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村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街道下辖村
南水村是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街道南水社区下辖村,南水村是传统客家文化的代表,有南水姊妹节客家山歌等民俗传统。
建制沿革
南水村原住民大多是从广东梅州五华、河源紫金等地迁徙而来的客家人,他们定居蛇口后,也将自己的客家文化带到了蛇口,在几十年中不断加以传承和发展。
相邻自然村有大铲村。始建于清末,广东紫金、惠阳、宝安等地客家人为谋生流徙至此而形成村落。其中,邬姓于清末、张姓于民国时期迁至此地,后有其他姓村民迁徙至此。先民在大南山脚下搭建田寮仔(茅棚)栖身,而田寮仔位居溪水之南,取名南水;曾用名田寮仔。村庄坐落于南头半岛最南端,有大南山,海拔336米。现村于2000年在原地重建。
清朝,属新安县。1914年,属宝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属宝安县莲城、十约、南屏联乡;1958年,属超英公社;1970年,属蛇口公社;1979年,属深圳市南头区蛇口公社;1982年,属罗湖区蛇口公社;1983年,属南头区蛇口街道;1984年,属蛇口区蛇口镇;1990年,属南山区蛇口街道;2001年,属蛇口街道南水社区。
人口民族
世居村民主要有邬、张、杨、陈、郑、邓、蓝、何、彭、周、罗姓。第一大姓为邬姓,清末由广东惠阳迁至今深圳宝安;随后由今宝安迁至此地。第二大姓为张姓,民国时期由紫金迁至今深圳宝安;随后由宝安迁入。第三大姓为杨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广东惠阳迁至今深圳宝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由宝安迁至此地。
2015年末,户籍人口346人,其中男性138人,女性208人;80岁以上10人,最年长者98岁(女);实际在村人口240人;海外留学4人。非户籍外来人口10437人。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363人、台湾同胞2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20人,主要分布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
经济
传统经济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果树等,村民也出海捕鱼和养蚝。1979年,南水大队部分土地被征用,用于建设蛇口工业区。1980年,该村数千亩土地被征用。1981年,村集体发动村民集资,兴建南水商业楼宁,组建运输车队,引进企业。1985年3月,成立蛇口区渔工贸发展总公司南水分公司,集中管理与发展村集体企业。1986年,建成162号仓库,出租给上海轻工业品总汇商场使用。1987年7月,蛇口区渔工贸发展总公司南水分公司改称南水企业公司,成为独立的集体企业。1989年,建成南水商业一条街。1991年5月9日,村委会新办公楼落成。1992年,建成南水工业村4号厂房。1996年7月,村集体走出异地投资养殖第一步,在中山市三角镇建设中山南水水产养殖基地。1998年,在海南琼海市万泉镇投资兴办富华高新果园。现村集体经济以厂房出租、兴办实业为主。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房屋出租、村集体经济分红、商业经营、工资性收入、金融投资。
地方特产
特色传统节庆食品有春节的炸油角、糖环,清明的艾粄,冬至的萝卜粄等。特色农产品有腌制海产品。
风景名胜
该村是深圳市较早建立村级博物馆的自然村之一,在村集体综合楼4楼设有南水村史博物馆,面积367平方米,投资210余万元,于2013年1月15日建成。博物馆设有“淳朴南水”“改天换地”“沐浴春风”“与时俱进”和“非物质文化遗产”5个部分,通过实物、照片、影像及文字资料等形式,再现南水村从小渔村发展到新兴都市服务区的历程。博物馆展示物品中有石磨、斗笠、木船,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杯、缝纫机、锄头、笸箩及犁等。还安装有影音设备,配备有解说员。
地方方言
世居村民为汉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地方文化
民居建筑
传统民居为客家民居,现无存。南水村为传统客家文化村,以姊妹节、客家山歌等民俗传统为背景,在村内建设了南水客家文化休闲长廊。
该村天后宫始建于元代,重建于1991年。供奉天后(妈祖)。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为海神节,村民祭祀妈祖。
文化活动
该村的南水姊妹节客家山歌,均于2009年6月被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水姊妹节
南水姊妹节,传承人为张程翔。蛇口南水村居民都是20世纪初由惠阳、宝安、紫金等地迁移来的客家人。每年的12月底,南水的外嫁女就返回娘家,而南水娘家人也准备好丰富的佳肴迎接,这天如过节般的热闹,一派欢庆、祥和气氛。1997年12月25日,南水村将每年12月25日定为南水姊妹节。
南水客家山歌
南水客家山歌,传承人为邬金英。客家山歌多为口头即兴创作,源自生活,缘事而发,直抒胸臆。
旧时,村民唱山歌以自娱自乐、抒发个人感情为主,在田头山间、门前屋后即兴而歌。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民间节庆日子,村民自发组织集体山歌演唱,由一些山歌爱好者邀合在一起,唱的多是传统山歌,没有音乐伴奏,称为原版清唱。改革开放后,南水客家山歌在演唱、传播和创作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山歌内容广泛,语言朴实,曲调优美流畅,演出形式多样,内容包括爱情、抒情、叙事等,歌词形式有四句、四句八节、五句板(又称竹板歌、讨饭叫花歌、旮旯歌)等,演唱调式多为羽调或徵调,以地域不同而分成不同形式,演唱方式有独唱、对歌、猜调、齐唱等。
2003年12月,南水客家山歌合唱队成立。这是蛇口地域第一个山歌演唱团体,有队员20人。2007年,南水客家山歌合唱队更名为南水客家山歌合唱团,有团员46人。
1991年,该村被定为深圳市第一批旧村改造试点,开始旧村改造。2015年,该村已被列入城市更新规划。
公约
该村《南水村居民公约》于1998年制定。
地方事业
公园南路、招商路、水湾路、南水步行街经过该村。1976年通电,1983年通自来水,1988年通电话,1992年实现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1998年通互联网。村内有南水幼儿园,2015年末在园幼儿150人,教职工12人。有蛇口体育场、四海公园、招北公园、荔枝公园、南水村老人活动中心、南水大厦多功能活动中心、南水社区图书室(藏书1123册)。
参考资料
南山区自然村落普查名单公示.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特区城市管理(第36页).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网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7 11:49
目录
概述
建制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