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矢,汉语次常用字,读作shǐ,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为尾部有双羽平衡的箭只,后引申为不变线的,定向的,坚定不移的,直,正直,端正等含义。
字源演变
矢,象形字,像箭的镝、干、栝羽之形,本义为箭。《说文》:“矢,弓弩矢也。从入,象镝栝羽之形。”商代“矢”与“寅”为同源字。在商代矢字有二义,一是用为箭义,如《合集》36481正记载“小臣墙比伐(表缺失)美” ,所获的战利品中就有“矢” (箭)。二是用为陈义,《尔雅·释诂》:“矢,陈也。” 《屯》313:“……我吕方矢于宗。” (我用方人作为人牲,陈列于宗庙)“弜矢。”(还是不陈列于宗庙)周代文字矢多用为箭义,虢季子白盘:“睗用弓彤矢其央。”此义至春秋时依然,如石鼓文《而师》:“弓矢孔庶。”
周代金文承续商代甲骨文字形,在矢字在矢干中间标一短横如“图5”,或标一个“O”如“图3”,或标一圆点如“图4”。篆文有所变形,箭尾形象消失。春秋以后,字中间标一短横的写法“图6”得以沿袭下来。隶书“图9”将篆文的箭头写成“”,箭头的形象消失,直至演变为楷书字体矢。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五】【矢部】
矢,弓弩矢也。从入,象镝栝羽之形。古者夷牟初作矢。凡矢之属皆从矢。
康熙字典
【午集中】【矢部】
古文:𠂕、𠓡。
《唐韵》《广韵》式视切。《集韵》《类篇》《韵会》矧视切,并尸上声。《说文》:弓弩矢也。从入,象镝括羽之形。古者夷牟初作矢。宋衷云:黄帝臣也。《荀子·解蔽篇》:浮游作矢。《山海经》:少皡生般,始为弓矢。《尔雅·释诂》:矢,弛也。疏:以弓释弦曰弛。《释名》:指也,言其有所指向,迅疾也。《扬子·方言》:箭,自关而东谓之矢。《易·系辞》:剡木为矢。《书·顾命》:垂之竹矢。《周礼·夏官》:司弓矢,掌八矢之灋。枉矢,絜矢,利火射,用诸守城车战。杀矢,鍭矢,用诸近射田猎。矰矢,茀矢,用诸弋射。恒矢,𤷒矢,用诸散射。《史记·孔子世家》:肃愼贡楛矢石砮,长尺有咫。
又嚆矢,响箭也。《庄子·在宥篇》:焉知曾史之不为桀纣嚆史也。一作嗃矢。黄庭坚曰:安能为人作嗃矢。注:射者必先以嗃矢定其远近也。
又《尔雅·释诂》:陈也。《虞书序》:臯陶矢阙谟。《春秋·隐五年》:公矢鱼于棠。《诗·大雅》:无矢我陵。传:矢,陈也。笺:犹当也。《正义》:矢实陈义,欲言威武之盛,敌不敢当,以其当侵而陈,故言矢犹当也。
又《尔雅·释言》:誓也。《书·盤庚》:出矢言。《诗·衞风》:永矢勿谖。
又《博雅》:正也。直也。《易·解卦》:得黄矢贞吉。《诗·小雅》:其直如矢。
又施也。《诗·大雅》:矢其文德。
又投壷之筹曰矢。《礼·投壷》:主人奉矢。
又星名。《史记·天官书》:枉矢,类大流星,虵行而苍黑,望之如有毛羽然。
又《释名》:齐鲁谓光景为枉矢,言其光行若射矢之所至也。
又钳矢,蓬矢,诸羌州名。见《唐书·地理志》。
又《广韵》:屎本作矢。《左传·文十八年》:埋之马矢之中。《史记·廉颇传》:一饭三遗矢。
又复姓。《前汉·马宫传》:本姓马矢,宫仕学,称马氏云。《集韵》或作𥬘。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8 00:22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