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口一般指
招商局蛇口工业区范围内的地段,为
广东省
深圳市
南山区蛇口街道及
招商街道辖区,位于深圳南头半岛东南部,东临
深圳湾,西依
珠江口,与
香港新界的
元朗和
流浮山隔海相望,属于南山区,占地面积10.85
平方公里。是
招商局全资开发的中国第一个外向型经济开发区。
蛇口现状
2011年,深圳市委、市政府相继颁布《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条例》、《前海湾保税港区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条例,将前海定位为“特区中的特区”。与前海毗邻的蛇口乘风直上,
招商局已投入600亿巨资,将在未来5~8年内,完成新蛇口的再造。
新蛇口的
区域发展依照“一轴一心
三核”的设想,构建、更新、加强各片区组团特色。
一轴:以南海大道为发展的主轴,不仅承担重要的交通疏解功能,也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城区综合
产业发展轴功能。
一心:是以蛇口体育中心、
四海公园为中心的区域,通过改造、提升原有设施,打造成品质优越的城区体育、
社会活动中心。
三核:是海上世界片区、太子港
邮轮母港、重点发展信息与科技的
蛇口网谷为核心的三个产业发展聚集区,辐射周边区域所形成的空间载体。
发展历程
1979年初,凭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改革开放的重大契机,招商局的一批创业者来到蛇口,开始了大胆的探索。最早按照
国际惯例与初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作的机制,最早更新
价值观念、
时间观念、
人才观念;最早成功地建立全新的劳动用工制、干部
聘用制、薪酬
分配制、
住房制度、社会保险制、工程
招标制及企业股份制,开始尝试中国的“希望之窗”,改革的“试管”,开放的“模式”。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蛇口的建设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1984年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同志在向中央所作的《关于陪同邓小平同志视察
广东、福建、上海的情况报告》中指出,1979年12月份,
刘田夫任时中共广东
省委书记,
广东省副省长时曾带领国务院几个部长到蛇口考察,以确定如何支持和帮助
交通部招商局开发蛇口工业区的方案。同时,蛇口是一片海滩和荒山,路面坑坑洼洼,连厕所和洗脸水也没有。这次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和蛇口的面貌就大不一样了,
高层建筑林立,道路四通八达,万吨级码头、
直升飞机机场开通使用,电讯、供水、供电、防洪、供气和处理污水等初具规模,一个现代化的工业新城在中国南海前沿崛起。
1987年,蛇口工业区实行
公司制,成为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拥有房地产、
现代物流业、园区服务业、高科技业等产业群组,
资产规模达100多亿元的大型投资控股型企业集团。
然而,在1992年,蛇口总设计师
袁庚交出了经他管理长达15年的蛇口,蛇口的先锋颜色逐渐褪去。
并在房地产、石油业务、港运业务、投资服务业等方面出了一些问题。
袁庚感叹曾经犯过的历史性错误,1981年,以香港富豪
李嘉诚和霍英东为首的11位想要入股
共同开发蛇口工业区,但是却被袁庚拒绝,错过了可以提前发展的大好机会。
袁庚在1987年到1992年的任职期间干的最后一项重要决策就是力排众议让蛇口的三个下属公司走出
体制外,实行股份化。这三个公司分别是:
招商银行(前身是蛇口工业区内部
结算中心),它后来居上,成为了中国国内效率较高的一家银行,2013年世界排名前进了80位。
平安保险公司,后来成为保险机构行业中特别具有活力的一员,它的当家人是
马明哲。
历史文化
地方方言
蛇口的7个
自然村落中,大铲村、
内伶仃岛东湾村、
渔一村等3个
自然村世居村民为
广府民系,使用
粤方言;
渔二村世居村民使用
海丰方言
汕尾话(属
闽南话),该村形成于1952年渔改后;
湾厦村世居住村民分别为广府民系、
客家民系,使用粤方言、
客家方言;
海湾村世居村民有
广府、
客家、
潮汕民系,使用粤方言。
文物古迹
蛇口文化古迹有:蛇口樊氏宗祠、蛇口刘氏宗祠、蛇口天后庙。
传统节日
蛇口
南水村的
南水姊妹节、
客家山歌,均于2009年6月被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水姊妹节,传承人为张程翔。蛇口南水村居民都是客家人。每年的12月底,南水的外嫁女就返回娘家,而南水娘家人也准备好丰富的佳看迎接,这天如过节般的热闹,一派欢庆、祥和气氛。1997年12月25日,南水村将每年12月25日定为南水姊妹节。
南水客家山歌,传承人为邬金英。客家山歌多为口头即兴创作,源自生活,缘事而发,直抒胸臆旧时,村民唱山歌以自娱自乐、抒发个人感情为主在田头山间、门前屋后即兴而歌。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民间节庆日子,村民自发组织集体山歌演唱,由一些山歌爱好者邀合在一起,唱的多是传统山歌,没有音乐伴奏,称为原版清唱。2003年12月,南水客家山歌合唱队成立。这是蛇口地域第一个山歌演唱团体,有队员20人。2007年,南水客家山歌合唱队更名为南水客家山歌合唱团。
特区标杆
蛇口,原宝安县政府的一个公社,30年的发展,它早已完成了“杀出一条血路”的
历史使命,较早地进行了自身的转型。从蛇口公社到蛇口镇,再到如今的
蛇口街道,它的变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前哨,也是一个缩影。
蛇口街道总共12个社区,人口11.6万,12.29
平方公里,下辖
内伶仃岛、
大铲岛、
孖洲岛三个岛屿。12个社区在管理与服务上,彰显一社一策一亮点的特色,“一格三员”的社区不和谐因素治理模式得到了从中央到省市的肯定和推广。与此同时,蛇口街道在构建学习型基层党组织、“一核多元”和谐社区建设、
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也进行大胆探索,形成了鲜明蛇口特色的
新型社区运行机制。蛇口不辱中国改革开放“第一窗口”历史称谓,“中国街道之星”、 “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 “全国和谐邻里建设示范街道”等数十种荣誉花落于此。
变革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蛇口”曾作为我国经济特区的“试管”,在发展经济方面多有体制突破的惊人之举。伴随着自身发展的演进,蛇口亦利用毗邻香港的
地缘优势,充分发挥社会建设的“试管”,自觉探索从
经济体制变革先锋到
社会体制变革先锋的转型。
蛇口每个
社区建设都已形成了精细化、常态化的
新型社区运行机制,
蛇口街道党工委矢志推动蛇口从经济发展的标杆转变为
社会发展的标杆。
从经济发展的标杆到社会发展的标杆,这是发展主题的重大变化。它同时意味着政府自身的职能转变、政府领导社会建设的能力提升。从融合
社会资源为我所用,到党组织自身建设的创新,充分体现了蛇口街道像抓经济建设那样抓社会建设的先锋意识和使命担当。
蛇口街道,是主动探索社会建设的一个成功标本,尽管很多探索还有待经由制度化予以巩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蛇口街道的探索或许启发了深圳未来30年所应着力的方向和特区发展路径,深圳的角色,似乎也面临着从经济特区到社会特区的深刻转型。
著名人物
赖柳文(原名:赖幸浓)是蛇口南水村本土客家人,
南山区非遗项目
南水客家山歌经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