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弩
用脚踩踏机括而发箭的弓
踏弩即蹶张弩,或称踏张弩,弩按拉弦方式可分臂张弩、腰张弩、蹶张弩等。是一种用脚踩踏机括而发箭的
简介
踏弩:踏弩比背弩还要小,安放在马蹬之下,用脚踏发,故称踏弩。踏弩用绳索缚于马镫下,弩臂发箭口向前。同时,另用一根绳子联于弩机,缚于骑马人的脚胫上。 使用时,将弩中的箭对准敌人,只要用脚一蹬,通过绳索引发踏弩,箭即从马镫上发出,可以射伤敌方人马。
基本介绍
踏弩即蹶张弩,这种武器又叫做腰开弩,弩按拉弦方式可分臂张弩、腰张弩、蹶张弩等。是一种用脚踩踏机括而发箭的弓。一般的人类在使用这种武器时必须以坐姿同时利用臂、足、腰之力张弓的。使用时将身平坐地上,以弩平放面前。左右脚掌俱揣入拇内,紧接弩劈,撬上腰钩,钩住弩弦。两手拉腰钩索,两脚掌往前一蹬。劈体往后一倒,一齐用力,才能来开弩弦,挂上机括。踏弩的射程和威力能给敌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踏弩是一种用脚踩踏机括而发箭的弓。它是一种在弓的基础上将其演化,给其装上拖架再在上面安装机括,弓弦张开后,由发射装置磁定住,箭放槽中,弓弦接箭尾。发身时开动发射装置,箭沿着箭槽射出。弩首先作为蓄能武器,定性的说引弓张力越大,蓄能越大,另一个就是同样的最大引弓张力下,引弓的长度越大,蓄能也越大。汉代的弩有1石(汉代1石约31千克)至10石等8种,最常用的(就是臂张弩)是6石弩蹶张弩2~3石,腰开弩7~10石。
原型
踏弩的原型是连弩车转射机。也就是发弓箭的机关炮。连弩车见于《墨子·备高临》。连弩车是一种置于城墙上可同时放出的大弩箭六十支,小弩箭无数的大型机械装置,需十个人驾驶,最为巧妙的是长为十尺的弩箭的箭尾用绳子系住,射出后能用辘轳迅速卷起收回。转射机见于《墨子·备城门》。转射机也是一种置于城墙上的大型发射机,机长六尺,由两人操纵,与连弩车不同的是转射机更为灵活,能够在一人射的同时由另一人将机座旋转。
操作方法
同时利用臂,足或膝之力张弓的弩。蹶张弩有两种引弓方法:一种是脚端出弩,用于强弩;一种是膝上上弩,用于弱弩。如宋代的神臂弓,张弦时,弩手将弩机立于地上,脚踏弩机前的环,用全身的力气向后张弦。以坐姿同时利用臂、足、腰之力张弓的弩。使用时将身平坐地上,以弩平放面前。左右脚掌俱揣入拇内,紧接弩劈,撬上腰钩,钩住弩弦。两手拉腰钩索,两脚掌往前一蹬。劈体往后一倒,一齐用力,其机自起,挂住钒构。
历史渊源
西汉
汉代的弩有1石(汉代1石约31千克)至10石等8种,最常用的是6石弩。最初弓弩手用臂开弩,称臂张弩。以后有蹶张弩,用一脚开弩;后来又有踏弩,用双脚开弩。蹶张弩2~3石,腰开弩7~10石。
东汉
汉朝弩的强度以“石”来计算。张弓引满一石的弩相当提起一石(约30千克)重物所用的力。据汉简和古文献记载,汉弩分一、三、四、五、六、七、八、十石诸种。汉弩的强度都要经过严格校验,在居延汉简中曾发现过检验已受损伤的弩的强度的记录,其中十石弩又称为大黄弩、黄肩弩或大黄力弩,强度最大。参据《梦溪笔谈》所记的宋朝一种蹶张的“偏架弩”估算,汉朝强弩的射程可达400米左右。汉朝名将李广于公元前121年与匈奴作战时,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以大黄弩射杀对方将领而扭转战局。汉朝郡国还组成了以弩手为主的步兵兵团“材官”,其指挥员的官号有的就称“强弩将军”。东汉时出现了踏弩,它的图形见于山东省济宁武氏祠画像石中。《晋书·马隆传》称当时简试勇士所用腰引弩的强度为三十六钧(约合九石)。明朝的《武备志》称之为腰开弩,“力弱者用蹶张,力雄者仍用腰开”。可见它是单人使用的弹射力最大的弩。装有连射机构的连弩始见于东汉班固撰《汉书·李陵传》:“发连弩射单于。”
三国
三国时期,诸葛亮改制的连弩,大量装备蜀国部队,“一弩十矢俱发”(西晋陈寿撰《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威力很强。
