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币亦称“辅助货币”,“
主币”的对称。指主币单位以下的小额货币,供日常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其特点是面额小、流通频繁、磨损快,故多用
铜、
镍等
贱金属或其
合金铸造,也有些辅币是纸制的。如我国现有1分、2分、5分的铸币作辅币,也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的纸币作辅币。在
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辅币的名义价值大于实际价值,故国家垄断辅币的铸造与发行权,并且采取限制铸造的政策。
辅币不能
自由铸造,只准国家铸造;
铸币收入为国家所有,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为防止辅币充斥市场,国家还规定用辅币向国家纳税不受数量限制,用辅币向政府兑换主币不受数量限制。
主、辅币之间的进位关系(进位制),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两类:即10进位制(如0.01,0.1,1,10,100,1000)。2进位制(如1/8,1/4,1/2,1,2,4,8)。
从历史上看,古代硬币主要采用2进位制。如古希腊主币为
德拉克马(Drachma),有待于4德拉克马的泰特拉德拉克马(Tetradrachma),由对于8德拉克马的奥克塔德拉克马(Oktadrachma)。古罗马主币为阿斯(As)铜币,有待于4阿斯的悉斯特提由斯(Sestertius)青铜币,由对于8阿斯的奎那留斯(Quinarius)银币,有待于16阿斯的德那留斯(Denarius)银币,有待于12.5(100/8)的德拉留斯的奎纳留斯(Quinarius)金币,也有对于1/4阿斯的夸德朗(Quadran)。
其他如荷兰的1荷元等于21/2荷盾;西班牙1埃斯库多等于16
瑞尔,以及8、4、2、1瑞尔的硬币;
葡萄牙1皮卡等于4
埃斯库多,1埃斯库多等于1,600瑞斯,等等,都反映的是二进制。由于他们的殖民地曾遍及全球,所以对美洲、非洲、亚洲的一些地区产生的长期的影响。
但自18世纪中期以来,原来使用二进制的国家均陆续改为十进制。最早的是美国(1792)、法国(1794);接着是意大利(1804)、荷兰(1815)、希腊(1831)、
葡萄牙(1836)、西班牙(1848)、德国(1871)。但是在这些国家的硬币
面值组成中仍反映出原有进位制的痕迹。如美洲长期使用西班牙和墨西哥等地生产的8
瑞尔银元,以及4、2、1瑞尔辅币。所以美国硬币仍保持1元,1/2元,1/4元的风格。荷兰虽然已改为1荷盾等于100分,但硬币组成中有25分(1/4盾),没有20分,有21/2盾,没有2盾。
英国长期采用1镑等于20先令,一先令等于12
便士的进位制关系。12等于3x4=6x2,所以在英国硬币
面值历史发展中,不断出现以上的组合。如1
法新等于1/4便士,1
格洛特等于4便士,1克朗等于1/4英镑;1诺波等于1/3英镑,以及3便士、6便士、6先令等面值硬币。
便士(英国辅币)Penny;注:1英镑=12先令,1先令=20便士Pence,为Penny的复数(1971年以前的旧制,1971年2月1日起英镑改为百进制,1英镑=100新便士,取消先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