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结构设计属于
薪酬体系中的一个子模块,因此在设计薪酬结构时必须服从薪酬体系所要达到的目标这个大前提。薪酬体系主要有两个目的: 一、确保企业合理
控制成本。二、帮助企业
有效激励员工。
设计工作
1.在分析
公司战略的基础上,确定
人力资源战略,进而制定了企业的
薪酬策略;
2.完成
岗位分析,并得到的三份成果,即
岗位说明书、
岗位分类(包括岗位群落图和
岗位职级表)、
岗位编制;
3.通过外部对标、内部诊断,做好企业内外部
薪酬调查,并且企业
薪酬水平的确定和调整标准应建立在内
外部公平的基础之上。
设计要点
1.使激励性奖酬具未来性并与未来绩效连结;
2.让员工和股东的共同利益及风险适度挂勾;
设计步骤
第一步,前期准备
1.与老板就项目理念、原则、思路达成一致;
4.如果注意效率,可以提前准备
岗位评估要素模型的资料。
第三步,岗位评估要素模型设计
第四步,岗位评估并划分等级
第五步,薪酬结构设计
有了上一步岗位价值等级,再结合薪酬调查数据,就可以完成薪酬结构设计,包括
岗位等级设计和薪酬
水平设计。到这一步,就可以确定什么岗位在什么级别对应什么工资区间了。这时的薪酬是岗位年度总薪酬,是名义薪酬,名义薪酬包含绩效工资部分。
step1.通观被评价职位的点数状况,根据
职位评价点数对职位进行排序。
step3.根据职位的评价点数确定
职位等级的数量及其点数变动范围。
step4.将职位等级划分、职位评价点数与
市场薪酬调查数据结合起来。
step5.考察薪酬区间
中值与市场水平的比较比率,对问题职位的区间中值进行调整。
step6.根据确定的各职位等级或
薪酬等级区间中值建立薪酬结构。
设计目的
让人才脱颖而出,给优秀者以奖励。
优质资源永远向更加有能力的人倾斜,好的薪酬机制要让强者更强,鼓励弱者跟上强者的步伐。很多企业都有
工龄工资的设计,每年加个一二百元,以示对员工长期服务的肯定,其实必要性真的不大。
有能力的员工通过长期在
企业服务,必然已经得到相应的升迁、
薪酬调整的机会,已经获得了相应的回报;剩下来平庸的、普通的员工都属于市场替代性较强的员工,每年增加
工龄工资最直接的是导致了普通岗位人工成本的上升,这批员工在企业里长生不老,光听话不做贡献。不如考虑,对于长期服务的员工,设立相应的长期服务奖,以荣誉+适当奖励的方式去体现。
吸引关键人才
在
薪酬体系设计时有
三项基本原则:对外具备竞争力,对内具备
公平性,对个体具备激励性。比如工业品企业,一个
核心技术人员
外部市场水平普遍是20万年薪,那么我们5万年薪能不能挖过来。肯定不行,回报太低。在设计员工薪酬时,我们必须尊重市场的规律,以确定薪酬的标准。
基本的安全保障
员工与企业的关系中,员工相对处于弱势,是风险较大的一方,所以员工本身具备不
安全感,所以员工希望企业能与其签定合同,能给他买保险,能及时发放工资,这都是源于安全的保障需求,做为企业管理者我们必须重视这种需求,特别是在
营销人员的
薪酬设计中,首先得让员工有安全感,员工才会愿意去为企业打拼。
价值肯定
很多企业的薪酬方案相当简单,一共分为四级,员工一级、主管一级、经理一级、总监一级,这样是有问题的。同为
部门经理,
技术研发的经理和
财务经理对企业的贡献度是否一样呢?肯定不一样,但他们拿的薪酬却一样,肯定贡献大的那个人会
不平衡,这就是忽略了岗位的价值。我们给员工的薪酬绝对不是单纯基于职级的,而是必须基于
岗位价值,回归到该岗位对企业的贡献上来。
很多企业的员工对公司是否挣钱并不在意和关心,因为不管公司赚多少钱员工拿的工资都是一样的。某公司的财务总监,公司赚了2000万,他非常不高兴,为什么呢?年薪;公司赚了2000万,他还是拿12万年薪,他觉得分红不均,觉得严重心理不平衡,这就是利益共享出了问题。员工在什么时候最拼命呢?只有在感觉为自己挣钱的时候。他如果老感觉钱都给企业挣走了,自己什么好处都没有,是不会卖命工作的。所以,在设计
高管人员薪酬时,我们要考虑分红、甚至股份的设计,都是为了将中长期的利益结合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
采用发放
年总收入=年基本收入+年
其他收入=(
月固定工资+
月绩效工资+
年度延迟支付工资)+(企业业绩分享+
工龄工资+各类补贴或补助)
2.职能序列薪酬结构的整体框架
年总收入=年基本收入+年其他收入=(月固定工资+月绩效工资+年度延迟支付工资)+(企业业绩分享+
工龄工资+各类补贴或补助)
3.技术序列薪酬结构的整体框架
