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州,
北魏、
北齐至
隋朝前期行政区。北魏
太延二年(436年)置
和龙镇,
太平真君五年(444年)改置营州,治所位于
和龙城(今辽宁
朝阳)。下辖
昌黎郡、
建德郡、
辽东郡、乐良郡、
冀阳郡、
营丘郡等六郡,以及六郡所属的十四县。辖区人口共计:户一千二十一,口四千六百六十四。
北魏时期:北魏
太延二年(436年)置
和龙镇,
太平真君五年(444年)置营州,治所位于
龙城县“
和龙城”(今辽宁
朝阳)。领郡六,县十四,户一千二十一,口四千六百六十四。
北齐时期:
后齐唯留建德、冀阳二郡,永乐、带方、龙城、大兴等县,其余并废。
唐朝时期:设营州总管府于柳城县,后设都督府。营州成为唐朝控制东北地区的前沿重镇。唐末被
奚人占据。
北魏
太延元年(435年)六月,魏帝
拓跋焘命
拓跋丕、
屈垣等率四万骑攻
北燕,北燕王
冯弘遣使
高句丽请求庇护。次年三月,北魏派
娥清、
古弼率一万精兵再次伐燕,攻陷
白狼城,直驱北燕国都
和龙。与此同时,高句丽亦派兵抵达和龙,接应冯弘东逃。北魏遂占据
和龙城,划归平州,同年置
和龙镇。
太平真君五年(444年),置营州于和龙镇,“而镇未废”,形成和龙镇与营州同治于和龙城的局面。由于此前和龙镇并不统辖郡县,故而新设置的营州从平州政区划出昌黎、冀阳二郡属之,成立以和龙镇为中心的新政区。
营州。治
和龙城。太延二年为镇,真君五年改置。
永安末陷,天平初复。领郡六,县十四,户一千二十一,口四千六百六十四。
昌黎郡。晋分辽东置,真君八年并冀阳属焉。领县三,户二百一,口九百一十八。
石城。前汉属右北平,后属。真君八年并辽阳、路、大乐属焉,有白鹿山祠。
辽东郡。秦置,后罢。正光中复。治固都城。领县二,户一百三十一,口八百五十五。
冀阳郡。真君八年并昌黎,武定五年复。领县二,户八十九,口二百九十六。