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
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的一个分支,是一种特殊的
管理功能,是在前人的风险管理经验和近现代科技成就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
管理科学。财务风险管理是指
经营主体对其理财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度量和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以经济合理可行的方法进行处理,以保障理财活动安全正常开展,保证其
经济利益免受损失的管理过程。
形成背景
风险管理的定义和风险的定义一样,国内外学术界存有不同的观点。传统的观点认为,风险管理是企业六大
管理功能之一。这种观点来自著名的法国
管理理论学家亨利·费尧(HenriFayol)。费尧在其1949年发表的著作《一般与工业革命》中认为,风险管理活动是企业的
基本活动之一。只不过,费尧书中的“安全活动”所指的范围远比现在“风险管理活动”所指的范围要小。美国风险
管理学家格理森在其所著的《财务风险管理》一书中,强调了风险管理对企业这一组织的重要性并将风险管理的内容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对企业所面临的所有风险做出准确和及时的测量;
(2)建立一种过程用以分析企业总风险在生产经营
业务范围内如何进行评估;
(3)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负责风险管理的部门,以控制
企业风险和处理企业风险发生所带来的损失。
1964年,美国风险管理专家
威廉姆斯和汉斯在其合著的《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中,明确提出了企业风险管理的五个要素。并认为,尽管不同企业风险管理在操作上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别,但都有着相同的确定要素。这些共同的风险管理要素是:企业风险任务的确定;企业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评价;企业
风险控制;企业
风险融资;企业风险管理
信息反馈。
著名的风险
管理顾问费力克斯·克洛曼(HFelixKloman)和约维·海门斯(YacovYHaimes)对企业风险管理的要素也提出了自己的解释。认为,企业风险管理要素的观点是基于企业作为“系统”这一结构的。该观点认为企业风险管理过程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信息系统,该观点是将
系统论、
控制论和信息技术等现代
科学理论技术运用于企业风险管理过程的重要理论基础。中国
理论界的普遍认识是将公司风险管理看作为各
经济主体通过
风险识别、度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宜的措施防范
控制风险,用合理经济的手段综合处理风险,以最大限度实现保障的
科学管理过程。
管理概念
财务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的一个分支,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功能,是在前人的风险管理经验和近现代科技成就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
管理科学。财务风险管理是指
经营主体对其理财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度量和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以经济合理可行的方法进行处理,以保障理财活动安全正常开展,保证其
经济利益免受损失的管理过程。 财务风险管理是由风险识别、
风险度量和风险控制等环节组成的,其中核心是风险的度量问题。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降低财务风险,减少风险损失。因此,在财务
风险管理决策时要处理好成本和效率的关系,应该从最经济合理的角度来处置风险,制定财务风险
管理策略。风险的
动态性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于企业内外环境不断变化,因此,在财务
风险管理计划的
实施过程中,应该根据财务风险状态的变化,及时调整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对偏离财务
风险管理目标的行为进行修正。
管理程序
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连续的、循环的、动态的过程。1983年在美国风险和
保险管理协会上,世界各国风险管理专家共同讨论并通过了“
101条风险管理准则”,作为各国风险管理的各个层面,为世界各国公司所借鉴。一般风险管理分为三个阶段:风险识别、风险度量和风险控制。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在
风险事故发生之前,对风险所作的定性判断。现实社会中的风险并不都是显露在外的,未加识别或
错误识别的风险通常不仅是难以优化管理的风险,而且还会造成意料之外的损失所以在这一阶段,风险识别的手段,相关信息的收集、辨别,风险的汇总、分类,风险走势的监测都是必要的。风险识别是
风险管理程序的基础。
风险度量
风险度量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方法,对风险的大小进行计量的过程。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发生地点,风险及发生损失的程度是有差别的。相应地,在是否要管理、如何管理等方面,准确地度量风险程度与差别就成为提高风险
管理效率、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风险度量是风险管理程序最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决定了企业对风险的态度和
决策结果。
风险衡量的方法有很多种。按其是否可计量,分为可计量风险和不可计量分险。可计量风险是指可以运用
数学方法进行计算,并通过相关指标的大小判断风险的大小。常用的
计量方法有:
数理统计法、杠杆
分析法和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这
三种方法在使用范围上各有不同,又有各自的优缺点,在理论和实务界也存在颇多争议。数理统计法的优点是科学严密,
逻辑性强;缺点是样本地选择和概率的估计要求太高,计算过程复杂繁琐。杠杆分析法直接利用
财务报表数据,计算简单,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杠杆系数与风险大小的
逻辑关系不清,有时会出现背离的现象。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在具体对风险进行度量时,
贝塔系数的计算麻烦,需要较强的专业
理论知识和
经验判断,需要较准确的数理
统计数据。所以,此方法适用于统计基础好,统计数据较准确,
信誉度较高的大规模企业集团。
风险控制
在完成了以上步骤之后就要对是否实施风险控制、如何实施进行决策。风险控制的方法分为两类:
制度控制和技术控制。制度控制基本上属于管理的范畴,包括与
风险事件相关的组织机构设置、
人员配备,制度设计,无一不与风险控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是风险控制的制度体现。技术控制的方法主要有分散法、转移法、
回避法。