年总收入=年基本收入+年其他收入=(月固定工资+月绩效工资+项目奖金+年度延迟支付工资)+(企业业绩分享+工龄工资+各类补贴或补助)
4.销售序列薪酬结构的整体框架
年总收入=年基本收入+年其他收入=(月固定工资+佣金+
销售奖金+
年度延迟支付工资)+(工龄工资+各类补贴或补助)
5.操作序列薪酬结构的整体框架
年总收入=年基本收入+年其他收入=(月固定工资+
计件工资+年度延迟支付工资)+(工龄工资+各类补贴或补助)
注意事项
月固定工资
(a)
月固定工资的设立目的:保障员工的基本生活收入的目的
(b)月固定工资的下限:一般具体下限数字必须大于当地最低生活
标准线(c)月
固定工资的比重:综合考虑年基本收入和职级,一般而言,职级较低的员工固定工资的比例较高。
月绩效工资
(a)
月绩效工资的设立目的:相对于年工资的延迟支付,属于较
短周期的检查和激励员工工作的方式,主要与工作完成的
及时性和质量挂钩,具体考核指标可以分为否
定性指标、
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临时性重点任务指标。
(b)
月绩效工资的上限:由于与考核结果相挂钩,因此属于浮动的不确定的收入,由于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成本,如果浮动比重过大,一方面员工由于感觉不安全而增加流动概率,此外主观上抵制考核,从而增加考核的难度,起不到考核的改善绩效的终极目的。
(c)月
绩效工资的比重:综合考虑年基本收入和职级,一般而言,职级较低的员工绩效工资的比例较低。
年度延迟支付工资
(a)年工资延迟支付的设立目的:
相对于
月绩效工资,属于较
长周期的检查和激励员工工作的方式,由于某些工资在短期内无法见到实效,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才能反映出结果,因此预留部分基本收入作为对该部分工作的考核。
由于年前的
流动率相对较高,因此年工资的延迟支付在某些公司还可以作为降低流动率的手段,缓解企业日常
现金流压力。
(b)年工资延迟支付的上限/比重:一般为10%~20%,可以用
年底双薪等科目发放。
企业业绩分享
(a)企业业绩分享的设立目的:
体现内部收入的
公平性,计件制和
佣金制员工的收入与自身业绩直接挂钩,在企业超额完成既定计划时,需要设置该科目协调
内部公平。
体现员工收入与企业的业绩呈正向关系:企业未完成既定计划时,可以通过降低年迟延支付工资的数量来实现;企业超额完成既定计划时,可以通过该科目来实现。
(b)企业业绩分享的上限/权重:具体金额和权重没有限制,但总体上金额和权重不宜过大。
应有以丰补欠的预留机制,因此金额不宜过大;
收入具有刚性,必须考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金额不宜过大;
企业业绩分享属于锦上添花,因此比重不宜过大。
工龄工资
(a)
工龄工资的设立目的:嘉奖员工对企业的
忠诚度,增强企业的
凝聚力,因此通过工龄工资数量的确定与在该公司
连续工龄的数量呈
正比。
(b)
工龄工资的上限:一般上限设定在10年,因为:
人员价值有折旧,培训只能迟缓价值的衰减的程度,因此需要鼓励员工适当流动;
企业需要听取来自不同的声音,需要不断冲击旧思维旧习惯。
(c)
工龄工资的比重:工龄长短不代表员工实际能力的高低,与公司为职位价值付酬的设计思路有冲突,因此工龄工资的比重一般不宜过大,小于15%.
各类补贴或补助
(a)各类补贴或补助的设立目的:属于
保健因素,如果缺失将影响满意度。
(b)各类补贴或补助的上限:由于属于企业额外的
人工成本开支,因此应严格控制,具体金额需要根据当地的通讯计费实时调整。
(c)各类补贴或补助科目的设置:具体科目的增减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例如在重点改善企业
学历结构的时期,可以增设
学历工资。
销售奖金
首先要考虑销售额的达成,通常只有超过一定的
销售保底才能领取奖金;
其次考虑客户开拓、货款回收速度、
市场调查报告、
客户投诉状况、企业规章执行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定。
计件工资
由生产操作类员工依据产品实际产量、质量、成本总额、安全、
现场管理等综合确定,用以激发生产人员的
生产积极性,提高
生产效率,改善
产品质量,降低
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