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与莒、赵与芮兄弟祖上虽是
宋朝宗室,但已属远支,其父
赵希瓐不过是一个
九品县尉,到他们这一辈甚至连荫嗣都没有,过着普通百姓的生活。在赵与莒7岁、赵与芮4岁时其父便已过世,母亲全氏无力抚养这对兄弟,不得不寄居在娘家。由此可见,即使赵与莒、赵与芮兄弟真是
宋太祖的后人,但也已经与一般平民无异。赵与莒、赵与芮兄弟之所以出现在政治舞台上,完全得益于太子
赵竑与
史弥远之间的争斗。
因
宋宁宗弟沂王(一说是
宋宁宗从弟,两人皆
宋孝宗亲孙)独子赵贵和以皇侄身份被
宋宁宗立为太子,赐名竑。沂藩失嗣,
宋宁宗便委派
史弥远选
宋太祖十世孙中贤者立为沂王嗣子。
史弥远派亲信
余天锡物色宗室子弟,以便将来替代赵竑。
余天锡四处寻觅,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
嘉定十四年(1221年),
余天锡回乡时路过绍兴,天降大雨,
余天锡刚好到赵与莒的舅舅全
保长家避雨。全
保长听说
余天锡是
史弥远的门客,便刻意巴结,还将外甥赵与莒(即后来的
宋理宗赵昀)介绍给
余天锡,说赵与莒是宗室子弟。
余天锡大喜过望,将赵与莒带到
临安。
史弥远见赵与莒相貌端正,心中很是喜欢,便让赵与莒写字。赵与莒竟然写下“朕闻上古”四字。
史弥远叹道:“此乃天命!”于是决定培养赵与莒。
宋理宗继位之后,追封生父
赵希瓐为荣王,这样,作为
宋理宗唯一的亲弟,赵与芮以荣王嗣子的身份登上了历史舞台。不过,史上对这位
南宋荣王着墨不多,可能是因为赵与芮才智不显,而又不以骄横跋扈出名吧。
宋理宗在位40年,赵与芮以皇帝唯一亲弟的身份享受荣华,可能源于幼时的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生活,与芮对亲王的生活特别知足。公元1240年,其唯一的儿子赵孟启诞生,便是后来的
宋度宗。
宋理宗曾经有两个儿子,即
永王赵缉和昭王
赵绎,但都夭折了。此后,后宫再没有为
宋理宗生下皇子。吏部侍郎兼给事中
洪咨夔曾建议
宋理宗选宗室子弟养育宫中,择其优者为皇子,但
宋理宗此时刚过中年,仍然希望后宫能产下一子,所以没有采纳。
淳祐六年(1246),
宋理宗已经年过40,仍然没有儿子,而立储之事已经不能再无限期拖延下去,遂开始物色皇子人选。从感情和
血缘关系来讲,
宋理宗理所当然地倾向于亲弟荣王赵与芮的儿子赵孟启。年仅6岁的赵孟启被立为太子,赐名禥。
在大都,赵与芮生活了11年,在经历了儿子、孙子的死难之后,也许变得更加低沉。为了减弱
元世祖的猜忌,保住
南宋血脉,他向
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贡献出了他的全部家产,宗室得以保全。
师意 师夔 师揆 师垂 师禹 师皋 师岩 师弥 师贡 师卨
赵愭 赵恺 宋光宗赵惇
赵恪赵伯圭生九子:
赵师夔(kuí)、
赵师揆(kuí)、赵师垂、
赵师禹、赵师皋、赵师岩、赵师弥、赵师贡、赵师卨(xiè)。
赵抦生一子:
赵垓(gāi)。
赵垓夭折,
宋宁宗遂命赵希瞿之子赵与愿入继为赵抦之嗣,更名为赵均,后又改为赵贵和,再改
赵竑(hóng),称次子,封镇王。
赵竑本是
赵德昭后裔、
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