由于踏弩的发射比较费时,而且持弩的士兵又不便兼用其他武器,所以弩手常在其他士兵掩护下编成“上弩”、“进弩”、“发弩”等组,轮番连续发射。在“守隘塞口”中,更能发挥其威力。至南北朝以后骑兵大规模纵横驰骋之时,由于强弩不便在马背上使用,遂逐渐衰落。明朝以后,由于火器迅速发展,弩不再受重视。《天工开物》中甚至认为弩是“守营兵器,不利行阵”。
岭外代答》载:“凡蛮瑶之弩,状如中都之筞笪弩,盖不能弯弓,而皆能踏弩也。以燕脂木为之,长六尺余,厚二寸,博四寸许。……不划箭槽,编架其箭于栝,故名编架弩。”
据《金史·兵志》载:“凡选弩手之制,先以营造尺度杖,其长六尺,谓之等杖,取身与仗等,能踏弩至三石,铺弦解索,登踏娴习,射六箭皆上垛,内二箭中贴者”,“又选亲军,取身长五尺五寸,善骑射者。猛安谋克以名上兵部(金代军制,每25人为一谋克,四谋克为“千户”猛安为千户长),移点检司、宣徽院试补之”;“又设护卫二百人,近侍之执兵仗者也,取五品至七品官子孙,及宗室并亲军诸局分承应之人,身长五尺六寸者,选补试之”。有的弩还可以发射石弹、镶弹等,因此弩又可以分为箭锋和弹弩。弩与弓的根本区别在于弩具有延时绪构,不须引弓和同时瞄准。可利用臂、足、腰、机械等多种方式引弓,从容瞄准,伺机发射。弩比弓发射的箭射程远,准确性高,穿透性强。但发射速度逊于弓,且比弓笨重,但是这种武器要是到了狂战士的手中,那么这些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他们强壮的身体和蛮力,绝对能够轻松的驾御这种武器的。
唐朝
到唐代或稍前又出现用绞车开的弩。唐代杜佑《通典》记载:“马弩(马上用)射二百步,臂张弩射三百步,绞车弩射七百步”(唐代一步约合1.56米)。宋代曾公亮《武经总要》记载的许多双弓弩和三弓弩都是绞车弩,又称床子弩
北宋
北宋初,床子弩魏丕改造后能射1000步(约1556米,宋代一步约合1.54米)。张弩人数从4人、7人,20人、30人直至100余人。射击时由一人瞄准,另一人用椎打击弩机发射。各种强弩的张力达15~30石(宋代一石约合63.6千克)。
历史应用
战国
踏弩至少在战国末期就已出现,秦军武器尚有踏弩。秦兵马俑曾出土大量踏弩。一个军队之所以能够强大,除了要有绝强的战法,还必须要有一种威力大的新型武器作为辅助,“秦军将踏弩纷纷抬出。这弩箭是当年鲁子所制,为秦军所得后又加以改进,改用手发射为用脚踩踏发射,力道更为强劲,是以名为‘踏弩’。匈奴骑兵虽然精锐迅猛,即使面对弓箭也毫无惧色,但这‘踏弩’却比弓箭不知快上了多少。只见城上箭如雨下,匈奴的骑兵还未到城前,就已一批批倒了下去,不稍片刻,城外就已血流成河了。虽然有戎翟和木殊萨这等骑射高手在旁带着弓手自西北角向城中射箭,但匈奴的弓箭远远不及秦军的‘踏弩’,城上士兵又有城垛可供掩护,所以收效甚微。”
踏弩的穿透能力是惊人的战国时期天下好弩都出自韩国,溪子、少府、时力、距来等强弩,皆射600步外!几乎和现代步枪相差无几!这些弩应该就是“蹶张弩”。它装有粗壮的弓,大大增加了张弓的力量。必须双脚踏住弓身用腰力才能开弓,它可以利用利用人的腰腿之力,所以比用手臂开弓的射程要远,威力要大!蹶张弩只是给特级射手使用,有很大的威慑能力。
宋朝
宋代的神臂弓是踏弩的巅峰之作。宋神宗熙宁元年,李宏发明了一种踏张弩,名叫神臂弓,《宋史》“身长3尺2寸,弦长2尺5寸,箭木羽长数寸,射叁百四十步,入榆木半箭。”具有射程远,重量轻的优点一直使用到明代。神臂弓其实也就是一种厥张弩,知识更注意灵活性,将力量和射速结合的很好。南宋初年,宋军和金军铁骑大战于和尚原,他们创立了“分番迭射”的战术就是3人一组,一人张弓,一人搭箭,一人发射,大大提高了设计的频率。此战宋军已神臂弩,破胡弩等劲弓连发不绝。不可一世的金军铁骑死伤无数,大败!充分显示步兵只要使用好弩,是可以有效对抗铁骑集团的。
为抵御北方的民族入侵,宋王朝还支持民间的“弓箭社”、“踏弩社”、“英略社”等习武自卫的乡社,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官民结合军事体育系统。
历史记载
《朱子语类》卷一三五:“﹝申屠嘉﹞乃高祖时踏弩之卒,想亦一朴直人。”宋吴自牧《梦粱录·社会》:“武士有射弓踏弩社,皆能攀弓射弩,武艺精熟。”《水浒传》第二三回:“只见这十个乡夫,都拿着钢叉、踏弩、刀、枪,随即拢来。”