需要注意的是,风险管理的程序在理论上似乎是按顺序进行的。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风险会随着环境和事件的进展不断发生变化。因此,风险识别、风险度量和风险控制也要不断调整,并不拘泥于固定的程序。
风险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始终,可以这么说,企业管理的过程,就是风险管理的过程。在新的形势下,正确地认识风险,把握风险的特征,洞悉风险与环境变化的
辩证关系,掌握风险管理的方法,是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不可不察。
分析管理
背景
一般而言,
高风险对应高收益、低风险对应低收益,但对于
信贷业务,风险和收益却是高度的不对等。
银行经营的是一项最特殊的资产-
货币的时间价值,如何确保资产安全有效,是每一位
客户经理首先要面对的。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会采取赊销政策来扩大
经营业绩,如何控制好
经营风险,事前的控制重要还是事后的控制来得重要?
企业的
财务报表是一门“
商业语言”,向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
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
现金流等
财务信息,如何从债权人角度出发,保障债权的安全,是摆在
信贷业务人员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收益
从报表中辨别危险的信号、做出前瞻性的分析
从财务报表中分析债权人的第一还款来源能力
理解粉饰财务报表的目的和方法,挤出财务报表中的水分
优势
善用“怀疑”、“批判”和“警惕”
理论深入结合实际,可操作性强
要点汇总
信贷业务的风险控制框架
理解企业的财务报表
筹资风险
风险来源
一是
偿债风险。由于
借入资金严格规定了借款方式、还款期限和还款金额,如果
企业负债较多,而
经营管理和现金管理不善,可能导致企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就会产生偿债风险。偿债风险如不能通过财务重整等方式及时加以化解,则可能进一步导致
破产清算的风险。
二是收益变动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来源于资金使用效益的不确定性(即
投资风险的存在),这种不确定性会通过负债的
财务杠杆作用产生
放大效应。在
资本结构一定的条件下,企业从
息税前利润中支付的债务利息是相对固定的,当息
税前利润增多时,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就会相应地降低,从而给企业
所有者带来额外的收益,即
财务杠杆利益。相反,当税前利润下降时,会给
所有者收益造成更大的损失。
评估风险
第一,
流动比率是
流动资产与
流动负债的比率。它反映企业可用在短期内能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
第二,
速动比率是
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速动资产是流动资产减去
变现能力较差且不稳定的存货、
预付账款、
待摊费用、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等之后的余额。速动比率较之流动比率更加准确、可靠地评价
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其偿还
短期负债的能力。
第三,
已获利息倍数,是指企业一定时期
息税前利润与
利息支出的比率,反映了
获利能力对债务偿付的保证程度。
第四,
资产负债比率,又称
负债比率,指企业负债总额对
资产总额的比率。它表明企业资产总额中,债权人提供资金所占的比重,以及企业资产对
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
第五,
财务杠杆系数,是
普通股每股利润的
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影响财务杠杆系数的因素包括息税前利润、资金规模、
资金结构、固定
财务费用水平等多种因素。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情况下,固定财务费用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财务风险也越大。
防范风险
第一,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这是防范和控制
筹资风险的根本,因为企业还本付息的资金最终来源于企业的收益。如果企业
经营管理不善,长期亏损,即使现金管理十分有效,也会导致企业不能按期支付债务本息的压力。
第二,适度负债,优化资本结构。
负债经营犹如一把
双刃剑,在给企业带来更高收益的同时,也可能带来较大的筹资
风险损失,所以企业一定要做到
适度负债经营。确定适度负债的“度”,是比较复杂和困难的。从理论上讲,可以借助
最佳资本结构理论来确定,即满足
综合资本成本最低和
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筹资额。在实际工作中,“度”的选择要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适应。对一些
生产经营好、
资金周转快的企业,负债比率可以适当高些;对于经营不理想、资金周转缓慢的企业,其负债比率应适当低些。
第三,合理搭配流动负债和
长期负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搭配比例应与企业
资金占用状况相适应。一般来说,
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应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
固定资产应由长期
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这种合理搭配的稳健的负债策略。对于筹资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投资风险
企业通过
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两种:
项目投资和
证券投资。无论项目投资还是证券投资,都不能保证一定达到预期收益,这种
投入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偏离
预期结果的可能性就是投资风险。与项目投资相关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外部
经济环境和
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所导致的经营风险,与证券投资相关的风险则是
证券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
1、评估投资风险
第一,
经营杠杆系数,是指
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相当于
产销量变动率的倍数。它反映了项目投资风险的大小。经营杠杆系数越大,
投资项目面临的风险越大;反之,越小。
第二,
投资收益率方差,是指各种可能出现情况下的投资收益率与期望投资收益率的
平方差。该指标通常用来评估
证券投资风险的大小。如果投资收益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应计算不同时期的投资收益率的综合方差。投资收益率的方差和综合方差越大,说明该证券的风险越大。
2、防范与控制投资风险
第一,加强投资方案的
可行性研究。企业如果能够在投资之前对未来收益情况进行合理预测,将风险高而收益低的方案排除在外,只将资金投向那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就会对防范与控制投资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运用
