蠲除,各州县听其自由入籍。(七)满蒙回藏原有之宗教,听其自由信仰。
第三道谕旨如下:
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古之君天下者,重在保全民命,不忍以养人者害人。新定国体,无非欲先弭大乱,期保义安。若拂逆多数之民心,重启无穷之战祸,则大局决裂,残杀相寻,势必演至种族之惨痛,将至九庙震惊,兆民荼毒,后祸何忍复言?两害相形,惟取其轻者,正朝廷审时观变,痌瘝吾民之苦衷。尔京外臣民,务当善体此意,为全局熟权利害,勿得挟虚憍之意气,逞偏激之空言,致国与民两受其祸。着民政部步军统领姜桂题、冯国璋等,严密防范,剀切开导,俾皆晓然于朝廷应天顺人,大公无私之意!至国家设官分职,以为民极,内列阁府部院,外建督府司道,所以康保群黎,非为一人一家而设。尔京外大小各官,均宜慨念时艰,慎供职守,应即责成各长官,敦切劝诫,毋旷职守,用副夙昔爱抚庶民之至意!钦此。
辽天祚帝降书
耶律延禧言:“今月十八日,西南、西北两路都统府差萧愈等赍到文字,准奉诏旨招谕者。伏念臣祖宗开先顺天人而建业,子孙传嗣赖功德以守成,奄有大辽,权持正统,拓土周数万里,享国逾二百年,从古以来,未之或有。迨臣纂绍,即已妄为,恃太平既久之时,隳累代常行之法,浸行侮易,先忤交和,辄无名以举兵,望有捷而张势,曲直既显,胜负自分,虽黩武之再三,曾败绩之非一。往驰信使,永讲前欢,特蒙天地之恩,许结弟兄之睦。臣更为眩惑,弗克遵依,以是再引干戈,重寻衅隙,民神共怒,智力俱穷,宝命既归,神器难守。
宗庙倾覆,甘承去国之羞;骨肉既俘,独作逃生之虏。非天时之未识,缘已罪之尤深。宣谕幸闻,宸恩得浃。臣自知咎恶,犹积兢惶。伏望皇帝陛下念上世之旧欢,恕愚臣之前过,许奉先人之祀,留为亡国之余,则百生荷再造之恩,一族感聚居之义。谨与见在从官,望阙俟罪。”
宋钦宗废国诏书
敕赵桓:“省所上降表,汝与叔燕王俣、越王偲已下宗族
及宰臣百僚、举国士民、僧道、耆寿、军人于十二月二日出郊
望阙称臣待罪事,具悉。背义则天地不容,其孰与助?败盟则人神共怒,非朕得私。肇自先朝开国,乃父求好,我以诚待,彼以诈欺,浮海之使甚勤,请地之辞尤逊。析木版图,第求入手;平山伪诏,曾不愧心。罔天罚以自干,忽载书而固犯。肆予纂绍,犹事涵容。迄悛恶以无闻,方谋师而致讨,犹闻汝得承位。朕望改图,如何复循父佶之覆车,靡戒彼辽之祸鉴,虽去岁为盟于城下,冀今日堕我于画中。赂河外之三城,既而不与;构军前之二使,本以间为。惟假臣权,不赎父罪;自业难逭,我伐再张。将臣多激怒之心,战士增敌忾之勇。息君犯五不韪之罪,丧亦宜乎;晋师有三无报之名,倍犹未也。以是济河航苇,降汴燎毛。人竟覆昏,天莫悔祸。谁肯背城而借一? 果闻举族以出降,既为待罪之人,自有易姓之事。所有措置条件并已宣谕元帅府施行。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2 15:29
目录
概述
简介
皇帝退位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