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中国宋代景定四年(1263年)黎靖德以类编排,于咸淳二年(1270年)刊为《朱子语类大全》140卷,即今通行本《朱子语类》。此书编排次第,首论理气、性理、鬼神等世界本原问题,以太极、理为天地之始;次释心性情意、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及人物性命之原;再论知行、力行、读书、为学之方等认识方法。又分论《四书》、《五经》,以明此理,以孔孟周程张朱为传此理者,排释老、明道统。《朱子语类》基本代表了朱熹的思想,内容丰富,析理精密。主要版本有宋咸淳二年《朱子语类》书影刊本、明成化九年(1473)陈炜刻本、清吕留良宝诰堂刻本、广州书局本等。中华书局有排印本。
弩车
概述
弩车(Ballista)是专载弩弓战车。《宋史·魏胜传》:“列阵则如意车在外,以旗蔽障,弩车当阵门,其上寘床子弩,矢大如弩车凿,一矢能射数人,发三矢可数百步。”
远程攻击兵器,重型的十字弓。如亚历山大的攻城弩,中国的床弩等。重型十字弓装置在城楼上,分量可达70磅。重型十字弓弦则由弹簧钢制成,要用绞盘上紧。中国的床弩上有个机匣,可以安放七八支弩箭,自动上膛,类似於冷兵器中的机枪,但射速低,不利於携带。 巨弩车(纽力型)是中国古代小型进攻型战车,主要通过巨型弩弓弹射巨箭或小石块攻击敌群和坚固城堡。其最显著特征是采用藤条(或绳)的纽力做发力装置,因此整车体积大大缩小,更加机动灵活。模型规格:长150mm,宽100mm,高120mm。
构造
《墨子·备高临》讲到,守城可用“连弩之车”。它有“两轴三轮”,可能以车为架,以辘轳引弦;长“十尺”,矢端连系绳索,如同戈射,可用辘轳卷收。《六韬·军用》又记有“绞车连”,应是同性质的武器。
弓箭区别
踏弩使用脚发射,而弓箭使用上肢即可。弓箭历史悠久。我国在3万年以前就发明了弓箭,恩格斯说:“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弓箭最早不是用于战斗,而是为了获得猎物,也可以制服那些凶猛的野兽了。后来,弓箭就成了重要的兵器。弓由弹性的弓臂和有韧性的弓弦构成;箭包括箭头、箭杆和箭羽。箭头为铜或铁制,杆为竹或木质,羽为雕或鹰的羽毛。是中国古代军队使用的重要武器之一。
与弩区别
弩也被称作“窝弓”、“十字弓”。古代用来射箭的一种兵器。它是一种装有臂的弓,主要由弩臂弩弓、弓弦和弩机等部分组成。弩的装填时间比弓长很多,而且在同样的开弓磅数情况下,它比弓的射程要近,那么为什么会有很多古代军队选择这样一款武器呢,用弓岂不是更好?其实,弩发射的箭矢短而粗,质心在气动中心前段,箭头在空中飞行时易于下坠,所以在近距离内杀伤力比弓更强,同时由于弩是一个稳定的射击平台,开完弓后就无须强大的臂力支持,所以便于瞄准因而弩的命中率更高,再者,弩的射击步骤简单而易于学习,相对弓而言对使用者的要求也比较低,这也方便了战时的大规模装备。总之,弩和弓一样,也是世界古代一种大威力的远距离杀伤武器。
弩弓,古代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史记·梁孝王世家》:“ 梁 多作兵器弩弓矛数十万,而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於京师。”
现代的弓弩由于制作的工艺和材料的不同,比古代的弓弩要强很多,关键就在于弓弩的弩体和弩片,都比古代的先进,在设计上,吸收了现代武器枪的有点,改进了弹道,所有比古代的弓弩更强。
相关作品
游戏——《轩辕剑肆》小说——《霸神天下》之第七章《重型踏弩》听莫读满口答应了,我这才以我一贯的淡然口气说道:“我要配备给狂战士的这种远程攻击武器的名字叫做‘踏弩’,那是一种类似于弓,但有比弓制作复杂,而且威力要强大很多的武器。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5 07:07
目录
概述
简介
基本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