投资组合理论,合理进行
投资组合。根据投资组合理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同投资项目
收益率的
相关系数越小,投资组合降低总体投资风险的能力越大。因此,为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注意分析投资项目之间的
相关性。企业进行证券投资时,可购买不同行业的证券以降低相关系数;如果购买同一行业内的证券,应尽量避免全部购买同一家公司的证券。企业进行项目投资时,在突出主业的情况下,也应注意
多种经营,使多种产业和多种产品在利润和时间上相互补充,以最大限度地分散投资风险。
资金回收
资金回收风险主要是指
应收账款的回收在时间上和金额上的不确定所导致的风险。一是时间上的不确定性,表现为拖欠风险,即客户超过规定的
信用期限付款的风险。企业的
资金运动的一般过程是:
货币资金一
生产资金一
结算资金一货币资金。应收账款的拖欠风险使上述
资金循环的第三个链条发生中断,造成企业结算资金不能及时回收和再生产资金相对不足。二是金额上的不确定性,是指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形成
坏账的风险。显而易见,如果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而成为坏账,必然对企业的
现金流量产生直接的损失。此外,由于这部分坏账的已纳税款也不能退回,从而使企业蒙受更大的损失。
2、评估资金回收风险
第一,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一定时期内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
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率,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第二,应收账款
回收期,反映企业收回应收账款所需的
平均时间。应收账款回收期长,则应收账款周转率低,说明
资金回收较慢,资金回收风险较高;反之,较低。
第三,
坏账损失率,为本期发生的坏账损失占本期到期的全部
应收账款的
百分比。第四,应收账款收现率,为本期有效收回的应收账款占本期到期的全部应收账款的百分比。一般来说,坏账损失率越大,应收账款收现率越小,说明企业承受的资金回收风险越大;反之,越小。
3、防范与控制资金回收风险
第一,选择合理的销售方式和
结算方式。对于
财务状况和资信状况好的客户,采取赊销的方式,并将累计赊销金额控制在
信用额度之内,结算时相应采取分期收款、
商业汇票等风险较小的结算方式。对于那些信用状况不好、
偿债能力差的客户则宜尽可能采取现销方式,相应采取汇兑、支票等结算方式。
第二,制定合理的收账政策,及时催收货款。对逾期未结清欠款的赊销客户,企业应组织人员加紧催收。同时应分清主次,按照
应收账款逾期的不同时间和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政策。
第三,建立
坏账准备金制度。企业应依据
谨慎性原则,对于
可能发生的
坏账损失,在其发生之前提取坏账准备金,以减少本期虚增的利润,防范资金回收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
收益分配
收益分配是
企业财务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指企业将实现的
净收益按照法律规定的顺序,分别用于
弥补亏损、扩大积累、完善职工
集体福利设施和对投资者进行分配。
分配给投资者的盈余与留在企业的
保留盈余,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企业脱离实际一味追求给投资者高额的回报,必然造成企业的保留盈余不足,给企业今后的
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债权人的利益。相反,如果企业为减少
外部融资需求而减少对投资者的分配,又会
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影响企业的声誉和价值。因此,
收益分配风险是指企业在分配收益的方式、时间和金额上的不同权衡和取舍,从而给企业的价值带来的不确定性。
2、防范与控制收益分配风险
第一,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政策。一般来说,公司的收益分配政策取决于公司的实际盈利情况。以
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如果公司的盈余是稳定的,则可以发放较高的
股利,否则,只能发放较低股利。这时的
股利政策可以减少因盈余下降而造成的股利无法支付、股价急剧下降的风险,还可以将更多的盈余转化为投资,以提高
权益资本在
公司资本中的比例,减少财务风险。
第二,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塑造投资者信心。收益分配政策不当或者收益分配政策频繁变动都可能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此时,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向投资者传达正面有利的信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不能为了重塑投资者的信心而披露
虚假信息,否则,不仅不利于
企业价值的提升,反而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企业要正常的运作,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是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企业在筹资、投资、资金回收、收益分配等四个方面实施风险识别、评估、防范和控制等风险管理活动,有效实施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实现
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实现
企业财务目标。
管理措施
建立并不断完善
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
财务管理环境,即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
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提高财务管理系统对
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企业应通过
会计政策和会计策略来解决财务风险问题。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
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基于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的现实情况,企业
高层管理人员应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风险意识培训,积极向风险管理较好的企业学习,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并能够贯彻于整个
企业财务活动的始终。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
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
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
定量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
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决策,切忌主观臆断。如在对
固定资产投资的决策中,应采用科学的方法,计算各种
投资方案的
投资回收期、
投资报酬率、
净现值及
内含报酬率等指标,并对计算结果进行
综合评价,在考虑其他因素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这样可以使产生失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可以避免因决策失误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四、科学控制财务风险
1、坚持
谨慎性原则。建立财务
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前以预提方式或其他形式建立一项专门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基金。企业可以按一定标准提取
坏账准备金,这是弥补风险损失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损失发生后,从已经建立了风险基金的项目中列支,或分批进入
经营成本,尽量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正常活动的干扰。
2、建立
企业资金使用效益
监督制度。有关部门应定期对
资产管理比率进行考核,同时加强
流动资金的投放和管理,提高
流动资产的
周转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增加企业的
短期偿债能力。另外,还要盘活存量资产,加快
闲置设备的处理,将收回的资金偿还债务。
主要好处
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处理源于
金融市场的
不确定性的过程。对财务进行风险管理的好处包括:
(4)对市场及经济的持续监控,为
决策制定提供信息;
(5)在进行外包和与
对手交易时,促进
尽职调查的执行。
【注意】
1、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取决于多个事项。
2、财务风险管理战略往往涉及到衍生工具。
3、
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归纳如下:确定主要财务风险并确定其优先顺序,确定适当的
风险承受能力,根据政策推行风险管理战略,如有需要,衡量、报告、监测并加以改进。
主要类型
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指的是由于资金供需市场、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
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主要包括
利率风险、
再融资风险、
财务杠杆效应、
汇率风险、
购买力风险等。利率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
金融资产的波动而导致
筹资成本的变动;
再融资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上
金融工具品种、
融资方式的变动,导致企业再次融资产生不确定性,或企业本身
筹资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再融资产生困难;财务杠杆效应是指由于企业使用
杠杆融资给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带来不确定性;汇率风险是指由于
汇率变动引起的企业
外汇业务成果的不确定性;购买力风险是指由于
币值的变动给筹资带来的影响。
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
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
企业对外投资主要有
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两种形式。在我国,根据
公司法的规定,股东拥有企业股权的25%以上应该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主要有
股票投资和
债券投资两种形式。股票投资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投资形式;债券投资与被投资企业的
财务活动没有直接关系,只是定期收取固定的利息,所面临的是被投资者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
再投资风险、汇率风险、
通货膨胀风险、
金融衍生工具风险、
道德风险、
违约风险等。
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又称营业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供、产、销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经营风险主要包括
采购风险、
生产风险、
存货变现风险、应收账款
变现风险等。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应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应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
信用条件与
付款方式的变动而导致实际付款期限与平均付款期的偏离;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
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
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
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管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
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
存货风险
企业保持一定量的存货对于其进行正常生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如何确定最优
库存量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存货太多会导致产品积压,占用企业资金,风险较高;存货太少又可能导致原料供应不及时,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严重时可能造成对客户的违约,影响企业的信誉。
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资产不能正常和
确定性地转移现金或
企业债务和付现责任不能正常履行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以把企业的流动性风险从企业的
变现力和
偿付能力两方面分析与评价。由于企业
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发生的问题,称为现金不足及现金
不能清偿风险。由于企业资产不能确定性地转移为现金而发生的问题则称为变现力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